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设的云南省首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落成竣工。该种质资源库将建设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亚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保存设施和科学研究平台.为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9,(12):7-7
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已正式投入运行。该资源库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它已收集保存8444种、近7.5万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中国的特有物种、稀有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作为重点保存对象,  相似文献   

3.
早在1999年8月,知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就给朱镕基总理写信,陈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建立云南野生种质资源库”。朱总理十分重视,8月15日就作了明确批示:“我认为设想很好,应予支持”。云南省的主要领导和中国科学院的路甬祥院长也分别指示,要集中各有关单位的技术力量,认真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4.
摘要:生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等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简述了我国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布局、样本保存、整合汇交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撑的国家科技部署等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生物种质资源库及其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科学中的种质资源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动植物的种群及数量 ,统称为生物种质资源。生物种质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对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定居生活始于自然界动植物的驯化饲养与栽培。因此人类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大体上也经历了从采集原始的自然种质资源→传统的驯化选择优良种质→现代的人工培育、创造新种质 3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 ,人类对自然资源采集、开发和利用 ,导致自然界的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锐减。因此研究和保护自然界生物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人类为了满足自…  相似文献   

6.
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于2006-2011年,对云南省31个县、四川省8个县和西藏自治区2个县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系统调查的41个县的地形、地貌十分多样,气候类型很多,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加之,这些县份都集居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从而赋予了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因为这里的多样性气候和各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收集到5300多份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其中有一批稀有种质资源,这些稀有种质资源对相应农业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系统分类研究,以及新品种选育都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所体现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在亿万年的地质历史中适应进化产生的,是现有农作物、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和人工培养微生物的资源宝库,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这些资源一旦消失,将不可逆转,并有可能在根本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的建立,抢救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种质资源保存的战略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特别是种子库保存是各种迁地保护措施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成千上万个物种的有效保存,种子库为减缓物种的灭绝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发挥了特别关键的作用。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立项背景和最新进展,同时介绍了世界上其它几个主要的植物迁地保存设施,特别是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千年种子库”。结合“全球植物保护策略”讨论了中国植物濒危状况,估计我国受威胁的物种比例达20—25%,甚至更高。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种子保存中的一些科学问题,包括超低温保存,并强调了植物分类学和种子生物学的学科建设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入库资源种类及种质类型多样,特有牧草种质资源突出,栽培牧草的野生祖型及野生近缘种、优良牧草种类多;对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建议今后扩大种质搜集、加强研究、规范入库资源的质量控制,为牧草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燕麦种质资源国外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国从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从28个国家引进29个物种的燕麦种质资源共计2099份,大大增加了中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数量,丰富了中国保存燕麦种质资源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与此同时,利用国外燕麦种质资源改良和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燕麦生产水平。利用引进的燕麦野生资源,开展了燕麦种质创新、起源进化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建议继续加强国外燕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对野生燕麦进行深入鉴定评价和利用,同时加强燕麦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不统一、资源保存相对分散、信息网络设施薄弱, 制约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本文提出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概念和架构, 它是一个虚拟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机构, 由国家长期种质库、国家复份种质库、国家中期种质库、国家种质圃和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组成。阐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了由110种作物的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组成的技术规范体系。提出了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建成了拥有39万份种质信息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http://www.cgris.net/)。创建了日常性服务、展示性服务、针对性服务、需求性服务和引导性服务等5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服务模式, 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对水产生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是目前实现我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不仅对人类的水产食物来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和保障水产种质的良种培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在水产种质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野生双孢蘑菇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孢蘑菇 (Agaricusbisporus)是世界最重要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近 10a来对其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在广泛地进行 ,试从野生双孢蘑菇的自然居群的分布 ,遗传变异、交配类型和生活史等方面对全球野生双孢蘑菇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锦鸡儿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锦鸡儿属种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我国的野生锦鸡儿属资源分布广泛,基因资源丰富,但有关锦鸡儿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导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野生资源,从地理分布、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对锦鸡儿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的锦鸡儿属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植物学通报》2007,24(1):I0004-I0004
重点实验室简介 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围绕着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生物重要功能基因分离、鉴定及利用的胁迫生理生态学3个研究方向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整合力量,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从人力、财力上加以重点扶持和建设,形成了优势学科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通报》2007,24(3):F0003-F0003
重点实验室简介 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围绕着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生物重要功能基因分离、鉴定及利用和胁迫生理生态学3个研究方向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整合力量,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从人力,财力上加以重点扶持和建设,形成了优势学科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微藻是指一类形态微小,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以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形式存在的藻类。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 活体微藻的保藏和共享服务是开展藻类科学研究和藻类产业发展的必要平台和基础。坐落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淡水藻种库(FACHB-Collection)正式成立于1973年, 1996年作为创会成员加入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 2019年成为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核心成员。该库保藏逾3400株微藻, 隶属于9门169属。年均为国内外用户提供2500株藻株, 并提供藻种鉴定、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和咨询。文章回顾了国际微藻种质资源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介绍了国内微藻种质资源保藏情况, 着重介绍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淡水藻种库在库藏藻株多样性、共享服务、藻株无菌化、超低温保藏技术及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瞄准提升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藻类产业研发的竞争力, 提出了藻种资源库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水产增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先后在长江水系进行了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人工生态库(含冷冻库)建设,同时进行了不同流域间淡水鱼类的考种,淡水鱼类种质鉴定技术、标准参数及种质标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