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气炮和声波驱鸟器有效距离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击事故主要发生在机场区域,通过使用驱鸟设备减少机场鸟类活动是预防鸟击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家鸽和红隼两种高危险鸟类作为受试对象,选择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使用的煤气炮和定向声波驱鸟器,观察在设备正常运行期间鸟类位于不同距离上的行为反应,探究两种驱鸟设备的有效作用距离以及效果。结果表明: 家鸽和红隼在距离煤气炮驱鸟器10、30 m时的警戒、逃跑行为显著高于对照,而在50 m处的各种行为次数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别。家鸽和红隼在距离定向声波驱鸟器50、100 m时能够显著引起警戒和逃跑行为,在300 m处仍能显著引起红隼的警戒行为。可见,煤气炮的有效驱鸟距离为30 m,定向声波的有效驱鸟距离可达300 m,即定向声波的驱鸟效果要强于煤气炮。本研究可为机场引进驱鸟设备以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辆运营对鸟类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我国还鲜有相关研究。本文以云南三江并流区穿越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S316六库-片马公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慢速行车结合徒步调查的方法,于2009~2010年研究了交通视觉因素(车色、车型、车速)、交通噪声因素(路肩处与路域100m范围)、鸟类距离因素与鸟类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鸟类行为反应有关系的因子有路肩噪声值(P=0.045,Spearman Correlation R=0.200)、路域100m范围噪声值(P=0.048,Spearman Correlation R=0.319)、车速(P=0.010,Spearman Correlation R=-0.236)、车型(P=0.030,Spearman Correlation R=-0.196)以及鸟类距公路的距离(P=0.027,Spearman Correlation R=-0.254)。为此提出在部分敏感路段应采用禁鸣、减噪路面等措施来减少交通运营对鸟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3种配置模式绿化带降噪效果的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配置模式绿化带对噪声衰减效果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北京市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纯林(代表阔叶纯林)、刺槐-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unge)混交林(代表阔叶混交林)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混交林(代表针叶混交林)3类绿化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高度、距噪声源不同水平距离和不同噪声频率3组变量,对3类绿化带的降噪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类绿化带的降噪效果由高至低依次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在不同高度和距噪声源不同水平距离处,3类绿化带对不同频率噪声有各自的降噪优势;其中,在高度0.5和1.5 m处,阔叶混交林对250~1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优于阔叶纯林,而阔叶纯林对4000 Hz的噪声衰减效果却优于阔叶混交林,并且,针叶混交林对250、500、1000和8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优于阔叶纯林;整体上看,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超过10 m处,3类绿化带对125~1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噪声频率呈负相关,与距噪声源水平距离和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总体上呈正相关.其中,在高度0.5、1.5和2.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噪声频率和距噪声源水平距离总体上显著相关;而在高度0.5和1.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总体上显著相关.从3类绿化带的降噪规律看,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相同的位置,高度越低,绿化带的降噪值越大,其中高度2.5 m以下绿化带的降噪值均较大;在相同高度上,距噪声源水平距离10和1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值总体上较大,但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15和20 m处针叶混交林的降噪值明显大于其他2类绿化带.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绿化带宽度应在10 m以上,在配置绿化带时,应选择分枝点低、枝叶密度大的树种,且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条件下尽量密植并适度配置灌木.  相似文献   

4.
