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翅脉为研究对象,采用几何形态学标点法对中国缟蝇科Lauxaniidae(双翅目Diptera缟蝇总科Lauxanioidea)的高级阶元进行了初步研究。每个翅样本选取14个同源标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变量分析(CVA)对中国已知的缟蝇科2亚科20属252种缟蝇进行翅脉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分析和亚科分析、代表属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典型变量)分别能解释翅脉变异的64.085%和100%,明确了第二、三合径脉与翅缘交点、黑色短鬃端点和径中横脉端点是变异度较大的位点,第四、五合径脉与翅缘交点、第一中脉与翅缘交点、第一肘臀合脉与翅缘交点为稳定的位点;亚科PCA中,在第一主成分方向上的离散度较高,印证了翅前缘黑色短鬃端点可作为亚科的重要鉴别特征;属间CVA中,4个代表属聚集度良好且属间离散度较高,表明标点法能较好地进行属级阶元的鉴别。本文证明了几何形态学方法在缟蝇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缟蝇科昆虫的生活史、食性、访花习性、栖居环境等生物学特性,并对缟蝇科属、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缟蝇科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同脉缟蝇亚科为亚世界性分布,其属级阶元在东洋界丰富度最高,其次为澳洲界;其种级阶元在东洋界最为丰富,其次为澳洲界。缟蝇亚科为世界性分布,其属级阶元在新热带界丰富度最高,并且高度特化,其次是东洋界和澳洲界;其种级阶元在新热带界最为丰富,其次为古北界和澳洲界。缟蝇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和亚区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其属、种级阶元在华南区最为丰富;同脉缟蝇亚科的种级阶元以海南岛亚区最为丰富,其次为台湾亚区;缟蝇亚科的种级阶元在台湾亚区最为丰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次之。  相似文献   

3.
铗(虫八)亚科Japyginae 多数为中等大小的种类。触角第四至六节上有感觉毛。上颚正常,端部不膨大。胸气门4对。腹部第一至七节腹板上有基节泡囊(基节器)。前跗节有一对侧爪及一个不成对的中位小爪。体毛简单,不呈羽状。 本亚科为铗(虫八)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23属244种,中国已记载的3属4种及1亚种。本文记载7属14种,其中有2新属6新种,以及2属1种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4.
描述并比较了中国椎天牛亚科4族7属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椎天牛亚科内有18个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其中阳基侧突的形状、阳基侧突的长宽比,腹部第8节背板的形状等5个特征在椎天牛亚科内族级水平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阳基侧突占阳茎的比例,腹部第8节背板的被毛情况等6个特征在幽天牛族内属级水平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同时阳基侧突的长宽比,腹部第8节背板的被毛情况可用于塞幽天牛属中近似种的区分。基于雄性外生殖器的结构,编制了椎天牛亚科分族及幽天牛族分属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蚊子     
蚊子是很多重要疾病的传染媒介,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和丝虫病等都是由蚊子传播的;同时由於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孳生地广泛、而且与人的居处接触也频繁,所以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很大的,我们必须动员起来,全力而彻底的消灭它! 一.分类地位蚊子在昆虫学分类上是属於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在蚊科中又分为三个亚科,即细蚊亚科(Dixinae)、总蚊亚科(Chaoborinae)及蚊亚科(Culicinae),但是前二亚科的蚊子都不吸血  相似文献   

6.
短喙扁蝽亚科 Mezirinae是扁蝽科中最大的亚科,目前国内已知70余种,隶属于13属。本文着重记述了7个属里的10个新种,其中刺扁蝽属为我国新纪录。新种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文中所用测量单位为毫米。平截胡扁蝽 Wuiessa truncata,新种(图1—3) 长9.40,前胸背板宽2.44,腹部宽5.00。棕黑色;触角第4节端半部、喙及跗节  相似文献   

