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3种形态型(双短侧棘刺、单短侧棘刺和无侧棘刺)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轮虫的培养水体中随机挑出若干3种形态型雌体的幼轮虫(龄长<24 h),分别培养在正常培养液和晶囊轮虫培养液过滤液中。将实验轮虫的后代(F1代)置于200倍显微镜下检查其个体的形态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液中,每种形态型轮虫个体都可以产生3种形态型的后代。当培养在晶囊轮虫培养液过滤液中时,这3种形态型轮虫的后代都具有2个显著增长的侧棘刺。此外,这3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能够共存于同一培养环境中,而且每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都具有3种生殖类型的雌体。由此推测萼花臂尾轮虫是一个由3种基础形态型个体组成的形态型轮虫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2004,39(10):12-13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塘、污水池塘中,轮虫生物量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常占首位,因此轮虫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常常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消长。轮虫是鱼的重要饵料,尤其是鱼苗~夏花~鱼种阶段,因此人工大量培养轮虫,及时投饵喂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温新利  谢萍  周俊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17,37(23):8029-8038
为探讨轻度富营养湖泊中轮虫主要食性功能群及其优势种群的动态对水环境响应的生态机理,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每月4次采集了芜湖市汀棠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样品,同步测定了水温、水体透明度、p H值、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氮磷含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轮虫主要食性功能群及其优势种群的密度与非生物因子(如水温等)、食物资源(以粒径大小不同的藻类中的叶绿素a含量作为指标)及生物因子(枝角类、桡足类和晶囊轮虫等轮虫潜在竞争者和捕食者的密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汀棠湖中,掠食性轮虫的优势轮虫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滤食性轮虫的优势种包括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和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2)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含量、枝角类、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和晶囊轮虫的密度是影响与汀塘湖轮虫群落结构有关的变动最大的水环境因子。水温和藻类叶绿素a总含量分别对滤食性轮虫和掠食性轮虫总密度的周年变动的影响最大,而轮虫的潜在竞争者和捕食者对它们的负面影响均不大;(3)轮虫的潜在竞争者和捕食者对于轮虫优势种群密度动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大。水温、藻类叶绿素a总含量及小型藻类叶绿素a含量(经孔径为25μm的筛绢过滤后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Chl-a25μm))均与滤食性裂足臂尾轮虫和长三肢轮虫的密度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对裂足臂尾轮虫和长三肢轮虫密度的周年变动的影响最大。水温是影响滤食性裂痕龟纹轮虫密度动态的主要因子;(4)两食性功能群中的优势轮虫种群的卵率均未与其潜在竞争者和捕食者密度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裂足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种群卵率的变动受水温的影响最大,且它们之间均分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和食物资源可能是影响汀塘湖中滤食性轮虫和掠食性轮虫密度变动的重要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氮和磷、"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在轮虫群落结构时空变动调控中的相对重要性,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每月两次采集了芜湖市九莲塘和汀棠湖中的轮虫样品,利用相关分析法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与水体理化因子及其潜在捕食者密度间的关系。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表明,两湖均处在富营养化初期。除了总氮和硝态氮的年均浓度、晶囊轮虫(Asplanchna)和剑水蚤(Cyclopoidea)无节幼体的年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两湖泊的其他水环境因子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室鉴定发现九莲塘中共有轮虫48种,隶属于15科21属;汀棠湖中共有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4属。两湖泊中,疣毛轮虫(Synchaeta)、臂尾轮虫(Brachionus)和异尾轮虫(Trichocerca)均是主要轮虫类群,而密度优势种分别有7种和4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含量与九莲塘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N含量却与汀棠湖轮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两湖泊中的轮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水体中的TN∶TP(质量比)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CCA分析结果显示,九莲塘中桡足类和其无节幼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Ⅰ类,汀棠湖中晶囊轮虫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Ⅱ类,而其他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或未出现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Ⅲ类。研究结果表明,湖泊中的TN∶TP(质量比)可能是反映N和P含量对轮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程度的较为合适的指标。当水体中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较高时,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动均主要取决于"下行效应";而当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时,"上行效应"可能是调控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镜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内对镜湖沉积物中的轮虫休眠卵进行了萌发,共孵出轮虫47种,隶属于10科19属;其中大湖区沉积物中萌发出的轮虫40种,小湖区41种,两湖区共同种类34种.每毫升大湖区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平均数量为(1.1±0.1)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0.4±0.0)个.在两湖区沉积物中,以3种孵化方式所萌发出的平均密度超过4.0ind./200mL的轮虫种类总计有6种,它们是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臂三肢轮虫(Filinia brachia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前三种轮虫为两湖区所共有.共有的3种轮虫的孵出情况在两湖区沉积物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小湖区沉积物中,3种孵化方式下孵出的平均密度大于0.05ind./200mL的轮虫属是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龟甲轮属和龟纹轮属,而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平均密度较高的轮虫属还包括三肢轮属、巨头轮属(Cephalodella)和异尾轮属(Trichocerca);水体营养程度较高的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和龟甲轮属轮虫的密度均高于营养程度较低的小湖区.  相似文献   

6.
