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UEA-I、SBA、PNA)为探针,利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卵子发生过程中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内糖复合物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子发生的各期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中没有UEA-I受体的表达,SBA和PNA受体以不同的分布模式呈阶段性表达。两者首次出现于卵母细胞生长期,随后PNA受体消失,SBA受体大量表达;在卵黄形成期前期SBA受体和重新出现的PNA受体表达于卵黄颗粒形成部位,卵黄形成期后期两者均为阴性表达;成熟卵子中两种受体又以不同程度重新出现于卵黄膜。两种受体在滤泡细胞内均大量表达。提示,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β-(1,3)半乳糖胺复合物的修饰和变化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卵黄物质的形成及滤泡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卵黄膜上的糖复合物可能与精卵识别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及卵母细胞凋亡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卵子发生过程和卵母细胞凋亡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可明显分为3个时期10个阶段,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和卵壳形成期。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第2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染色体解体成网状,滤泡细胞稀疏地排列在卵母细胞周围;第3阶段,滤泡细胞扁平状,在卵母细胞周围排成一层;第4阶段,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第5阶段,滤泡细胞呈长柱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滤泡细胞之间、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出现空隙;第6阶段,卵母细胞边缘开始出现卵黄颗粒;第7阶段,卵母细胞中沉积大量卵黄,胚泡破裂;第8阶段,滤泡细胞分泌卵黄膜包围卵黄物质;第9阶段,滤泡细胞分泌卵壳;第10阶段,卵壳分泌结束,卵子发育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发生在卵黄发生前期,主要表现为滤泡细胞向卵母细胞内折叠,胞质呈团块状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奚耕思  郎东梅 《昆虫知识》2003,40(2):172-175
用孚尔根及甲基绿 -派洛宁组织化学染色法了解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mitratus(Burmeister)卵子发生各时期阶段中卵内DNA及RNA动态变化规律。在卵子发生的最初阶段 ,核中DNA的合成和复制最活跃 ,以后便慢慢减弱 ;而RNA则在第 2阶段合成最旺盛。在卵子发生各个阶段 ,滤泡细胞中DNA ,RNA均为阳性反应 ,并在卵细胞的卵黄形成期活动旺盛 ,为卵母细胞卵黄蛋白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卵子发生第 4~ 6阶段 ,滤泡细胞开放时期 ,血淋巴内一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滤泡细胞间隙进入卵母细胞内 ,参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构建。研究表明卵子发生初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物质构建主要以内源性合成积累为主 ,中后期则有外源性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利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配子发生过程中蓖麻凝集素(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Ⅰ,RCA-Ⅰ)受体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旨在认识昆虫配子发生过程中β-半乳糖复合物的分布规律及意义。结果表明: 在短额负蝗精子发生过程中,RCA-Ⅰ在各期生精细胞膜上均有明显的阳性反应,变形期及成熟期精子头部为中强度阳性反应。卵子发生中,各阶段卵母细胞均为阳性反应,在卵母细胞生长期阳性反应达峰值,随着卵黄颗粒的逐渐形成,阳性反应逐渐减弱,成熟卵子中卵黄膜上重新出现中强度阳性反应。结果提示短额负蝗配子发生过程中β-半乳糖复合物的高度表达和修饰变化与其配子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董丹  苏晓红  邢连喜 《昆虫学报》2008,51(7):769-773
为探讨类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like,AR-like)在白蚁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雌性繁殖蚁和工蚁卵子发生中的类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发现:繁殖蚁和工蚁卵巢中均有类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类雄激素受体在末龄若虫和成虫卵母细胞的分化期和生长期定位于卵母细胞质,而在成虫的卵黄形成期定位于滤泡细胞;在工蚁卵巢中,类雄激素受体定位于分化期和生长期的卵母细胞质,无卵黄形成期。结果提示类雄激素受体在白蚁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工蚁的卵巢发育受抑制,其卵子发生相当于末龄若虫水平,但根据群体的变化又可以发育为补充繁殖蚁,有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剑尾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七星瓢虫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并与取食人工饲料的瓢虫进行对比。卵母细胞仅出现在幼虫期。蛹期已分化为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成虫期卵子发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分为9个阶段。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位于颈区,开始增大,出现了营养索,DNA呈明显的孚尔根正反应。第3阶段:卵母细胞形成卵泡囊并进入生长区,核增大成胚泡。第4阶段:胚泡移至卵质周缘,卵质中RNA丰富,滤泡细胞立方形。第5阶段:胚泡内核仁增大、分枝并释放核仁小体进入卵质。第6阶段: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扁平并出现空位,卵黄形成开始。第7阶段:卵黄球形成逐渐充满卵质,胚泡膜逐渐消失。第8阶段:胚泡消失,滤泡细胞开始分泌卵壳。第9阶段:卵发育完成,经过上皮塞进入输卵管。