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及区系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入侵是塔里木盆地土著鱼类濒危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结合历史文献数据及近年调查数据,系统综述了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现状,并就鱼类入侵引起的鱼类区系均一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记录鱼类63种,其中土著种19种,入侵种44种。尽管入侵鱼类提升了塔里木盆地鱼类群落属级及科级的多样性水平,但相应的G-F多样性指数却明显下降,表明该区鱼类群落从物种组成简单、分化明显的特点演变为物种成分复杂、分化贫乏的特点。入侵种中源于长江和额尔齐斯河分别有30种(68.2%)和7种(15.9%),源于美欧和亚洲其他区域的有7种(15.9%)。入侵鱼类的进入引起塔里木盆地与其相关区域鱼类区系相似性显著上升(P0.01),并导致该区鱼类区系从单一的中亚高原山区复合体演变为多区系混合体。进一步利用鱼类个体生态矩阵分析方法研究显示,外来种在塔里木盆地适应性广泛,能够占据水域各种栖息生境,显著压缩了土著种的栖息空间,进而通过捕食、食物竞争及其他作用途径严重危及土著鱼类种群的续存,提示须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入侵种的进一步扩散及对濒危土著物种迅速开展人工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对松嫩湖群20个主要渔业湖泊的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湖群鱼类区系特征和群落相似性状况。松嫩湖群的鱼类区系由4目9科34属46种和亚种构成,其中土著鱼类3目8科27属39种和亚种,包括中国特有种3种,中国易危种1种,冷水种5种;由5个区系复合体构成,以东部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体;鲤形目31种,鲤科26种,分别占优势;鱼类区系具有南北方物种相互渗透、古北界与东洋界交汇过渡的混色类群特征。目前松嫩湖群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度总体较低,群落数量结构的相似度总体较高,鱼类群落相似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湖泊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放养、移殖与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与小型化,二者的叠加效应使鱼类群落长期处于受损状态,群落结构及其相似性处在动态变化中,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协调性、种群结构的合理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均在下降。针对这些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现状,提出未来松嫩湖群湖泊渔业的发展方向是优化调整群落结构,发展多种群湖泊渔业,合理利用土著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2001–2003年对这一地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调查设立了19个调查点,共采集鱼类标本3614号,经鉴定为85种(亚种),分属5目14科61属。除胡子鲇(Clariasfuscus)为外来种外,其他均为土著鱼类。海南拟餐(PseudohemiculterHainanensis)、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omeiensisomeiensis)和福建纹胸鱼兆(Glyptothoraxfukiensisfukiensis)为本地区土著鱼类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鲤科为主体,并以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占多数,小型野杂鱼类所占比例较高。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分别属于长江上游鱼类区系成分和长江中下游区系成分。结果还表明这一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呈下降趋势,其中鲤形目鱼类物种数减少较多。导致该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的原因是酷渔滥捕和水域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石臼湖原生动物种群分布及其同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臼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通江淡水湖。为探讨湖泊与入湖支流不同生境中原生动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似性,于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石臼湖及其周边入湖支流进行原生动物调查,研究河流和湖泊区域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同时与同一地区的相邻湖泊固城湖作对比,通过计算相似性指数,探讨原生动物对生境同质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原生动物57种,平水期种类多于枯水期;石臼湖河流区各站点原生动物相似性指数在Ⅰ~Ⅲ级之间,为完全不同-轻度相似;湖区站点相似性指数在Ⅱ~Ⅳ之间,为极不相似-中度相似;河流区种类季节之间的相似度极低(0.050~0.267),而湖泊区种类季节之间处于中等相似水平(0.250~0.375),说明河流区原生动物种类的季节变化较湖泊区明显,生物组成的异质性也高于湖泊;原生动物分布对水质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氮磷元素在影响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和分布中起了主要作用;通过石臼湖与固城湖及长江中下游其他湖泊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境尺度的增加,生境的同质化会提高生物同质化水平,但超过景观尺度,原生动物地域性特征逐渐显现,即使生境同质,其生物也未必同质;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不同区域的生物相似性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皖南山区的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 根据2016年7月和11月两次的调查数据, 在区分土著物种和本地入侵物种的基础上, 初步比较研究了低水头坝的坝上蓄水区和冲刷区鱼类群落的季节动态及所受水坝大小和功能的影响。共采集鱼类24种, 隶属4目10科, 其中土著鱼类13种, 本地入侵鱼类11种。尽管坝下冲刷区的鱼类群落无显著季节变化, 但坝上蓄水区的鱼类群落季节动态显著, 其中11月的鱼类个体数显著高于7月。水坝大小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 仅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结构随水坝大小显著变化; 水坝功能对鱼类群落的影响较大, 蓄水区土著鱼类群落及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等都随水坝功能显著变化——同蓄水坝相比, 引渠坝的蓄水区中宽鳍鱲较少但中华花鳅和吻虾虎鱼较多, 且引渠坝的冲刷区中高体鳑鲏和泥鳅具有更高多度。