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小粪蝇科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理小粪蝇属Richardsia Papp,1973及该属蒙古理小粪蝇Richardsia mongolica(Papp,1973),之前仅在蒙古分布记录。文中补充了蒙古理小粪蝇雌性后腹部特征图。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大学。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刺足小粪蝇属Phthitia Enderlein 2种,新种为双角刺足小粪蝇Phthitia bicornis sp.nov.,新纪录种为指刺足小粪蝇P.glabrescensc,研究标本保存在沈阳大学.  相似文献   

3.
记述1新记录属各1新种.列出了中国单小粪蝇属已知种检索表(♀).四刺单小粪蝇Monorbiseta quadrispinula Su,新种(图11~16 )该新种与新记录种M monorbiseta (Deeming)的区别是:髭角及颊略带棕黑色;第2前缘脉长略短于第3前缘脉;R2+3长,略直;雌性第8背片中骨片矩形;...  相似文献   

4.
报道中国四川地区蝇科阳蝇属Helina Robineau-Desvoidy,1830二新种,黑肩阳蝇Helina ateritegula,sp.nov.,拱阳蝇Helina arcuatiabdomina,sp.nov.,并对粪蝇科粪蝇属Scathophaga Meigen,1803的华西粪蝇Scathophaga chinensis (Malloch,1935)作补充描述,新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报道小粪蝇科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理小粪蝇属Richardsia Papp,1973及该属蒙古理小粪蝇Richardsia mongolica( Papp,1973),之前仅在蒙古分布记录.文中补充了蒙古理小粪蝇雌性后腹部特征图.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大学.  相似文献   

