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保持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水土保持林是防护林的一个重要林种,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林综合效益的评价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效益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因效益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效益评价的过程是,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体系中各要素的权重;然后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效益的评价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水土保持林综合效益评价的评估模型.文中还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做了点评,指出了在水土保持林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沈慧  姜凤岐  杜晓军 《生态学报》2000,20(5):753-758
森林效益评价是目前林业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通过评价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对效益评价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探索。指出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准则层包括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3个方面,指标层由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pH值、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分散率、土壤硬度和渗透系数构成。在计算效益评价综合指数时,首先要对各项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定理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一半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杰  胡秉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17-1321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德清县1990~1998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德清县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的综合效益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1.36倍.各效益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波动,说明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污染、系统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定量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升  李献文  孙涛 《生态学报》2017,37(18):6196-6204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内蒙古磴口县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对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代表性意义。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完成1991—2015年磴口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评价体系中,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所占比重不同,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造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硫年增加价值、削减粉尘年增加价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在综合效益评价中权重比例较大;近年来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较1990—1999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波动幅度较大,而近年来研究区综合效益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等方面的成效相对显著,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定量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定量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许智钇  严力蛟 《生态学报》2010,30(18):4928-4939
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滨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海洋经济与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现有滨海地区林业工程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模型,选取能体现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与特征的4个投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对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9个乡镇的15个具有25a林龄的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19842008年的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玉环县滨海地区15项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呈现出阶段不稳定、整体上升趋势。其中7项工程的综合效益相对有效;8项工程的综合效益相对无效。研究揭示生态林工程建设能产生重大综合效益。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高效益生态林数字化经营管理以及滨海地区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代钧  黄惠坤   《广西植物》1990,10(4):351-358
本文报道提高乌桕林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采取垦复、中度修剪、林下套种春花生或马铃薯等作物,适当施肥等综合抚育技术,低产乌桕林的经济效益可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唐宵  张国庆 《生态学报》2009,29(9):5115-5121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 MgC·hm-2(12.15~59.51 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林分类型含碳量在46.75%~54.89%之间,平均含碳量为51.09%,针叶林平均含碳量(52.82%)大于阔叶林(49.37%);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988年的383.04TgC增加到2003年的523.57TgC,增加了140.53TgC,年均增长率2.11%,比全国年均增长率高出0.22%,表明四川森林植被是CO2的一个汇.4次调查的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38.93、38.68、39.17、41.66MgC/hm2,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不断加强;成熟林碳储量占同期的64.15%、63.89%、65.33%、60.82%,但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幼中林碳储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森林植被的碳吸存潜力大;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中,占同期碳储量的90%以上,但人工林的碳储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人工林碳年均增长率(7.17%)明显大于天然林(1.83%),表明人工林将在研究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占同期全国碳储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可见,研究区森林植被在全国森林碳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 包含极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和遗传多样性。根据考古证据, 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早期的孕育与发展中, 林木在食物、能源、工具、建筑和舟船中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逐渐成为国内木材供给的热点地区。