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白华 《生物磁学》2004,4(3):43-44
1 一般资料 脑外伤后综合症患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其中6—25岁4例,26—35岁13例,36—50岁5例,51—63岁2例,其中以20—50岁为多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其中3个月-1年20例,1—5年2例,6—10年1例,11—20年1例。  相似文献   

2.
于洋  王与胜 《蛇志》2002,14(4):43-43
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女 ,2 6岁。肛周包块伴疼痛 4月余 ,有 1次顺产史 (两年前 )及 1次人工流产史 (6个月前 )。避孕环避孕。 4月前发现肛周包块 ,伴间断性疼痛 ,行走或排便时加重 ,与月经有明显关系。肛检 :肛缘平整 ,截石位 2点位肛缘处有 1个 2 cm× 2 cm包块 ,质硬 ,轻压痛 ,界清 ,活动可 ,未见明显条索状物及内、外口 ,直肠指诊无新生物。入院诊断 :肛周包块待查 :肛瘘。行肛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肛周皮下有一约 2 cm× 2 cm硬结 ,中间有黑色血液样物 ,质硬 ,周围无管腔。切下包块病理诊断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梁振家 《蛇志》2002,14(4):38-39
患者发病年龄在 3 6岁以下的胃癌为青年人胃癌 [1] 。我院自 1 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收治 3 6岁以下胃癌患者 3 2例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9例 ,女 2 3例 ,男女之比约为 1 :2 .5 ;年龄 1 9~ 3 5岁 ,平均 2 8岁 ;病程3个月至 8年。临床症状大多数 (2 9例 )为上腹部胀痛不适 ,其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返酸、黑便、腹部包块。合并幽门梗阻 4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 ,梗阻性黄疸、结肠癌各 2例 ,卵巢肿瘤转移 5例 ,胸腹水 1例。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 1 4例 ,中分化腺癌 4例 ,高分化腺癌 5例 ,印戎细…  相似文献   

4.
张东玲  张玉鹏 《蛇志》2002,14(2):35-36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常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但疗效往往不够理想 ,尤其已转为慢性炎症或包块形成者 ,久治不愈 ,甚至影响生育。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盆腔炎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 ,以《实用妇产科学》所述有关内容为诊断依据 ,并经 B超确诊。均为已婚妇女 ,年龄 2 4~ 49岁 ,平均 3 2± 7.2岁 ,病程最长 9年 ,最短 3个月。1 .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内服中药 ,中西药保留灌肠 ,耳穴贴压法。 (1 )内服中药。以盆腔炎化疾解毒汤为主。方剂 :红藤、败酱草、紫丹参、桃仁、当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捅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田,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象和方法1自2002年6月-2004年3月间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男性。观察组9例,年龄38-65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个月。对照组13例年龄35-60岁,平均50岁,病程平均3.2个月。2方法;观察组采用沟通技巧=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1)心理疏导:在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液、包裹性积液及宫颈囊肿的,临床效果,了解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常见的妇科囊性炎症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常见妇科囊性炎症包块共108例,其中盆腔脓肿11例、输卵管积脓19例、输卵管积液43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1例、宫颈囊肿4例,给予超声实时引导抽囊液、甲硝唑冲洗治疗,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超声评价和比较疗效。结果: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包块均明显缩小(12/43)或消失(29/43),治疗有效率100%;输卵管积液包块治疗有效率95%(41/43),宫颈囊肿均痊愈。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对输卵管积脓、盆腔脓肿、盆腔包裹性积液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用,代替传统的非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SMMC-7721人体肝癌细胞系材料取自50岁男性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1977年8月用组织块静置培养和旋转培养二种方法进行培养,培养液为20%小牛血清加80%RPMI1640,培液 pH7.2—7.4,培养后11天,在接种块周围均有细胞晕生长,于培养23天传出第一代细胞,但细胞传出第一代后生长十分缓慢,经约三个月的相对静止期后细胞才开始稳定而迅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疾病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年龄:小于4个月14例,4-10个月101例,11-24个月54例,24个月以上27例;14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6%)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0%)有腹痛、呕吐、腹泻。早期行超声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超声检查者(P<0.05)。196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无病例死亡。结论:儿童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最多见。早期应行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成人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及使用普乐拜尔治疗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的临床体症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从总体看,高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均高于总体水平,而低年龄组则与高年龄相反。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1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89.3%,而50岁以下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4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79%,明显低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史上看,病史大于8年组腹泻率明显高于病史在7年以下的两组,排便次数与2—7年组相似,明显高于病史2年以下组,腹泻率2—7年组与小于2年以下组异常无显著性。从年龄分组服用普乐拜尔疗效看,20一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服用普乐拜尔一周后腹泻改善不明显,服用两周腹泻明显好转,四周腹泻恢复效果最佳。而20一50岁年龄组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好转率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程来看,各组服用普乐拜尔两周腹泻改善明显,四周腹泻恢复率达到较高水平。而2年以下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腹泻好转率均高于2—7年组和8年以上组。324例结肠炎患者有腹泻症状的255人,占78.7%,服用普乐拜尔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液、包裹性积液及宫颈囊肿的临床效果,了解超声引导介入 治疗常见的妇科囊性炎症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07 年1 月~2011 年3月收治的常见妇科囊性炎症包块共 108例,其中盆腔脓肿11 例、输卵管积脓19 例、输卵管积液43 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1 例、宫颈囊肿4 例,给予超声实时引导抽囊 液、甲硝唑冲洗治疗,治疗后3 个月内复查超声评价和比较疗效。结果: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包块均明显缩小 (12/43)或消失(29/43),治疗有效率100%;输卵管积液包块治疗有效率95%(41/43),宫颈囊肿均痊愈。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对输卵管积脓、盆腔脓肿、盆腔包裹性积液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 用,代替传统的非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荐 《生物磁学》2005,5(3):75-76
对象和方法:1 自2002年6月-2004年3月间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男性.观察组9例,年龄38-65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个月.对照组13例年龄35-60岁,平均50岁,病程平均3.2个月。  相似文献   