6.
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 (stenharnmar) 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近年来,在广州草菇场大量发生.本文观察了其生活史,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四川有瓣蝇类三新种(双翅目:蝇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有瓣蝇类中的3新种:大喙鬃粪蝇(Norellia megistonycta sp.nov.)(粪蝇科);峨眉池蝇(Limnophora emeishanica sp.nov.)及山顶池蝇(Limnophora oreosoacra sp.nov.)(蝇科)。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采用选择性试验测定了14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草菇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Stenhammar)的产卵驱避效果及在室外采用非选择试验测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的产卵驱避效果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精油浓度为1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其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是60.17%±9.57%、51.07%±2.63%和47.66%±7.10%,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和异松油烯产卵驱避作用效果不明显。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5.11%±3.54%、42.68%±3.94%和14.47%±6.92%;丁香酚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的毒力最大,LC_(50)为16 965.159 mg/L。其次是茴香醛,LC_(50)为311 941.332 mg/L。α-松油醇毒力最差,LC_(50)为40 676 080.550 mg/L。进一步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α-松油醇(1 250 mg/L~20 000 mg/L)、丁香酚(625 mg/L~20 000 mg/L)和茴香醛(2 500 mg/L~20 000 mg/L)对双额岩小粪蝇具有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驱避效果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浓度为2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69.75%±3.98%、60.75%±1.94%和57.23%±3.38%。本研究为草菇生产中双额岩小粪蝇的无公害防治及高效环保的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四川省有瓣蝇类三新种(双翅目:厕蝇科,蝇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炎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360-363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省西部山区有瓣蝇类Calyptraae3新种:厕蝇科Fanniiade厕蝇属Fannia2新种:五枝厕蝇Fannia quinquiramula sp.nov.,虞氏厕蝇Fannia yui sp.nov.;蝇科Muscidae棘蝇属Phaonia 1新种:太子棘蝇Phaonia taizipingga sp.nov.。新种虞氏侧蝇的命名,系对虞以新教授在中国蠓科Ceratopogoinidae等医学昆虫研究所作杰出贡献的敬意。厕蝇科模式标本存中国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蝇科模式标本存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的直斑蝇属(双翅目,斑蝇科)1新种,并编制了中国直斑蝇属分种检索表。内蒙直斑蝇,新种Tetanops neimonggolica sp.nov.(图1~8)新种头部特征与T.myopina Fallén近似,但翅几乎完全透明,仅在翅基径室内有非常模糊的小斑;新种的翅特征与T.sintenisi Becker近似,但头黄色且额的大部分覆有灰色粉被。词源:新种以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采自藏东南林区的炭角菌属一新种──委陵菜生炭角菌(XylariapotentillaeA.SXusp.nov.)。该种子座直立,头部分叉或柄基分枝,地上部分高2~4.5cm,顶端可孕。子囊座柱状或圆锥状或扁平,长1~3cm,宽3~7mm,表面精糙,桑葚状,黑色5内部蜡质,中实,白色。柄柱状,直或扭转,具纵皱折,地下具延伸的假根。子囊壳卵圆形,450~500×200~300μm,孔口突出,盾状或疣状。子囊棒状,70~100×6~8μm,8孢子,顶端遇Melzer's试剂变蓝部分为长方体状,6×2.5μm。子囊孢于单行排列,梭形、不等边椭圆形至半球形,10~163×5~7.5μm,成熟后褐至黑褐色,光滑,芽缝不明显,直,稍短于孢子长度。侧丝多,细长,径15μm,无色,无隔。地下假根寄生在蕨麻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的活根上。模式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袋衣属一新种:云南袋衣。其主要特征为裂片长,末端及边缘常具大量小裂片。裂片上表面无光泽,具丘疹;下表面呈明显的网状褶皱,中央呈睹玫瑰色至暗褐色,近末端呈淡玫瑰色至淡褐色,具稀疏而较大的孔洞。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78年从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公园的芒果花中分离出一株酵母1519。该菌株不产生子囊孢子、掷孢子,亦未见到有锁状连合。未发现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在母细胞上产生小梗,小梗上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还可再生小梗再生子细胞。如果子细胞不脱落则成链状或分枝的链状。不发酵任何糖。按照形态和繁殖特征只符合Lodder(1970)酵母分类专著中半知菌部分的梗孢酵母。因此将它放入梗孢酵母属,命名为福州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fuzhouensis sp.n.)。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脐鳞属地衣一个新种:褐脐鳞。这个新种类似红脐鳞,但地衣体上表面为灰褐色并且不合松萝酸。本种与泡状脐鳞的区别是不含富马原岛衣酸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铁志  徐振军 《菌物学报》2004,23(4):464-465
寄生在异刺鹤虱 Lappula heteracantha 上的单囊壳属一新种:鹤虱单囊壳 Sphaerotheca lappulae,新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和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寄生在鳞毛颜料(DryoPteridaceae)卵果蕨(DryopterispolypodioidesFee)上的尾孢菌属一新种——鳞毛藏尾孢(CercosporadryopteridisY.L.Guo,sp.nov.)。尾孢菌属真菌在鳞毛蕨科是首次报道。鳞毛蕨尾孢叶斑角状至不规则形,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子实体主要生在叶背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12根簇生,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顶部色泽较浅,宽度不规则,常基部较宽,不分枝或偶具分枝,1~4个屈膝状折点,1~5个隔膜,40~150(~210)×4.3~6μm。孢痕疤明显加厚,宽2.5~3.2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直立或弯曲,顶端尖细,基部平截,具不明显的多个隔膜,95~250×3.7~4.8μ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7.
针壳炱属一新种:猴欢喜生针壳炱 Irenopsis sloaneicola B.Song,T H  Li & Y HShen。它寄生在杜英科植物Sloanea sinensjs(Hance) Hemsl.上。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红酵母属中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酵母菌Ⅱ-33。该菌株细胞卵圆,出芽时胞壁结构为内分芽型,多端芽殖,不产生子囊孢子和掷孢子;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红色胡萝卜素,颜色反应阳性,菌落平滑,有光泽,质地软而呈粘液状,不发酵任何糖,能同化麦芽糖、蔗糖、乳糖、棉子糖、松三糖和硝酸钾,能分解尿素;细胞水解物中含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按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酵母菌Ⅱ-33应归入红酵母属(Rhodotorula)中,经与近似种比较,认为是红酵母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云南红酵母(Rhodotorula yunnanensis sp.n.)。  相似文献   

19.
球针壳属一新种和一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球针壳属(Phyllactinia)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组合,即寄生于杜鹃花科(Ericaceae)吊钟花属(ENkianthus)灯笼花(E.chinensis Franch)上的灯笼花球针壳(Phyllactiniaenkianthi z.y. zhao sp. nov.)和寄生于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茶藨子(Ribes sp.)上的茶藨子球针壳(Phyllactinia ribesii(Jacz.)z. y. zhao comb. nov.)。上述新分类单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新分类单位与近似种有汉文讨论。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丝孢纲假格链格孢属一新种一大戟生假格链格孢(Nimbya euphorbiicola W.Q.Chen et T. Y. Zhana)。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