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域内, 低水头坝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视水坝蓄水功能而不同, 而水坝大小的相对重要性较低。研究也进一步证实, 因亲流性土著鱼类与广布性入侵鱼类对低水头坝干扰的响应不同, 在开展有关人类活动对溪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时, 有必要区分土著物种和入侵物种来进行, 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鱼类多样性和群落分布及评估外来鱼种的入侵风险。【方法】选取北京地区水库、湖泊和河流3种水体类型共33个采样点,于2020年6月10—17日开展水生态监测,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各样点的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目前北京地区水生态系统中本地鱼种和外来鱼种进行分类汇总,并评估典型外来入侵鱼种的入侵风险。【结果】本次调查共检测到52种淡水鱼类,隶属于7目22科43属。首先,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ANOSIM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湖泊和河流3种水体类型的所有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水体类型中鱼类物种存在同质化现象。优势度分析结果显示,3种水体类型的优势种绝大部分是交叠的,不同水体类型特有的优势种较少。山区自然水体样点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高于城区各样点,表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等可能对北京市河流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其次,通过与历史记载比较,北京地区的本地鱼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本次检测到39种北京地区的本地原生鱼种,远远低于历史记载(83种)。此外,本次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外来鱼种的比例大大增加,共检测到13种外来鱼种。其中,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蟾胡鲶、加蓬胡鲶、饰妆铠弓鱼和坦噶尼喀口孵非鲫6种属于外来入侵鱼种。最后,借助FISK V2指标体系对外来入侵鱼类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上述6种外来入侵鱼种在北京地区均具有高入侵风险,可对当地物种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需密切关注其种群动态。【结论】本研究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北京地区的鱼类多样性开展调查,有助于了解现阶段北京地区鱼类资源的本底数据,同时为原生鱼类的保护和外来入侵鱼类的监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世雄  何跃军  王文颖 《广西植物》2022,42(11):1929-1938
预测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来植物与乡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是预测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达尔文归化难题却预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该研究解析了达尔文归化难题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似性关系应该是进行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重要切入点,而功能性状的种间分化与种内变异可能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两种不同生态策略。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还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的多维超体积构建了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这种相似性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流程。该模型框架的建立有助于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对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要实现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准确预测,不仅依赖于功能性状的选择,还要考虑入侵的生境依赖性、空间尺度的重要性以及乡土群落的可入侵性等,未来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控制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作为干流高坝水电开发导致鱼类生境丧失的一种补偿措施,支流替代生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工程影响河段的土著鱼类保护,但替代支流发挥怎样的保护效果及干流对其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实施了澜沧江梯级生境替代的支流基独河与罗梭江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邻近的对照支流,通过对鱼类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支流鱼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初步阐明了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以及干流工程建设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支流替代生境对干流鱼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支流生境修复后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罗梭江土著鱼类、特有鱼类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2种、7种,基独河则是7种、2种,替代生境能为澜沧江土著鱼类、部分濒危特有鱼类和洄游鱼类提供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栖息地。干流对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罗梭江、基独河与邻近干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似性分别为21.76%、10.73%,支流河口段保持“河相”是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综合考虑生境替代保护的效益与投入,建议今后开展此类保护措施时优先选择库尾河相区的支流。  相似文献   

9.
