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用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光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一种明显促进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Lindl.生长的粘帚霉属真菌——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Link) Bani.的菌丝体分离鉴定了1,3-二棕榈酰基-2-(4,4-二甲基庚二酸单酰基) 甘油酯(I),4,4-二甲基庚二酸(II)等4个化合物。其中,I为新化合物, II 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粉红粘帚霉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光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一种明显促进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Lindl.生长的粘帚霉属真菌——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Link) Bani.的菌丝体分离鉴定了1,3-二棕榈酰基-2-(4,4-二甲基庚二酸单酰基) 甘油酯(I),4,4-二甲基庚二酸(II)等4个化合物。其中,I为新化合物, II 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夏蕾  刘雪峰  杨振芳 《菌物研究》2007,5(3):131-133
从松材线虫枯萎病木材上分离得到Leptographium属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为我国一个新记录种—冷杉半帚霉(Leptographuim abietinum),并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4.
滇南红厚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et Choisy)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滇南红厚壳内酯A(calopolyanolide A,1),滇南红厚壳内酯B(calopolyanolide B,2)以及3个已知化合物calanolide E2(3),voleneol(4)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5)。经波谱学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6,6-二甲基-12α-(2α,3α-H)-12α-(2-甲基-3-羟基丁酰基)-8b-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6,6-二甲基-12a-(2α,3β-H)-12a-(2-甲基-3-羟基丁酰基)-8b-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越南热带原始森林环境中可培养粘细菌的多样性,以原始森林的土壤、腐木及树皮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肠杆菌法和滤纸法从中分离纯化粘细菌,将形态鉴定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相结合,对分离到的纯培养物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从越南16个土样和22个腐木、树皮样品中共分离到70株粘细菌,经纯化后获得了32株。这些菌株分属于6个属,分别是粘球菌属(Myxococcus)14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7株、侏囊菌属(Nanncystis)6株、蜂窝囊菌属(Melittangium)3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1株、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1株。这表明粘细菌在越南原始森林环境中分布广泛,并存在较为罕见的粘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6.
粉红粘帚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红粘帚霉对名贵药用植物金线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从物质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促生机理,对该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该菌的菌丝体中共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结构解析,确定它们是:化合物1,6,22-二烯-3-羟基-5,8-过氧麦角甾,2,麦角甾醇;3,阿拉伯糖醇;4,甘露醇,另外一个化俣物的结构正在鉴定中。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的内生真菌-粘帚霉属真菌(Gliocladium sp.简称F菌)菌丝体中分离到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20s,22s)-4a-同-22-羟基-4-氧杂麦角甾-7,24(28)-二烯3-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8,12,16-四甲基-1,5,9,13-四氧杂环十六烷-2,6 ,10,14-四酮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羟基为首次从F菌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17种龙脑香科树种根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的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根围土壤中AM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根样均有不同程度的菌根感染,感染率最高可达40%,调查揭示了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形成丛枝菌根。初步从龙脑香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32种AM真菌,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chaeospora)、拟球囊霉属(Paraglomu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为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获得3个帚霉属新种及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帚霉Scopulariopsis longipes sp.nov.、青霉状帚霉S.penicillioides sp.nov.,具瘤帚霉S.verrucifera sp.nov.和雪白帚霉S.nivea。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主模式、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提供了已知中国土壤中帚霉属真菌13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羊耳菊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深入研究羊耳菊干燥全草的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1,3,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5)、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化合物1-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6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研究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的化学成分,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别为橙皮苷(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原儿茶酸(7),咖啡酸(8),松脂素(9)。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省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48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6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中的35种。其中,多变粘鞭霉Gliomastix variabilis和枝梗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 ramosa为新种;螺旋丝头束霉Cephalotrichum heliciforme为一新名称;疹梗孢属Ardhachandra和脊孢疹梗孢A. cristaspora及淡褐节球孢Nodulisporium hinnuleum为中国新记录。模式和所有研究过的其他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3.
从化合物分类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粘帚霉属真菌代谢物50多个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化合物分类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粘帚霉属真菌代谢物50多个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30个科的42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的2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已鉴定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在每100g土壤116~1560个之间,平均478个;物种丰富度在2~7之间,平均为4.5;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6.
韩立刚  袁毅 《菌物学报》2000,19(3):422-425
瓶霉属、外瓶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迄今,我国已报道疣状瓶霉(Phialophoraverrucosa)、裴氏瓶霉(Ph.pedrosoi)、棘状外瓶霉(Exophialaspinifera)、皮炎外瓶霉(E.dermatitidis)和甄氏外瓶霉(E.jeanselmei=Ph.gougerotii)5种,均是分离自人体的病原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用生长锥取样器随机钻取腐朽林木髓心,在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瓶霉属真菌2种,外瓶霉属真菌3种,其中美州瓶霉(Ph.americana、烂木瓶霉(Ph.richardsiae)和鲑外瓶霉(E.salmonis)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Bl.)虫瘿中分离了2对平衡互变异构体和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G-1为1-O(3′-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和1-O-(4′-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的平衡互变异构体,G-2为3-O-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酸和4-O-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酸的平衡互变异构体,-3O一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G-4为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G-5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G-6为没食子酸甲酯。对G-1、G-3和G-4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  相似文献   

18.
白蔹单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mb.)Makino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单宁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1),1,2,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6-tri-O-galloy1-β-D-glucopyranoside,2),1,2,3,6-四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4,6-tetr  相似文献   

19.
耿月华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9,28(5):660-663
作为对青藏高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属、种多样性系统调研的一部分,笔者从采自藏北羌塘草原的20份土样中,分离获得2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别属于11属中的15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西藏瓶霉Phialophora tibetensis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蜜色瓶霉Phialophora melinii和暗色帚霉Scopulariopsis fusca,多数种为在此区域首次发现。对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对其他12个中国已报道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主模式和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分别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其余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HSAUP。  相似文献   

20.
木霉和粘帚霉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生物防治制剂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现不少微生物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木霉(Trichoderma)和粘帚霉(Gliocladium)是其中一类可抑制土传植物病原菌的真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抗菌、溶解、竞争、寄生和促进植物的生长[1].迄今为止,有关木霉和粘帚霉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已开展近60年。早在1932年,Weindling观察到木素木霉(T.ligno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同时培养时,木素木霉的菌丝缠绕着立枯丝核菌的菌丝,使其菌丝原生质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