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鹏  王进军 《昆虫知识》2006,43(3):288-294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通过宿主卵的细胞质传递给子代。Wolbachia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其宿主的生殖活动,包括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杀雄性和增强雄性或雌性的生殖力。通过这些调控作用促进其在宿主种群内的广泛传播。文章简要综述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水平传播、Wolbachia基因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的感染及对寄主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凯  孙兵  洪晓月 《昆虫学报》2014,57(8):914-920
【目的】共生菌Wolbachia在多种叶螨寄主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及适合度改变,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山楂双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是重要的果树害螨,常暴发成灾。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的感染情况及对寄主生殖的影响。【方法】采集自然种群的山楂双叶螨,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对其体内Wolbachia感染率及株系进行分析;通过杂交试验及生物学观察,分析感染Wolbachia对山楂双叶螨单雌产卵量、后代孵化率、性比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双叶螨自然种群感染一种株系的Wolbachia (wVie),该Wolbachia株系与小黑花椿象Orius strigicollis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中的Wolbachia株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叶螨属Tetranychus叶螨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亲缘关系较远。Wolbachia与4种分化较小的线粒体单倍型相关联。Wolbachia感染雌虫与不感染雌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感染雌虫与感染雄虫交配,卵孵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杂交组合 (P<0.05),但孵化率仍达近75%。各交配组合的后代性比及死亡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种群中的侵染历史较短,对山楂双叶螨的产卵力、后代性比、死亡率没有影响。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诱导产生弱的CI表型。  相似文献   

3.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chia对其宿主的调控方式及其调控机制及提出更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1924年Wolbachia被报道首次发现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中,1971年确认其与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有关。Wolbachia可以通过胞质不亲和、杀雄、雌性化、孤雌生殖等作用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除生殖调控之外,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方式还包括调控宿主新陈代谢、抵制病原菌、影响宿主生殖力等。Wolbachia调控的胞质不亲和现象可用“修饰-营救”(modification-rescue)模型解释,且已有与Wolbachia诱导宿主胞质不亲和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报道。wMel株系是首个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Wolbachia株系,随后又有数十种不同株系的Wolbachia基因组陆续被破译。wMel株系Wolbachia可起到抑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作用;同时,Wolbachia和昆虫不育技术的结合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鉴于目前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开展以下研究:(1)Wolbachia基因组及生殖调控作用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2)Wolbachia与宿主间互作机制的研究;(3)Wolbachia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chia对其宿主的调控方式及其调控机制及提出更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1924年Wolbachia被报道首次发现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中,1971年确认其与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有关。Wolbachia可以通过胞质不亲和、杀雄、雌性化、孤雌生殖等作用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除生殖调控之外,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方式还包括调控宿主新陈代谢、抵制病原菌、影响宿主生殖力等。Wolbachia调控的胞质不亲和现象可用"修饰-营救"(modification-rescue)模型解释,且已有与Wolbachia诱导宿主胞质不亲和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报道。wMel株系是首个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Wolbachia株系,随后又有数十种不同株系的Wolbachia基因组陆续被破译。wMel株系Wolbachia可起到抑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作用;同时,Wolbachia和昆虫不育技术的结合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鉴于目前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开展以下研究:(1)Wolbachia基因组及生殖调控作用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2)Wolbachia与宿主间互作机制的研究;(3)Wolbachia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Wolbachia是一类存在于包括绝大多数昆虫在内的节肢动物以及线虫体内的细胞内共生菌,通过母系传递给子代。该菌能以多种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杀雄、雌性化和增加雌性生殖力。