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分析了我国甜橙优势区域内不同纬度地区纽荷尔脐橙果实主要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果实的多数品质指标随纬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纽荷尔脐橙果实几项品质指标与纬度的相关性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固酸比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果皮黄色度和着色强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色调角呈显著线性负相关,VitC含量与纬度的线性关系接近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设不同纸袋类型和拆袋时间进行套袋处理,果实成熟采收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适合套双层纸袋,最佳拆袋时间为采前一个月。套袋可提高果实亮度及黄色度,降低红色度,单果重有减少的倾向,果皮厚无显著差异;果实总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总酸含量降低,糖酸比上升。综合分析表明,套袋可提高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2011年、2012年从11个脐橙产地收集到22份纽荷尔脐橙果实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果实汁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12年果实中的主要苦味物质。结果表明:(1)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51.01%~60.19%),肌醇含量最低;丹江口、桂林和衢州等不同产地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差异;(2)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73.74%~90.04%),奎宁酸含量最低;丹江口等产地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差异;(3)果实中的主要苦味物质为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吉首和雅安果实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分别为670.0±293.2μg/g和652.1±217.0μg/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衢州果实中的诺米林含量最高(789.7±38.9μg/g),并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对11个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中的糖、酸与苦味物质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各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糖和葡萄糖、苹果酸和奎宁酸、诺米林和肌醇各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蔗糖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纽荷尔脐橙果实风味物质在不同产地间有一定差异,气候因素可能是造成成熟果实酸和苦味物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脐橙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朋那脐橙、纽荷尔脐橙和红肉脐橙果实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d前略有上升,10d后的变化各品种间有差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显著上升;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上述各指标在贮藏各时期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三个脐橙品种果实主要细胞壁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伯逊脐橙、丰脐、纽荷尔脐橙果实为试材,对其果皮和果肉的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CX)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品种PE活性均为果肉明显高于果皮,其中纽荷尔和罗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出现三个峰值;PE活性变幅纽荷尔大于罗脐,丰脐变化较平稳。PG活性果肉略高果皮,且皆在转色期开始快速升高。首次对脐橙果实β-葡萄糖苷酶研究表明,该酶活性微弱,成熟期活性最高,纽荷尔高于丰脐和罗脐;动态变化中果皮和果肉无明显差异。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为PE早于PG和β-葡萄糖苷酶;PE和PG是影响脐橙果实发育的主要酶,β-葡萄糖苷酶可能是PE和PG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南地区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Tarocco’花青素苷的合成时期和相对含量,通过调查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在开花后100 d起每隔30 d采摘果实,利用pH示差法测定塔罗科血橙果肉的花青素苷含量,并以同果园的纽荷尔脐橙C. sinensis ‘Newhall’为对照。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在果实发育阶段中不形成花青素,塔罗科血橙的花青素在开花220 d之后开始积累,至250 d时花青素苷含量为5.98 mg?L-1,280 d时花青素苷含量达12.09 mg?L-1。随着塔罗科血橙果实发育,花青素苷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分析了湖北省13个产地果实的常规品质和果皮色差值。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差异明显。系统聚类结果表明,秭归县、巴东县和兴山县的常规品质聚为第一类,长阳县、郧县、公安县、枝江市和宜都市聚为第二类,而丹江口市、阳新县、通城县、天门市和京山县聚为第三类;就果皮色差值来看,长阳县、郧县、兴山县和宜都市聚为第一类,巴东县、京山县、枝江市、丹江口市、阳新县、公安县、秭归县聚为第二类,天门市和通城县聚为第三类。综合分析常规品质和果皮色差值可以看出,三峡库区的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纽荷尔脐橙综合品质最好,邻近三峡库区的长阳县、宜都市、枝江市,丹江库区的郧县和卷桥库区的公安县次之,丹江口市、阳新县、京山县,尤其是天门市和通城县的品质表现不如上述各个产地。因此湖北省纽荷尔脐橙应重点集中在三峡库区这一优势区域内优先发展,同时向其邻近的适宜地区辐射,而在其它产地宜选择小气候适宜地区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8.