邛海鱼类及其资源的研究:Ⅰ.鱼类区系及其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1974年以来的调查,对该湖的鱼类区系组成和变化作进一步分析,其区系特点是:一、鱼类区系成份中以鲤科鱼类的东亚类群为主体。二、区系类元较多。三、物种辐射分化比滇东湖群的鱼类差。该湖鱼类区系的演变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一、鱼类区系的形成阶段。二、稳定和发展阶段。三、人工引种后剧烈变化阶段。其总趋势是原有土著鱼类物种正趋于消亡,种群数量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10.
正云贵高原湖泊鱼类区系一个重要特点是肉食性鱼类较为缺乏,捕食压力小是促使高原湖泊形成众多特有鱼类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树深,1982)。而外来入侵肉食性鱼类则是导致云贵高原土著鱼类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陈银瑞等,1998)。2017年,笔者在对云南滇池鱼类调查中记录到此前历年资料(黎尚豪等,1963;何记昌,刘振华,1985;陈自明等,2001;袁刚等,2010;姜昊辰等,2017)未被记述过的1种肉食性鱼类: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1758),本文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1.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特有种。因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该鱼类自1986年起就从湖体中消失,仅有湖周围的少数龙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线鲃。至2007年3月初,有两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5尾雌鱼和6尾雄鱼,获得鱼卵约1600粒,并实施干法受精。约有1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73%。孵化出鱼苗约480尾,平均孵化率为36%。经10天饲养,约有95%以上的鱼苗存活,体长达8-12mm。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义有三点:能有效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繁殖的鱼苗放归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复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从非土著鱼类养殖向土著鱼类养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伊犁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外来鱼类适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9年,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6个断面开展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伊犁河流域现有鱼类共计29种,大多属于鲤形目。鱼类群落组成与20世纪末期相比发生了变化,银色裂腹鱼、短头鲃、银鲫、鲢、北方泥鳅在本研究中未出现,尤其是银色裂腹鱼,截至目前为止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均无捕获记录。历史研究中未见的乌鳢与大口鲇在本研究中有捕获。外来鱼类的出现率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对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显示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多样性较低,下游干流和上游支流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现阶段,我国伊犁河流域主要的优势种外来鱼类有鲤、和鲫。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对鲤、和鲫的适生区域进行预测,与鱼类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实际分布区对比,显示鲤和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分布范围与预测结果是吻合的,而鲫在进入伊犁河流域之后开始向上游支流河段扩散。由于这几种外来鱼类在一开始引入的时候未采取管控措施,又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且伊犁河流域的鱼类多样性较小,因此极易形成规模并扩散。外来鱼类的入侵,会对土著鱼类造成巨大的威胁。基于本论文研究结论,应当将已发生生态位漂变的鲫其作为重点关注种类,关注外来鱼类的生活史对策,深入研究外来鱼类的入侵机制和诱因;对上游支流河段的生境进行监测,关注气候和水文变化,尤其是土著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变化,尽可能减小人类活动干扰;对伊犁河流域的鱼类资源进行长期监测,关注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对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严格控制进出口贸易和增殖放流时夹带的外来鱼类。维护我国伊犁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2011年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鱼类学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火山堰塞湖鱼类区系特征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状况.东北地区火山堰塞湖鱼类区系由9目16科47属64种土著种构成,其中国家Ⅱ级野生保护物种1种,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64种鱼类中,鲤形目44种,鲤科37种,分别占优势.东北地区火山堰塞湖鱼类区系由7个区系复合体构成,以东部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体;南北方重叠种、北方特有种分别占53.1%和46.9%.东北地区火山堰塞湖鱼类群落Shannon、Fisher-α、Pielou、Margalef和Simpson指数值分别为2.078、4.536、0.575、3.723和0.269,土著种多度分布格局可以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与镜泊湖亚群落间Bray-Curtis、Morisita-Horn、Ochiai、S(o)rensen和Whittaker指数值分别为0.820、0.992、0.870、0.862和0.138,与五大连池亚群落间各指数值分别为0.210、0.516、0.838、0.825和0.175.东北地区火山堰塞湖鱼类区系具有南北方物种相互渗透、古北界与东洋界交汇过渡的特点;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物种结构较稳定,但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泸沽湖裂腹鱼类的物种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高原湖泊的鱼类区系具有组成简单而物种分化复杂的显著特点,这个特点在泸沽湖比较典型。