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氮磷对污水净化中藻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模拟生物净化槽中比较研究了氮磷对污水中藻类叶绿素含量和污水净化的影响。污水中磷含量均为7mg/L左右,氮含量分别为77.4、44.4、24.8和13.5mg/L,结果发现TN/TP=77.4/7.01mg/L组,污水经7d净化,藻类叶绿素含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较好。四个实验组比较,叶绿素含量随TN/TP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磷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室内模拟氧化槽中比较研究了污水中不同磷含量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氮含量均为20mg/L,磷含量分别为1.25、2.50、5、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综合生物塘中的藻类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城镇污水的综合生物塘中试运转三年中,共发现藻类102种。绿藻种类最多(占55%)。全塘年均藻类细胞密度为18.4×10′个/1,现存生物量为32.7mg/l(鲜重),两者峰值均出现在四、五月。每年多数时间内以绿藻(主要是小球藻)为数量优势种类,生物量常以隐藻占优势。利用水生维管植物对出水进行生态修饰,能明显抑制藻类生长和改善出水水质。发现藻类在藻菌塘中的明显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德Julich核研究中心科学家研究运用藻类和细菌的混合培养系,净化污水。目前正集中研究用于净化污水时的藻类与细菌混合培养系两者的相互作用。藻类为细菌的生活提供氧,使能作用于有机废物。藻类自身还将有助  相似文献   

5.
含盐化工废水生物净化与藻类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净化实验结果表明,从实验槽的入水口至出水口至出水口,随流程和净化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藻类的种类、种类多样性指数、初级生产力不断上升,出水口最高。藻类的优势种则耐物种变为中污种,藻类的数量、叶绿素含量也不断上升,经过32d的净化到第3级池出水,藻类的数量、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BOD5、COD、NH3-N、PO4-P含量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表达。污水净化和藻类生长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刚毛藻科的丝状绿藻为材料,进行了藻类处理含汞(HgCl2)污水的试验。Hg 浓度为0.5,1.0,2.0,5.0和10.0毫克/升,鲜藻与污水的重量之比为1:100,4小时内,汞的去除率为70%。进行了藻类连续去汞能力的测定,10克鲜藻依次放入4个含汞污水的水样中(水量均为1升,Hg 浓度平均为3.61毫克/升),在每个水样停留时间为6小时,结果汞的去除率分别为76.8,78.4,61.8,53.1%,平均为67.5%,藻类含汞浓度以鲜重计算达到970ppm。、利用藻类四级串联处理含汞量为4.0毫克/升的污水,停留时间共计24小时,总去除率达94%。从试验结果看来,藻类对汞的去除,主要是借助于表面吸附与细胞积累作用,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无关。但是0.1—10毫克/升的汞,都明显地抑制藻类的光合放氧,这种抑制作用在藻类接触汞4小时以后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通报》2003,20(6):641-647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污水净化湿地模拟系统中细菌和藻类的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博谦  尹澄清 《生态学报》1998,18(6):634-639
以湿地土壤-微生物模拟系统为基础,研究了细菌和藻类在不同处理单元中的生态分布和种类变化。随着系统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污染负荷降低,细菌和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系统中,藻类种类由耐污种类向喜清种类过渡,显示了藻类是良好的水质评价和监测的指示生物。细菌总量降低,第4单元中的细菌总量比第1单元要低2个数量级。Margalef多样性指数逐渐升高,第1单元为0.38,第2单元为0.60,第3单元为0.69,第4单元为0.87。系统中的反硝化率在第2单元处最高,在第4单元处最低,垂直分布以2cm深度处最高。  相似文献   

9.