纽荷尔脐橙CC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能国  张继红 《植物研究》2008,28(5):579-583
利用RT-PCR技术从纽荷尔脐橙果实cDNA中分离出辣椒红/辣椒玉红素合成酶(Capsanthin/Capsorubin synthase,CCS)基因(Ccs)全长。该片断长为1619bp,编码503个氨基酸。BLAST比较其氨基酸同源性发现,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与已知的甜橙CCS完全一致,与胡萝卜和辣椒的CCS,以及马铃薯新黄质合成酶(neoxanthin synthase,NSY)有70%的同源性。此外,与番茄和柑橘等的番茄红素环化酶也有50%~70%的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cs在纽荷尔脐橙果实成熟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期间9月份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缺镁胁迫对纽荷尔脐橙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为材料,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研究缺镁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合成与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叶位的升高,低镁组和无镁组秋梢叶片(老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Fυ/Fm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春梢叶片(新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F,/Fm差异不显著;随着缺镁胁迫程度的增大,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Fυ/Fm、光响应能力(△Fυ/ Fm、qP和rETR)均呈降低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qN)呈升高趋势,低镁组老叶、新叶及无镁组新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而无镁组老叶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表明,缺镁胁迫严重时不仅会导致纽荷尔脐橙老叶光合能力降低,也会导致其新叶光合能力降低;短期缺镁胁迫对老叶光合能力的影响显著大于新叶,而且这种差异随着缺镁程度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因此,在夏季高光照条件下缺镁纽荷尔脐橙老叶易发生光抑制,缺镁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光伤害,导致叶片早衰.  相似文献   

10.
以纽荷尔脐橙/3种中间砧/枳为试材,研究不同中间砧对树体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锦橙和国庆1号中间砧的纽荷尔脐橙树高、冠幅、树冠体积差异不显著,而两者极显著地高于罗伯逊脐橙36号;春梢生长量和加粗生长以锦橙最强旺。锦橙使接穗叶片和基砧根系的SOD活性、基砧根系活力均较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应较低,反映出锦橙对树体有良好的双重效应。不同中间砧的接穗叶片和基砧根系POD和CAT活性出现极显著差异,且接穗叶片POD活性与树体生长势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POD活性与树体和根系生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锦橙的接穗叶片和基砧根系CAT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on fruit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oil nutrients on apple quality we investigated 200 fruit samples from 40 orchards in Fe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Soil mineral elements and fruit quality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on fruit quality was analyz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highest (R2 = 0.851, 0.847, 0.885, 0.678 and 0.746) in mass per fruit (MPF), hardness (HB), soluble solids concentrations (SSC), titratable acid concentration (TA) and solid-acid ratio (SSC/TA),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showed that soil available P, K, Ca and Mg contents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apple frui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range of the available P, K, Ca, and Mg contents in orchards In Feng County, which were 10∼20 mg⋅kg−1, 170∼200 mg⋅kg−1, 1000∼1500 mg⋅kg−1, and 80∼200 mg⋅kg−1,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also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Ca in orchard soil was crucial to improve apple fruit quality in Fe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草处理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黑麦草、白三叶、鼠茅草和长柔毛野豌豆对山东省阳谷县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揭示其与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种植黑麦草可提高土壤中链格孢菌和曲霉的相对丰度,白三叶处理可提高土壤赤霉的相对丰度,鼠茅草处理可增加土壤短梗菌属和毛壳属真菌的相对丰度,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可增加土壤亚硝化螺菌和绿僵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而自然生草则会使土壤青枯菌等病原细菌数量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芽孢杆菌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曲霉与速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绿僵菌与pH、CEC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苹果园行间种植长柔毛野豌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测田间国庆1号温州密柑/枳和国庆4号温州密柑/枳根系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年变化,探讨丛枝菌根真菌生长与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种柑橘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年变化均呈 “Λ”形,2月和12月较低,4月和10月居中,6月和8月较高;有效磷和中性磷酸酶年变化呈“V”形.2种柑橘的菌根侵染率都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较高的孢子密度和较低的有效磷对菌根侵染率有促进作用;2种柑橘的孢子密度均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对孢子密度有刺激作用,而有效磷对其有抑制作用.柑橘树下有机磷矿化主要以中性磷酸酶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示范基地不同撂荒年限山地枣林(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该地区0~340 cm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及撂荒年限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撂荒年限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达到整个土壤剖面的60%。在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撂荒年限的增加呈正相关,撂荒20年(a)有机碳含量最高(12.62 g/kg),撂荒1 a有机碳含量最低(7.82 g/kg)。土壤深层有机碳(200~340 cm),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撂荒年限间差异不显著。