7.
作者最近在鉴定毛翅目昆虫的工作中描述了6个新种,分别属於6个科和6个属。福建农学院赵修复教授及南京林学院陈天璘先生曾赠送标本,特此志谢。  相似文献   

8.
毛跳(虫斧)属(Hespera)隶鞘翅目,(虫斧)科,跳(虫斧)亚科。它和寡毛跳(虫斧)属(Lupero-morpha)近缘,作者在另一报告内曾述及这两属的密切系统关系;由於这种关系,我们在监定寡毛跳(虫斧)类时,亦研究了本属内的中国和越南东京的种类,本文即为这项研究结果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64,(4):606-613
蚤蝼(虫扇)属Tridactylophagus为Subramaniam(1932)年所设,模式种为印度蚤蝼(虫扇)T.mysorensis Subramaniam,发现于印度南部的迈索尔(Mysore),为第一种记载寄生于蚤蝼科Tridactylidae的撚翅虫。此属雄虫触角7节,跗节3节,故属于栉(虫扇)科Halictophagidae。但触角仅第三节具旁支,余均简单,因此与栉(虫扇)属Halictophagus和短栉(虫扇)属Stenocrano-philus不同。Subramaniam谓可能为一新亚科,但未具体提出;Szekessy(1955)年在撚翅目名录中(:119—120)将栉(虫扇)作为亚科,下分栉(虫扇)族Halictophgini与蚤蝼(虫扇)族Tridac-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节甲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游兰韶  周至宏 《昆虫学报》1991,34(2):225-229
本文报道湖南省节甲茧蜂属 Sigalphus Latreille,1802两新种。节甲茧蜂属隶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 Chloninae(Shenefelt,1973),该属在我国为首次记录。主要特征是头横置,下颚须4节;胸部粗壮,不宽于头,中胸盾片盾纵沟深;前翅肘室3个,径脉终止在翅尖端之前,第2肘室矩形,肘脉自基脉伸出,迥脉前叉式,小脉后叉式,前翅臀叶基部具横脉,后翅径室横脉弱;腹部长于头胸之和,3节,第1、2节背板之间能活动,第3背板侧缘后方有2齿状突;产卵管短。该属已知7种,分布在新北区(美国)1种、非洲区(马达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恙虫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恙虫科(Trombiculidae Ewing,1944)恙虫蚴种类的名录,总共51种,其中绝大多数系解放后描述的种类。这51种中,属于六节亚科(Leeuwenhoekiinae Womersley,1944)的计2种,全部是多齿属(Acomatacarus Ewing,1942)的恙虫蚴;属於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的计14种,全部为背展属(GahrliepiaOudemans,1912)的恙虫蚴;属於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的计35种,其中奇棒属(Neosch(?)ngastia Ewing,1929)5种(变种),球棒属(Globularosch(?)ngastia Chen & Hsu,1955)7种,棒属(sch(?)ngastia Oudemans,1910)1种,真棒属(Eusch-(?)ngastia Ewing,1938)6种,恙虫属(Trombicula Berlese,1905)14种(变种),五甲属(Tragardhula Berlese,1905)2种。分布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广西、福建、山东、江苏、云南、浙江、河北、河南、台湾、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14省和內蒙古自治区。寄生的宿主,已经鉴定的,共67种,其中哺乳类27种,鸟类40种。  相似文献   

12.
试图根据成虫形态学证据探讨长足虻科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同时检验各个亚科的单系性.在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同时参考前人有关长足虻科高阶元分类的研究结果,筛选出42个来自头部、胸部(包括足和翅)、腹部、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在亚科水平的分类特征,为了考察亚科的单系性,也包括亚科的自有衍征;运用支序分类的方法,首次分析并讨论了世界长足虻科17个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长足虻科是一个严格的单系群,其支持的共同衍征为体色金绿,亚前缘脉端部与第1径脉中部愈合,前缘脉接近肩横脉处有1个缺刻,第2基室与盘室愈合,臀室短小、终止于径脉分叉点之前,雄性外生殖器明显向下或向前弯折,生殖背板具生殖孔,下生殖板与第9背板愈合.金长足虻亚科Sciapodinae腋瓣发达,中脉分叉,为最基部的支系,是最原始的亚科;而长足虻科的其他亚科构成一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腋瓣不明显,中脉不分叉.斜脉长足虻亚科Plagioneurinae也比较原始,是靠基部的支系,支持其单系性的特征为腹部第7~8节膜质化,生殖孔基位.异长足虻亚科Diaphorinae和锥长足虻亚科Rhaphiinae以及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和合长足虻亚科Sympycninae分别构成姊妹群关系,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的两个属Pseudosympycnus和Stolidosoma系统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巴长足虻亚科Babindellinae、聚脉长足虻亚科Medeterinae和寇长足虻亚科Kowmunginae构成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臀脉短或不明显,无后顶鬃.研究所用标本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包括与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博物馆交换而来的标本,部分标本保存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13.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81,(2):188-189
突眼长蝽属(Chauliops scott)为长蝽科突眼长蝽亚科(Chauliopinae)的一个小属。世界已知9种。生活于豆科值物上,有些种类战为豆类作物的害虫,本文记述该属一新种。 平伸突眼长蝽Chauliops horizontalis新种 头(图A,B,c)褐至黑褐色。眼柄较短,平伸,只微向前指,向上的倾向亦弱;侧面观眼伸过头的前端不多,约达眼的一半处,眼的后缘视若接触前胸前缘(图B)。触角淡黄,第4节褐,或仅端部2/3褐;少数个体触角淡褐色;第1节短于小颊。喙伸腹部基部,第1节达前足基节前缘。前胸及前翅污黄褐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华南谷蛾科1新纪录亚科聪谷蛾亚科Harmacloninae Davis,1998(中文名源于其共同衍征,第2腹节上具鼓膜状听器)及该亚科的模式属聪谷蛾属Harmaclona Busck,1914,进而记述了1新纪录种潜孔聪谷蛾Harmaclona tephramtha(Meyrick,1916)(中文名源于其生物学特性-幼虫在山檨子属植物Buchanania Roxb.的原木上钻孔,成儿英寸长的隧道,营潜生生活),以及中国谷蛾科Tineidae Latreille,1810谷蛾亚科Tineinae Latreille,1810 1新纪录属户鞘谷蛾属Phereoeca Hinton et Bradley,1956(中文名源于其模式种的英文通用名"household casebearer")及该属的模式种户鞘谷蛾Pherepeca uterella(Walsingham,1897).研究标本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叶螨科(Tetranychidae Donnadieu,1875)迄今分为2亚科6族78属,其中苔螨亚科(Bryobiinae Berlese,1913)32属,叶螨亚科(Tetranychinae Berlese,1913)33属。作者在鉴定江西叶螨标本时,发现一新属、新种。其形态特征均不同于上述6族,故建立一新族——华苔螨族(Sinobryobiini trib.nov.),置于苔螨亚科中。同时,该新族只有2对肛毛,须肢跗节有小型的端感器,又与原有的亚科特征不符,因而有必要对叶螨科分亚科和分族的鉴别特征进行订正,本文以检索表的简明形式予以发表。长度单位均为μm。 华苔螨族Sinobryobiini新族  相似文献   