本文对Wolbachia的基础生物学及其分布、以及该菌对宿主果蝇的影响等进行了评述,并对与果蝇相关的Wolbachia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Wolbachia与昆虫精卵细胞质不亲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宿主的生殖方式,包括诱导宿主精卵细胞质不亲和(CI)、孤雌生殖、雌性化、杀雄等,其中细胞质不亲和为最普遍的表型,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和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Wolbachia的雌性宿主交配后,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在胚胎期死亡。多数CI胚胎在第1次分裂时,来自父本的染色质浓缩缺陷,导致父本遗传物质无法正常分配到子细胞中,因而引起胚胎死亡。守门员模型认为,产生CI可能需要有两种因子,其中之一使得精子发生修饰改变,导致受精后雄性原核发育滞后。第2种因子可能与Wolbachia的原噬菌体有关,在胚胎发育后期导致胚胎死亡。近期的研究已发现,在Wolbachia感染的宿主中,一些与生殖细胞发生和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Wolbachia可能因此对宿主的生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导致CI的产生。本文主要综述了CI的细胞学表型、解释CI的模型及其分子机理,向读者展示一个小小的细菌是如何通过精妙的策略影响昆虫宿主的繁殖,从而实现其自身的生存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7.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的共生细菌,对宿主的生殖具有多种调控作用,其中,最常见的调控方式称为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即感染了Wolbachia的雄性宿主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Wolbachia的雌性宿主交配后,胚胎在发育早期死亡。关于CI产生的原因,目前人们认为是一种"精子修饰-卵子挽救"机制,本研究初步探索了黑腹果蝇中参与"修饰-挽救"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3种基因:yem-α(yemanuclein)、uif(uninflatable)、Prosα4T1(proteasomeα4 subunit,Testis-specific 1)在感染和未感染果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Wolbachia感染能够显著上调雌蝇中yem-α和uif的表达,并且显著下调雄蝇中yem-α的表达。尽管Prosα4T1在雄性果蝇体内特异表达,但是Wolbachia感染对Prosα4T1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yem-α可能是Wolbachia产生"修饰-挽救"机制的重要因子之一,Wolbachia可能通过调控果蝇体内yem-α的表达,影响卵子发生和精子发生进程,导致CI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Wolbachia 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丝状线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 能够以多种方式对宿主产生影响。精卵细胞质不亲和(CI)是其引起的最普遍的表型, 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宿主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的雌性宿主交配后, 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极少, 而感染同品系Wolbachia的雌雄宿主交配后则能正常产生后代。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被Wolbachia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这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方法】利用Clustal X软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Wolbachia进行分型。通过区内交配和区之间杂交的方式研究不同地区黑腹果蝇体内Wolbachia 的关系及其对果蝇生殖的影响。【结果】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都是属于A大组的Mel亚群。这3个地区果蝇感染的Wolbachia的序列类型(ST)不同, Wolbachia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北武汉和天津果蝇中的Wolbachia能引起强烈的CI表型, 而云南六库果蝇中的Wolbachia引起的CI强度相对较弱。武汉果蝇中Wolbachia不能完全挽救天津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 而天津果蝇中Wolbachia也不能完全挽救武汉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结论】武汉和天津地区黑腹果蝇中的Wolbachia可能距离较远。Wolbachia的长期共生可能对黑腹果蝇的进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湖北武汉与云南六库的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属于不同的序列类型, 这2个地区的黑腹果蝇已发生了一定的分歧, 产生了一定的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9.
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是对寄主的生殖调控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种群中CI表达的差异较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辽宁兴城(LN)和江苏徐州(JS)两个地理种群为实验材料,经筛选获得100%感染Wolbachia和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通过杂交实验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寄主遗传背景、雄螨日龄、温度以及雄螨体内Wolbachia菌量等因子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5和7日龄的雄螨诱导的CI的强度没有差异,表明雄螨日龄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没有影响。二斑叶螨分别放在20℃的低温、 25℃的适温和30℃的高温条件下饲养时,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也没有任何变化,表明温度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也没有影响。江苏徐州种群所感染Wolbachia菌量显著高于辽宁兴城种群,并且这两个种群感染Wolbachia菌量都随着雄螨日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表明Wolbachia菌量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没有影响;江苏徐州种群内Wolbachia不能诱导CI可能是Wolbachia株系与寄主的遗传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Wolbachia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哲  乔格侠 《昆虫知识》2011,48(6):1823-1834