淡水藻类在监测水质和净化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藻类生长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了pH值和氮磷对淡水藻类的生长的影响,以及淡水藻类的生长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藻类不但应用于水质监测,而且还能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其它有机物,对自然水域中的污水有良好的净化作用。重点论述淡水藻类在水质监测和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淡水藻类来处理污水的方法。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相关建议,为综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汉沽化工废水渔业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沽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含有较高浓度的BOD_5,COD,NH_3-N、PO_4-P、氯化物、汞等。经多级模拟生物氧化塘处理后,废水得到有效净化。净化后的污水,因氯化物浓度过高不宜用于农灌。但可用于养鱼,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 在净化后污水中进行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养殖实验,历时132天。在未人工投饵的情况下,试鱼生长、繁殖正常,而且肌肉中汞的积累不明显,最高汞含量变化在0.35—0.40μg/g之间,接近食用要求。 污水中藻类等饵料生物丰富,生物生产力较高。在浮游植物生产量和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改建后污水库鱼类的生产能力。 鱼类养殖是氮、磷丰富的台盐、含汞化工废水回用和生物去氮,去磷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含汞废水净化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氮对藻类生长与污水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氮磷比解析太湖苕溪水体营养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利用其氮磷比指标探讨了我国太湖主要入湖河流苕溪的营养状态。野外监测结果显示,苕溪水体氮素超标严重,磷素污染轻度,硝酸盐、颗粒态磷为氮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且氮磷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苕溪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氮磷比分析表明,苕溪水体春、秋季处于磷素限制状态,夏季适合藻类生长,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苕溪生物量增长受磷素限制,线性拟合亦显示其氮磷比主要受磷素波动的调控;苕溪干流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较部分支流及死水区低,苕溪水入湖后,特别是夏季其暴发风险将显著提高。针对苕溪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提出若干条水质改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05,25(10):2757-2763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 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 g/L,总氮阈值为0.350m g/L(滇池)和1.050m 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69%、总氮56%。提出通过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可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下技术路线:提高湖泊净化率,使其超过输入的污染率,在湖内实现浓度低于控制藻类水华暴发所需要的磷、氮阈值;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到太湖、巢湖、滇池等一类大、中型湖泊,加强管理,就可以在占湖泊7%(滇池)和4%(太湖)的湖面上,依托科学布设控制其生长的凤眼莲,将其规模化地加工为有益产品,从而有效地去除湖泊中的营养盐,将水体综合净化率比现有净化率在滇池提高4.6倍,在太湖提高2.1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目标,并同步地在约3~4倍相应面积上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附石硅藻的三峡水库入库支流氮、磷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婷  任泽  唐涛  蔡庆华 《生态学杂志》2016,27(8):2670-2678
为全面了解河流附石硅藻群落对水体氮、磷变化的响应规律,并找出氮、磷指示物种,本研究采用非参数突变点分析法(nCPA)及临界指示物种分析法(TITAN)探讨了三峡水库入库支流附石藻类叶绿素a、硅藻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硅藻群落组成的总氮(TN)、总磷(TP)阈值.结果表明: 据nCPA得到的所有藻类参数的TP阈值均接近0.03 mg·L-1;除硅藻群落组成外,其他参数的TN阈值也较接近(约为0.8 mg·L-1).TITAN区分了群落中敏感种、耐受种对TN、TP变化的响应,且阈值范围涵盖了其他参数的阈值;还确定了9种TN指示种和10种TP指示种,其中TN敏感种1种,耐受种8种;TP敏感种5种,耐受种5种.因此,本研究以TITAN结果为依据确定河流的TN、TP阈值.即:当河流TN浓度低于0.382 mg·L-1或TP浓度低于0.016 mg·L-1时(负响应阈值),河流附石硅藻群落组成相对稳定;超过这一浓度阈值后,敏感种密度减少;当河流的TN浓度超过1.298 mg·L-1或TP浓度超过0.065 mg·L-1时(正响应阈值),耐受种也将受到明显影响,附石藻类的群落组成会发生显著变化.据此标准,调查样点中约87%的样点TN浓度超过TN负响应阈值,22%的样点超过正响应阈值;而超过TP负响应阈值的点占94%,超过TP正响应阈值的点占14%,说明三峡水库大部分入库河流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但干扰程度并不严重.本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生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家卫  赵文  丁建华  张晨  李媛  蔡志龙 《生态学报》2017,37(10):3577-3585
以传统模式养殖池作对照,研究了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集群模式池塘网箱内外TN(总氮)分别为1.22 mg/L和1.31 mg/L,TP(总磷)分别为0.169 mg/L和0.170 mg/L,传统模式TN、TP分别为1.76 mg/L和0.689 mg/L。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169种,绿藻门占优。密集养殖区(网箱内)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4.54 mg/L,多样性指数2.52,清洁区(网箱外)生物量23.51 mg/L,多样性指数2.47;共检出浮游动物183种,轮虫类占优。密集养殖区浮游动物生物量3.53 mg/L,多样性指数1.82,清洁区生物量2.95 mg/L,多样性指数1.86,传统模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49.12、0.53 mg/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6、1.79。与传统模式相对比,集群模式池塘TN、TP降低,蓝藻比例下降,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大,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水环境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6.
