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贡恐龙化石已查明有七十多处,遍及所辖四区二县,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剑龙等近二十个种属的恐龙,真是千奇百怪,无其不有。自贡恐龙化石具有点多,地史分布时间长,新属新种多,恐龙动物群组合特征明显的特点,有“恐龙之乡”之美称。自贡恐龙化石如此之多是由于四川盆地的古地理、古环境为恐龙的栖息生存创造了天然条件。在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末,湖水占据了现今的四川盆地全境,这就是地质上叫的“古巴蜀湖”。这种特殊环境,为后来恐龙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气候温湿,雨水充沛,地势平坦,湖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腹地。这里群峰环绕,林木青翠,景色宜人。你可知道,一亿多年前,它也曾是各类恐龙来去自如的胜地。在盆地内,如今广泛分布的中生代红色岩层中,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经常可以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除了早已闻名的马门溪龙、峨眉龙、沱江龙以外,1977年夏,这里新出土了一具颇为完整的肉食龙的骨架,为古四川盆地恐龙家族的历史增添了异彩。早在1915年,四川荣县地区曾经来了一邦人,其  相似文献   

3.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素以恐龙化石蕴藏丰富,分布广泛,保存良好著称。誉满中外的“恐龙窝”究竟有多少种类?据初步统计,自一九一五年由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在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的七十年间,发现的恐龙有两大类群:蜥龙类和鸟  相似文献   

4.
1974年秋,我队在开展四川黔江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根据贫下中农提供的线索,在黔江县正阳公社群众大队三羊岭的红色砂岩(即所谓“东湖砂岩”)中,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化石有各类牙齿、脊椎、尾椎、肢骨和趾骨等。经初步鉴定,有巨龙类、鸭嘴龙类和肉食类恐龙。这样,产化石的地层——“东湖砂岩”的时代不是第三纪而应属晚白垩世早期。“东湖砂岩”一名,为李四光所创(1924),它广泛分布于川、鄂、湘、黔边境一带的山间红色盆地中。在鄂西分布尤为普遍。长期以来,“东湖砂岩”的时代一直未能解决,在不同的地区,所定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自流井组的标准地点在四川自贡。四川盆地的自流井组是指下伏于重庆群下沙溪庙组之下,上覆于早侏罗世“香溪群”煤系地层之上的一个地层单元,一般划分为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珍珠冲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与凉高山段。关于自流井组的时代归属,由于长期受美人葛利普(A.W.Grabau,1923,1928)对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标准的影响,我国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5,(3)
<正>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自贡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侏罗纪恐龙之乡的大门由此打开。100年来,自贡地区已发现恐龙化石点140余处,鉴定出的恐龙种类达21属26种,占四川盆地恐龙种类的一半以上,约为中国恐龙属种的七分之一。100年来,人们对自贡恐龙化石的研究、保护与利用从未停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更是在人类  相似文献   

7.
湖南茶陵盆地“红层”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陵盆地位于湖南东部,为一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延伸的窄长带状盆地,全长约90公里,最宽仅约24公里。盆地东以罗霄山脉与江西相隔,西北以武功山与醴攸盆地相间,南端与永兴盆地相连通,因此亦称茶永盆地。湘江的支流洣水和永乐水从东南向西北横贯盆地。盆地内为由“红层”组成的低丘。关于湖南的“红层”,前人虽作过不少工作,但茶陵盆地的“红层”却很少有人注意。解放以后,对茶陵盆地“红层”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对茶陵盆地的红层进行了不少的工作,并采到了脊椎动物化石,为茶陵盆地“红层”的划分打下了基础。为了对该盆地的“红层”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于1972年冬在湖南茶陵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工作了一段时间,从不同层位采集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为茶陵盆地“红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秦岭山中有许多小型断陷红色盆地,其中堆积了厚度及成岩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以河湖相为主的沉积。长期来,地质工作者除在少数盆地中(如卢氏盆地等)作过一些古生物地层工作外,对大多数盆地的地质研究都不够。在陕西境内的秦岭,这样的红色小盆地很多,研究程度都很差。从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看,几乎所有的分层都是岩性分段,确定和划分地层时代的依据极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广西百色盆地六吜组、洞均组的时代及脊椎动物群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继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队、广西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广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下第三系进行的系统调查和研究之后,笔者于1974年对过去发现化石较少的“红色岩组”(六吜组)及“灰岩段”(洞均组)作了进一步观察,在洞均组中补采到一些化石。这些材料有助于上述地层有关问题的讨论。本文是这批化石的研究结果,文中对该盆地始新统划分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工作过程中,我们得到广西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广西651地质队的帮助和提供部分化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一、绪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有许多“红色岩系”(“红层”)及类似的陆相堆积,分布在各个独立或半独立的盆地中。它们在沉积上无明显间断,在岩性上亦无可靠的分层特征和对比标志,且缺乏化石,因此,其划分对比及时代确定,均较困难,并常引起争论。过去华南下第三系很少发现化石,仅在少数地点(如云南路南,曲靖;湖南衡阳;湖北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谢花林  李波  王传胜  杨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05,25(11):3028-3036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方面选取单位面积农业净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NPP利用率、土地人口承载度、系统生产优势度、人口密度、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植被覆盖度、水资源供需比、系统稳定性指数、绿色覆盖度、抗灾度、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药农膜负荷和农业支出比例等17个指标,构建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G IS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区域尺度上对西部地区的6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四川盆地区和广西盆地区;处在“不健康”状态的是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处在“恶化”状态的是蒙新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广西盆地区>四川盆地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蒙新区。  相似文献   