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休眠卵的形成是单巢目轮虫生殖行为中最显着的特征之一。作为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的产物,休眠卵具有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易于扩散和通过重组产生遗传多样性等特点。轮虫休眠卯是轮虫集约化培养的重要种源,通过轮虫快速的孤雌生殖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使得轮虫作为鲜活饵料为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生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孤雌生殖批量培养轮虫常会因难以预测的种群突然崩溃而造成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水质的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年1—12月,对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有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1属。密度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前额犀轮虫(Rhinoglena frontalis)、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而生物量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多须伪前翼轮虫和暗小异尾轮虫。全年轮虫的总密度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及小型纤毛虫密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对全年轮虫总密度的影响最大,叶绿素a浓度对春、冬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小型纤毛虫密度对夏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而水温是影响秋季轮虫总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污染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Q值并结合水理化性质对治理后的镜湖水质所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经清淤、截流和换水等措施治理后,小湖区应偏属寡污-β中污至β中污型水体,大湖区属于β中污型水体;目前镜湖水体处于中营养后期—富营养化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3种形态型(双短侧棘刺、单短侧棘刺和无侧棘刺)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轮虫的培养水体中随机挑出若干3种形态型雌体的幼轮虫(龄长<24h),分别培养在正常培养液和晶囊轮虫培养液过滤液中。将实验轮虫的后代(F1代)置于200倍显微镜下检查其个体的形态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液中,每种形态型轮虫个体都可以产生3种形态型的后代。当培养在晶囊轮虫培养液过滤液中时,这3种形态型轮虫的后代都具有2个显著增长的侧棘刺。此外,这3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能够共存于同一培养环境中,而且每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都具有3种生殖类型的雌体。由此推测萼花臂尾轮虫是一个由3种基础形态型个体组成的形态型轮虫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南方某水库轮虫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庆  刘丽君  杨宇峰 《生态学报》2010,30(13):3385-3395
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广东省某水库4个站点轮虫群落的周年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测定了浑浊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理化因子。调查期间,共记录轮虫41种,以臂尾轮属和异尾轮属种类居多,全年以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vulgaris)和尖尾疣毛轮虫(Synchaetastylata)为主要优势种;轮虫丰度范围为6-1966ind./L,以库心和大坝处的轮虫丰度较高,高峰期出现在夏秋季。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浓度对轮虫群落有重要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采样站点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CCA分析还表明浑浊度和透明度是影响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水温和叶绿素浓度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CCA排序可将轮虫分为3个类群,优势种广布多肢轮虫位于CCA坐标轴的原点附近,表明其所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根据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该水库处于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10.
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65种(包括亚种),其中西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华美腔轮虫(Lecane elegan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Filinia novaezealandiae、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调查发现径流量对轮虫密度有重要影响,轮虫的两次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秋季。丰水期,轮虫密度较低;枯水期前期,轮虫密度较高;枯水期后期,轮虫密度较低。此外,轮虫种群还受到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虫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流溪河水库敞水区轮虫多样性与群落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溪河水库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大型峡谷型供水水库,于2013—2014年对该水库敞水区轮虫群落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分析敞水区轮虫多样性与群落动态特征。流溪河水库介于贫营养到中营养水平之间,丰水期(5月—9月)的总磷、透明度均高于枯水期(10月—4月),两年的总磷的平均值为0.019mg/L,透明度为2.55m。两年共检出轮虫40种,单月检出物种数波动范围为8—19种,月均检出轮虫13种。螺形龟甲轮虫、真翅多肢轮虫、沟痕泡轮虫和胶鞘轮虫是主要优势轮虫。2013、2014年轮虫年均总丰度分别为68.9、66.9个/L,两年物种丰富度在丰水期大于枯水期,但枯水期轮虫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丰水期。采用Bray-Curtis距离测度群落之间的相异性,计算表明两年的枯水期轮虫群落之间的平均距离均大于丰水期,即丰水期时轮虫群落相似性较高,枯水期时轮虫群落变异较大。