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景观丰度密度(PR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提取营口南部海岸五期岸线变化信息、分维值,并利用Arcgis10.2中渔网工具创建评价单元。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人为干扰强度指标,并进一步探讨岸线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围垦导致岸线长度增长、岸线分形维数的增大,1990—2015年四个时段中岸线年增长速率为0.52%、0.53%、4.98%和0.96%;(2)景观格局指数反映2005年之前景观边界、形状复杂程度与破碎程度有所增加;2005年之后景观形状趋于规则化、土地利用趋于均衡化;(3)研究期间强干扰和弱干扰区域面积均有所增加,中等干扰强度区域面积减小;(4)斑块密度、总边缘长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平均分维值均与平均干扰强度指数变化同步。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人为干扰强度变化呈反相关;(5)岸线长度变化和岸线分形维数变化都与人类干扰度呈反相关,相关性分别为-0.97和-0.98。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在1~5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明显,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显著;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5种类型,即稳定不变型、平稳降低型、波动降低型、波幅增强型和不规则变化型.研究区景观的斑块丰富度属于稳定不变型,即随着粒度增大保持不变;边界长度、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合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属于平衡降低型,即随着粒度增大呈显著的线性降低趋势;分维数随粒度增大呈波动递减趋势,属于波动降低型粒度效应;景观总面积、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的波幅呈显著增大趋势,属于波幅增强型粒度效应;不规则变化型粒度效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破碎度指数和景观分离度指数.1975年研究区上述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与其他年份之间的差异显著,甚至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4.
景观自然性体现了各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对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通过解译2003年、2009年和2015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甘肃金川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自然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景观结构中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斑块丰富度呈增加趋势,景观优势度、景观分离度呈减小趋势;提供栖息地、植物群落维持功能、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功能指标呈增大趋势;人工干扰指数、人工景观平均面积等生态学干扰指标呈减小趋势,湿地公园的景观自然性指数由2003年的0.4761增加至2015年的0.7485.湿地公园保育和恢复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地覆被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弹性和服务价值,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自然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人类活动对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论文以盐城滨海湿地黄沙港东北侧至四卯酉河口岸段向南延伸4 k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指数和GIS等方法,利用1984—2020年的6期遥感影像数据,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和人为干扰度的动态变化及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的自然景观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工景观持续增长,不断向海推进,并逐渐取代自然景观成为研究区的主导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趋于规则,各斑块连接性减弱,景观多样性降低,但2013年后破碎化程度有减轻趋势;研究区人为干扰度在1984—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2013年变化趋于平稳,2013年后干扰程度有所减轻;干扰重心由陆向海逐渐迁移,干扰贡献景观类型从耕地转为水产养殖塘。相对于研究区北部,南部区域的人为干扰度变化跳跃性大,中部核心区人为干扰则较为平稳;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剧烈,不同程度的人类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且人为干扰过程与自然演替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性。研究表明,将研究区多年景观动态变化与人为干扰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把握景观变化与人类干扰之间的关系,为盐城滨海湿地的管理、保护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量化人类活动对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论文以盐城滨海湿地黄沙港东北侧至四卯酉河口岸段向南延伸4 k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指数和GIS等方法,利用1984—2020年的6期遥感影像数据,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和人为干扰度的动态变化及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的自然景观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工景观持续增长,不断向海推进,并逐渐取代自然景观成为研究区的主导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趋于规则,各斑块连接性减弱,景观多样性降低,但2013年后破碎化程度有减轻趋势;研究区人为干扰度在1984—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2013年变化趋于平稳,2013年后干扰程度有所减轻;干扰重心由陆向海逐渐迁移,干扰贡献景观类型从耕地转为水产养殖塘。相对于研究区北部,南部区域的人为干扰度变化跳跃性大,中部核心区人为干扰则较为平稳;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剧烈,不同程度的人类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且人为干扰过程与自然演替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性。研究表明,将研究区多年景观动态变化与人为干扰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把握景观变化与人类干扰之间的关系,为盐城滨海湿地的管理、保护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年、1970年、1984年航摄影像(空间分辨率:2.0 m)和2008年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5.0 m)作为数据源,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HI)、景观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大洋河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响应机制。结论:1)全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4.16 km2上升至9.16 km2;半干扰类型从115.82 km2上升至180.57 km2;而无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291.23 km2下降至221.13 km2,人为干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非均质化变化,人类活动干扰中心逐渐由陆向海过度;围海养殖是人类干扰度变化的主控景观因子;2)在时间上,人类干扰过程(全干扰、半干扰)会导致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总体在1958年—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3)空间上,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呈正相关,平均形状指数(MSI)与人为干扰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秦岭地区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地表覆盖分类系统,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研究了秦岭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景观形状变得复杂,景观聚集度、连通性降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景观格局脆弱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低脆弱区空间格局变化比较明显,主要以西安市、汉中市为中心向周围区域扩张;景观格局人为干扰程度逐渐增加,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北坡高、南坡低,周边高、中间低;人为干扰度越大,景观格局脆弱度、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越大,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越小;人为干扰程度对景观格局脆弱度影响逐渐减弱,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斑块指数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对斑块密度、聚集指数的影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芝聪  谢小平  白毛伟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316-3324
