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毒”     
金重 《植物杂志》2010,(10):1-1
毒物是什么?“毒物”这个名词会让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想法,几本辞典中对“毒物”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很相似。其中之一是“被摄取或被有机体吸收后,会造成死亡或伤害的某种物质——尤指那种即使微量也会快速造成死亡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12):17-17
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能进入人体内并对组织和器官造成物理和化学破坏的物质被称为毒物。世界上的毒物大约有 30 0 0 0种以上。毒物根据其毒性作用的大小可以分为剧毒和低毒 ,前者仅仅微量就能造成中毒 ,比如氰氢酸 ,口服 0 .0 6 g就可以置人死亡 ,后者只有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造成中毒 ,比如酒精。1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1)经消化道吸收 :这是毒物进入体内最常见的形式 ,即饮用或食用了含有毒物的水、食物或有毒药物 ,然后毒物在胃肠道被吸收。2 )经皮肤和粘膜吸收 :一般情况下毒物是不容易经皮肤进入体内的 ,但皮肤及粘膜破损或…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毒物对海洋微藻生长刺激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毒物刺激效应又称毒物兴奋效应 ,是指毒物在较低的浓度下 ,对生物非但无害而且表现出刺激生长的现象 .Steb bing[10 ] 称这种现象为毒物刺激效应 (hormesis) .目前已有许多报道表明 ,低浓度的污染物或毒物普遍对海洋微藻的生长具有刺激效应 ,并被推测是导致赤潮产生的重要环节[5,7,13 ] .另外 ,已有文章报道 ,海洋微藻的生长繁殖与藻液中的微生物密切相关 .因此 ,推测低浓度毒物对海洋微藻的生长刺激效应与海洋微藻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是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在少有的有关毒物刺激…  相似文献   

4.
洗胃在我国仍是抢救急性口服毒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口服毒物中毒是生活中误服或有意自服而发生的中毒,是医院急诊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它的发病时间与药物浸入的途经、毒性、剂量等有关。口服毒物中毒,情况紧急严重,若抢救不及时、治疗不当和观察护理不到位,可危及生命,而彻底清除胃肠毒物是抢救口服毒物中毒成功的关键。洗胃用物的合理选择,洗胃液的正确使用以及洗胃方法的不断改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洗胃在我国仍是抢救急性口服毒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口服毒物中毒是生活中误服或有意自服而发生的中毒,是医院急诊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它的发病时间与药物浸入的途经、毒性、剂量等有关。口服毒物中毒,情况紧急严重,若抢救不及时、治疗不当和观察护理不到位,可危及生命,而彻底清除胃肠毒物是抢救口服毒物中毒成功的关键。洗胃用物的合理选择,洗胃液的正确使用以及洗胃方法的不断改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生态毒理试验中的连续流系统设计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连续流试验中,毒物浓度波动主要归因于毒物稀释系统的故障。为了提高毒性数据质量,毒物浓度水平监控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现有连续流试验系统中的毒物稀释器作了改进,采用计量泵输送毒物和稀释水,提高毒物稀释系统的精确度。同时,在连续流试验系统中配置了实时监控系统(RTMS).RTMS由泵、样品室、分析仪器、记录仪等组成.在56d试验中,RTMS随时提供毒物稀释器运行的最新情况,各级毒物浓度变异系数在2.16%-6.13%之间。系统的运行成功为规范中、长期毒性试验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陆地生态系统中低剂量毒物刺激作用及拟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雪雁  马义兵  李波 《生态学报》2009,29(8):4408-4419
低剂量毒物刺激作用(hormesis)是在毒物剂量/效应关系中低剂量毒物可能表现出对生物生长的一种刺激作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毒物刺激作用发生的剂量低于未观察到毒性效应的剂量(NOAEL),毒物刺激作用的最大刺激效应一般是对照的130%~160%,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剂量/反应现象.就毒物刺激作用的概念、机理、毒物刺激作用剂量/反应曲线的一些定量特点和模型的拟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用实例说明毒物刺激作用模型的最新拟合方法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毒物刺激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生物检验法研究了苯胺、苯酚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两种藻类在5 d内对不同浓度苯胺、苯酚的降解或在藻细胞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苯酚对两种淡水藻类的致毒作用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种藻类,苯胺毒性大于苯酚;在同一毒物浓度下,栅藻表现更为敏感.在较低浓度下,两种淡水藻类均能降解或吸收一部分有机毒物,其中对苯酚的降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毒物在营养琼脂中垂直扩散方法,通过测定毒物在营养球脂中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产生蓝色抑菌带的长度,研究Hg、Cr^6 、Pb、CN^—、As、NO2^—、F^—及苯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毒物的浓度与抑菌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具显著意义;对毒物的敏感性为Cr^6 >Hg>As>CN^—>Pb>NO2^—>苯酚>F—;多种毒物共同作用其毒性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夏天,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一种美丽的鸟儿——水雉在南方的荷塘或菱角田间时隐时现。它们的面颊和脖子雪白洁净,头上戴了一顶黑色的小帽子,颈后还披着一条镶黑边的金黄色丝巾……因为羽色艳丽,又拖着长尾,宛如水中凤凰般优雅的水雉被称为"凌波仙子"。  相似文献   

17.
八种毒物对Nitocra spinipes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从瑞典引进的咸淡水生物Nitocra Spinipes为实验生物,对金属离子、农药和有机物等8种毒物进行了毒性测定。结果表明,8种毒物对Nitocra Spinipes均有一定的毒性,它对毒物很敏感,能够快速的反映出毒物的毒性大小,是一种理想的实验生物,尤其是对河口污染用此生物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8.
机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大多经肝细胞的作用,使其毒性降低,甚至生成无毒的化合物,或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利于排泄,最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这些变化过程称为肝脏的解毒作用。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具有脂溶性结构特点的物质因在通过肾小管时大部分又被重吸收,故不易排出;具有水溶性结构特点的物质则能比较顺利地通过肾小管随尿排泄。脂溶性物质极性低,解离度小,而水溶性物质则是极性高,解离度大。各种毒物进入组织后,有一部分进行代谢转变,一方面增强其极性或水溶性,从而影响其分布,并易于随尿  相似文献   

19.
藻类细胞生长抑制试验在单项毒物条件下进行时,常未考虑毒物对藻类细胞的联合作用(拮抗效应、叠加效应和协同效应)。本研究采用单项毒物试验和多种毒物同时存在时的正交试验(L16<4 ̄5>),评价了进入武汉市墨水湖中试稳定塘的主要污染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对羊角月牙藻的96h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EC50值都比单项毒物试验低得多,其96hEC50降低20-80%,受试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对藻类有协同毒性效应或叠加毒性效应。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藻类细胞生长抑制试验以制定稳定塘的入水标准,更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遗传》2015,(1):3
<正>"胎儿代谢编程假说"认为生命早期包括孕期和(或)哺乳期营养不良对子代有长远影响,能显著增加成年期患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中PPARy被认为是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防治的重要靶点。而是否会在生命早期就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