13.
郑春荣  焦淑媛 《蛇志》2000,12(1):51-53
抗栓酶 - 3是从我国蝮蛇毒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具有抗凝、溶栓、降脂和扩血管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药物[1] 。 1 995年以来 ,我院应用蝮蛇抗栓酶 -3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1 50例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0例 ,其中 ,男 96例 ,女 54例。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44岁 ,平均 55.4岁。急性期 55例 (病程在 1个月以内 ) ,恢复期 47例 (病程在 1~ 6个月以内 ) ,后遗症期 48例 (病程在 6个月以上 )。1 .2 诊断标准 按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2 ] ,发病 0 .5~ 4天均行 CT排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明确颈部包块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6 4层螺旋CT对25例颈部包块患者行颈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ADW4.3后处理工作站,血管重建技术选择容积重建(VR),诊断采用VR与轴位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淋巴性病变10例,包括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瘤4例,非淋巴性病变15例,包括淋巴管瘤1例、腮腺混合瘤2例、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腺瘤3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蔓状血管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咽旁脓肿1例。包块位于气管两侧6例,左侧15例,右侧4例;位于甲状腺内7例,腮腺内2例,颈动脉间隙11例,1例位于咽旁,其余4例位于颈部表浅组织内;颈部包块致毗邻血管移位、变形9例,其中动脉7例、静脉2例;颈部包块侵袭及包绕血管3例,包括动脉1例、静脉2例,其中1例静脉内血栓形成;颈部包块与血管关系密切2例;颈动脉发出分支供应颈部包块1例;其余10例与颈部血管无明显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A容积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可较准确地明确颈部包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由于雌激素在体内水平过高,致使乳腺组织腺体末端乳管和腺泡以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所致。好发年龄为25~55岁。此病恶变为乳腺癌的发生率为8.6~18.3%。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为乳房内肿块、乳房痛、乳头溢液。其特点如下:乳房痛为双侧胀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来潮后1~2天痛减轻,甚至消失。乳房包块为双侧乳房的多个或单个包块,边缘不清、柔韧、表面呈颗粒状,和皮肤无粘连,包块于月经来潮前肿大,来潮后缩小。乳头溢液多为色淡、浆液性、亦有呈血性者。由于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有许…  相似文献   

16.
张伟玲 《蛇志》1997,9(2):45-45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6月至1995年6月期间经B超检查仅提示为囊性或混合性包块,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2O例,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卵巢子官内膜异位囊肿B超表现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在21岁~51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40岁以下13例;41岁~51岁5例;51岁2例.不孕症2例;经期下腹部不适及痛经16例.妇科检查附件区均可触及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活动度差,质地呈囊性感或中等硬度,有轻或中度触压痛.1.2 器材:应用日本EUB—4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Nz.1.3 方法:受检者膀胱适度充盈后,取仰卧位,探头置下腹部适当加压后经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切扫查,观察声像图及测量其径线.  相似文献   

17.
宾为胜 《蛇志》2010,22(2):113-113
我院使用化瘀镇痛胶囊(本院自制)治疗男性乳腺异常增生症55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性乳腺异常增生症患者,年龄7~65岁.平均41岁;病程1周~2年3个月,平均10.5个月。55例患者均有单侧和双侧乳房增大,伴有胀痛或触痛,乳晕下可扪及盘状肿块样的增生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10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o)、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土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土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称哮喘)是我国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998.10~2003.10,我院采用综合措施治疗50例哮喘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发生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8岁;病史最长28年。最短3个月。发作持续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48小时,不足3小时者10例,超过24小时者8例。2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分别单独或联合应用茶碱类、抗胆碱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H1受体拮抗剂,同…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右侧腰、腹部,右上肢,右背部红斑、鳞屑、瘙痒3个月余,于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就诊4个月前右侧腰部开始出现红斑,渐向周围扩大,并出现鳞屑,瘙痒明显:自认为患“湿疹”,外用“皮炎平,艾洛松、尤卓尔”等药物治疗每次使用上述药物后红斑消退,停药后皮损再次出现,并向周围扩展。2个月前于右上肢出现红斑、鳞屑、瘙痒,并且扩大,20余d前又于背部出现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