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赏凤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凤梨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热带水果凤梨(菠萝),然而,殊不知凤梨科还有不少植物可供栽培观赏,其多彩的叶片,美艳的苞片和花朵,富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一类很有潜力的花卉资源和有待普及的观赏植物。凤梨科植物共有约46属2000多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地区至多崖礁的海岸林带,可分为陆生和附生两大类,栽培观赏的凤梨科植物大多数为附生凤梨。这类植物大多无茎,叶狭长带状,通常基生,莲座状排列,叶片颜色丰富多彩,并常有色彩相间的纵向条纹或横向斑带;花通常两性,3基数,组成项生的穗状、头状或圆锥花…  相似文献   

2.
李萍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065-2074
为了明确卷瓣凤梨属植物不同种类对环境光强的适应性差异,该研究以3种大型卷瓣凤梨属植物的成熟植株为研究对象,在全光照(CK)、40%光照(S40)、10%光照(S10)3种环境下生长近4个月后进行叶解剖结构特征的观测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3种卷瓣凤梨的叶解剖结构大致相似,叶的上下表皮均由单层细胞组成,且细胞内壁加厚;表皮层发达;表皮细胞下为多层的含水组织;叶肉组织中分化出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呈独特的拱状排列,下面形成椭圆形至长圆形的气腔,内含丰富的海绵组织,气腔与叶下表面的气孔下室连接,从而有利于叶片内部的气体交换,保证在叶基部常年处于积水的环境下叶内部仍有充足的气体用于光合作用。(2)环境光强对卷瓣凤梨属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种而异,其中‘格拉齐’对环境光强的变化较为敏感,其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占比以及栅海比在不同光强下产生了显著变化,而‘红帝’和‘优雅’除角质层厚度发生显著变化外其余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种卷瓣凤梨叶气孔密度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红帝’和‘优雅’的叶气孔密度较为接近并均显著高于‘格拉齐’,表明不同种类的卷瓣凤梨在叶解剖结构上存在遗传上的差异,且性状较为稳定。(3)环境光强对3种卷瓣凤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且不同种类卷瓣凤梨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全光照(CK)和40%光照(S40)处理下3种卷瓣凤梨的Chla/Chlb在2.73~3.03之间,接近阳生叶的特征,而在10%光照(S10) 处理下Chla/Chlb均下降,其中‘格拉齐’最低为2.53,接近阴生叶的比值。研究发现, 3种卷瓣凤梨对于强光的耐受性表现为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优雅’卷瓣凤梨>卷瓣凤梨格拉齐,对于弱光环境的表现则相反;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和‘优雅’卷瓣凤梨适合室外光线较好处或半阴环境;格拉齐卷瓣凤梨则适合于室外林荫处,夏季应尽量避免强光直射,且该种较适应展览温室的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3.
观赏凤梨的特殊结构与分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上流行着一类高档、时尚的奇异植物——观赏风梨,指的就是凤梨科中一些观赏价值很高的种、变种或品种。风梨科(Bromeliaceae)隶属单子叶植物纲.由法国植物学家裕苏(de Jussieu)于18世纪末建立,约有50属2000多种,除一种原产于非洲西部,其余全产于中南美洲目前国内栽培的主要是果子蔓属(Guzmnnia)、铁兰属(Titlandsia)、  相似文献   

4.
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 Griffith)隶属于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寄生花属.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叶鳞片状,肉质,覆瓦状排列,约10枚,外方的较小,宽三角形或近圆形,内方的较大,卵形.  相似文献   

5.
李娟  童家赟  范智超  童毅 《广西植物》2023,43(11):2008-2023
为确定桃叶珊瑚属(Aucuba)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序列变异,揭示其属下种间亲缘关系,该研究对桃叶珊瑚(A. chinensis)、花叶青木(A. japonica var. variegata)等6种桃叶珊瑚属植物和丝缨花属植物黄杨叶丝缨花(Garrya buxifolia)进行二代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注释,并进行基本特征分析、序列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桃叶珊瑚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具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6条序列全长157 891~158 325 bp,均编码114个基因,包括8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6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高频密码子数均为29个,偏好以A/U结尾,确定了这6条序列的最优密码子共100个,包含12个共有的最优密码子。(3)6条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共检测到270条散在重复序列,133条串联重复序列以及412个SSR位点。(4)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5)从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10个高变片段。(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支持桃叶珊瑚属为一个支持率较高的单系,与丝缨花属关系较近。该研究中的5种桃叶珊瑚属植物以及1种丝缨花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首次测序组装,揭示了桃叶珊瑚属及其属下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桃叶珊瑚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正>安第斯皇后(Queen of the Andes)为凤梨科(Bromeliaceae)普亚凤梨属(Puya)植物,学名为Puya raimondii Harms,也称为南美高原皇后(Queen of the puna)。在原产地,虽然有不同的地方名,但通常称为"Titanca"。普亚凤梨属植物原产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及中美洲南部,该属大多数种类终生只开一次花,开花后植株死亡。"Puya"的名字来源于马普切印第安语,意为"点(point)"。1830年10月,法国科学家Alcide d’Orbigny在海拔3960 m的玻利维亚Cochabamba,Vacs地区发  相似文献   

