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74-1274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2.
黑皂树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黑皂树(Jatropha curcas L.)又名小桐子、麻风树、膏桐、木花生等,属大戟科植物。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高2~5米。幼枝粗壮,绿色,无毛。叶互生,近圆形至卵圆形,长约8—18厘米,基部心形,不分裂或3—5浅裂,幼时背面脉上被柔毛;叶柄长达16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无毛或稍被白色短柔毛;雄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花瓣披针状椭圆形,长于萼1倍,雄蕊10,2轮,内轮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雌花  相似文献   

3.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56-2256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  相似文献   

4.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34-63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  相似文献   

5.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14-21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 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形成以四…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褐黄色或淡紫褐色,仅上部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此枝长3—10厘米。茎、枝、叶面微被淡黄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叶面具稀疏白色腺点及小凹点,背面具稀疏的蛛丝状薄绒毛;茎下部叶末见;中部为上部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宽3.5—4.6厘米,(三一)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4—6枚,每裂片常再分裂,每侧具  相似文献   

7.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694-169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  相似文献   

8.
杨昌友 《植物研究》1986,6(1):173-174
鳞茎白色,近球形,直径1-1.5厘米,具6枚肉质鳞片。茎长约20厘米,纤细,无毛,下部无叶,上部生叶。叶片4-5枚,排成一轮,披针形,长6-7厘米、宽1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收缩,无毛;叶状苞片1枚,短于叶。  相似文献   

9.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4):733-733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 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  相似文献   

10.
广西木兰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壶 《植物研究》1982,2(4):133-135
乔木或灌木,高达4米,芽、小枝、叶背均具白粉。小枝粗状,直径0.6-10毫米;叶革质,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26厘米,宽5-8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阔楔形,叶面绿色,叶背粉绿色;中脉在叶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和网脉干时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8-14条,网脉稀疏;叶柄粗壮,长3-3.5厘米,粗2-2.5毫米;托叶脱落痕长约为叶柄长的1/6;佛焰苞片1枚,质薄,花被3轮,花被片9枚,白色,外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5-4厘米,宽2-2.5厘米,质薄,具5纵条纹,中轮及内轮质厚,肉质,雄蕊多数,长1-1.5厘米,花药;长8-9毫米,药隔伸出部分成尖三角形,长2-3毫米;雌蕊群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梗粗壮,长3.5-4厘米,离花被片5-6毫米以下具1苞片脱落痕。聚合果卵形,长5-6厘米,直径4-5厘米,臀英椭圆形,长1.5-2厘米,具短嚎,熟时腹背开裂成两果瓣。果柄粗壮,长4.5-5.5厘米,粗约1厘米。花期5月;果熟期9月。  相似文献   

11.
常绿灌木,高1.5m,全株无毛。幼枝灰裼色,老枝暗灰色,具皮孔,髓部明显,白色,叶倒卵形或倒卵形,3-5枚簇生枝顶,长3.5-7cm,宽2-2.5cm,先端圆钝或平截,基  相似文献   

12.
琴叶珊瑚     
正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 Jacq.),又名日日樱,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常绿灌木,株高1~3 m。分枝多,植物体有乳汁。单叶互生,卵形、倒卵形、长圆形或提琴形,长4~8 cm,宽2.5~4.5 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全缘,叶基具刺状齿;叶面为浓绿色,叶背为紫绿色,幼时叶下面紫红色,叶面平滑;托叶小,早落。单性花,雌雄同株;聚伞花序顶生,花萼裂片5枚;花瓣5枚,长椭圆形,花冠红色或粉红色。雄蕊10枚,两轮,外轮花丝稍合生,内轮花丝合生至中部。雌花较雄花稍大,子房无毛,花柱3枚,基部合生,柱头2裂。蒴果,成熟时呈黑褐色。花期  相似文献   

13.
韩全忠 《植物研究》1980,(3):103-104
落叶小灌木,高10-20厘米。一年生枝灰绿色,具梭,稍被白色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7枚,叶柄长0.5-1.2厘米,被稀疏白伏毛;小叶柄褐色,被白伏毛,小叶片椭圆形、广卵形或近圆形,长0.8-2.5厘米,宽0.6-2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圆,具短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疏生白色伏毛。腋生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或短于叶,具3-5花,花白色,长1-1.2厘米,尊杯状,先端不均等5裂;旗瓣与其他花瓣近等长,雄蕊10,成9与1两体,子房线形。花期6-7月。  相似文献   

