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记述中国广西倍足类瘤马陆属1新种,德氏瘤马陆Tylopus deharvengi sp.nov.,新种与中华瘤马陆T.sinensis Golovatch,1995的区别在于:1)体型较大(雄性体长25 mm,雌性27 mm);2)背板侧突相当发达;3)雄体足的股节,后股节,胫节和跗节都具有腹面瘤突;4)第2-17体节的胸侧板都具有胸侧板脊;5)生殖肢的突起很尖锐,呈刺状.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区,溶洞颇多,穴居的倍足类值得重视,正待我们去深入调查研究。双舌马陆科的发现就是一例。兹将新科及其新属、新种,记述如下: 双舌马陆科Bilingulidae,新科 舌叶分前后两对(图3)。单唇基节及其后端完全包在两蝶铰节间。有完整的前底节和1对轴节。第7体节的前、后足均形成生殖肢;前生殖肢发达,后生殖肢大部分伏卧于  相似文献   

3.
药用滚山虫     
滚山虫是多足动物之一。身体常常蜷曲呈圆球状,尤其个体颇小的类群——球马陆目,与甲壳纲等足目的鼠妇十分相似。但是滚山虫以复杂的气管系统为呼吸器官,具有陆生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而属于等足目的陆生鼠妇具备甲壳动物的呼吸器官——鳃进行呼吸,仍然保持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二者是根本不同的两大类别。 滚山虫,几乎每一体节就有两对步足,具备完全的颚唇部(gnathochilarium),与其他常见的倍足纲动物相同。但是雄性最末两对附属肢  相似文献   

4.
中华鲎虫外部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鲎虫体由头、躯干和尾3部分组成.头部具1对复眼和1个无节幼体眼,复眼后有1个颈感器.第1触角细小、棒状,第2触角退化.口器由上唇、大颚和2对小颚组成,上唇为头部的突起物,大颚和2对小颚为附肢,第2小颚的皮肤皱褶延长扩大形成头胸甲.雌体躯干部由36个体节组成,雄体39个体节,前30节具附肢,共57对.雌体躯干部后6个体节无附肢,雄体躯干部后9个体节无附肢.尾节分叉,细长多节,具刚毛,左右两根尾鞭的分节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中国短翅天牛属1新记录亚种,即柴田短翅天牛Glaphyra shibatai shibatai(Hayashi,1961)。柴田短翅天牛描述:体长8.1 mm宽2.0 mm。身体呈亮黑色。腿节亮棕黑色,后足腿节基部至中部浅黄色。鞘翅中部近中缝处有1对半透明深黄褐色区域。前胸长约1.23倍于宽,最宽广的部位在收缩之前,前足基节窝后方关闭。鞘翅基部宽约与前胸背板长相等,鞘翅长为鞘翅基部宽度的1.20倍,肩角略呈圆形,两侧向端部逐渐收缩,表面具有细而稀疏的小刻点,翅缝在基部3/5处分裂,缝角圆形。前胸腹板具有粗糙的刻点。后胸腹板具有细刻点。腹部刻点比后胸腹板更浅,更细。后足第1跗节1.50倍于2、3节之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贵州省倍足类一新种——方钩雕马陆Glyphiulus quadrohamaius sp.nov.,其鉴别特征为:颈板前部有14条,后部有11条纵脊;后环背板上的前、后列雕饰在体前部分别有10和9个,在体后部分别有12和11个瘤突;雄性第1对足退化,两基节突相距颇远,端肢仅为1对极小的结节;前生殖肢基节突的内角突起短,其端部内折呈方钩状;后生殖肢末节伸出刀状弯曲的一枝,其内缘极度扩张成具细密锯缘的薄片。  相似文献   

7.
记述中国叶蜂科盔叶蜂属1新种:光额盔叶蜂Corymbas glabrifrons sp.nov..该种与日本分布的C.aperta Takeuchi,1919相似,但上唇和后足转节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2,雌虫腹部第3、4节黑色,两侧具白斑,触角第3节短于第4节2倍长(40:27),腹部第1节背板大部光滑,其余各节背板均具显著细横刻纹,雄虫各足股节浅褐色,雌虫锯腹片具29个锯刃,锯刃稍倾斜.  相似文献   

8.
蜈蚣和马陆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中的唇足纲(chilopoda,俗称蜈蚣)和倍足纲(Diplopoda,俗称马陆),与烛(虫戋)类(Pauropoda)(图1-A,B)、综合类(Symphyla)(图1-C)一起,通称为多足动物(Myriapoda)。多足动物,陆生,以气管呼吸。体形呈蠕虫状,身体由许多体节及其分节的步足组成,全体一般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头部的触角只有1对,口器由1对大颚和1或2对小颚组成。大颚不具有触须(palps)。雌雄异体。有几丁质化的外骨骼,常因含有钙质可与十足类(如毛蟹等)的甲壳强度相比拟。随着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而要有规律地蜕皮。蜈蚣和马陆是两类最常见的多足动物。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整理广西竹节虫标本中,发现瘦枝(虫脩)属Macellina Uvarov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腹指瘦枝(虫脩) Macellina digitata 新种(图1—3) 雄性:体细瘦,头明显长于前胸背板,后缘几与前胸等宽;头上无瘤突;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至后半部较浅。触角19节,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第1节长,两侧近乎平行,背面  相似文献   