取食人工饲料瓢虫的卵子发生过程显著缓慢,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致量少,滤泡细胞及卵黄分布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泥螺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泥螺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早期、卵黄发生中期及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 4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 ,胞质内分布有少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囊泡 ,细胞表面具微绒毛。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 ,胞质中各类细胞器发达 ,并出现数量较多的类朦胧子。卵黄发生中期的卵母细胞胞体迅速增大 ,核伸出伪足状突起 ,卵质中各种细胞器活动活跃 ,并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此期还可观察到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现象。卵黄发生后期的卵母细胞体积增至最大 ,细胞器数量减少。本文就卵黄发生前后卵母细胞内部构造的变化、意义及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蛋白来源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雌性生殖系统构造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半薄切片法解剖观察了缠绕蚊蝎蛉Terro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Hua,2006)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缠绕蚊蝎蛉雌虫的卵巢由7根多滋式卵巢管组成,各个卵巢管的大小和长度不同。每个卵巢管可分为端丝、生殖区(原卵区)、生长区(卵黄区)和卵巢管柄4个部分。生长区由5到6个线形排列的卵室组成,每个卵室中有1个卵母细胞和3个滋养细胞。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以及卵壳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形态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显微结构,并以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为探针利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该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短额负蝗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形成期和精子成熟期5个时期,在这5个时期中各期生精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染色体等变化明显。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出现于精原细胞期,并于精母细胞期发生明显的修饰和变化,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没有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表达。提示,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修饰和变化与短额负蝗生精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泥螺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泥螺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泥螺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早期、卵黄发生中期及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4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分布有少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囊泡,细胞表面具微绒毛。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胞质中各类细胞器发达,并出现数量较多的类朦子。卵黄发生中期的卵母细胞胞体迅速增大,核伸出伪足状突出,卵质中各种细胞器活动活跃,并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此期还可观察到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现象。卵黄发生后期的卵母细胞体积增至最大,细胞器数量减少。本文就卵黄发生前后卵母细胞内部构造的变化、意义及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蛋白来源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对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膜的糖蛋白(含有糖基Gal--β(1,3)-GalNAC)进行了标记,旨在认识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膜糖复合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探讨其所具有的功能。结果表明,在中华蚱蜢的精子发生中,精母细胞能够自身合成PNA受体;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时期生精细胞质膜糖复合物发生了明显的修饰变化,这些变化与精子获得及卵子进行识别、粘附、结合等受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凝集素受体在外阴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的变化与外阴表皮细胞良性或恶性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技术,应用12种凝集素研究60例外阴良、恶性疾病中细胞膜糖基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从正常外阴表皮到外阴鳞状细胞癌凝集素MPA,ConA,WGA和RCA表达分布无明显的变化。凝集素DBA,LTA和SBA表达均阴性。仅凝集素UEA-1,PNA,VVA,DSA和HPA的表达发生改变。在正常外阴表皮的基底细胞UEA-1,PNA和HPA染色呈阴性,而在外阴鳞状细胞癌出现UEA-1和PNA的阳性表达。在外阴正常表皮VVA和DSA均无表达,但在外阴鳞状细胞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和外阴鳞状细胞癌中出现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表达。