8.
石蒜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蒜属(Lycoris)属于单子叶植物石蒜科,为一类具地下鳞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鳞茎形似蒜头,且喜生于溪谷石缝处,故中文名称为石蒜,别名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龙爪花等。因本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冠形似百合,故英文名有MagicLily、Surprise Lily、Spider Lily等等。石蒜属植物叶带状或扁长线形,翠绿或深绿,丛状,开花时无叶,实心的花葶笔直从鳞茎中抽出,顶生4-8朵花,组成伞形花序;花大且色彩缤纷,蒴果,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目前石蒜属植物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球根花卉,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栽培与商品切花生产,同时石蒜属植物自古在民间即被作…  相似文献   

9.
南五味子属花的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林东  林祁  袁琼 《植物研究》2004,24(1):87-92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中黑老虎(K.coccinea)、南五味子(K.japonica)和狭叶南五味子(K.angustifolia)雄花和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 三种植物花发育早期相似而发育后期出现分异。根据花形态发生早期的相似性, 支持南五味子属为单系起源;根据花形态发生后期的分异状态, 支持将南五味子属分为离蕊南五味子亚属(Subgenus Cosbaea)和南五味子亚属(Subgenus Kadsura)。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短梗南五味子(K.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花的形态, 将南五味子和狭叶南五味子的花与短梗南五味子和披针叶南五味子的花比较, 赞成在南五味子亚属下设南五味子组(Section Kadsura)和南洋南五味子组(Section Sarcocarpon)。根据在狭叶南五味子中观察到的两性花痕迹和在五味子属(Schisandra)东亚五味子(S.elongata)花中观察到的两性花, 本文认为现存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植物的单性花可能由具两性花结构的祖先演化而来。根据五味子科植物柱头与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柱头的相似性, 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分出而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瑞香属和荛花属(瑞香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瑞香科瑞香属(Daphne)植物56种(变种)、荛花属(Wikstroemia)植物45种(变种),及12种外类群植物,进行叶表皮微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瑞香属和荛花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大多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大多为平直、弯曲和浅波状,大小为30~40μm×10~20μm,部分具毛。气孔呈随机分布,大小为20~36μm×17~25μm,宽椭圆形或窄椭圆形,气孔密度为100~250 S/mm2,气孔主要类型为无规则型(anomocytic)。瑞香属与荛花属的叶表皮性状整体具有一致性,两属间没有典型区别特征,很多性状在两个属中呈交叉分布,不反映瑞香属和荛花属分别是自然(单系)类群。毛管花属(Eriosolena)植物特有的乳突(papillae)特征在瑞香属和荛花属植物中均不存在,不支持将其并入瑞香属的分类处理。通过气孔器类型比较分析认为,瑞香属和荛花属与瑞香亚科中的其他属,如鼠皮树属(Rhamnoneuron)、毛管花属、假狼毒属(Stelleropsis)、Daphnopsis、结香属(Edgeworthia)相比具衍生性状,是衍生类群。  相似文献   

11.
在近期缅甸植物考察中,发现1种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云南星穗莎[Actinoschoenus yunnanensis (C. B. Clarke) Y. C.Tang]。该种植物代表缅甸莎草科1个新记录属:星穗莎属(Actinoschoenus Benth.),其主要特征为花序头状、小穗具1(2)花、花两性、雄蕊3、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有3棱。  相似文献   