Wolbachia pipienti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线虫生殖组织中的细胞内共生菌,通过母系生殖细胞在寄主种群内垂直传播。据分析,Wolbachia在昆虫中的感染率大约为66%,是昆虫中分布最广泛的胞内共生菌。Wolbachia能够以多种方式调控寄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雌性化、杀雄作用等。近10年来,Wolbachia的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介绍了Wolbachia的多样性与分布、对寄主生殖行为的影响、基因组结构,以及其与寄主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相互作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Wolbachia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可以通过诱导产雌孤雌生殖、引起细胞质不亲和、遗传雄性的雌性化、雄性致死和增强生殖力等作用方式引起其寄主生殖行为的改变.本文以16S rDNA为标记检测了3种熊蜂不同组织(头,胸,足,卵巢或雄外生殖器)的Wolbachia感染.其中明亮熊蜂Bombus l...  相似文献   

12.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作为节肢动物的胞内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产生雌性化、孤雌生殖、杀雄和胞质不相容性(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 4种生殖表型。其中CI是最常见的现象,表现为受感染的雄性昆虫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兼容Wolbachia的雌性昆虫交配时引起胚胎死亡;而雌性感染同种Wolbachia时胚胎能够正常发育。CI是由被称为CI因子(cifA和cifB)的Wolbachia基因对调控的。其中,CifB作为毒剂在雄性中表达诱导产生CI,而CifA作为解毒剂在雌性中表达拯救CI。本文综述了CI因子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为未来利用Wolbachia和CI进行蚊媒疾病和农业虫害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细菌,在寄生蜂中可以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雄性雌性化和杀雄等多种方式调节寄主的生殖.本文在综述了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类群和分化、传播方式及其对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温度通过对Wolbachia的作用而影响寄生蜂的表现等基础上,讨论了如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我国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种群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感染情况,明确Wolbachia的感染类型及分布模式。【方法】对采集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5个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进行了Wolbachia感染率检测,并分别对感染个体中的wsp,ftsZ,gatB,coxA,hcpA和fbpA6个基因片段进行亚克隆和测序。分别利用wsp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Wolbachia感染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型分析。【结果】在15个供试亚洲玉米螟种群中,Wolbachia感染率为0~40.0%(5个种群中未检测到感染个体),平均感染率为11.1%。发现共感染了两种Wolbachia株系,分别命名为wOfur1和wOfur2,其中wOfur1属于A大组,wOfur2属于B大组,分别对应MLST序列型为ST352和ST37。在感染种群中,昌吉(CJ)、阜康(FK)、玛纳斯(MNS)和奇台(QT)4个种群感染了wOfur1和wOfur2两种株系,而在其余6个种群即和田(HT)、库尔勒(KEL)、莎车(SC)、疏勒(SL)、乌鲁木齐(UM)和新和(XH)中仅发现感染了wOfur2株系,并在MNS种群中发现了超感染现象,wOfur1和wOfur2两株系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和10.3%。基于wsp序列及MLST等位基因谱系统发育分析表明wOfur2株系与其他昆虫宿主中具有杀雄和诱导胞质不亲和作用的Wolbachia株系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我国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所感染的Wolbachia两种株系wOfur1和wOfur2在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中的感染率和分布范围具有明显差异,wOfur2株系的感染率高于wOfur1株系,且wOfur2株系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分布更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Wolbachia 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的一类通过母系传递的共生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宿主的生殖。细胞质不亲和(CI)是Wolbachia 引起的最普遍的一种表型,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和未感染的雌性宿主交配后,胚胎发育停滞于早期阶段。但目前有关CI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组前期实验表明,Wolbachia感染引起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3龄幼虫精巢中Mst84Db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Mst84Db与CI的关系。【方法】我们体外合成了Mst84Db的双链RNA(dsRNA),注射雄性果蝇,将注射过的雄果蝇与野生雌果蝇交配,检测其繁殖力。基因表达采用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胚胎表型采用DAPI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注射dsRNA 24 h后,Mst84Db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下调。注射后72 h,基因表达下调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基因敲降后的雄蝇繁殖能力显著下降,与雌果蝇交配后胚胎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Wolbachia诱导的CI现象类似。未孵化胚胎的表皮上没有体节出现,说明胚胎停滞于发育的早期。部分胚胎细胞核分裂不同步,且有染色质间桥出现,这也与CI胚胎中的细胞学表型一致。【结论】Wolbachia感染可能抑制果蝇精子发生过程中Mst84Db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精子失去正常功能,最终导致与雌性果蝇交配后,胚胎发育停滞,并最终死亡。Mst84Db基因在雄性果蝇中表达下调可能是产生CI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开军  朱文超  刘静  丁秀蕾  荣霞  洪晓月 《昆虫学报》2012,55(12):1345-1354
