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SHIP 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结肠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生过程中 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期UC患者,活动期CD 患者,及结直肠癌旁正常粘膜组织(NC组)标本各20 例。将活检标本 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SHIP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利用Western blot 半定量比较分析SHIP 蛋白表达及组间差异;Real-time RT-PCR 分析SHIP在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和组间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UC组SHIP阳 性表达积分为(7.20± 2.53),CD 组积分为(6.50± 2.76),对照组积分为(1.10± 0.74)。t 检验组间比较UC组和CD组无统计学差异 (t=0.59,P>0.05);而UC组与NC组(t=7.32,P<0.05),CD组与NC组(t=5.9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 检测 结肠组织SHIP表达,UC组SHIP 相对表达量为(0.314± 0.021),CD组(0.301± 0.019),NC 组(0.163± 0.027)。UC和CD组表达 无差异(t=1.44,P>0.05),而UC组,CD组与NC 组相比表达明显升高(t=13.88、13.16, P均<0.05)。Real-time RT PCR 检测UC 组 结肠粘膜SHIP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49± 0.028),CD 组为(0.645± 0.021),NC 组为(0.140± 0.015)。同样,UC组与CD 组没 有统计学差异,而其相较对照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组织SHIP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其在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SHIP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卵泡抑素-1是一种具有广泛糖基化修饰的分泌糖蛋白,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是一种炎性蛋白。本研究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标本中FSTL1的表达,分析探讨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4%DSS喂养一周,对照组予以普通饮水一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观察FSTL1在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FSTL1蛋白及FSTL1 mRNA表达水平,对FSTL1表达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FSTL1蛋白表达于肠黏膜腺体间质,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1.44)和(0.6±0.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实验组结肠FSTL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7±0.23)较对照组(0.46±0.22)明显增加,(t=10.84,P0.05)。结肠组织FSTL1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DA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50,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FST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小鼠DAI成正相关。提示FSTL1可能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新的炎性标记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0)和实验组(n=60),实验组制作DSS诱导UC模型,然后分组建立成为结肠炎组(CLi组)、H.pylori持续感染的结肠炎组(Hp组)和H.pylori根除的结肠炎组(Hp-Era组),每组20小鼠。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DAI);在第25天、45天时处死动物,分离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17/Treg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CLi组、Hp组、Hp-Era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高于CON组(均P0.05)。Hp-Era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较Hp组更明显(P=0.012)。CLi组、Hp组、Hp-Era组小鼠结肠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IL-17A、RoRγT表达多显著高于CON组(大多数P值小于0.05)。与CLi组(实验第25天、45天)相比,Hp组小鼠结肠组织及外周血Foxp3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IL-17A、RoRγT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Hp-Era组(实验第45天)相比,Hp组小鼠结肠组织Foxp3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及外周血IL-17A、RoRγT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使DSS结肠炎小鼠UC的Th17亚群比例降低、Foxp3~+Treg细胞比例增加,这种变化似乎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者结肠粘膜组织总RNA并纯化,逆转录合成c DNA,利用荧光染料Cy3标记aa UTP,转录合成标记的c RNA,并与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倍数差异和t检验计算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系统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关联分析,明确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筛查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4132个,其中上调基因2004个,下调基因2128个。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CR验证,结果有3条基因表达上调,3条基因表达下调,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我们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光二极管(1ight-emittingdiode,Um)直肠内照射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抗过氧化损伤以及促进结肠粘膜组织的修复作用。3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2只与病理模型+LED照射治疗组12只.研究中采用乙酸局部刺激复制大鼠UC模型,其中LED治疗组应用LED结肠内照射,1日1次,共10d。其后观察各组的病理变化,血清过氧化损伤水平。结果显示,LED结肠内照射能够促使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修复;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活性。实验表明LED结肠内照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具有抗过氧化损伤作用以及促进结肠粘膜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 ,表现为它的炎症或溃疡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但可向远端扩展 ,以及遍及整个结肠。近 10年来 ,UC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尽管对它的病因作了不少研究 ,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如此 ,近年来的成绩还是非常喜人的。现就近几年有关 U C病因研究现状与展望及采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作一综述。1 病因学现状1.1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目前已被普遍认为是 UC的病因之一。U C患者常伴发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结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S-100及CD83的表达,探讨其与UC临床活动度、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取47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根据内镜及临床活动度进行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1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及CD83在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固有层S-100及CD83弱表达,且二者在UC患者结肠黏膜的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且有随病变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未成熟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均参与UC的发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黏膜固有层中S-100及CD83表达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结肠粘膜中occludin、claud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五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西药组,共治疗7天。对小鼠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claudin-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以及西药组小鼠的饮食、体重、精神、活动度、脓血便等一般情况有所改善,黏膜层缺损、隐窝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有所缓解。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蛋白和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低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西药组相比较,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改善脓血便等症状,缓解肠粘膜的损伤,上调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对UC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