鸟击防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是机场生物多样性调查中最常见鸟类,也是历史上鸟击高危物种之一,还是唯一由于人工大量放飞导致严重鸟击事故的物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我国4个机场,针对机场周边23家鸽户,共149只家鸽开展卫星追踪放飞实验研究,获得了家鸽个体在机场周边的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高度等个体运动参数。研究发现,1)单次放飞时长多在1 ~ 4 h,单次平均放飞时长为(2.9 ± 1.6)h。在鸽户自主放飞家鸽和家鸽自由回笼的动态过程中,下午活动在外的家鸽数量较多,尤其15:00 ~ 17:59时段是活动在外家鸽数量最多的时段。2)飞行距离多在3.0 km范围内,最远可达8.9 km;存在家鸽飞行范围覆盖机场现象的鸽户占比45%。3)飞行高度主要在200 m及以下,平均飞行高度为(29 ± 28)m。本研究结果表明,下午,尤其是15:00 ~ 17:59时段应作为家鸽防控的重点时段,机场周边10 km以及高度0 ~ 200 m的范围应作为家鸽防控的重点空间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021修正)》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不得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需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强有效监管,以降低家鸽鸟击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测了慢性氨暴露对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幼鳖血浆总氨氮、皮质酮浓度及与氨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将中华鳖暴露在总氨氮(TAN)浓度为32.4、57.6、83.5mg/L(分别记为1、2、3组)的水环境中饲养42d,以自然晾晒脱氯自来水饲养组为对照(记为0组),pH值控制在7.80-7.85。检测氨暴露2、4、8、24、48h、42d后血浆TAN与8、24、48h、42d后皮质酮浓度,42d后肝、肌肉与脑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的活性以及特定生长率(Specificgrowthrate,SGR)的变化。结果表明:0、1组血浆TAN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2、3组血浆TAN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8h和48h达到峰值,42d时各组间血浆TAN没有显著差异。氨暴露显著影响暴露初期血浆皮质酮水平,暴露后24h,1、3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d后除2组外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之间肝、肌肉和脑中GS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肝和肌肉GDH(氨化和去氨化方向)活性也没有显著差异。各暴露组脑GDH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组间氨化和去氨化方向脑GDH酶活差异显著。42d饲养期间各处理组SGR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鸟击是威胁机场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机场鸟击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鸟击防范体系对提升飞行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重庆市江北机场2009—2016年的鸟击事件信息并送检鸟击残留物,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调查了江北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群落,将江北机场鸟击物种信息与鸟类群落的物种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同时将江北机场的鸟击信息数据与中国民航2007—2015年的鸟击信息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江北机场鸟击物种与飞行区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显著高于农耕区(t=2.507,P=0.041)和城镇园林(t=2.562,P=0.037),其中,夏季白天的鸟击物种与飞行区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S=0.413 8),表明飞行区鸟类鸟击率更高,是鸟击防范工作的重点区域,夏季更应关注飞行区的鸟类控制;(2)江北机场与中国民航鸟击在季节、时间等方面基本一致,均呈现秋、夏、春季以及夜间鸟击高发的特点;(3)迁徙鸟和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燕子、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等部分机场当地常见鸟是鸟击高发的物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江北机场及各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经验,本文建议从组织机构、制度管理、监控、信息分析、设备防范、环境管理、航班动态调整、应急处置等方面构建鸟击防范体系,以期为江北机场及其他机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场周边区域鸟类的活动给飞行安全造成了潜在的风险,掌握机场鸟类的多样性特征对开展鸟击防控工作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于2018年10月—2019年8月,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对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与净空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5种,隶属于13目31科,其中繁殖鸟占60%,非繁殖鸟占40%。用EstimateS软件对调查范围内鸟类丰富度进行估计,ACE值(81种),ICE值(98种),表明覆盖了调查范围内鸟类中76.53%~92.59%的物种,显示了较好的调查效果。为了明确所调查鸟类对鸟击防控工作的影响,根据这些鸟种的重要值(IV)与风险系数计算其危险指数。机场全年发生严重危险的鸟种有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家燕(Hirundo rustic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喜鹊(Pica pica)、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家鸽(Columba domestic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等10种。6种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受人为干扰较大的生境类型为居民点和道路绿化带,其物种多样性较低(H=1.35±0.08);另外4种生境即机场草坪、水塘-滩涂、农田及人工林地受人为干扰较小,其物种多样性(H=1.66±0.04)较高。为此,在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中,要针对性地开展机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制定靶向性的防控策略来应对危险鸟类在机场区域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应,在北京市郊国道边或市区内有代表性的绿化带设置30 m宽林带23个,测试不同类型林带对实时交通噪声、模拟交通噪声、白噪声和不同频率噪声(125~8 000 Hz)的降噪值,并分析了季节和距噪声源的距离对各林带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林带的降噪效果有明显差异。