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福建荔枝最重要品种兰竹的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地点、年份对同一品种叶片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荔枝叶片含氮量变异系数最小,并按磷、镁、钙、钾依次增大。本研究初步提出的丰产兰竹荔枝秋梢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为:氮1.5—2.2%,磷0.12—0.18%,钾0.7—1.4%,钙0.3—0.8%,及镁0.18一0.88%;其叶片氮、磷、钾、钙、镁的适宜比例是1:0.08:0.57:0.30:0.12。上列指标可供荔枝营养诊断指导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glomerata)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特征如下:(1)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以铁、钾和镁较高,钠、钙、氮、锰和磷较低,硫、锌、硼、铜和钼微少;(2)从元素的富集特征来看,该区土壤中的钙、硫为重度淋溶元素,钾、磷、镁、锌、钠为中度淋溶元素,铁、铜属轻度淋溶元素,锰属富集元素;(3)根据元素的生物吸收系列,红三叶属氮-钙型植物,鸭茅属氮-钾-磷型植物。(4)两种牧草的生物吸收系数,均以钙、硫、磷较高,钠、铁较低,其余7种元素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子活化,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比色,比浊,滴定等分析方法,测定了陕西省关中地区果园的桃树叶组织内42种化学元素。表明各类元素有不同的积累变化: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的含量累积较多,约占干物质的1~5%;微量营养元素铁、锰、锌、钼、铜、硼、氯、钠的含量累积较少,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约占干物质的10~40ppm;一些非营养元素汞、镉、铅、砷、铬、氟以及稀土元素等均可检出。各类元素的累积水平随生长条件而有所差异。栽培桃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桃叶标准值、野生山桃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值比较一致。说明桃叶组织内各类元素累积水平的揭示,将对指导该地区果树生产和环境保护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讨人工紫胶林中紫胶生产对土壤及寄主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强度紫胶生产样地中植物根、茎、叶、枝条各部位以及土壤不同深度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显著影响植物氮的含量,但是对磷和钾没有显著的影响。低强度紫胶生产样地的植物含氮量显著高于高强度紫胶生产和无生样地植物的含氮量。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对土壤中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有显著影响,高强度紫胶生产样地土壤中全磷和全钾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无生产样地。本研究揭示了紫胶林生态系统中低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提高植物中氮元素的含量,同时紫胶生产会降低土壤中磷和钾的含量,对紫胶生产的持续经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79年6月至11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西部地区克氏针茅草原的同一地段上,每隔一个月左右时间,分5次采集克氏针茅、冷蒿、羊草、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等5种优势植物的叶片,测定氮、磷、钾、钙、铁、铝、硫、硅等元素的含量。分析克氏针茅草原中克氏针茅等优势植物氮、磷等9种元素含量季节变化,可以看出如下趋  相似文献   

6.
钾(K)是植物叶片中仅次于氮(N)的第二大营养元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稳态维持和胁迫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关于氮素输入对植物养分状况影响的研究中多关注了氮磷养分,较少关注钾及其与其他元素的计量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氮素添加和刈割对植物功能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钾含量及计量特征(N∶K)的影响,分析功能群自身养分状况和群落组成改变对群落水平养分状况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 为期6年的氮素添加提高了所有植物功能群的N含量以及根茎禾草和豆科植物的K含量,刈割降低了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的N含量,而对所有功能群的K含量和N∶K均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群落水平植物N和K含量,刈割仅增加了群落植物的N含量。氮素添加和刈割对功能群和群落水平上的植物N∶K均无显著影响。功能群本身的养分变化情况对群落水平植物养分状况的贡献大于群落组成的贡献。在对群落水平养分特征的影响方面,功能群本身养分变化的贡献与群落组成的贡献具有负的协变关系。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具有较高的N∶K内稳性,能够较好地调节自身的氮钾平衡,这对氮沉降背景下维持氮钾元素计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河西干旱区白芍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元素吸收特征和药效成分累积规律,明确影响药效成分积累的营养元素种类,科学制定白芍施肥方案和规范化种植。以甘肃省古浪县古丰镇芍药产业基地4年生白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白芍不同生长期干物质积累特征以及根中9个营养元素含量和3类药效成分含量,并分析白芍根中有效成分含量与营养元素的相关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延续,白芍根部干物质积累先下降后上升,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出苗后90-130 d是白芍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占总积累量的79.29 %,是白芍生长的关键时期。(2)白芍地上部氮、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磷素含量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根部氮、磷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地上部和根氮累积总量分别在出苗后130 d和150d达到最高。地上部磷积累量在出苗后150 d达到最大,根部磷积累量分别在出苗后30 d、150 d达到高峰,地上部和根部钾积累量分别在出苗后70 d和150 d达到高峰。地上部氮、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高于根部,其磷含量则在出苗后90 d前低于根部,在出苗后110 d后高于根部。(3)根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积累量均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多糖积累量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4)芍药苷含量与氮、钙、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芍药内脂苷含量与氮、钾、钙、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芍药多糖与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可见,白芍氮、磷、钾营养最大效率期在出苗后110~150 d,适时追加氮、钾肥有利于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施肥中添加Ca、Cu元素能有效促进白芍药效成分的积累;河西冷凉山区白芍宜在9月中下旬(9月16日以后)采挖。  相似文献   

8.