丰水期的水温和水质参数的变化相对稳定,种类的优势度更为明显,导致丰水期群落之间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表明,无柄轮属、胶鞘轮属、多肢轮属、异尾轮属、泡轮属、晶囊轮属和皱甲轮属的主要种类的全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而其余多数轮虫种类全年分布差异较小,反映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水温全年变幅小,可维持较多的全年性种类共存。群落的方差解析与RDA分析表明,相对于生物与化学变量,物理环境变量主导了流溪河水库敞水区轮虫群落的变异,就单个变量而言,水温和食物是影响流溪河水库敞水区轮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降雨则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变异的宏观因素。绝大多数轮虫为滤食性的,处于食物链底端,个体小、生活史短,轮虫群落在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上与浮游植物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流溪河水库中瘤棘砂壳虫的摄食食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甜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8,27(5):398-401
有壳变形虫是一些单细胞的,异养的,自由生活的,生活在由有机颗粒,石英啥,硅质的矿物质等以规则的顺序组成的外壳中的原生动物[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水生砂壳虫是其典型代表[3]。据报道砂壳虫摄食水中的微小颗粒以及轮虫,甚至是大型的浮游生物[4]。因而砂壳虫可能是水体中连接经典食物链和微型食物链的关键浮游生物。为了系统地研究砂壳虫的摄食行为的特点,在流溪河水库水体中进行了两年的野外监测并结合室内活体观察。瘤棘砂壳虫最初发现于贵州,杨军等人于2004年重新描述了该种类并给予系统地形态学和壳元素组成研究[5],是流溪河水库该属的一个优势种类。瘤棘砂壳在流溪河水库中于晚春出现,秋季消失,种群在夏季达到峰值。据活体观察,该种类属肉食性,其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轮虫,包括胶鞘轮虫,独角聚花轮虫(个体),螺形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死亡个体),奇异六腕轮虫(死亡个体),对棘异尾轮虫(死亡个体),以及无节幼体(死亡个体)。瘤棘砂壳虫2006年出现于5月~10月,丰度范围为1.2~25.88ind.·L-1,2007年丰度范围为0.2~11.2 ind.·L-1。螺形龟甲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2~101.2ind.·L-1,0.1~45.71ind.·L-1。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02~11.4ind.·L-1,0~26 ind.·L-1,并且都是在夏季达到峰值。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由于身体柔软、游泳速度不快,是易被瘤棘砂壳虫摄食的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在自然水体中有集群行为,能够抵御肉食动物的捕食,因为在自然水体中被摄食的几率较小。而其它的轮虫如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由于外壳硬,游泳速度快,瘤棘砂壳虫对它们的捕食成功率很低。瘤棘砂壳虫主要依靠伪足进行摄食活动和爬行,其摄食行为和机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洲龟甲轮虫Keratella americana Carlin,1943年被认为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但陆续报告在其他地区有出现。2015年在对华南地区浮游动物调查时发现,星云湖、抚仙湖、百色水库及飞来峡水库中均出现该种类。检测了广西百色水库中龟甲轮虫的COⅠ序列,与已知美洲龟甲轮虫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中国该龟甲轮虫种群与墨西哥美洲龟甲轮虫种群间差异度为2%,进一步确定为美洲龟甲轮虫。文章描述了美洲龟甲轮虫形态及生境,使用扫描电镜法比较了美洲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Gosse,1851)、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Apstein,1907)及无棘龟甲轮虫Keratella tecta(Gosse,1851)的咀嚼器。美洲龟甲轮虫主要特点为:背甲长度远大于宽度,侧中棘刺短于侧棘刺,背甲中央最后一个板块未封闭,向后棘刺延伸。4种龟甲轮虫咀嚼器主要区别在于砧基的形状,美洲龟甲轮虫砧基比其他3种轮虫发达,螺形龟甲轮虫砧基似“T”形,热带龟甲轮虫砧基为扇形,无棘龟甲轮虫平直。种间的砧基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热带地区龟甲轮属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枯水期鄱阳湖子湖泊轮虫休眠卵空间分布的差异, 于2015年1月份, 在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南深湖和白沙湖2个子湖泊进行取样调查。研究发现, 不同生境类型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 轮虫休眠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性, 在洲滩植被区、泥滩区和积水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逐渐减少。南深湖植被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最高, 为(3.34±1.28) ind./cm3, 茭白中密度高达5.45 ind./cm3。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趋势为: 挺水植物>洲滩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不同水深区轮虫休眠卵的分布不具有明确的规律性。此外, 研究还发现轮虫休眠卵的密度与底泥的软硬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泥质越软, 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枯水期鄱阳湖子湖泊轮虫休眠卵空间分布的差异,于2015年1月份,在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南深湖和白沙湖2个子湖泊进行取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轮虫休眠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在洲滩植被区、泥滩区和积水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逐渐减少。南深湖植被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最高,为(3.34±1.28) ind./cm3,茭白中密度高达5.45 ind./cm3。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趋势为:挺水植物洲滩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不同水深区轮虫休眠卵的分布不具有明确的规律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轮虫休眠卵的密度与底泥的软硬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泥质越软,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6.