对于实时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和油松-刺柏(Pinus tabulaeformis-Juniperus formosana)混交林,最弱的是旱柳(Salix matsudana)纯林;对于模拟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柏-侧柏(Juniperus formosana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纯林,最弱的是旱柳纯林和加杨(Populus×canadensis)纯林;对于白噪声,油松纯林的降噪效果较好,银杏-圆柏(Ginkgo biloba-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降噪效果较差。冬季不同林带对不同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小于夏季,其中,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纯林在夏、冬季对实时交通噪声和模拟交通噪声或白噪声的降噪效果接近。10 m宽林带的降噪值随距噪声源距离的变化而差异明显,离噪声源越近降噪效果越好。不同林带对中低频率(2 000 Hz以下)噪声的整体降噪效果优于对高频噪声的降噪效果,其中对5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大,对5 000和8 0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小。为了充分发挥绿化带的降噪功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公路绿化带建设中应优先选用针叶混交林或分枝高度较低且分枝多、叶片小而密集的树种;绿化带的宽度至少10 m且应规则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鸟类对人类干扰耐受程度的研究中,惊飞距离是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它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白腰雪雀Montifringilla taczanowskii和棕颈雪雀M.ruficollis惊飞距离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2种鸟类对人类干扰适应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型较大的白腰雪雀的惊飞距离(12.50 m±0.36 m,n=46)显著大于棕颈雪雀的惊飞距离(11.03 m±0.43 m,n=33);觅食个体的惊飞距离显著小于观望个体(P0.001);随着入侵者起始距离的增加,2种雪雀惊飞距离逐渐增大(P0.001)。结果表明,鸟类初始状态和入侵者起始距离能够显著影响鸟类的惊飞距离,体型较大的鸟类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阜阳机场鸟类多样性及其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M  Jiang SL  Nie CP  Zhou HL  Li YY  Chen NT  Zhao Z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914-1920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对阜阳机场及其周围5种生境(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林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于15目40科;阜阳机场夏、秋季的鸟类种数显著高于冬、春季,秋季鸟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季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季节;在阜阳机场及其周边的5种生境中,林地的鸟类种数、密度均显著大于其他生境,林地、湿地、农田的鸟类多样性较高;对阜阳机场鸟击最危险的鸟种是麻雀、白头鹎、家燕、家鸽、喜鹊、珠颈斑鸠、灰椋鸟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布局及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重离子诱变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辐照诱变方式,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突变体稳定等特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具有多种水解酶活力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经过多次诱变和改造,其酶活力不断提高,但其复合酶活力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多次同种诱变剂的使用容易导致菌种产生"抗性",酶活力提高不大。为此,本研究首次利用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束对枯草芽孢杆菌20076进行辐照诱变。诱变后通过透明圈初筛和酶活力验证复筛方式选育出一株复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B. subtilis KC-1。与原始菌株相比,其发酵液滤纸酶活力、内切葡聚糖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外切葡聚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α-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 2%、79. 6%、98. 2%、7. 4%、10. 4%和27. 4%。11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昆虫嗅觉相关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高度敏感的嗅觉系统,通过该系统昆虫可以完成寻觅配偶、定位寄主及选择产卵位点等多种行为。在昆虫嗅觉系统中的可溶性蛋白主要有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 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 CSP)。OBP可以特异性结合并运输疏水性的气味分子相应的受体,是昆虫化学识别过程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SP与OBP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主要参与化合物的识别和运输,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CSP也参与了昆虫的化学感受过程,但已有研究发现,CSP在昆虫嗅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分子特性、蛋白结构、表达模式、生理功能等方面分别对昆虫的OBP和CSP进行了概述,为深入的研究两者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为以昆虫嗅觉系统为靶标的害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属于干旱敏感型作物,当前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多数不耐旱,中国马铃薯抗旱育种进程又受到遗传背景狭窄的制约。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我国马铃薯遗传背景,加快选育抗旱品种是马铃薯应对干旱的关键策略。2016年和2017年,在常规滴灌和雨养条件下,利用增广设计方法,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马铃薯品种为对照,对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315份高代品系和中国已有的3个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通过AMMI模型和GGE模型分析基因型、环境及二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抗旱指数筛选抗旱性稳定且产量高的材料。从整体上看,在雨养条件下,两年马铃薯平均产量差异较小,但是变异系数较大,常规滴灌条件下正好相反。马铃薯产量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43.39%、39.36%和17.26%;C93和YS902两年的抗旱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稳产性好,C48虽然抗旱指数相对较低,但是高产和稳产性高于所有材料。