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增加在不同沙地中表现不同,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和养分含量明显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养分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类似,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影响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子分别是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毛乌素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氮,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受土壤有机碳限制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增加在不同沙地中表现不同,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和养分含量明显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养分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类似,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影响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子分别是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毛乌素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氮,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受土壤有机碳限制较强。  相似文献   

3.
根据菱镁矿区粉尘污染土壤pH较高、养分含量较低及水溶性Mg~(2+)/Ca~(2+)较大的特点,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糠醛渣、磷石膏分别以不同比例施入污染土壤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能有效降低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pH值,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添加比例为5%~30%时,土壤pH从9.34降低到8.96~7.61,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19~13.19倍;磷石膏能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Ca~(2+)含量,有效调节土壤Mg~(2+)/Ca~(2+)比;添加比例为5%~30%时,土壤Mg~(2+)/Ca~(2+)降低了92.4%~94.9%;相同比例条件下,添加磷石膏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玉米幼苗生长指标优于添加糠醛渣的处理;糠醛渣与磷石膏添加比例在5%~15%时,土壤MBC、MBN、玉米幼苗最大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添加比例为15%~30%时逐渐下降,添加比例为15%时达到最大,土壤MBC分别增加2.02倍和2.27倍,MBN增加4.75倍和5.54倍,玉米幼苗最大根长增加1.05倍和1.14倍,株高增加1.15倍和1.34倍,生物量增加1.47和1.58倍,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较高。因此,糠醛渣和磷石膏是改良菱镁矿区粉尘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潜在材料,15%添加比例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烤烟巨豆三烯酮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巨豆三烯酮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5.15~8.30),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0.54%~3.61%)的提高,巨豆三烯酮1呈现增加趋势,而巨豆三烯酮2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着土壤粒径介于0.05mm和0.001mm之间的土壤颗粒百分含量(8.08%~92.93%)的提高,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钙、镁、铁、铝含量的提高和钠含量的降低,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西瓜连作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昌乐不同种植年限西瓜大棚采集土壤,测定了连续种植6、8、10、14和20年西瓜大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特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蛋白酶、多酚氧化酶也同样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脲酶呈下降趋势,蔗糖酶呈上升趋势;同时在连作栽培过程中,土壤中速效氮含量较为稳定,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出现少量积累,土壤酸化日趋严重.讨论了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机理及其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菱镁矿粉尘对土壤的污染和植物的毒害作用机理,分析了镁粉尘污染土壤的改良途径,探讨了植物修复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菱镁矿在开采、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主要成分为MgCO3和MgO,镁粉尘对土壤的污染和植物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碱化、板结土壤,以及使土壤中的水溶性钙、镁离子比例失调而造成的.虽然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鲜见报道,但通过植物吸收、植物代谢和植物积累等作用去除土壤中的过量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胶州湾大沽河与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区,在平行于海岸带方向的光滩和垂直于海岸带方向的河漫滩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溶解性无机碳(DIC)含量、相关离子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应用Duncan方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探讨土壤DIC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光滩土壤DIC含量总体呈现距入海口越远含量越高的趋势,水体的冲刷作用是导致河流入海口处土壤DIC含量最低的主要原因.河漫滩土壤DIC含量总体呈现随距海距离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互花米草入侵使土壤DIC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入侵物种根系的转化作用所导致的.养殖活动改变了养殖池塘自身的环境因子,进而改变了土壤DIC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DIC含量高于光滩而其余土层略低于光滩.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DIC含量与土壤含盐量及总无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菱镁矿在开采和煅烧过程中产生的镁粉尘严重损害矿区土壤性质和植被生长,然而至今对菱镁矿污染土壤修复仍无成熟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不同添加量镁粉尘处理(0、2%、5%和10%)以及配合施用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的盆栽实验,探讨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对菱镁矿区镁粉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羊草和披碱草对土壤镁粉尘污染具有极强的耐性,而剪股颖和碱茅耐性中等;4种植物对土壤镁的富集能力均不强,地上部分镁浓度为1.6~8.6 g·kg-1,生物富集系数均小于1,转运系数为0.5~3.1。在轻度镁粉尘污染处理中,4种植物对土壤镁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配施Ca(H2PO4)2·H2O显著促进了镁粉尘处理植物的生长,提高了植物对土壤镁的去除能力,在中度和重度镁污染处理的效果更强。因此,在轻度镁粉尘污染土壤上,配施Ca(H2PO4)2·H2O、种植碱茅和羊草,不但能恢复菱镁矿区废弃地植被,还能有效去除土壤镁;对于中度和重度镁粉尘污染土壤,可通过配施Ca(H2PO4)2·H2O、种植羊草和披碱草来加快菱镁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淹没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  王冬梅  信忠保  王晶  任远  李青山 《生态学报》2015,35(15):5121-5130
针对旅游区水陆交错带出现植被退化、砾石裸露导致景观观赏度降低的问题,以广西桂林市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按照水陆交错带淹没程度将其划分不同淹没区,并在详细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各淹没区植被指标与土壤理化特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陆交错带物种组成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多样性在各个不同淹没区基本呈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具体为轻度淹没区中度淹没区重度淹没区微度淹没区;随着水文作用的减弱,土壤砂粒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粉粒和黏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全氮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全钾含量在各淹没区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多样性强烈地受以水位为主导的水文过程的影响与控制。扁蓄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水淹时间的物种;此外,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除受水文作用影响较大外,高强度旅游干扰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植被恢复工作应兼顾生态和旅游,提升大圩古镇景观游憩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放牧干扰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人工刺槐林、人工杨柳林、锥花小檗灌丛和草地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放牧强度下,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大于10~20 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人工刺槐林表层(0~1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FO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碳(LOC)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人工杨柳林表层土壤LFOC含量呈降低趋势,POC含量呈升高趋势,TOC和LOC含量先降低再升高;锥花小檗灌丛土壤POC含量呈降低趋势,TOC、LFOC和LOC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草地土壤TOC和POC含量呈降低趋势,LFOC和LOC含量先降低再升高.4种植被类型土壤LOC、LFOC和POC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的幅度是TOC含量的1.1~8.9倍.土壤TOC含量与LOC、LFOC和P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活性有机碳组分能够反映土壤总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