14.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 Spach s.l.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72种和15变种,这些种被归类于6个亚组中,其中包括首次描述的1系、5种和2变种,以及做出的2新等级.对单性铁线莲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了组、亚组、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分亚组检索表及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研究了此组全部种类的标本之后,观察到此组几个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1)萼片在数目上由4枚演变到8枚,在开展方向上由平展到直上展,在形状上由长圆形到狭条形,在长度上由比雄蕊稍长到2-4倍长于雄蕊,其卷叠式由镊合状到次生的覆瓦状;(2)花药药隔顶端由不具突起到具短或长的突起;(3)雌花退化雄蕊的数目由多数到定数、少数,以至完全消失;(4)花序自当年生枝的叶腋发生演变到与数叶同自老枝的一腋芽中发出.根据上述演化趋势推断本组各亚组间的亲缘关系如下:subsect. Dioicae (34种,广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花构造(萼片4,镊合状排列,平展,通常呈长圆形,稍长于雄蕊或近等长,外面边缘被短绒毛;雄蕊花药呈长圆形,药隔顶端无突起;雌花具多数退化雄蕊;花序自当年生枝的叶腋发出)与具两性花的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极为相似,区别主要在于本亚组的花为单性,由此判断subsect. Dioicae可能是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的原始群,源出于欧洲铁线莲亚组.本组的第二亚组subsect. Lasianthae(2种,分布于北美西南部)与subsect. Dioicae 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区别只在于其花序或具花当年生枝与数叶一同由老枝的一个腋芽中发出,此亚组当是从subsect. Dioicae衍生出的一个小群.第三亚组subsect. Microphyllae(7种,特产澳大利亚)也与subsect. Dioicae相近缘,但此亚组的萼片变狭长,多呈条形或狭条形,常2-4倍长于多少变短的雄蕊,雌花的退化雄蕊数目变少,16-2枚,根据这些进化特征,推测此亚组也源出于subsect. Dioicae.第四亚组subsect. Aristatae (1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岛屿)与subsect. Microphyllae 在亲缘关系上相近,但本亚组的花药药隔顶端具短或长的突起而不同,根据此进化特征,推测本亚组系由后者演化而出.第五亚组subsect. Hexapetalae (11种,特产新西兰)的花构造与分布于澳大利亚的subsect. Microphyllae相似,但其萼片为覆瓦状排列,外面边缘不被短绒毛,在多数种多于4枚,为5-8枚而不同.据Godley 的研究,本亚组中的C. afoliata的花有4枚萼片,排成2轮,每轮的2枚萼片均为近镊合状排列;另外,在C. paniculata花的6枚萼片中,4枚为覆瓦状排列,其他2枚有时内向镊合状排列.从上述情况可见此亚组的萼片覆瓦状卷叠式可能是由镊合状卷叠式演变而来的一种次生现象,并由此推测,此亚组可能与subsect. Microphyllae相同,也源自美洲的subsect.Dioicae.最后一个亚组subsect. Insidiosae(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的雌花萼片直上展,退化雄蕊完全消失,具有这些进化特征,当是单性铁线莲组的进化群,可能源出自具定数或少数退化雄蕊的subsect. Microphyllae.  相似文献   