泸沽湖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一个面积约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余米的中型深水湖泊。湖中的鱼类区系仅由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和泥鳅属(Misgurnus)两个类元组成,其中裂腹鱼属却分化出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这种情况在云南高原湖泊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泸沽湖及其毗邻水系的裂腹鱼类的特征分析,探讨亲缘种之间的系统关系及物种演化的过程,试图提出一种解释某些高原湖泊鱼类区系中物种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 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 在三峡蓄水后, 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 合计132种, 隶属于17科, 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 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 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 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 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 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 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 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在三峡蓄水后,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合计132种,隶属于17科,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17.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特有种。因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该鱼类自1986年起就从湖体中消失,仅有湖周围的少数龙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线鲃。至2007年3月初,有两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5尾雌鱼和6尾雄鱼,获得鱼卵约1 600粒,并实施干法受精。约有1 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73%。孵化出鱼苗约480尾,平均孵化率为36%。经10天饲养,约有95%以上的鱼苗存活,体长达8—12 mm。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义有三点:能有效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繁殖的鱼苗放归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复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从非土著鱼类养殖向土著鱼类养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覃家科  李先琨  姜光辉  侯满福   《广西植物》2005,25(6):511-516
研究了云南省木美地下河流域岩溶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并将其与生境相似的广西田阳县 南部岩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作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木美地下河流域存在四种植被类型:草丛、灌丛、幼 林、成年林,其物种多样性均比广西田阳县同类型群落低,以Simpson指数为例,田阳灌丛为27.79,而木美灌 丛中最高仅为10.99,田阳幼林为25.24,木美仅为4.69。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展,木美群落物种多样性逐 渐增加,至成年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外来种消失。从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要保护木美流域的物种多 样性、防止外来种入侵、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安全,则应重新整合土地资源,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施退耕还林工 程,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运用8种网目规格的成套浮性刺网作为鱼类采样工具,于2005年夏季在长江中游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进行鱼类定量采样,通过比较不同茂密程度黄丝草生境中的小型鱼类组成、数量和大小结构,探讨此类湖泊小型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沉水植被的关系.采样期间共捕获13种1124尾鱼,依据其等级丰度和出现频次,鳖和红鳍原鲌为该湖优势上层小型鱼类.在调查的沉水植物生物量范围内,鱼类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沉水植物生物量之间呈现倒抛物线关系;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种群丰度均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有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其平均个体大小在裸地生境较高、沉水植被茂密区较低,幼鱼更倾向群聚于厚密的黄丝草生境中;其他生境因子(水深和离岸距离)对鳖和红鳍原鲐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黄丝草植被生境是牛山湖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重要保护生境,应加强对黄丝草等沉水植被的保护及恢复.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及郊区鸟类区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2005年7月对邢台市鸟类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6种,隶属15目42科。本文重点探讨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均匀度、相似性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鸟类种数由多至少依次为林地生境、公共绿地生境、河流水域生境、农田生境、建筑区生境。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生境、公共绿地生境、河流水域生境、农田生境、建筑区生境。比较这5种生境之间的相似性得出,公共绿地生境鸟类群落与建筑区生境鸟类群落、林地生境鸟类群落相似,相似性达到60%以上,而河流水域生境鸟类群落与其他生境鸟类群落有极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