青弋江芜湖段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 0 3年 1- 12月 ,对青弋江芜湖段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水温、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水流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以便为我国轮虫区系以及河流中轮虫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经鉴定 ,共发现轮虫 10 4种 ,其中钳枝巨头轮虫 (Cephalodellaforceps)、长趾巨头轮虫 (C .macrodactyla)、尾钩巨头轮虫 (C .mucronata)、奇槌巨头轮虫 (C .evabroedi)、突纹腔轮虫 (Lecanehornemanni)、爱沙腔轮虫 (L .elsa)、长趾似月腔轮虫 (L .lunarisacus)和泛热三肢轮虫 (Filiniacamasecla)等 8种轮虫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新记录种 ;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cochlearis)、广生多肢轮虫 (Polyarthravul garis)和无尾无柄轮虫 (Ascomorphaecaudis)。 1- 4月 (汛期前 ) ,轮虫总密度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5 33,P <0 .0 5 ;r=0 .5 4 8,P <0 .0 5 ) ;而在 5 - 9月 (汛期 ) ,轮虫总密度与水流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5 80 ,P <0 .0 1) ;10 - 12月 (汛期后 ) ,轮虫总密度和水温、叶绿素a浓度和水流量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多元回归 ,R2 =0 .6 80 ,P <0 .0 5 ) ;水流量对 10 - 12月轮虫密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引水和疏浚工程对杭州西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1995年和2003年观察了引水和疏浚工程支配下浅水、富营养化杭州西湖(Ⅰ-Ⅲ站)浮游轮虫的群落变化,研究内容包括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演变、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西湖轮虫的第一优势种由引水前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elearis),引水后演变为1990年的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1995年的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疏浚工程后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上升为西湖轮虫第一优势种。不同采样站中,引水促使了Ⅰ站(进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轮虫丰度的显著下降,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7080,p〈0.01);疏浚促使了Ⅲ站(出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抑制了轮虫丰度的快速增加,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5440,p〈0.25)。Ⅰ-Ⅲ站轮虫生物量与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引入西湖水量的显著减少、疏浚工程的实施和西湖自身富营养化的推进,Ⅰ站和Ⅱ站轮虫的丰度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Ⅲ站轮虫丰度增加较缓。这预示着Ⅰ站和Ⅱ站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快于Ⅲ站。  相似文献   

18.
湖北四湖泊营养类型与轮虫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湖北梁子湖水系不同营养类型(中营养型、富营养型)4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周年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营养类型湖泊的轮虫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轮虫的种类数、物种多样性与营养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轮虫密度大体上随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大,富营养化引起轮虫空间异质性降低,受污染湖泊与非污染湖泊轮虫种类数、寡污性种类数及分布差异尤为明显。用多样性指数评价湖泊营养状态与TLIc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分析海南岛腔轮虫的种类组成及其地理分布特征,我们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和8月用35μm孔径的浮游动物网采集了海南岛134个水体的腔轮虫样品。采集的水体类型包括水库、河流、池塘、小溪、水稻田和小型临时水体。共检出腔轮虫42种和1个亚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9种,即马氏腔轮虫(Lecane margalefi)、唐纳腔轮虫(L.donneri)、优美腔轮虫(L.elegans)、坤杜里腔轮虫(L.kunthuleensis)、侧生腔轮虫(L.lateralis)、暗小腔轮虫(L.pusilla)、褶皱腔轮虫(L.rhytida)、柔弱腔轮虫(L.subtilis)和波纹腔轮虫(L.undulata);东洋界新记录种4种,即尖爪腔轮虫(L.cornuta)、玫瑰腔轮虫(L.rugosa)、柔弱腔轮虫和马氏腔轮虫;东洋界特有种1种:坤杜里腔轮虫。囊形腔轮虫(L.bulla)、尖角腔轮虫(L.hamata)、尾片腔轮虫(L.leontina)、月形腔轮虫(L.luna)、新月腔轮虫(L.lunaris)、凹顶腔轮虫(L.papuana)、梨形腔轮虫(L.pyriformis)和四齿腔轮虫(L.quadridentata)最为常见。海南岛腔轮虫呈现高的多样性,并主要由广生性种类、泛热带种类、全热带种类和一些间断分布种类和东洋界特有种类组成。种类多样性高于我国华南地区,但低于同处东洋界的泰国;海南岛与泰国的种类组成的Jaccard和S?rensen相似性系数(0.44和0.61)均高于与华南地区的相似性系数(0.20和0.46)。没有特有种发现。  相似文献   

20.
四种臂尾轮虫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虫是一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轮虫的分类,以往的研究手段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