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农田生境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和优势蛾的生态位特点,2017-2021年在漯河市郊区农田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蛾类进行了逐日监测分析。结果表明,5年共诱集蛾类昆虫11科121种150 861头,统计得到个体数量(N)、物种丰富度(S)、群落多样性指数(H)、相似性系数(Cs)、生态位宽度(Bi)和生态位重叠(Cij)等相关群落数据参数。3-11月农田灯下蛾类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月份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年度优势蛾为东方黏虫M. sepa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种。月度优势蛾共9种,其中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大0.4434和0.4002,东方黏虫最小(0.1811);棉铃虫和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与其余8种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大,而东方黏虫和其余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小。研究结果为开展蛾类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梯度分布规律,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 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测试了12 个岩面生地衣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结果表明, 丽石黄衣(Bi=0.6057; Ba=0.5804)、包氏微孢衣(Bi=0.5488;Ba=0.5374)、硬袋衣(Bi=0.4825;Ba=0.3825)、双缘衣(Bi=0.4615;Ba=0.3756)、皮果衣(Bi=0.4302;Ba=0.2682)等5 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 和Levins 生态位宽度最大, 广泛的分布在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各个样点, 地衣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随着生态位宽度的增加而上升。从生态位重叠指数可知, 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现象较普遍, 但重叠值较低。说明在托木尔峰国家级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优势种群间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较低, 群落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法,分析了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森林22个主要优势树种(包括12种乔木和10种灌木)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鹅耳枥(3.477),其次为千金榆(3.340)、野核桃(3.194)和蒙古栎(3.123),最低为榆树(1.039);在灌木层中连翘的生态位宽度(3.491)最大,三裂绣线菊(3.017)、珍珠梅(1.938)、胡颓子(1.759)和葱皮忍冬(1.593)次之,大花溲疏(1.131)最低,说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2)2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普遍产生重叠,但重叠程度均较小,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为0.10~0.30,表明历山猕猴栖息地优势种间竞争并不激烈;(3)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物种所处生境的异质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侯沁文  铁军  白海艳 《生态学报》2014,34(23):6954-6962
选择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杂木林和灌木林4种植被类型为调查样地来初步了解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采集蛾类标本4709只,隶属24科184种,其中螟蛾科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在4种植被类型中,灌木林的蛾类种数最多,有20科132种,灌木林中螟蛾科为优势科;阔叶落叶林中最少,14科74种,尺蛾科为优势科;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居中,其中前者优势科不明显,后者以草螟科占优势。对4种植被类型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蛾类的多度指数在阔叶落叶林中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蛾类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中均最高,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则相近。蛾类种-多度曲线在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和灌木林中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在阔叶落叶林中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夏季啮齿类的空间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以Shannon - 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 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 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4 个带, 即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 600 m以下)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 600~ 2 100 m) 、针阔叶混交林带(2 100~ 2 400 m) 和亚高山针叶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 400~ 3 600 m) 。发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12 种啮齿类动物中, 高山姬鼠、龙姬鼠和大林姬鼠在4 个垂直植被带上的分布范围最宽。本文还对群落中物种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其分布的关系以及各物种对空间资源的竞争与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相似性指数,对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群落8种乔木、12种灌木和10种草本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树种中油松(1.673)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其次为华山松(0.737)和侧柏(0.570);灌木树种中荆条(1.150)和黄刺玫(1.020)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而草本层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苔草(1.520)和华北米蒿(1.200)。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各种群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重叠指数依乔木、灌木、草本层逐渐增大。在乔木层中有2对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0.5,占总数的7.14%;灌木层中有9对物种的重叠值0.5,占总数的13.64%;草本层中重叠值0.5的物种对有7对,占总数的15.56%。总体上表现为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较高,生态位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绿化植物中四种常见刺蛾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和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它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时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和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它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时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昆虫生态位的占据意味着资源的利用,了解导致生态位变化的因素对评估生物群落结构至关重要。通过对银川4种典型湿地的陆生昆虫进行调查,旨在探明何种昆虫类群在银川湿地占据优势生态位,为开展湿地指示生物筛选、昆虫生态位变化及湿地保护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2016年5-10月选取银川黄河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鸣翠湖湿地(永久性湖泊湿地)、芦花台湿地(季节性湖泊湿地)、水洞沟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4类湿地,采用棋盘式扫网和陷阱捕捉的方法进行昆虫采集。研究表明,半翅目在银川湿地的时间、空间、时-空分布中均属优势类群。半翅目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在所有昆虫类群中值最大,毛翅目值最小。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类群在4种湿地中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毛翅目、鳞翅目昆虫类群值最小。鞘翅目、膜翅目与半翅目在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鳞翅目与缨翅目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次之,毛翅目与螳螂目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小。通过对各湿地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的时序变化分析知,群落多样性与均匀度变化一致,说明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12类昆虫在4种湿地下的群落结构是稳定的。在全年调查中,鸣翠湖湿地的昆虫群落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小,宽度值最大,表明鸣翠湖湿地的昆虫群落发生时间长,时间分布跨度大,具较大的种群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蛾类多样性及人为干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79-686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蛾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人为干扰导致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蛾类群落构成有较大差别,严重干扰导致蛾类科数明显降低;物种数和个体数呈现出随着人为干扰加强而降低的趋势;蛾类各优势科在不同人为干扰样点的相对多度存在差异。(2)人为干扰导致蛾类主要科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变化不同:尺蛾科、夜蛾科、毒蛾科和舟蛾科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人为干扰下降低;轻度和中度干扰导致螟蛾科和天蛾科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升高,重度干扰下物种数和个体数降低;人为干扰导致灯蛾科的物种数和苔蛾科的个体数升高。(3)人为干扰导致蛾类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升高。(4)人为干扰对蛾类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时间动态影响较大,对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时间动态影响较小,导致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时间波动幅度增大。(5)人为干扰导致样点间蛾类群落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