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特征与生产力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与氮循环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净初级生产力(NPP)、枯落物氮、植被年氮积累量和土壤氮矿化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枯落物氮、植被年氮积累量和土壤氮矿化速率之间均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显著的是净初级生产力与氮矿化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R2=0.7,n=37),其次是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年氮积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R2=0.60,n=37).  相似文献   

2.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高寒森林地表的小型兽类洞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景观特征,对于认识小型兽类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小型兽类洞穴为对象,于2015年夏季(7—9月)研究了其地表分布与生境特征.结果表明: 小型兽类洞穴平均洞口密度为182.8个·hm-2,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显著影响洞穴密度,表现为针叶林(328.6个·hm-2)>针阔混交林(160.0个·hm-2)>灌木林(125.0个·hm-2)>阔叶林(81.5个·hm-2)>竹林(66.7个·hm-2). Mann-Whitney U Test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小型兽类栖息样地的乔木郁闭度、乔木均高、乔木胸径、乔木密度、地表植被盖度、倒木密度、倒木覆盖度、灌木均高都显著大于非栖息样地;乔木因子是决定小型兽类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贡献率最大(44.8%),其次是倒木因子(23.2%)和灌草丛因子(13.9%).说明高寒森林地表有明显的小型兽类洞穴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受植被和倒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4年的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施肥(尿素7.5 g·m-2·a-1+磷酸二铵1.8 g·m-2·a-1、不施肥)和浇水(20.1 kg·m-2·a-1、不浇水)控制实验, 对该生态系统中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初级生产力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刈割和施肥显著影响植物性状和生产力, 而浇水作用微弱。刈割对物种多样性无影响, 但对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 施肥降低了物种多样性和以所有性状(除植株高度外)量化的功能多样性; 浇水仅对物种丰富度有微弱影响。各功能多样性的平均值能更好地反映群落物种间的功能差异。功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或不相关, 且二者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可表现为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 说明三者间的关系是性状依赖的, 并受生境资源状况和刈割扰动的影响。植物功能性状对群落初级生产力有更加直接的影响。在考虑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时, 应更加注重对植物功能属性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氮(N)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N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元素。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是揭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的关键指标, 然而, 关于长期N添加下草原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途径及机制, 尚不十分清楚。为此, 该研究依托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立的长期N添加实验平台, 实验处理包括1个完全对照(不添加任何肥料)和6个N添加水平(0、1.75、5.25、10.50、17.50和28.00 g·m-2·a-1), 研究了长期N添加对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及途径。结果表明: 1) N添加显著降低了典型草原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 但对功能多样性(包括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加权性状值)无显著的影响。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功能多样性主要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但是物种多样性减少并没有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 其原因主要是功能群组成发生了改变, 即群落内多年生根茎禾草所占比例显著增加, 以致群落加权性状值变化不大。3) N通过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功能群组成, 间接影响群落加权性状值, 进而影响群落净初级生产力。其中, 群落加权性状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可解释48%的初级生产力变化, 表明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由群落内优势物种的生物量及功能性状所决定, 因此该研究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质量比假说。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探索了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但对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与途径了解较少。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关于氮(N)添加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如何变化以及变化机制尚未明确,N是否通过影响生物多样性来影响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为此,本研究在荒漠草原开展了为期4年的N添加控制实验(2018—2021年),试验处理包括对照和4个N添加水平(5、10、20和40 g m-2 a-1),研究了N添加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N添加处理(2018—2021年)改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但年际间变化趋势不同。N添加处理第四年(2021年)荒漠草原植物功能多样性(Rao指数)、群落加权平均值-株高、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均显著增加,而荒漠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降低。(2)N添加可以通过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进而间接地促进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但群落加权性状值-株高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正效应,而物种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7.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记录到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68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57.4%;甲壳动物19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27.9%。冬季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Cerithidea cingulata )、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 )和环肋樱蛤(Cyclotellina remies );夏季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环肋樱蛤和红肉河蓝蛤(Potamocorbula rubromuscula )。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夏季平均为133.0 g/m2,冬季平均为63.0 g/m2; 栖息密度夏季平均为106.4 个/m2,冬季平均为103.5 个/m2。以密度为计量单位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夏季为1.841,冬季为0.380,均匀度指数夏季为0.514,冬季为0.112;以生物量为计量单位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夏季为1.994,冬季为1.751, 均匀度指数夏季为0.556,冬季为0.520。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都有季节变化及底质差异,基本趋势是夏季明显高于冬季,沙泥底的滩涂高于泥底质的滩涂。  相似文献   

8.