筛选出来的材料不仅可以作为抗旱育种亲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其抗旱机制,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了解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取食特性,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亚洲小车蝗发生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及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等3种禾本科植物特征参数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罩笼内亚洲小车蝗3~5龄蝗蝻的存活率,比较了亚洲小车蝗的取食数量、取食高度及取食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生态优势度与亚洲小车蝗发生数量显著正相关,亚洲小车蝗喜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0.25≤RFN<0.5),少食羊草(0.025≤RFN<0.25)。4龄和5龄蝗蝻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取食量显著大于羊草。亚洲小车蝗取食高度位于植物中下部(9~10cm),与3种植被高度无关;取食后上部掉落造成损失,特别是对克氏针茅的为害更大;亚洲小车蝗取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时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羊草时的存活率。结论:以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为优势植物的典型草原更适合亚洲小车蝗的发生与为害,应加强该类草原亚洲小车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滨海地区盐雾沉降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滨海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古雷半岛为研究站点,设置盐雾沉降缸研究离海岸线距离和防护林对盐雾沉降量的影响;同时模拟不同生活型植物的高度,研究不同高度盐雾沉降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盐雾沉降量均表现出随离海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冬季盐雾沉降量在离海岸线500 m内快速下降,在500 m以外则下降速度趋缓;防护林的存在能减少盐雾沉降量,这种效果在盐雾危害严重的冬季更明显,可使盐雾沉降量降低15.4%;在无防护林遮挡条件下,盐雾沉降量在不同高度上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显示,离海距离、平均风速和东北风向频率是3个影响盐雾沉降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南方沿海地区盐雾沉降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离海500 m范围为盐雾危害重点防范区域,防护林或类似遮挡物的存在,可以显著减少盐雾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克隆了中间锦鸡儿一个CiUPF0114基因,该基因编码框长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等电点9.83,分子量32.13 kD。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干旱、脱水和冷处理后,CiUPF0114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通过全基因组筛选,获得了29个来自于8种豆科植物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的UPF0114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将UPF0114基因分成A和B两个亚家族,A亚家族又分成A1和A2两个组,本研究中克隆的中间锦鸡儿CiUPF0114属于B亚家族成员。通过对蛋白长度、结构域数量、分子量、等电点、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的分析发现,29个UPF0114基因差异不大,说明该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上相对保守。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CiUPF0114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江西遂川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8科286属450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为优势科,悬钩子属Rubus为优势属。共有13个植物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世界广布和温带分布的比例最大,属的热温比(R/T值)为1.10,区系性质表现为隐域性和地带性共存的特点。有珍稀濒危植物21种,尤其是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分布广泛,并有大量古树。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8个群系,为典型的河岸带湿地植被。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出现的三等位基因2例亲子鉴定案件,同时检测其唾液斑及毛发,应用Goldeneye 20A、PowerPlex 6C、Investigator 24plex QS及华夏白金试剂盒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在2例二联体亲子鉴定案件中,一例母亲的D18S51基因座分型为13/16,孩子的分型为15/16/17;另一例父亲的D7S820基因座分型为8/11/12,孩子的分型为10/11。唾液斑及毛发样本结果与FTA血卡结果一致,应用Goldeneye20A、PowerPlex 6C系统、Investigator 24plex QS及华夏白金试剂盒验证检测的结果相同。在日常亲子鉴定案件中,出现三带型现象较为罕见,针对这种现象,需进行认真判读及确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金霞  蒋卫国  王文杰  陈坤  邓越  陈征  荔琢 《生态学报》2018,38(12):4492-4503
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的转换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快速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地威胁。利用1980年代末到2015年7期土地生态遥感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湿地景观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1980s末—2015年期间,京津冀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呈现从略微增长到快速减少趋势,近十年减少趋势略有减缓。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695.05 km2,较1980s末年减少了20.08%;河北省湿地面积减少最多,且天然湿地减少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天津市和北京市。(2)湿地面积损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区域、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唐山市。湿地受损主要是水田和滩涂向非湿地转换引起的。(3)水田和水库坑塘构成的人工湿地是京津冀地区优势景观类型。湖泊、河渠、滩地破碎度增加,且空间分布离散,连通性差。(4)选取9个驱动因素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人类活动是影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是侵占湿地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外气候和政策等因素也对湿地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