对三江源区原生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中,草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原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均在土壤表层含量降低,中下层土壤含量升高。原生高寒草甸草原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在中层土壤含量升高,而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退化高寒草原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变化较不明显,有效氮在中层土壤含量较多随后急剧下降,有效磷和有效钾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人工草地各种土壤养分均呈现随土层逐步下降的态势,总体来看,人工草地在表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远远大于原生和退化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受退化程度影响较大,其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全量养分,表层土壤养分受退化影响的程度较深层土壤大。  相似文献   

9.
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我国北亚热带高海拔地区红三叶人工草地11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营养元素的存留量、归还量和吸收量均可分为5个水平;(1)高量级:氮、钾、钙;(2)中量级:磷、镁;(3)低量级:铁;(4)少量级:锰、锌、铜、硼;(5)微量级:钼。2.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的净生产量、自然归还量和元素的存留量均显著高于地下部。3.红三叶人工草地的元素输出量以氮、钾、钙较大。此外,对草用和种用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为维持本区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平衡,目前必须施用磷肥,施用量不能小于250kg·hm-2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影响南方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气候变化会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格局。研究该地区土壤和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及其水分响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自2017年4月开始,在云南建水喀斯特植物群落进行加水试验,2018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分别采集土壤和优势灌木鞍叶羊蹄甲(Bauhiniabrachycarpa)和假虎刺(Carissaspinarum)叶片样品,测定碳、氢、氮、磷、硫、钾、钙、镁、铝、钠、铁、锰、锌、铜14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水分添加影响了表层土壤中碳、氮、钠的含量,相比于旱季,雨季土壤中钠和硫含量明显减少,其余土壤元素在水分添加和季节变化下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使得鞍叶羊蹄甲和假虎刺叶片中钾含量下降,钙含量上升。在水分条件变化下,两种植物叶元素含量的稳定性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有关,含量越接近极大值(基本元素碳、氢、氮等)或极小值(微量元素铜、锌等)的元素其变异系数越小(越稳定),两种植物中含量接近于1 mg·g~(–1)的元素磷、硫、镁的变异系数最高。在土壤水分条件变化下,假虎刺中碳、氮、磷等大量元素含量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鞍叶羊蹄甲。降水变化和水分添加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对滇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和植物中不同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这些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土壤、植被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川东地区池坝地区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glomerata)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特征如下;(1)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以铁,钾和镁较高,钠,钙,氮,锰和磷较低,硫,锌,硼,铜和钼微少;(2)从元素的富集特征来看,该区土壤中的钙,硫为重度淋溶元素,钾,磷,镁,锌,钠为中度淋溶元素,铁,铜属轻度淋溶元素,锰属富集元素;(3)根据元素的生物吸收系列,红三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为了生长和发育,除需二氧化碳、水分及能量外尚需各种营养元素。早先只知道植物需氮、磷、钾、钙、镁、鐵等元素;但随科学的发展,已使我们知道,植物远远地不是祇需这幾种元素。1927年前就已知有二、三十种元素存在於植物中。Robbins(1945)的分析证明,植物中至少有六十种元素存在。认为植物中有74种元素。认为植物含有的元素同地球表面地质的变化有关。的研究揭露了各个元素在生物體内分佈的规律性。根據含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针叶中N、P、K、Ca、Mg、Cu、Zn、Fe、Mn9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生长期内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内各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可用修正指数曲钱描述;探讨了落叶松针叶中常量元素与某些土壤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有机质仅与土壤全量氮、水解氮表现了显著的线性相关,与落叶松针叶中的氮没有直接的线性相关。