12.
为理清芸香科(Rutaceae)九里香属(Murraya)中大叶九里香[M. kwangsiensis (C. C. Huang)C. C. Huang var. macrophylla C. C. Huang]与其原变种广西九里香[M. kwangsiensis(C. C. Huang)C. C. Huang var. kwangsiensis]间的系统关系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综合文献查阅、标本鉴定、野外实地调查、栽培观察及显微解剖等多种方法对九里香属植物数个种类进行分类学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大叶九里香在叶片、花、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广西九里香间的差异极大,故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的种,并提出新等级组合Murraya macrophylla (C. C. Huang)F. J. Mou; 首次对大叶九里香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详尽描述; 该物种的羽状复叶及小叶均为九里香属中最大者,更接近仅分布于越南的光叶九里香[M. glabra (Guillaumin)Swingle],但其较大的小叶、叶面叶脉下凹且叶片皱缩等特征使其明显不同于九里香属其他种类。大叶九里香是一个独立种而非广西九里香的变种,此关于大叶九里香分类地位的新观点有助于整个九里香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种间系统关系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贵州拟隐脉叶蝉属五新种(同翅目:隐脉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隐脉叶蝉科Nirvanidae,拟隐脉叶蝉属Sophonia五新种,即褐缘拟隐脉叶蝉S.fuscomarginata,蔷薇拟隐脉叶蝉S.rosae,白色拟隐脉叶蝉S.albuma,红带拟隐脉叶蝉S.ruficincta,宽带拟隐脉叶蝉S.zonulata。文中详细描述每种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构造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附有主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4.
易丽莎  兰德庆  刘虹  覃瑞 《生物资源》2018,40(5):476-476
正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c.)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因其根状茎呈竹节状而命名,叶常轮生于茎端;伞形花序单个生于茎顶,稀有分枝,有多数花;果实球状,成熟后红变黑色,具种子2粒。中、日、缅、朝均有分布,其中中国主产于华中地区与西南地区[1]。竹节参地下部分是著名草药,又名竹根七、竹节七。《中国药典》记有:竹节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中国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合瓣蜘蛛抱蛋Aspidistra connata H.-J.Tillich,该种与辐花蜘蛛抱蛋A.subrotata Y.Wanet C.C.Huang相似,但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卵状椭圆形,花被顶端8~10裂,裂片线形,顶端联合不分开,形成一个笼状包围着雌蕊可与后者区别。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围存在大量真菌,它们伴随着植物从新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同阶段下的植物生境调控着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典型湿地挺水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在生长盛期阶段(A)、立枯阶段(B)、倒伏阶段(C)、沉水阶段(D)的植物叶片以及底泥(E)样品进行采集,使用超声水浴+剧烈震荡的方法收集叶围微生物,提取DNA,以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对ITS片段进行测序,获得叶围真菌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信息。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的生长、衰落与死亡,叶围真菌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均显著升高,群落结构复杂性增加,不同样品之间的异质性增高,群落组成差异逐渐增大。在属水平上,处于生长盛期和立枯阶段的叶围优势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随着植物倒伏并沉入水体,赤霉菌属(Gibberella)和瓶霉菌属(Phialophora)逐渐侵入叶围成为优势菌。生长盛期、立枯、倒伏、沉水阶段植物样品之间的共有OTU数目仅为22个,而沉水样品与底泥之间的共有OTU数目多达99个,表明伴随植物死亡过程,叶围真菌群落与底泥真菌群落逐渐趋于一致。本研究揭示了水葱生长至死亡分解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为研究湿地植物叶围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文献,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江西省境内分布有猕猴桃属植物20种和11变种(或变型),其中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 (Sieb.et Zucc.)Maxim.)、灰毛猕猴桃(A.cinerascens C.F.Liang)、楔叶猕猴桃(A.fasciculoides var. cuneata C.F.Lang)和簇花猕猴桃(A.fasciculoides C.F.Liang)为江西新分布。江西猕猴桃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特有现象较明显;(3)多型性突出;(4)地理成分复杂,以中国特有分布式样为主;(5)种间、种内分化较强烈;(6)与邻近地区猕猴桃属植物的关系密切。还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与自然生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4种基原植物的共有成分与差异性成分进行研究。从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的特征图谱中分别标定了19、24、26、21个特征峰。除溪黄草外,其他3种基原植物各自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但是不同基原植物之间的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CA、PCA可将溪黄草与其他3种基原植物明显区分,通过OPLS-DA可将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区分。该研究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别和质量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鹏  罗毅波 《生物多样性》2009,17(4):406-413
作为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兰科植物通常依靠种内特化的传粉者而形成种间物种隔离。褐花杓兰(Cypripedium smithii)与西藏杓兰(C. tibeticum)是杓兰属大花亚组中的两个近缘种类, 二者形态特征相似, 分布区也存在明显重叠。在西藏杓兰繁殖生物学特征已知的基础上, 本文对褐花杓兰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对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进行了外部形态比较。结果表明, 4个居群中普遍存在西藏杓兰和褐花杓兰间的一系列形态过渡类型, 两个物种并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杂交亲和, 传粉观察也表明褐花杓兰由熊蜂(Bombus)蜂王传粉, 具有与西藏杓兰相同的传粉系统。因此, 在自然条件下, 西藏杓兰与褐花杓兰之间可能会存在较频繁的基因流, 从而产生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将它们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建议将其合并为一个种。  相似文献   

20.
吉林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君容  杨永 《古生物学报》2003,42(2):208-215
报道产自吉林省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Alloephedra xingxuei gen.et sp.nov.)。大拉子组的时代处于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化石标本保存了植物的茎枝、雌球花及种子;该种的茎枝分节,节间具细纵槽纹,叶退化,雌球花单个着生于小枝顶部,种子成对且种子顶部宿存珠孔管等特征与现存麻黄科植物最为相近,因此可能属于麻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