10.
1.从非洲鲫鱼的鱼体上和对成熟卵囊的短期培养,获得了东方鱼虱的幼虫和成虫的各期标本,共发现无节幼体二期,桡足幼体一期,附着幼体五期,以后即为成虫期。 2.第一无节幼体有三对附肢和一对尾叉,三对附肢除第一对为单肢型外,其余均为双肢型。后期无节幼体身体增长,体内已孕育着下一期幼体的分节和一些附肢。 3.桡足幼体这期出现了变态,身体分节,可分头胸、胸、腹三部分,呈剑水蚤型。头胸部有下列几对附肢: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和第一对游泳足。胸部有三个自由胸节,前二节各着生一对附肢,即第二、三对游泳足。第一、二对游泳足为双肢型,第三对游泳足为一突起具1长1短二根刚毛。额丝盘曲在头胸部腹面前部。腹部一节,尾叉一对,尾刚毛5根。 4.附着幼体期,是虫体放出额丝营吸附生活的时期。头胸甲逐渐扩大,胸部的第一自由胸节,逐渐与头胸甲愈合,第二自由胸节逐渐缩小,第三自由胸节逐渐膨大成为生殖节。第四期附着幼体,即出现了雌雄性的区别。雄性的生殖器官要比雌性的成熟得早,第五期 附着幼体,雄性已成熟,而雌性尚未完全成熟,交配是在第五期附着幼体蜕皮后,这时的雌雄性,均可营寄生生活或作短期自由游泳。雌雄两性的主要区别,在第二触角、第二小颚、第二颚足、生  相似文献   

11.
少棘蜈蚣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规定的动物药材之一。成体长度可达130毫米,头板与第1步足体节的背板都呈金红色,故名“金头蜈蚣”;头板腹面为1对大颚和两对小颚组成的口器;  相似文献   

12.
记述蜈蚣属一新种,黑头蜈蚣,头板和第1有足体节的背板通常呈暗绿色至暗褐色,最大体长约75mm。两性的末对步足之前了粗壮,长约为宽的2倍,显然不同于日本内地的日本蜈蚣。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十节毛皮蠹Attagenus schaefferi(Herbst)(图1) 体长3.2-5.3 mm,椭圆形。体壁黑色,少数个体暗褐色,触角及足黄褐色至暗褐色,身体背腹面被均一的黑色毛。复眼大而突出,暗褐色;触角10节,触角棒3节,雄虫触角末节长约为其余9节总长的1.5-2倍,雌虫触角末节稍长于第8、9节的总长。前胸背板后缘中叶显著后突。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无淡色毛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等足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等足目潮虫亚目鼠妇科腊鼠妇属2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多变腊鼠妇Porcellionides variabilis Jackson,1926和弗罗里达腊鼠妇Porcellionides floria Garthwaite&Sassaman,1985.多变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各部分颜色多变,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节近鳃盖状,下端具一弧形凹陷,上端具波浪状凹刻;弗罗里达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头胸部近似长方形,第7胸肢座节末端具2枚硬刺.所有检视标本保存于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白海南和浙江省的弹尾目疣[虫兆]科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2新种,海南颚毛yao C.hainana sp.nov.和天童颚毛yao C.tiantongshana sp.nov.。海南颚毛[虫兆]头部每侧有眼2个,弹器痕上有6根刚毛,非常容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类分开。天童颚毛[虫兆]与上海产的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Yue&Yin,1999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的上颚有两条长的、羽毛状分支和具5齿的片状突起,且基部齿长而细;下颚的内颚叶端部及近基部各有1齿;新种腹部第5节有3+3个疣状突起,而C.tridentiens有2+2个疣状突起;新种的爪部内侧有2个小齿,1个大齿,C.tridentiens只有1大齿。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形态的变异,发育的畸形,时有发生。国内外虽有报道,但为数不多。加藤(1943)曾报道过发现8只足的棉叩头虫Pectocera fortunei Candeze雄虫;7只足的螽斯Mecopoda nipponensis De Hean雄虫。何俊华(1984)报道了8只足的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雌虫。 1987年7月间,在捕捉药用昆虫独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Linnaeus)时,发现1头发育畸形的雄性成虫。该虫前后足正常。左中足亦正常,腿节长14mm,宽4.5mm;胫节长10mm;跗节8mm;爪2.5mm。右中足畸形,在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一恙螨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3年我们在湖北作鼠类调查时,采到一种恙螨幼虫,经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现报告于下: 湖北恙螨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hupeica,新种 虫体生活时白色,卵圆形,长327微米,宽250微米。 颚体 螯肢基节略近三角形,螯鞘上有一根羽状毛,螯肢爪尖刀形,亚末端外侧有一小齿。颚肢股节及膝节各有一根光裸的毛;胫节背面有一根羽状毛,侧面、腹面各有一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切恨虫亚科的二新种,分别采自西藏和黑龙江。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锈歹夜蛾Diarsia ferruginea新种 翅展40毫米。头部与胸部锈褐色,下唇须外侧红棕色杂少许黑色,触角基节及颈板基部杂有白色及黑色,足腿节与胫节有赭红色毛,跗节外侧黑色,各节端部白色;腹部淡褐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到库蠓属(Culicoides)一新种。记述如下。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 青海库蠓 Culicoides qinghaiensis,新种(图1) 雌蠓 头部:两复眼光裸并分离,复眼间宽约等于一个小眼面直径,有上、下横缝;触角嗅觉窝位于第Ⅲ—Ⅹ节上,触角比约1.5;下颚须第3节明显扩展,感觉器聚合于节端部一感觉窝内,感觉窝深达节中部;上颚有齿15个,外颚叶有齿22个。胸部:翅面全呈淡色,无暗斑,长毛布于全翅面,基室亦有长毛,翅长约1.5毫米;后足胫节鬃5根。腹部:有发达的受精囊两个,略不等大,近椭圆形,有短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