土壤中钙镁的含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对针叶中磷、钾的含量的制约关系。在日本落叶松针叶中的氮、磷、钾3个元素之间,氮、磷的比值与钾的含量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磷与钾之间则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分配、累积及输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干旱地区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也是近年来干旱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优先选择的经济型灌木,具有改良盐碱地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为掌握不同营养元素(碳、氮、磷、硫、钾和灰分)在枸杞植株不同构件(花、果、叶、枝条、主杆和根系)、不同空间层次(地上0—50、50—100、100—150 cm和150—200 cm;地下0—100 cm)的分布特征,在地处干旱地区的甘肃景电灌区,选择盐碱地人工栽培的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枸杞林,研究了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的分配、累积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成龄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显著不同,其中花富含碳、氮、磷和钾,果实富含碳、钾和硫,叶富含碳、硫和灰分,主杆和枝条富含碳,根系富含碳和氮。碳是构成枸杞各构件的最主要元素,在主杆的含量最高,达到44.25%;在叶片的含量最低,但也达到29.8%,占到主杆的67.3%。单株枸杞不同构件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量也显著不同。其中,成龄单株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表现为根系≈主杆枝条叶果实花,碳是主要累积物质,其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超过30%;而氮、磷、钾和硫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在3%以下。成龄单株枸杞不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在150—200 cm层最少;50—100 cm层最大,是栽培管理的关键层次。成龄枸杞林落叶、果实采收与枝条修剪每年造成大量营养元素输出。植物必须三大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在枸杞林的输出量全年累积达到190.4 kg/hm~2,其中果实产生的输出量达到91.1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47.7%;枝条修剪产生的输出量达到23.2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12.2%。上述结果说明枸杞不同构件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同,而且每年因果实采收与修剪造成大量营养元素流失。因此,合理施肥对保持枸杞林健康生长以及维持高产量十分关键,而修剪枝的粉碎还田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油茶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两种优化经营措施油茶林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净积累和循环,以综合措施的油茶林作一实例,分析了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并提出了氮、磷、钾元素的循环局部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油茶林各器官的营养元素的含量呈现出氮>钾>镁>钙>磷的趋势,最高的是果或叶,最低的是树干。(2)当油茶林采取优化经营管理后,器官养分随之增高。如综合措施一年生叶氮、磷、钾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的32.5%、26.5%、8.6%;而一年生枝中氮、磷、钾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的26.5%、33.9%、1.7%。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优化措施之所以产果量高,就是因为积累了充分养分,保证了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闽南甜橙主栽品种(印子柑、改良橙、伏令夏橙)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地点、年份的叶片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三个甜橙品种间叶片元素含量未见稳定的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可建立三个甜橙品种通用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适宜标准。统计分析表明:其叶片毛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量元素以氮、磷较小,镁、钾、钙较大;微量元素多高于大量元素。本文初步提出甜橙于片元素的适宜含量:氮2.50%~3.30%,磷0.12%~0.18%,钾1.00%~2.00%,钙2.00%~3.50%,镁0.22%~0.40%,铜4.0~18.0ppm,锌25.0~70.0ppm,锰20.0~100.0ppm,铁90.0~160.0ppm,硼25.0~100.0ppm。大量元素含量的适宜比值为氮:磷:钾:钙:镁=1:0.05:0.5:2:0.95:0.11。上列指标可供甜橙营养诊断指导合理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植物体的化学分析,构成植物的元素最多的是碳,氢和氧,还有6种含量较高的元素即氮、磷、钾、硫、钙、镁.进一步分析还有8种微量元素也是植物必须的,它们是铁、锰、硼、铜、锌、钼,氯和钴.把以上17种元素按植物需要量的比例,配成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植物,植物就能健康生长. 植物对各种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碳、氢、氧需要量最大,可以从空气和水中  相似文献   

18.
