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强  陈邦余 《广西植物》2001,21(2):137-145
初步统计 ,广东山区共有兰科植物 71属 2 0 8种。其中以热带分布属 4 7属 ( 66.2 % )为主 ,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属 1 3属 ( 1 8.3% )。主要属为虾脊兰属、羊耳蒜属、玉凤花属、石斛属、兰属、石豆兰属 ,其中 2属为世界分布属 ,2属为热带分布属 ,2属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以热带亚洲成分 (占 39.4 % )为主导成分 ,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成分 ( 1 6.9% )。广东山区没有特有属 ,但特有种丰富 ,产中国特有种 39种 (占 1 8.8% ) ,其中广东特有种 6种 (占 2 .9% )。广东山区具有兰科植物从最原始到最进化各类型的代表。区系成份比较表明 ,本区与云南、广西和中南半岛兰科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本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古老原始性 ;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与热带亚洲兰科植物区系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是中国兰科植物演化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相似文献   

3.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植物分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6科、814属、2 079种,分别占江西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2.81%、61.11%、50.46%,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5属、19种,分别占江西裸子植物总数的77.78%、65.21%、54.28%。(2)武功山地区科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占优势(70科,占57.96%),温带成分丰富(46科,38.65%);属包含14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略占优势(368属,49.40%),温带成分增加(354属,47.53%);种包含14个分布类型,热带分布性626种(31.04%),温带分布性663种(32.87%),温带成分略占优势;武功山地区植物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且热带和温带成分相互交融、渗透。(3)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和少种的科属较多,具有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单种属有414属,占总属数的50.86%。中国特有成分有4科、23属、728种。(4)与相邻的15个代表性区系比较表明,武功山地区种类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黄山、庐山、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区的关系很密切,与秦岭、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的区系关系最疏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38个地区共147属,984种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的统计,分析了各地区兰科植物的属种热带成分/温带成分(R/T)值随纬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各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8个地区147属兰科植物可划分为11种分布区类型和9种变型,984种兰科植物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和6种变型。(2)属级水平上R/T值随纬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38个地区中23个地区为热带性质,13个地区为温带性质,峨眉山和金佛山的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相等;种级水平上除俄贤岭的特殊岛屿石灰岩环境造成极强的热带性质外,其他地区的R/T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点。(3)38个地区兰科植物属种级区系类型存在分异现象,即147属兰科植物以热带亚洲分布(24.71%)、北温带分布(19.14%)和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5.32%)为主,而984种兰科植物除热带亚洲分布(30.28%)外,则以中国特有分布(26.89%)和中国-日本分布(12.85%)为主。(4)属种级聚类结果显示,种级水平的聚类分析比属级水平的聚类更能体现出纬度相近其区系成分也相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紫金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 ,对该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和分布特点作重点分析 ,结果表明 :1)本区有蕨类植物 95种 (含亚、变种隶属 34科、6 0属 ,其中水龙骨科、鳞毛蕨科等 6科的种类占优 ;2 )本区蕨类植物中热带、亚热带属占总属数 88 33% ,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3)古老植物成分丰富 ,单种分布的种类较多 ;4 )本区系成分与海南最为密切 ,与江西、浙江密切 ,与河北、东北较为疏远 ;5)分布特点表现为具有 5种生态类型 ,种类集中在海拔 340~ 6 50m区域 .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面踏查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海南文昌地区维管植物组成、区系成分、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昌地区共计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77属1397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46属67种,种子植物170科731属1330种;野生种子植物634属1183种(包括珍稀濒危植物25种,海南特有种49种)。在属级水平上,文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亚热带成分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93.23%。在种级水平上,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分布种最多,占非世界广布种的47.26%;中国特有种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01%。此外,村落风水林保存了大量当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根据《恩施植物志》内容,结合近年来野外实地调查记录,统计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信息,并对其物种多样性、科属组成及区系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共3 053种,占湖北省74.79%,全国的11.20%,隶属于164科1 008属,其中裸子植物9科28属45种,被子植物155科980属3 008种,且草本植物达1 576种;研究区内植物生活型多样化,多年生和落叶物种占优势,珍稀濒危物种多,生物多样性高。(2)鄂西南地区物种较多的科为蔷薇科(210种)、菊科(198种)、百合科(131种)、禾本科(126种)和豆科(111种),表征科中桦木科的重要值最大(22.00);大科、大属的优势性明显,少种科和少种属较多,体现出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3)研究区内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14个亚型,其中热带成分77科(65.25%),温带成分38科(32.20%),中国特有2科(1.69%),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3个亚型,热带成分388属(41.06%),温带成分485属(51.32%),中国特有57属(6.03%);种级水平上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温带成分1 572种(59.70%)、热带成分934种(35.47%),中国特有分布型110种(4.18%),属、种水平上温带成分更占优势。研究认为,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区系起源有一定的古老性,地理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8.