植物群落中不同“功能身份”物种的多样性与特定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5年的刈割(不刈割、留茬3 cm、留茬1 cm)、施肥(施肥、不施肥)和浇水(浇水、不浇水)控制实验, 研究了刈割与土壤资源获得性梯度上不同“功能身份”物种(群落中所有物种、响应物种、作用物种和共有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稳定性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群落中响应物种、作用物种和共有物种数分别占全部物种数的36.6%、18.3%和64.8%,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具有不同的效应, 净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响应物种和作用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影响, 而稳定性则主要由共有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决定; 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共有物种的多样性增加, 其作用机制是投资组合效应, 而超产效应和异步性效应对稳定性并无作用; 刈割和施肥对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和净初级生产力具有相反的影响, 前者能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 并降低净初级生产力, 而后者的作用正相反。这与群落中全部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受刈割影响较大, 而作用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受资源获得性影响较大有关。上述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由少数影响生产力的作用物种的多样性决定, 而稳定性则由大量共有物种的多样性所掌控。投资组合效应是物种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机制。由于群落中不同物种的多样性效应具有分异性,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功能而言, 物种的“功能身份”可能比物种多样性本身更重要, 不加区别地笼统定义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可能欠妥。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基于干物质生产理论的过程模型(Sim-CYCLE)估算了1982—2003年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总第一生产力(GPP)、净第一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及其季节动态变化以及碳储量(WE)、植物碳储量(WP)和土壤碳储量(WS),并分析了这些指标在当前气候情景和碳平衡情况时的差异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情景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GPP、NPP和NEP分别为14.9、8.7和2.7 Mg C·hm-2·a-1,三者分别比实测值减少2.8 Mg C·hm-2·a-1、增加1.4 Mg C·hm-2·a-1和增加0.2 Mg C·hm-2·a-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6—8月的NEP占全年总量的90%以上,其中,7月最高(1.23 Mg C·hm-2·month-1);研究区WE、WP和WS分别为550.8、183.8和367.0Mg C·hm-2,其与实测值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当前气候情景下到达碳平衡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GPP和NPP分别为17.7和7.3 Mg C·hm-2·a-1,表明研究区碳“汇”的作用随着碳储量的增加逐渐减弱;温度增加2 ℃时,不利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GPP、NPP和NEP的增长,CO2浓度倍增则可有利地促进三者的增长,CO2浓度倍增、温度增加2 ℃对GPP、NPP和NEP增幅的影响与单纯CO2浓度倍增的影响相似,气候变化情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储量的影响规律与对生产力幅度的影响相同,这可能是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碳积累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2003年长江口近海(122°00′—123°30′ E,29°00′—32°00′ N)四季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多样性、数量波动过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近海共有浮游糠虾14种,秋季10种,春、秋季8种,冬季2种.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其中从秋季到冬季更替率最高(90.9%),春、夏和秋季多样性指数(H′)值均大于2,冬季为1- 夏季丰度均值最高[234.70 ind·(100 m3)-1],秋季为103.34 ind·(100 m3)-1,春季80.36 ind·(100 m3)-1,冬季最低12.40 ind·(100 m3)-1,丰度变化与温度一致.因温、盐适应范围最广,漂浮囊糠虾是春、秋、冬3季的优势种;短额刺糠虾是夏、秋两季的优势种;长额刺糠虾是冬季的优势种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均较大.夏季短额刺糠虾的聚集强度最高.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对长江口渔场及舟山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收割法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菰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该群落的生产量。菰群落的抽条密度在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97.8±13.5根/m2,现存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520.88±346.32g/m2。利用生产结构图对菰群落3—6月份的枯死叶量进行了估计,并主要利用Mason等(1975)的方法对菰群落的枯死凋落量进行了估算,由此得到菰群落的生产量为1792.02g/m2,比最大现存量高出17.8%,P/B=1.24。菰群落的种子生产量很低,约为14.56g/m2。  相似文献   

12.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 年秋季和2008 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 个岛屿和2 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 400 个,捕获小型兽类1 141 只,隶属2 目3 科9 属13 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 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 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 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 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 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 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 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洲滩 小型兽类群落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洲滩生境中小型兽类的群落状况,对洞庭湖区洲滩生境的小型兽类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铗日法,于2010至2018年,对洞庭湖区洲滩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计算优势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对多样性指数采用t值法进行比较,各年份、生境的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差异则采用卡方检验。2010至2018年,共布放34 116铗日,捕获可以分辨种类的样本2 129只,主要有啮齿目(Rodenti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2类,共7种,分别是啮齿目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巢鼠(Micromys minut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毛鼠(R. losea)和鼩形目的臭鼩(Suncus murinus)。总捕获率为6.36%,东方田鼠、黑线姬鼠捕获率较高,分别为1.83%、3.94%。从小型兽类组成看,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在群落中组成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3.18%和29.26%。在调查的5类生境中,植被组成以苔草(Carex sp.)、南荻(Miscanthus sp.)和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主的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1.0772)和均匀度指数(0.6662)均最大,其次是以苔草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275、0.5723)、以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56、0.550 2)和以苔草加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75 6、0.481 9),以美洲黑杨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0.323 6)和均匀度指数(0.180 6)最低,但其优势度最高,为0.881 2。结果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洞庭湖区植被演替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小型兽类群落动态的变化。在洞庭湖洲滩上,生境越复杂,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高。单一生境下,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大,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低。目前,黑线姬鼠已经成为洞庭湖洲滩生境的第一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4.