干旱是影响南方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 气候变化会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格局。研究该地区土壤和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及其水分响应格局, 具有重要意义。自2017年4月开始, 在云南建水喀斯特植物群落进行加水试验, 2018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分别采集土壤和优势灌木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和假虎刺(Carissa spinarum)叶片样品, 测定碳、氢、氮、磷、硫、钾、钙、镁、铝、钠、铁、锰、锌、铜14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水分添加影响了表层土壤中碳、氮、钠的含量, 相比于旱季, 雨季土壤中钠和硫含量明显减少, 其余土壤元素在水分添加和季节变化下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使得鞍叶羊蹄甲和假虎刺叶片中钾含量下降, 钙含量上升。在水分条件变化下, 两种植物叶元素含量的稳定性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有关, 含量越接近极大值(基本元素碳、氢、氮等)或极小值(微量元素铜、锌等)的元素其变异系数越小(越稳定), 两种植物中含量接近于1 mg·g-1的元素磷、硫、镁的变异系数最高。在土壤水分条件变化下, 假虎刺中碳、氮、磷等大量元素含量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鞍叶羊蹄甲。降水变化和水分添加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 对滇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和植物中不同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 这些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土壤、植被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能够调整叶片或根系功能性状的变化来适应气候变化,从而形成多样性的环境适应策略。该研究以内蒙古温带草原降水量存在差异的草原群落(较为湿润的多伦草原和较为干旱的正镶白旗草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个草原群落优势种(多伦20种和正镶白旗13种)和共有种(8种)的根系功能性状(根直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和叶片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分析根叶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关系,以探究草种对不同降水环境的适应策略,为不同降水区域草种的选择以及草原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草种的根性状在两个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多伦草原植物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正镶白旗草原,而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碳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两个草原群落的单子叶禾草类植物根直径最小,比根长最大,叶干物质含量最高;单子叶百合科类植物的根组织密度最小,叶干物质含量和叶氮含量最低;双子叶非禾草类植物的根组织密度最大,比叶面积最高而叶面积最低。(2)随降水量的减少,两个群落共有种的叶面积、比叶面积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碳含量增加;其中,羊草、冰草、糙隐子草的直径增加,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降低,而猪毛蒿的直径和比根长则呈相反的趋势;糙隐子草、羊草、猪毛蒿的叶氮含量增加,冰草、克氏针茅叶氮含量降低。(3)主成分分析表明,单个草原或综合两个草原的植物根与叶性状几乎不相关。研究表明,单子叶禾草类植物的根系性状在降水变化中差异较为明显,而双子叶非禾草类植物基本没有变化;干旱对植物叶性状的影响大于根性状;在不同降水环境下,草原植物根系存在独特的资源获取方式,根与叶性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均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栖息环境的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王朗自然保护区冷杉、云杉暗针叶林为对象,在定位测定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和枯枝落叶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表枯枝落叶总贮量变化在30.0—91.8t/ha,其中未分解层4.9—17.8,半分解层11.5—19.7,腐殖质层13.6—57.3t/ha。(2)森林凋落的枯枝落叶量因林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平均为2.8 t/ha·yr,其凋落高峰期分别在生长季开始的5月和生长季末的10月。(3)每年以凋落物形式返回林地的养分,氮为35.5kg/ha、磷为5.7kg/ha、钾为7.0kg/ha、镁为6.8kg/ha、钙为62.9kg/ha。(4)森林各种凋落物的混合物年分解率为0.3041g/g。95%的凋落物被分解需时约10年,在分解一段时间后,凋落物中的氮、钙、镁含量略有上升,钾明显减少,而磷含量变化不大。(5)森林凋落物的混合物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速率大小的顺序为:K>P>Mg>Ca>N,大熊猫主食竹的凋落叶则为:K>N>Ca>Mg>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