面对木材供给总量不足和大径级木材结构性短缺问题, 长江流域林木资源将是未来国内木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使得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更加迫切。针对长江流域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家底不清和保存体系不完善问题, 我们应尽快完成林木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重要树种的多样性分析; 完善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保存体系。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旭  宋璇  曾玉林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21,41(5):1693-1704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ArcGIS和GeoDA软件、重心分析模型、空间相关分析来分析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指数(ESI),结论如下:(1)森林状态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森林火灾受灾率,其次为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和林地面积比率;在森林压力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政府林业投入强度,其次为年度造林比例和自然保护区占比。(2)从全域来看,森林ESI值长江上游 > 中游 > 下游,长江南岸高于北岸。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总体水平较低,但在2000-2015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省看,云南省森林ESI值最高,上海市森林ESI值最低。在此15年间,湖南省森林ESI值提高幅度最大(19.77%),江苏省提高幅度最小(0.76%)。(3)各支流流域森林ESI值排序:赣江 > 沅江 > 金沙江 > 乌江 > 湘江 > 汉江 > 嘉陵江 > 岷江。从2000-2015年,八大流域的森林ES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湘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大(20.87%),而金沙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小(3.6%)。(4)森林ESI值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在从南往西、从西往东北和从东北往南等过程。(5)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有较为显著的集聚性,森林ESI值High-High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Low-Low集聚区县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安徽,其次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较为集中。(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①应注重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林业投资、植树造林等工作。②从全域看,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长江下游。从支流流域来看,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应重点加强森林修复工作。③应在上海、江苏、安徽等Low-Low集聚区域加强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而在四川、云南、江西和浙江等High-High集聚区域适当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下种植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0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有机质有关 ,在人工云杉林地中 ,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土壤全 N、碱解 N、全 P、腐殖质、HA、FA、CEC、EB、微生物总数、细菌及真菌数量随有机质的减少而降低 ,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先减少 ,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 ,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土壤 K素和酶活性变化较复杂 ,钾素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 ,酶活性主要与林地微生态环境有关。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 (IFI)从人工云杉幼林向成熟林演替时 ,先迅速下降 ,之后随云杉自疏而缓慢上升 ,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解决当前人工成熟云杉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间伐或轮伐 ,改善林地的微生态条件 ,尽量避免营造针叶纯林 ,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兴林灭螺”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重要影响,阐述滩地灭螺林与其他林种之间的区别,滩地灭螺林除具有灭螺防病的功能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树咎构成,特异的营造技术和林相结构;总结滩地灭螺林的经营原则是超强度集约经营,短周期经营,规模经营和综合经营,因此滩地灭螺林在林业生产中应划分为一个新的林种,提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新的林种结构是滩地灭螺林、防护林,经济林与景观游憩林,并就如何加快发展滩地  相似文献   

17.
重庆南山大气SO2污染与马尾松衰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田  李一川 《生态学报》1990,10(4):305-310
  相似文献   

18.
高体近红鲌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体近红鲌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以2008年5—11月从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采集的540尾高体近红鲌标本为材料,对其生长与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体近红鲌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龄特征显著。种群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0—160 m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50.0 g。总性比为♀∶♂=1.30∶1。体长与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基本符合匀速生长类型,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217.38(1-e-0.2867(t+0.757))和Wt=118.151-e-0.2867(t+0.757)2.8103;生长拐点为2.85龄,拐点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40.09 mm,Wt=34.37 g。雌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繁殖高峰期为6—7月。Ⅳ期雌鱼的绝对繁殖力为950—8655粒,平均值(3087.90±1602.1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00—56.20粒/cm,平均值(24.26±10.16)粒/cm;体重相对怀卵量FW为66.08—197.67粒/g,平均值(116.49±32.05)粒/g;卵径频率分布显示高体近红鲌为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利开发对张氏(Hemiculter tchangi Fang)的生态效应,在已对该鱼繁殖生物学、年龄与生长和形态性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张氏食性进行分析。针对采自四川省合江县的张氏样本,探究其食物组成;并分别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别、性腺不同发育期的样本的摄食状况。结果显示:张氏是偏动物性食性的杂食性鱼类。摄食双翅目昆虫(蚊蝇幼虫)、草本植物及种子、藻类、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水蚯蚓)、膜翅目昆虫、甲壳类、枝角类、鞘翅目昆虫、贝类以及小鱼、鱼卵、幼蛙等。动物性饵料在夏季出现次数百分比最高,冬季最低;而藻类在冬季出现百分比高于其他季节。平均充塞度和摄食率均以春季为最高,秋季最低。在14龄鱼中,摄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对于雌鱼而言,处于Ⅱ期的鱼类个体肠道内食物平均充塞度高于其他各期;而对于雄鱼,处于不同性腺发育期的样本,平均充塞度和摄食率则无规律性变动。在其繁殖季节59月期间,未出现停止摄食的现象,平均充塞度和摄食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