The habitat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st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habitat heterogeneit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species diversity.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for a community of small mammals in the semiarid, sand-shinnery-oak ecosystem of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We used indices of differentiation diversity to quantify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habitat types (blowouts in a sand-shinnery-oak matrix) in terms of species diversity. The Wilson-Shmida index (βT) considers species composition only, whereas the Morisita-Horn index (CmH) also takes species abundances into account. We constructed null model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differentiation diversity between habitat types is great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stochastic processes. Two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one based on the random placement of species and one based on the random placement of individuals. No evidence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habitat heterogeneity enhances diversity of a landscape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an area. Indeed, paired habitats were more similar than chance alone would dictate in terms of species identities. In contrast, habitat heterogeneity affects diversity by significantly altering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species in contrasting habitat types. Because seeds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lowouts and matrix, the high productivity of the edge may actually homogenize habitat types in terms of species richness. Nonetheless, blowouts might best be considered to be microhabitats which enhance or complement the value of the matrix even though the species which use either habitat type are identical.  相似文献   

15.
巢湖富营养化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及种群密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两次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的调查表明,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西湖区,河蚬生物量分别为17.87和47.29g·m-2;环棱螺生物量分别为4.4和12.6g·m-2.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轻的东湖区,河蚬的生物量分别为67.86和96.18g·m-2;环棱螺的生物量分别为32.00和31.21g·m-2.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下降.近岸带河蚬和环棱螺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敞水区.河蚬的分布型为核心型,而环棱螺更接近随机性分布.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无明显相关(P>0.05).环棱螺生物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磷PO4-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河蚬生物量仅与PO4-P呈负相关.现有河蚬资源量与198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探讨了其它环境因子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small mammals in Swaziland in relation to quantified habitat features. Eighteen habitat sites were sampled at seve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all four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Swaziland. Small mammal diversity (as described by 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etation density. A total of twelve species of rodents and seven species of shrews were captured; however, only six species were caught at more than three sites. Small mammal biomasses and densities were highest at the highveld and middleveld sites. Tall grassland at all elevations supported a high diversity of small mammals. Highveld montane forest supported a high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species, while no species were captured in moist forest in the Lubombo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7.
螺髻山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垂直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年4 ~8 月利用铗日法对螺髻山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于海拔1 800 ~4 150 m间按梯度设置7 个采集样地,每个采集样地内设3 个样带并置铗,有效布铗10 500铗次,捕获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5 科8 属15 种,共491 个个体。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的相对丰富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与海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位于阴坡且与水源地相距较近的样地的物种相对丰富度明显高于位于阳坡、距离水源地远的样地;植被类型丰富、降水量充分的中海拔地区(2 200 ~ 2 600 m) 相对丰富度、丰富度和多样性达到最高;而在高海拔(> 3 800 m) 和低海拔区域(< 2 000 m)则较低。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以中低山阔叶灌丛林与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最高,而在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与河谷灌草丛中较低。在本研究的调查区域内,中海拔地区多样性和丰富度最大可能是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垂直多样性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盈  金光泽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241-2248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而其潜在驱动机制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红松林9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利用2005年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正相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增强,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减弱;小尺度下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生产力还受到非生物因素影响,在不同尺度下土壤因子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土壤因子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今后研究中应将进化信息与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可为其他多样性度量提供额外的解释力,同时还应考虑空间尺度及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森林生产力的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Guo Q  Shaffer T  Buhl T 《Ecology letters》2006,9(12):1284-1292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s critical for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for achieving success in habitat restoration efforts. However,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diversity, succession and biotic invasions on productivity remain elusive. We studied newly established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preexisting homogeneous vegetation invaded by exotic plants in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USA, at four study sites for 3 years. We observed variant diversity–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s for the seeded communities (generally positive monotonic at three sites and non-monotonic at the other site) but no relationships for the resident community or the seeded and resident communities combined at all sites and all years. Community richness was enhanced by seeding additional species but productivity was not. The optimal diversity (as indicated by maximum productivity) changed among sites and as the community developed. The findings shed new light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of biodiversit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s 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其最适温度高于35℃,而当温度高于30℃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迅速下降;两种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光强变化曲线有所不同,铜绿微囊藻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光强达到900μmol·m-2·s-1时仍无光抑制现象发生,玫瑰拟衣藻光饱和点在630μmol·m-2·s-1附近,当光强进一步升高,光合放氧速率开始下降;铜绿微囊藻最适pH值是10.0,在pH值6.5~11.5范围内,光合放氧都很活跃,变化幅度不大,玫瑰拟衣藻最适pH值7.0,偏酸或偏碱光合放氧都迅速地下降,pH高于10.0出现了负值。比较两种藻的光合作用特性,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活性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铜绿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