12.
五彩缤纷的沙漠红色的沙漠澳洲辛普森沙漠,红彤彤浑成一片,显得异常壮丽。如天降喜雨,小植物发芽、生长、开花、便成了“万红丛中一点绿”,更加增添异彩。其原因是铁质矿物长期风化,使沙石上附了一层氧化铁的外衣。白色的沙漠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路索罗盆地,白沙浩翰...  相似文献   

13.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所在地——龙他,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边缘山区,距四川省都江堰市约30公里。龙池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盆地,虽然面积很小(不足1000公顷),却同时存在着丘陵、湖泊、沼泽、湿地、洪积流石滩等多种地形,龙溪河软蜒穿行于盆地之间。这种特殊的地形,使盆地内形成少风的气候。同时,受“华西雨屏带”气候特点的影响,这里年降水量达180()m左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7%左右,云雾多,日照较少。夏季凉爽,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72℃。这种盆地式的小生境,为许多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盆地是一个内陆盆地,发育有一套红色岩系,是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燕山运动时代形成的。盆地外围有五亿年前寒武纪古老地层、三亿五千万前泥盆纪和七千万年前白垩纪红色砂页岩以及第三纪邕宁含煤层,第四纪土层等,地质构造甚为复杂。一九六九年秋,那龙乡江德村农民在村之南面石火岭开石修  相似文献   

16.
勐腊近狭叶肢介群与罗佛寨群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广东南雄盆地位于大庾岭南侧,呈北东一南西向狭长分布,珠江上游支系浈水流贯其间。这里发育有良好的中、新生代红色地层,早在上世纪末,就有人来此做过调查,但地层研究进展一直很慢。近十余年来,大量古生物材料的发现,尤其是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中外地质古生物学者极大的注意。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雄联合召开“华南红层现场会议”,在此期间,笔者依  相似文献   

17.
1975年三月,自贡市自流井区红旗公社会溪六队的社员,在改田改土中,发现古脊椎动物骨髂化石。我馆在该队社员的配合下,进行了发掘和清理。清理出的化石有:颈椎、肋骨、尾椎、坐骨、耻骨、肱骨、趾骨等。经鉴定,是一较大的蜥脚类恐龙化石。这具恐龙骨骼化石保存在棕紫色砂质泥岩中,含化石层位属侏罗系重庆群的上沙溪庙组。这一发现,为研究自贡盐卤、天然气、石油的成因及自贡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向广大群众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动的“天命观”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关于袁水盆地中的“红层”,在解放前未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解放后,江西省地貭局在这一盆地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1959年,周明镇教授研究了本区的脊椎动物化石,为这一盆地的红层的划分打下了一个基础。 1961年秋,郑家坚、计宏祥和笔者等调查了清江、新淦和新余一带的“红层”,并采集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这些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不仅对袁水盆地,而且对赣、湘一带的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盆地因发育良好的晚新生代湖相地层、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而广受关注。盆地内已发现旧石器遗址100余处,被学术界称为“东方奥杜韦(Olduvai)峡谷”。由于缺乏合适的年代测定方法,许多重要的遗址,尤其是中更新世时间段的遗址缺乏年龄数据,如三棵树遗址,使得旧石器遗址研究少了时间轴合理的年代学框架。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年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地质学界的广泛认可。对于中更新世遗址年龄的测定,ESR测年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利用石英Ti-Li心ESR法对三棵树遗址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独立年代测定,得到三棵树遗址文化层的年龄为599±70 kaBP。该年龄对于了解泥河湾盆地古人类的生存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该盆地足个典型的红壤丘陵盆地,丘陵约占盆地总土地面积的1/2以上,土壤多属发育在红色、紫红色砂砾岩和紫色页岩风化物上的红壤,pH 值4.5—5.5。草丛植被即通称的亚热带草坡,是吉泰盆地丘陵区现状植被中面积最大的一类,约占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