以山东省南四湖湿地为例,选取1987、2002、2014年3期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景观梯度和格网化模型等方法,对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987—2014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逐渐减小,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均匀且分布格局间断零散,人类活动对南四湖湿地景观的干扰度呈现增强趋势.研究期间,南四湖湿地总面积逐渐增加,其中,湖泊面积先减少后增加,2014年面积达到最大;湖滨池塘面积也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速减缓;河流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沼泽面积持续减少.南四湖地区的农业活动、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及南水北调工程在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遥感技术为基础, 基于1964年、1980年、2000年、2017年四期遥感影像数据充分利用GIS、RS、景观格局方法、空间地统计学等方法对影像进行解译,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其他信息源, 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1)1964—2017年塞威氏苹果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较大, 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景观生态过程较活跃, 2000年以前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强。塞威氏苹果的面积减少, 斑块数增加, 破碎化加大, 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 受到人为和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变多。(2)1964—2017年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 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 边界区域不规则性。(3)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虽然总体变动不够明显, 但存在部分波动变化, 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在增加, 这可能是人为干扰使塞威氏苹果消亡面积比例降低所致。塞威氏苹果面积从1964年到2017年减少了3870.81 hm2, 年均动态度为-1.2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巴(身小)(音:郎)是贵州省紫云县的一个苗族寨子,时值2008年,它仍像个不沾世俗的世外桃源般,安守在一片严重石漠化的喀斯特峰丛洼地里。从省道进寨子,必须要在一条村民自己修的土路上颠簸半个小时以上。虽然也说了好几年要搞旅游,但仍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状态。姑娘媳妇们大都还梳着传统发髻穿着长衫,谈起旅游开发,村民们无限憧憬。在他们的心中,旅游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研现有农业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农业生态旅游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天龙屯堡位于黔中腹地,属贵州省安顺地区平坝县,2001年正式开发旅游。不同于郎德的村民自主经营,也不同于别处公司主导,天龙的旅游开发由公司、政府、村民旅游协会、旅行社四方共同管理,被称为"天龙模式",这个模式被推崇的程度从当地的顺口溜可见一斑:"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天龙古称饭笼驿,曾是专供过往征战的兵士传书带信的驿站。屯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汉民族地域文化现象,源于明朝初期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用兵和其后的大规模移民,这些屯军和屯民的后裔居住的村寨被称为屯堡村寨。屯堡逐渐发展成为居民社区,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汉民族群落文化。屯堡村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全部采用石料垒砌;妇女服饰保留着宽袍大袖的传统;屯堡独有的地戏是一种武戏,由傩戏发展演变而来,当年的兵士为了军事演练需要,将没有唱词的傩戏演绎为佩戴人物造型面具、有唱词的地戏。建筑与地戏称得上是天龙屯堡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上世纪80年代,贵州安顺的研究者提出了屯堡文化的定义,由此刮起了一阵屯堡热,为日后的天龙旅游开发打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正是停止红松种子承包经营生产的这一年,长白山保护区经历了从自然保护区向"保护开发区"的体制大转型,从物种基因库和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的基地变成了吉林省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全省经济进行大投资、大建设和旅游大开发的主战场,出现了行政化导致经济化的大趋势。这一次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破坏有可能更甚于前两次,因为改变的不限于生态系统,而是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如果说,风倒木和红松籽生产的前两场重度人为干扰已成为历史,那么旅游大开发的新一轮重度人为干扰正在进行时。尽管前两场人为干扰已经得到改正,然而人们却没有反思,没有从错误决策中汲取教训,因此悲剧才会重演。  相似文献   

18.
As the interest for nature-based tourism activities increases,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wildlife-human interactions to minimize the disturbance caused to wildlife. In Fennoscandia, the endangered arctic fox (Vulpes lagopus) is subject to increasing tourism interest and some regions recommend a minimum approach distance of 300 m, but the guidelines have not been scientifically validated. W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human approaches towards arctic fox den sites to study activity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the approaching observer. The first arctic foxes hid when approached within 300 m, but many had increased their vigilance already at the start distance of 500 m. At approximately 200 m, the hiding probability increased rapidly at dens disturbed and undisturbed by tourism activities. Arctic foxes at disturbed dens allowed the observer to approach more closely before they increased their vigilance and before they hid compared to foxes at undisturbed dens. We confirm that a minimum distance of 300 m might be sufficient for most arctic foxes to refrain from hiding, but a longer distance would be required to avoid causing any disturbance. We recommend a minimum approach distance of ≥300 m to be implemented in all Fennoscandian regions inhabited by the arctic fox. © 2020 The Wildlife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Coping with Tourists: European Reactions to Mass Tourism. Jeremy Boissevain. ed. Oxford, England: Berghahn Books, 1996. 264 pp.
International Tourism: Identity and Change. Marie- Frangoise Lanfant, John B. Allcock. and Edward M. Bruner. e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5. 246 p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Records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dicate a high growth rate for tourism,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Since estimates outline a consolidation of this trend, a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lated to the life cycle of tourist products is increasingly necessary. By reviewing and compar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case studies in the tourism sector,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life cycle approaches that may be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sectorial Life Cycle Thinking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