为了明确自然种群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中Wolbachia和Cardinium的感染情况以及Wolbachia与其特有的WO噬菌体之间的关系, 以采自中国7个省区9个地点的白背飞虱为研究材料, 运用PCR检测的方法调查了Wolbachia, Cardinium以及WO噬菌体在各飞虱种群中的感染率和组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广泛双重感染Wolbachia和Cardinium, 并且都表现出很高的感染率。白背飞虱各种群Cardinium的感染率几乎均为100%; Wolbachia的感染率也较高, 但雌雄虫感染率差异较大, 雌虫的感染率几乎均为100%, 而雄虫的感染率从22.2%~95.0%不等。另外, 通过不同DNA聚合酶、 不同提取方法的对比, 揭示了DNA粗提样品在基于PCR技术的胞内共生菌检测中的不足之处。对白背飞虱头部、 胸部、 腹部、 足和翅5个不同部位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 不仅在含有生殖组织的腹部有这两类共生菌的感染, 在其他非生殖组织中同样也感染了这两类共生菌; 虽然Wolbachia和Cardinium在寄主的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 但是两者在白背飞虱成虫(尤其是雄虫)阶段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对Wolbachia宿主特异性WO噬菌体的检测结果表明, 自然种群雄虫中Wolbachia的感染率与不感染个体中WO噬菌体的比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因此推测, 雄虫中Wolbachia感染率相对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Wolbachia基因组中溶原性的WO噬菌体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导已转化为裂解性噬菌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Wolbachia和Cardinium双重感染条件下对寄主的生殖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垂直传播规律、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Arsenophonus、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是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的次生共生菌,能对寄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理产生影响,明确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体内4种共生菌的感染和系统发育关系可为利用共生菌防治害虫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利用Arsenophonus特异性23S rRNA基因引物,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各自的16S rRNA基因引物PCR检测广西10个地市、海南海口及上海、江苏南京、湖南长沙共14个地理种群褐飞虱雌、雄虫体内共生菌感染情况,并对扩增到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地区2014年和2015年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感染率最高的分别为河池种群(30%)和长沙种群(20%)、PWolbachia感染率最高为河池种群(20%)和南京种群(30%),而Spiroplasma和Cardinium在褐飞虱各种群内均未检测到。序列比对和发育分析表明,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与同翅目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体内感染的该菌关系最近;而感染Wolbachia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除海南种群有一个个体感染Wolbachia菌A群外,其余种群感染的全部为B群;同时在所有感染两类共生菌的个体中并未发现共感染现象。【结论】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感染Arsenophonus和Wolbachia两类共生菌的感染率并不一致;总体上褐飞虱雌虫Wolbachia感染率要高于雄虫,褐飞虱体内感染的两类共生菌与其它昆虫体内的共生菌序列高度一致或类似,且在所有检测的地理种群中均未发现有Spiroplasma和Cardinium感染。  相似文献   

18.
细胞质共生细菌Wolbachia能引起节肢动物的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遗传雄性的雌性化和杀雄等。本研究采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7种蜘蛛体内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发现在黄金肥蛛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对黄金肥蛛体内的wsp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并利用所测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其体内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19.
胞内共生菌Wolbachia能对多种叶螨产生生殖调控作用.为更好地筛选有潜在应用价值的Wolbachia株系,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自然种群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二斑叶螨T.urticae、神泽叶螨T.kanzawai 和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体内的Wolbachia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重组检测.结果表明,叶螨中的Wolbachia株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截形叶螨感染两种分化较大的株系.不同叶螨感染特有的Wolbachia株系说明Wolbachia与其宿主存在一定的协同进化关系.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感染同一株系的Wolbachia,可能由于水平传播造成.同时,不同株系Wolbachia的wsp基因间普遍存在着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20.
Wolbachia和Cardinium均为母系遗传的胞内共生菌, 它们能够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以调控寄主的生殖。目前, 关于Wolbachia和Cardinium共同对同一寄主进行生殖操控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egor广州种群为实验材料, 通过杂交实验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研究Wolbachia和Cardinium单感染和双感染对寄主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感染Wolbachia诱导较弱的CI, 不亲和组合的未孵化率为17.8%±1.6%。单感染Cardinium及双感染Wolbachia和Cardinium能诱导高强度的CI, 不亲和组合的未孵化率分别为70.3%±1.3%和72.9%±1.2%。同时双感染Wolbachia和Cardinium雌螨的平均产卵量为35.2±1.2, 显著高于单感染和不感染的雌螨的产卵量。Wolbachia 和Cardinium分别诱导以及共同诱导CI的水平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感染情况有关。Wolbachia和Cardinium的垂直传播模式结果显示, 在卵的不同发育阶段, Wolbachia和Cardinium主要伴随着营养物质从滋养细胞、 中肠、 输卵管进入发育中的卵。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 Wolbachia和Cardinium的母系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