15.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 Spach s.l.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72种和15变种,这些种被归类于6个亚组中,其中包括首次描述的1系、5种和2变种,以及做出的2新等级.对单性铁线莲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了组、亚组、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分亚组检索表及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研究了此组全部种类的标本之后,观察到此组几个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1)萼片在数目上由4枚演变到8枚,在开展方向上由平展到直上展,在形状上由长圆形到狭条形,在长度上由比雄蕊稍长到2-4倍长于雄蕊,其卷叠式由镊合状到次生的覆瓦状;(2)花药药隔顶端由不具突起到具短或长的突起;(3)雌花退化雄蕊的数目由多数到定数、少数,以至完全消失;(4)花序自当年生枝的叶腋发生演变到与数叶同自老枝的一腋芽中发出.根据上述演化趋势推断本组各亚组间的亲缘关系如下subsect. Dioicae (34种,广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花构造(萼片4,镊合状排列,平展,通常呈长圆形,稍长于雄蕊或近等长,外面边缘被短绒毛;雄蕊花药呈长圆形,药隔顶端无突起;雌花具多数退化雄蕊;花序自当年生枝的叶腋发出)与具两性花的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极为相似,区别主要在于本亚组的花为单性,由此判断subsect. Dioicae可能是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的原始群,源出于欧洲铁线莲亚组.本组的第二亚组subsect. Lasianthae(2种,分布于北美西南部)与subsect. Dioicae 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区别只在于其花序或具花当年生枝与数叶一同由老枝的一个腋芽中发出,此亚组当是从subsect. Dioicae衍生出的一个小群.第三亚组subsect. Microphyllae(7种,特产澳大利亚)也与subsect. Dioicae相近缘,但此亚组的萼片变狭长,多呈条形或狭条形,常2-4倍长于多少变短的雄蕊,雌花的退化雄蕊数目变少,16-2枚,根据这些进化特征,推测此亚组也源出于subsect. Dioicae.第四亚组subsect. Aristatae (1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岛屿)与subsect. Microphyllae 在亲缘关系上相近,但本亚组的花药药隔顶端具短或长的突起而不同,根据此进化特征,推测本亚组系由后者演化而出.第五亚组subsect. Hexapetalae (11种,特产新西兰)的花构造与分布于澳大利亚的subsect. Microphyllae相似,但其萼片为覆瓦状排列,外面边缘不被短绒毛,在多数种多于4枚,为5-8枚而不同.据Godley 的研究,本亚组中的C. afoliata的花有4枚萼片,排成2轮,每轮的2枚萼片均为近镊合状排列;另外,在C. paniculata花的6枚萼片中,4枚为覆瓦状排列,其他2枚有时内向镊合状排列.从上述情况可见此亚组的萼片覆瓦状卷叠式可能是由镊合状卷叠式演变而来的一种次生现象,并由此推测,此亚组可能与subsect. Microphyllae相同,也源自美洲的subsect.Dioicae.最后一个亚组subsect. Insidiosae(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的雌花萼片直上展,退化雄蕊完全消失,具有这些进化特征,当是单性铁线莲组的进化群,可能源出自具定数或少数退化雄蕊的subsect. Microphyllae.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环江木论的焕镛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Dandy)Law]自然居群花朵着生方式和性别比例作了随机抽样调查,首次发现其花的着生方式除多数为顶生花外,还有少量的腋生花,自然居群中雄株与雌株的性别比例为1.21:1,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栽培居群和广西环江木论自然居群20株600朵花进行的解剖统计揭示,雌、雄花各部分的数量是变化的,雄花的花被片一轮或两轮,2-6片,雄蕊81-152枚,雌花的花被片两轮,外轮2-4片,内轮4-13片,心皮3-8枚,只有雄花花药2室及雌花每心皮具2个胚珠是稳定的。花部表型性状的大幅度变异表明焕镛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讨论了生花与顶生花在木兰科系统发育中的意义、表型性状的异步进化现象以及建立焕镛木属Woonyoungia Law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绣线菊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铁娟  赵一之 《植物研究》2000,20(4):361-364
灌木,高约1m。枝条圆柱形,褐色,具灰色条状剥落的树皮;幼枝褐色或紫褐色,密被短柔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或钝,具数枚褐色鳞片,外面被短柔毛。叶倒卵形或矩圆形,长6~24mm,宽3~12m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全缘或先端具3~7齿,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羽状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1~2mm,密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18.
梁畴芬  陆益新   《广西植物》1989,9(1):21-23
<正> 大型落叶攀援藤本。幼枝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绒毛,尤于枝顶端为甚;二至多年生的枝条毛渐脱落,最后秃净,红褐色至黑褐色,皮孔长圆形,显著;髓心白色至淡褐色,片层状。叶纸质,倒阔卵形至倒卵形或阔卵形,长4.5—12cm,宽4—1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极少截平并中间凹入,基部心形,边缘具硬质小齿,幼叶腹面被稀薄的星状短绒毛,背面密被淡白色星状短绒毛,老叶两面毛渐脱落,叶脉显著,在背面突起,侧脉6—9对;叶  相似文献   

19.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蒺藜科四合木属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im.)木材结构.其导管分子直径小,管壁厚,分布密度高,分子短,端壁几乎水平,具单穿孔;管间纹孔为对列或互列的具缘纹孔;韧性纤维短、壁厚、壁上有较少的单纹孔;同型单列射线、分布密度高;轴向薄壁组织散生或傍导管生.这些表明四合木的木材解剖特征是与干旱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0.
太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 Beiss. 亦称太白落叶松 ,为松科落叶松属 Larix Mill. 植物 ,为秦岭特有种之一 .乔木 ,高可达 2 0 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 ,薄片状剥裂 .小枝下垂 ,一年生小枝常呈淡黄褐色 .叶倒披针状线形 ,扁平柔软 ,长 1 .5~ 2 .5 cm,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 ,在短枝上簇生 ,叶表面中脉凸起 ,两侧各有 1~ 2条气孔带 .雌雄同株 ,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 ;雄球花球形至长圆形 ,黄色 ;雌球花近圆形或长圆形 ,每珠鳞具 2枚胚珠 ,苞鳞显著 ,淡紫红色或紫绿色 .球果卵状长圆形 ,长 3~ 4.5 cm,初红色 ,后渐变为紫蓝色或灰褐色 ,成熟后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