16.
栉姬蜂属Banchus Fabricius 1798隶于栉姬蜂亚科Banchinae栉姬蜂族Banchini。主要特征是小盾片顶端具中刺或尖突;腹部第2和第3背板折缘宽约为该节长的0.7倍,有褶稍分开;下颚须5节,第4节端部稍扩大而扁平;唇基端缘中央具一缺刻;无胸腹侧脊;腹端部多少侧扁;产卵管很短。以寄生于裸露性的鳞翅目幼虫为主,包括斑蛾科、尺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波纹蛾科、夜蛾科、蛱蝶科,特别是在土中化蛹的夜蛾科幼虫;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海产鱼类双尾吸虫亚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尾科吸虫的分类,意见分歧,按斯克里亚平与古斯强斯卡娅(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的意见,把半尾科(Hemiuridae)提升为总科;亚科提升为科,其中双尾亚科提升为双尾科(Dinuridae 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下分为3个亚科与11个属。山口左仲(Yamaguti,1958)在半尾科下分出19个亚科,在双尾亚科(Dinurinae)下分出9个属;又于1971年重新调整,从外膜属(Ectenurus Looss,1907)分出细尾属(Erilepterus Woolcock,1935),取消大盘属(Magnacetabulum Yamaguti,1934),并人外膜属。增添拟鞘茎属(Elytrophalloides Szidat,1955)与侧双尾属(Paradinurus P(?)rez vigueras,1958)恢  相似文献   

18.
弯角瓢虫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角瓢虫属Semiadalia Crotch,1874分类位置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S.undecimnotata(Schneid.)原产欧洲及中亚。中国种类据Mader(1928),Korchefsky(1932)记载,只有S.potanini(Weise)一种,分布在甘肃,但Iablokoff-Khnzian(1979)将Semiadalia属列为Hippodamia的一个亚属,并将S.potanini(Weise)移入Hippodamia(Asemiadalia)亚属内。笔者根据Semiadalia属腹部第一节具有后基线及雄虫第三节外侧明显呈三角形突起等特征与Hippadamia属显然不同,因此仍暂订为独立的属。为此,至  相似文献   

19.
岩蟹属甲壳纲(Crustacea)歪尾类(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岩蟹科(Lithodidae)。特征是头胸甲蟹形,腹部折向下面,螯足发达,第1—3对步足亚圆柱形,第四对步足细小,折向鳃间,雄性无腹肢,雌性渐减少,无尾肢,东海水产研究所采得岩蟹亚科不少,特征是头胸甲呈圆三角形,额角显著,刺状或较钝,腹部平坦,有3—5腹节。此亚科多在深海冷水中居住,大西洋、太平洋及远东诸海皆有分布。苏联(1938)报道在欧洲、美洲及亚洲沿海有7属12种,日本酒井恒(1976)报道日本有5属14种,三宅贞祥(1978)报道有6属15种。我们在东海采得3属:1.仿岩蟹属Paralomis White,1858,已知5种,采得3种。2.岩蟹属Lithodes Latvielle,1806,已知5种,采得2种。3.新岩蟹属Neolithodes A.Milne-Edwards,1894,已知4种,采得1种。酒井恒记述有3种是日本地方种,而我们在东海采到了,计有6种,其中一种以前未见报道,定为新种,模式标本存杭州大学生物系及东海水产研究所。今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于有志  任国栋 《昆虫知识》1994,31(2):114-116
朽木甲科Alleculidae包括两个亚科[1~4],即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和花粉甲亚科Omophlilinae。作者在整理拟步甲科幼虫标本时发现朽木甲科花粉甲亚科的二种幼虫,分别为裸足甲属CteniopinusSeidl..和狭胸甲属SteneryxRentt,现将其形态特征分述如下。1花粉甲亚科幼虫的主要特征体长圆筒形,2~8腹节不具侧板缝,足适于挖掘,前足明显较中后足粗长,附爪骨化强,前定腿、转节有球状刚毛(图1:5),图IO腹板不形成尾足,上颚端部钝具2端齿(图2:4),舌骨明显前伸,触角3节,幼虫土栖。花粉甲亚科两属幼虫检索表第1腹节侧板维明显,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