巢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堃  肖莆 《生物学杂志》2011,28(1):53-56
基于巢湖水体2002~2007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与TN、T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巢湖叶绿素a浓度与TN、TP的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半湖叶绿素a浓度全年高于20μg/L,TN为1.94~3.84mg/L,TP为0.20~0.42mg/L;东半湖叶绿素a浓度全年小于5.5μg/L,TN为0.95~1.83mg/L,TP为0.08~0.14mg/L。在东半湖,叶绿素a含量与TN呈不明显的正线性关系,当TP浓度较低时,叶绿素a随TP的增加小幅上升,但是当TP>0.15mg/L时,叶绿素a随TP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西半湖,当水体TN<5.8mg/L或者TP<2.0mg/L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关系为正线性关系,当TN在5.8~9.4mg/L或者TP介于0.2~0.3mg/L间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关系为不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当TP浓度>0.3mg/L时,叶绿素a含量与TP关系又为正线性关系。西半湖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可能是藻类生物活动与沉积物及水体中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结果。在治理巢湖富营养化时,应优先控制西半湖的磷元素。  相似文献   

17.
Excessive nutrient loads resulted in cascading trophic effects and ecosystem responses.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if the thresholds in nutrient gradient related to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ould be identified in eutrophic lake, and further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along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reshold Indicator Taxa ANalysis (TITAN). The results presented the significant community thresholds estimate for negative taxa declining at 1.650 mg/L TN and 131.5 μg/L TP, as well as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for positive taxa at 1.665 mg/L TN and 151.5 μg/L TP along nutrient enrichment gradient. However, there was unremarkable change point determined for TN:TP ratios in Lake Dianchi. Elevated TN and TP altered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even may induce the fade of algal blooms across the threshold in the hypertrophic lake. Th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deeply deciphering abrupt transitions for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and developing nutrient tactics to protect the lak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8.
Nutrient-phytoplankton relationships in a tropical meromictic soda lak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easonal variation through one year in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phytoplankton biomass,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examined in Lake Sonachi, a tropical meromictic soda lak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were 11 000 µg N l-1 and 100 µg P l-1, respectively.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occurred in the monimolimnion. Phytoplankton biomass ranged from 350 to 1260 mg m-3. Synechococcus bacillaris, a small coccoid cyanophyte,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The mea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of 37 mg · m-3 was a modest value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tropical soda lakes. High TN:TP ratios indicated phosphorus limitation in the lake.  相似文献   

19.
富营养水体中总氮与总磷比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受控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富营养水体中不同氮磷比(TN/TP)(12.5∶1、25∶1、50∶1)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N/TP为25∶1时,苦草的生长状态最好,苦草生物量的增长率最大,分别高于TN/TP为12.5∶1和50∶1时的54%和31%;当TN/TP为25∶1时,附着生物尤其是附着藻类的生长状态最差,对苦草生长的不利影响最小;可见,富营养水体中适宜于苦草生长的TN/TP为25∶1;TN/TP为25∶1这一比例的应用具有相对性,当水体营养浓度低于限制水平时,该比例适用,如果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超过限制水平时,该比例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