结论岩澡糖是外阴角朊细胞终末分化的一种标志物;乙酰氨基半乳糖(GalNAc)残基随着外阴表皮细胞的分化而逐渐出现;在外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Tn和T抗原的表达;凝集素UEA,VVA,PNA和HPA是外阴表皮良性或恶性增殖的一种好的组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十种生物素化凝集素 U EA- I、 DBA、 PSA、 BSL、 PNA、 L CA、 RCA- I、SBA、 Con A及 WGA分别对 8W、1 4 W、 2 0 W  2 8W及 32 W的人胎儿食管上皮进行研究 ,以确定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凝集素的结合位点以及结合方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提示 ,BSL、 RCA- I、 WGA的染色强度及特性不受年龄影响 ,而与之相对应 ,U EA - 1在除 2 0 W以外的食管上皮显色 ;含α- D- Glc NAc的糖复合物 (DBA受体 )只在 2 0 W表达 ;含α- D- man/α- D- Glc的糖复合物 (PSA受体 )则只出现于 32 W;Con A受体虽在胎儿食管上皮各年龄组都表现阳性反应 ,但在 2 8W 时受体在上皮各层细胞中的分布方式及染色强度出现了有意义的变化 ,即腔面细胞染色阴性 ,中层细胞染色强阳性 ,基底细胞弱阳性 ,而在其他时间腔面反应强阳性 ,中层中等阳性 ,基底弱阳性 ;PNA、SBA及 L CA在各年龄组均呈阴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 ,在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个凝集素结合位点 ,含 α- L- Fucose、 α- D- Gal NAc、α- D- Man/ α- D- Glc残基的糖复合物在分布方式和 /或量上存在着发育相关性改变 ,即糖复合物的改变具有阶段性。总之 ,本实验资料提示 ,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合位点 ,RCA- 、 BSL、 WGA受体似与年龄变  相似文献   

16.
秀丽白虾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滤泡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不同发育阶段卵巢滤泡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卵母细胞的联系。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进程,滤泡细胞经历了发育和退化过程。在卵黄大量发生期,卵母细胞被多层滤泡细胞包绕,血窦伸入层间;滤泡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及原始卵黄颗粒。在卵子成熟期,滤泡细胞由内向外依次解体,血窦萎缩。这些形态变化支持滤泡细胞具有吸收血液营养、合成并向卵母细胞输送原始卵黄物质的功能的观点。与锯缘青蟹、长毛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滤泡细胞的作用方式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东方扁虾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卵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之间的关系,东方扁虾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原细胞胞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核明显膨大,特称为生发泡;在靠近核外膜的胞质中可观察到核仁外排物。卵黄发生卵母细胞逐渐为滤泡细胞所包围;卵黄合成旺盛,胞质中因而形成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卵黄粒。东方扁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是二源的。游离型核糖体率先参与内源性卵黄合成形成无膜卵黄粒。粗面内质网是内源性卵黄形成的主要胞器。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多种方式活跃地参与卵黄粒形成。卵周隙内的外源性物质有两个来源:滤泡细胞的合成产物和血淋巴携带、转运的卵黄蛋白前体物。这些外源性物质主要通过质膜的微吞饮作用和微绒毛的吸收作用这两种方式进入卵母细胞,进而形成外源性卵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卵黄物质共同参与成熟卵母细胞中富含髓样小体的卵黄粒的形成。卵壳的形成和微绒毛的回缩被认为是东方扁虾卵母细胞成熟的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马娜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0,53(11):1220-1226
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长翅目昆虫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可为确定其在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刘氏蝎蛉Panorpa liui Hua卵巢管超微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蝎蛉卵巢由12根多滋式卵巢小管组成, 每个卵巢小管分为端丝、生殖区和生长区。根据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变化, 卵子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卵黄发生前早期、卵黄发生前中期、卵黄发生前后期、卵黄发生期及卵壳形成期。在卵黄发生期, 滋养细胞为卵母细胞提供养分后逐渐消亡, 而此时的卵母细胞可通过滤泡之间的细胞间隙从血淋巴中获取营养。在卵壳形成期间, 3种不同类型的滤泡细胞参与形成不同区域的卵壳, 从而形成不同花饰的卵壳表面。据此推测, 与其他目的滋养细胞数目相比, 每个卵室中2次有丝分裂形成3个滋养细胞可能是比较原始的特征, 表明长翅目昆虫可能是全变态类群中近基部的分支。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卵子发生的组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的卵子发生过程,根据卵细胞大小、核仁形态、卵黄粒的有无、皮质棒的出现以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南美白对虾的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并描述了各期卵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与性腺发育和精、卵成熟有直接重要关系的性激素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证实与卵子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还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雌性文昌鱼早期卵原细胞、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中;Osada等在扇贝的卵巢中发现有ER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中,认为ER是基本的类固醇激素受体,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