撂荒1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显著相关;撂荒3 a和6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显著相关;撂荒20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砂砾含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撂荒年限对土壤深层有机碳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集铜陵市几个矿区周围土壤和油菜作物样品,研究了铜在矿区不同土壤及油菜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铜陵矿区周边耕作土壤铜含量普遍较高;矿区周围残坡积母质上发育的旱作土壤和下游水稻土的污染较严重,而距矿区较远的潮土污染水平较低;水稻土与矿区周围残坡积母质上发育的旱作土壤全铜含量相近,前者的铜主要来自受污染的灌溉水并有着较高的生物有效性.3种类型土壤的有效铜与全铜含量均显著相关.供试土壤中铜的平均活化率(有效铜占全铜含量的百分比)为15.0%,且与土壤全铜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和锰含量呈负相关.油菜籽和油菜秸秆中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和5.8mg.kg-1.当土壤中有效铜含量较低时,油菜中的铜含量随着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当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大于30mg.kg-1时,油菜作物吸收铜的能力下降,油菜富集铜的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2年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苗为试材,设置杜鹃花类菌根真菌混合接菌(J1)、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和马尾松外生菌混合接菌(J2)、不接菌(J3)等3种接菌组合以及不同氮磷钾施肥组合试验,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杜鹃苗根际菌根真菌侵染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土壤侵染率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不接菌处理,各接菌处理下,施用N、P、K养分为1水平(即尿素2.2 g·株-1、钙镁磷1.9 g·株-1、氯化钾1.4 g·株-1)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积累,J2处理下施P、K为1/4水平及N、P、K均为1/2水平也能促进土壤中全氮、有效氮、全钾的积累。相关性分析发现,J1处理侵染率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J2处理侵染率与有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J3处理与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杜鹃苗菌根真菌侵染率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全氮、有效氮和有效钾。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刘秋蓉  王向涛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067-4072
选取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4块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嵩草高寒草甸,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和含水量均随土壤退化程度加剧呈降低的趋势,而pH值呈现升高的趋势。中度退化草甸的植物群落高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大。群落盖度、总生物量均为未退化草甸最大、重度退化草甸最小。随着草甸退化程度加剧,莎草科生物量及比例下降,豆科和杂类草生物量及比例增加,禾本科生物量及比例先增加后减小;草甸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随着草甸植被的退化,土壤退化加重,最终表现为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庞静  吴沿友  邢德科 《广西植物》2013,33(3):313-318
以贵州省贞丰县鲁荣乡五个地区为采样点,选择各点生长良好、树龄4~5a的野生成年麻疯树与油桐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采样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的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质量热值。结果表明:土壤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许妹<沙坝<喜朝<孔索<里外;土壤HCO3-含量大小顺序为许妹>喜朝>里外>孔索>沙坝。土壤pH>8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高或者HCO3-含量越低,麻疯树与油桐光合能力越强,同一生长点的麻疯树光合与抗胁迫能力都高于油桐。麻疯树和油桐热值均随土壤磷含量增加而增大,随土壤HCO-3含量增加而减小。油桐抗逆性差于麻疯树,但产能多于后者。因此,可以依据土壤的理化性质选择种植麻疯树和油桐。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清  杨卫诚  陶红梅  周旭林  余源婵 《生态学报》2018,38(10):3718-3728
主要选取松桃锰矿区周边大洞、下洞为对象,研究洞穴环境因子与洞穴动物群落的关系,探索两洞穴环境中是否存在重金属Mn污染,对比分析两洞穴动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重金属、环境因子与两洞穴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通过采集,共获标本1274号,其中大洞660号,隶属于5门10纲21目24科26种,下洞614号,隶属于4门7纲15目21科26种。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群落D(2.4745)C(1.4036)A(1.3549)B(1.1935)E(1.1384)F(0.7265)。分析大洞、下洞洞穴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大洞土壤中As、Mn与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9,下洞水体中重金属As与物种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0.021),重金属Mn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0.044),温度是影响下洞洞穴群落数量、分布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两洞穴水质污染小,土壤中的重金属除Hg达到极严重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过中度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20.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荒漠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菊科植物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为对象,研究单一骆驼刺种群(LTC)、单一花花柴种群(HHC)及骆驼刺-花花柴群落(GSQL)中植物及土壤中碳(C)、氮(N)、磷(P)、钾(K)等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骆驼刺-花花柴群落中土壤有效N(AN)、有效K(AK)含量及N∶P、N∶K显著高于单一花花柴种群;骆驼刺-花花柴群落中花花柴叶片的全N含量显著高于单一花花柴种群,骆驼刺-花花柴群落中骆驼刺叶片的全P含量显著高于单一骆驼刺种群。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生境土壤的AK含量与N∶P及A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OC呈负相关;不同生境下叶片中的全K含量与SOC、全N、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全N含量与SOC、全P亦呈显著正相关,而N∶P与SOC、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SOC含量与叶片中全P、全K含量呈正相关,而与N∶K呈负相关;土壤有效N含量与叶片N∶K呈正相关,而与叶片4种元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K含量与叶片中4种元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N∶K呈正相关;土壤N∶P、N∶K则分别与叶中全C、全P、全K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相较于单一种群,骆驼刺与花花柴的群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显示出豆科植物骆驼刺在群落演替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