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蓝尾石龙子的生长、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1,22(4):279-286
报道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的生长、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个体体色的两性差异显著,成年雄性体长、头长和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幼体体长生长率无显著的两性差异。成年雄体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成年雌体,因此,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后发生的,体长小于50mm的幼体,头长和头宽无性差异;当体长大于50mm。雄性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生长率显著大于雌性。并导致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并随个体发育变得越来越显著,蓝尾石龙子产卵雌体的最小体长为69.3mm,大于此体长的雌体均年产单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平均卵重均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平均值分别为6.4、2.783和0.554g。窝卵数与雌体产后状态无关,蓝尾石龙子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来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2.
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20♀)成体于2013年6月及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 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P=0.043)、窝卵重(P=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0.001)与头体长负相关;窝卵数(P=0.000)、卵均重(P=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0.200)。  相似文献   

3.
宁波滑蜥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蜥蜴的雌性繁殖特征对理解两性异形的进化原因起着重要作用。于2011年4月在安徽滁州采集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检验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异形与雌性繁殖的相关性。研究共采集43条(17♀♀,26♂♂)宁波滑蜥,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最大体长分别为47.4 mm和46.6 mm。雌雄两性在体长和头宽上没有差异,而在腹长和头长上差异显著,雄性有较大的头长,雌性有较大的腹长。宁波滑蜥年产单窝卵。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及腹长呈正相关,卵重与雌体体长无相关性。窝卵数及卵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12。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来增加繁殖输出。这些结果表明,宁波滑蜥是雌雄个体大小同形的两性异形模式,性选择使得雄性有着较大的头长,以具有较高的交配成功率,生育力选择使得雌性有着较大的腹长,以具有较大的生育力和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下旬-7月上旬于浙江富阳市农田采集680只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研究了泽陆蛙成体和幼体的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通过解剖雌体获得窝卵数、测量抱对个体获得形态数据,研究了雌体大小与生育力关系以及抱对两性个体体形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雌性和雄性成体的最小体长分别为33mm和30 mm;雄性成体个体数显著超过雌性成体,两性幼体个体数无显著差异;两性成体头部大小、四肢长随体长呈同速增长,眼径和体重随体长呈异速增长,两性幼体所有被检形态特征均随体长呈同速增长;雌性成体平均体长显著大干雄性成体,去除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发现,除眼径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为雌性大于雄性;幼体除雌性体重大于雄性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无两性差异;窝卵数与雌体大小(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两性抱对个体的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泽陆蛙雄性成体体形小于雌性成体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模式可能决定于驱使雄性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弱,雌性增大体形可增加繁殖输出,故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强;除体重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均形成于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5.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计翔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2006,52(2):250-255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相似文献   

6.
蝘蜓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计翔  杜卫国 《动物学研究》2000,21(5):349-354
报道了蜓 (Sphenomorphus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 ,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 ,雄性幼体和雄性成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 ,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 6 7 7mm ,大于此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平均窝仔数、窝仔重和幼仔重分别为 7 2 ( 3~ 11)、 3 34( 1 30~ 5 19)和 0 48( 0 36~ 0 5 8)g。用卵黄沉积卵巢卵和输卵管计数的窝仔数比用幼仔计数的窝仔数多约 1 0个后代。幼仔体重与雌体SVL无关。相对窝仔重与雌体SVL边缘性地呈正相关。窝仔数、窝仔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幼仔体重与窝仔数呈负相关。窝仔数与雌体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7.
计翔  杜卫国 《动物学研究》2000,21(5):349-354
报道了yan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雄性幼体和雄性成 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67.7 mm,大于此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平均窝仔数、窝仔重和幼仔重分别为7.2(3-11)、3.34(1.30-5.19)和0.48(0.36-0.58)g。用卵黄沉积卵巢卵和输卵管计数的窝仔数比用幼仔计数的窝仔数多约1.0个后代。幼仔体重与雌体SVL无关。相对窝仔重与雌体SVL边缘性地呈正相关。窝仔数、窝仔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幼仔体重与窝仔数呈负相关。窝仔数与雌体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8.
用采自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58只(35 ♀♀,23 ♂♂)成体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通过测量头体长、体重、头长、头宽、吻长等11个形态特征指标和雌体卵巢质量(窝卵重),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并检验雌性成体大小(头体长和体重)与其繁殖的相关性.雌雄两性个体的最小头体长分别为44.9 mm和45.2 mm.除吻长和眼间距外,其余局部形态特征与头体长皆呈正相关性.头体长在雌雄两性之间差异显著,雌性显著大于雄性;而体重、头长、头宽等局部形态均无两性差异.海陆蛙雌体的窝卵重与头体长和体重之间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雌性可能是通过增大体型从而增加繁殖输出,而向较大体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蜓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计翔  杜卫国 《动物学研究》2000,21(5):349-354
报道了Yan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雄性幼体和雄性成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67.7mm,大于此SVL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旱地沙蜥的两性异形和繁殖投入,于2013年5月和2014年5月在新疆北屯捕捉了166号活体进行9项形态学指标测量,受孕雌性室内暂养用于收集繁殖数据。t检验结果表明:旱地沙蜥亚成体的两性异形体现在雄性头体长显著大于雌性(P0.05);成体中,雌性的头体长显著大于雄性(P0.05)。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成体雄性的头长(P0.01)、头高(P0.01)、尾长(P0.01)、后肢长(P0.01)极显著大于雌性。旱地沙蜥的局部形态指标量度与头体长呈正相关,且雄性个体的尾长(P0.05)、后肢长(P0.05)和头高(P0.05)的增长速率显著较雌性快。雌性繁殖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与雌性头体长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拒绝繁殖力优势假说而支持性选择假说是旱地沙蜥两性异形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的食性、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林植华  计翔 《生态学报》2000,20(2):304-310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涉及3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7.26和6.69,成体的幼体的食物生态们重叠度为0.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成雄和幼体的头长和头宽随体长SVL的增长速率大于成雌,成雄头长随SVL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幼体,成雌和幼体的头长随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成雄头部大于成雌  相似文献   

