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53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丙泊酚组(17例)、七氟烷组(19组)和联合组(17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七氟烷以及丙泊酚联合七氟烷进行麻醉并维持。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率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三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低于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可显著改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A组镇痛泵配方为100ml生理盐水申含氟比洛芬酯150mg,B组手术结束即应用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加芬太尼0.8mg;C组手术结束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加入芬太尼0.4mg和氟比洛芬酯100mg.记录三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之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C组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PCA按压次数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现象B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骨科高龄患者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对短小手术麻醉后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93例骨折患儿设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患儿),A组患儿在手术麻醉前30 min静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B组患儿静注0.5 mg/kg的氯胺酮,C组患儿注射与A、B两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使用Ramasy镇静程度量表评估三组患儿苏醒躁动情况,使用Ramasy镇静程度评分评估三组患儿术后镇静情况,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记录三组患儿术后从麻醉药停止使用至VAS评分到达4的时间,而后记录三组患儿使用镇痛药VAS疼痛度降至4以下的实践,最后记录三组患儿术后2 h、4 h及6 h的疼痛度;结果:(1)C组患儿躁动出现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对比无差异(P0.05);(2)A组Ramasy镇静程度评分高于B组,B组高于C组(P0.05);(3)A组VAS到达4的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C组,且B组也长于C组(P0.05),使用镇痛药后A组VAS评分下降至4的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且B组也短于C组(P0.05);(4)患儿术后2 h、4 h、6 h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对实施短小手术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术后躁动出现率,同时缓解患儿应用麻醉药后出现的痛觉过敏现象,有助于提高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分布在21-53岁,体重为41-72 kg。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对P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NS组患者则采取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期间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P组在T3至T6各时点的MAP和T3至T5各时点的HR均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P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NS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组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为2.0,明显低于NS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减轻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疼痛VR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氟比洛芬酯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泵入5 mg托烷司琼与20μg/kg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kg。评价术后12 h、24 h和48 h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并于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检测患者血清T细胞中CD3~+、CD4~+、CD8~+及CD56~+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且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恢复到术后1 h水平,而对照组患者均仍低于术后1 h,且术后72 h氟比洛芬酯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与CD56~+比例在两组各个时点均没有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出现免疫抑制,氟比洛芬酯麻醉效果较好,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及对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治疗组术后2、12、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疼痛和全麻药剂量,促进早期苏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后持续泵注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胸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n=50):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组(B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注地佐辛5 mg和氟比洛芬酯100 mg,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A组中加入地佐辛20 mg和氟比洛芬酯300 mg,而B组中加入地佐辛20 mg和氟比洛芬酯300 mg和80μg的右美托咪定。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 h,8 h,24 h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维持VAS评分≤4分,Ramsay评分2~4分),监测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术后疼痛、镇静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17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明显高于B组(4例)(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39例,随机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七氟醚行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实验组21例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两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术后镇痛、及是否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较低、发生率较低,镇静指数评分较高,呼吸功能恢复快、拔管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进行全身麻醉时,麻醉效果良好,能够明显减少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降低患儿术后疼痛,并且呼吸系统恢复快,较小影响心血管系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的血糖、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浓度,以及两组在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0.5 h、手术开始后1 h、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及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术毕的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24 h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的MAP、HR比较无差异(P0.05),除手术开始后1 h和术毕的HR外,观察组各时间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静息时24 h外,观察组各时间静息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PVB在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小,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4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动-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观察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EA,发生率为23.04%,纳为EA组,剩余的157例未发生EA,纳为非EA组。EA组、非EA组在性别、全麻方式、术前用药、苏醒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非EA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留置胃管/导尿管、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为Ⅱ级、术后疼痛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是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腰椎全麻手术患者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插管5 min(T2)、拔管后1 h(T3)及术毕(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疼痛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吗啡使用剂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SBP、DBP水平较T0明显下降,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DBP、SBP水平高于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而Ramas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痛、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激反应、肾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84例拟择期在腰麻下行THA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腰麻,n=42)和观察组(常规腰麻联合右美托咪定,n=42)。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评分、应激反应、肾脏功能、睡眠质量、谵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1 d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麻下老年THA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减轻肾脏功能损伤,降低对人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谵妄的发生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苏醒躁动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4例接受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IVA组与静吸复合麻醉(VICA)组,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诱导麻醉前(T0)、切皮后1 min(T1)、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30 min(T4)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白介素(IL-6)水平的变化、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T1时刻,两组GLU、COR、IL-6水平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升高,而TIVA组T1~T4时刻各指标均较VICA组明显降低(P0.05)。与VICA组比较,TIVA组丙泊酚的术中使用量显著减少,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较VICA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VICA组(P0.05)。结论:TIVA应用于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全麻药剂量,改善苏醒期质量,但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感受采取必要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因子、肺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低(P<0.05)。两组术后5 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4 h、24 h、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围术期指标、应激激素指标、肺功能指标和不同时间点血清NSE、S100β浓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肾上腺素、皮质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手术1 h时、手术时2 h时、术毕时血清NSE、S100β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RV/TLC水平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RV/TLC等指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更有效改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手术指标,并控制机体应激反应和降低麻醉过程对脑部的损伤,且对其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 h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程度评分(Ramsay),比较手术前、术后2 h和24 h两组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情况。结果:术后2 h和24 h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和24 h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TNF-a、IL-6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和24 h研究组TNF-a、IL-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应用于中老年胸科手术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具有抑制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