12.
We studied sexual dimorphism, female reproduction and egg incubation of the oriental leaf-toed gecko (Hemidactylus bowringii) from a population in southern China. The largest male and female in our sample were 60 and 57 mm snout-vent length (SVL), respectively. Males are the larger sex; sexual dimorphism in head size and tail length (TL) is evident in juveniles and adults, with males having larger heads as well as longer tails than females. Oviposition occurred between late May and late July. Females switched from laying two eggs early in the breeding season to 1-2 eggs later in the season. Clutch mass and egg mass were both independent of female SVL, whereas relative clutch ma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emale SVL. The previous conclusion that female H. bowringii lay a single clutch of eggs per breeding season is unlikely to be true. Thermal environments experienced by H. bowringii eggs affect incubation length as well as morphological and locomotor phenotypes of hatchlings. Hatchlings from eggs incubated at 30 degrees C were larger (SVL, tail length and body mass) and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racetrack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eggs incubated at 24 degrees C. Temperatures suitable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are relatively high in H. bowringii, primaril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daptive response to warm environments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3.
海南变色树蜥个体发育中形态和食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头,尾大小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头,尾大小两性异性的个体发生,成体体长(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和尾部。头,尾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初生幼体就已存在,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加显著。不同年龄组两性个体头长以及雌体头宽随SVL呈同速增长;雄性头宽随SVL呈异速增长,表现为雄性头宽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大。头,尾部的相对大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初生幼体头部相对较大,尾部相对较小,这种形态特征是胚胎优先保证生态学意义更为显著的部分(如头部)生长的结果,有利于初生幼体的早期生存和生长,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变色树蜥摄入食物的种类及各种食物在摄入食物中所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而食物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然而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能导致两性食物生态位的明显分离。  相似文献   

14.
山地麻蜥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成体个体大小(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雄体具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头部两性异形在孵出幼体就已存在,成体头部两性异形比幼体(包括孵出幼体)更为显著,雄性较大的头部与其头部随SVL的增长速率大于雌性有关.两性头部总体上随SVL呈异速增长,表现为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长和头宽与SVL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有显著的变化.孵出幼体有相对较大的头部,这种形态特征是胚胎优先保证生态学意义更为显著的头部生长的结果,有利于孵出幼体的早期生存和生长.相对头部大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不同性别和大小的山地麻蜥摄入食物的种类及各种食物在摄入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差别,食物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因此有一定的差别.然而,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头部两性异形能导致两性食物生态位的明显分离,并有利于减缓两性个体对食物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蓝尾石龙子的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5):745-752
通过测量头、体大小和胃检研究浙江泰顺产蓝尾石龙子 (Eumeceselegans)个体发育过程中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蓝尾石龙子成体个体大小和头部大小的两性差异显著 ,雄性大于雌性。不同发育阶段雌性头长与SVL的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差异 ,头宽与SVL线性回归斜率的差异显著 ,成体和SVL <5 0mm幼体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幼体。雄性头部相对于SVL呈加速式异速生长。两性比较发现 :雌雄幼体头长和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 ,SVL <5 0mm幼体特定SVL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的两性差异 ,但SVL为 5 0 - 6 9mm的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SVL相同的雌性幼体 ;雄性成体头长和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性。SVL <5 0mm的雌性幼体头部相对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同性幼体 ,性成熟雌体头部相对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同性幼体。雌性幼体、雄性幼体、雌性成体和雄性成体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12 3、 12 5、 4 8和 14 4。雌雄幼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最高 ,雌雄成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次之 ,成体与幼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小。成体摄入食饵的大小 (用胃内完整食物长度的平均值表示 )和变化范围大于幼体。两性成、幼体摄入的食饵大小差异显著。两性个体摄入的食饵大小均与其SVL呈正相关 ,表明较大  相似文献   

16.
北草蜥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及食性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0,21(3):181-186
报道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头部大小两性异形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讨论该种两性异形的进化选择压力。北草晰成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孵出幼体就已经存在。头部随SVL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的不同联合体是不同的,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为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成年雌体特定SVL的头部  相似文献   

17.
安徽滁州雌性丽斑麻蜥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滁州地区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年产两窝卵。窝卵数及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相对窝卵重与雌体体长无关,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窝卵数、窝卵重及卵重在窝序间无明显的差异。卵长径与卵短径呈正相关,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龙子雌体繁殖特征和卵孵化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浙江丽水和广东韶关中国石龙子均年产单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均与雌体SVL呈正相关,雌体头部形态,繁殖特征,产卵起始时间和孵孵化的热依赖性等有显著的地理变异;韶关石龙子产卵起始时间为5月中旬,比丽水经子约早两周,韶关石龙子窝卵数较大,卵较小,窝卵重与丽水石龙子无显著差异。韶关石龙子特定SVL的窝卵数比丽水石龙子多2.8枚卵,中国经子卵数量和大小之间有种群间权衡,无种数内权衡,同一种群内卵数量与卵大小无关,孵化温度影响石龙子孵出幼体的一些特征,24℃孵出细幼体比32℃孵出幼体大,躯干发育好,剩余卵黄少,韶关24℃孵出幼体的体重,躯干干重小于丽水幼体,韶关32℃孵出幼体的SVL小于丽水幼体,剩余卵黄大于丽水幼体,表明适宜卵孵化温度范围有地理变异。丽水石龙子卵对极端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较强,适宜卵孵化温度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