于2009~2016年对江西东江源区主要山脉的森林植物开展持续调查,采集维管植物标本2402号,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该区域维管植物名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286种,隶属于190科640属。其中,蕨类植物35科65属134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149科567属1143种;种类最丰富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蔷薇科(Rosaceae);乔木层优势科有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高(扣除世界分布的28.42%);属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占扣除世界分布的29.26%,热带亚洲分布及其相关类型的成分也较高。维管植物区系成分与东江源区所处纬度带较吻合,但热带和泛热带成分相对较高,可能与东南部暖湿气流及其东南沿海植物沿北迁徙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现有种子植物74科134属195种,隶属9个科分布区类型和13个属分布区类型。该群落区系的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共计45科86属,分别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80.4%和68.8%(不含世界分布,下同),其中,成分最多的是泛热带分布(33科,32属),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58.9%和25.6%。温带分布成分共计11科37属,分别占种子植物科、属数的19.6%和29.6%。体现了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多、起源古老和特有成分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福建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调查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19科462属;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牛姆林种子植物区系为典型的热带起源,热带成分占64.7%,其中以泛热带成分最多(占25.0%),同时兼容了大量的温带成分(占22.4%)。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次生林林窗植被和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研究了紫金山次生林林窗的形成、分布、植被及环境特征 .林窗主要由人为砍伐马尾松形成 ,呈随机分布 .林窗内共出现木本植物 53种 ,频度最高者为枫香 ,频度 1 0 0 % ,其次为刺楸、白栎、黄连木和栓皮栎 .共出现 1 2 83个体 ,其中枫香占 1 8.7% ,黄檀 1 0 .9% ,白栎 8.7% ,刺楸、栓皮栎分别为 5.5%和 5.3% .林窗的种类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 7种和 1 90株·1 0 0m- 2 .方差分析表明 ,枫香、黄檀、白栎和栓皮栎在林窗内的密度分布与随机分布预测值有显著差异 ,反映其分布的非随机性 .林窗内 ,基周 <2cm的个体占 59.0 % ,树龄愈高 ,个体数愈少 ,基周 4cm时 ,个体数下降 70 .5% ,1 0cm时下降 96.2 % .林窗内光照强度、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及土壤元素分布 ,在时序上有近似与旷地的规律性 ,空间上则显现更复杂的格局 .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森林植被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南京地区的木本植物区系,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动态,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是南京地区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华北山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水良 《植物研究》1998,18(3):311-320
按生态位宽度,浙江金华北山38种主要木本植物可分成三类,生态位宽度大于0.2的有马尾松、格药柃、短柄抱等10种,在0.20~0.10间有黄山松、苦槠、锥栗等12种,小于0.1的有化香、马银花、樟等16种;按生态位重叠值, 38种木本植物可以区分出四群植物:类群Ⅰ为黄山松、杜鹃、白马骨等,类群Ⅱ为马尾松、短柄抱、继木等,类群Ⅲ包括樟、白栎、枫香等,类群Ⅳ包括黄檀、木半夏、乌饭树等。本文提出,计算生态位重叠值时,可首先计算调查样点的群落相似系数,以具有最小相似系数总值的样点作为始端样点,以始端样点为参照,根据与其群落相似系数的大小,再对其它样点进行排列,使排列后样点的生态条件具梯度变化,在这基础上,再计算样点间的生态距离间隔;并提出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对植物进行生态学相似性比较。本文研究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5种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朴树(Celtis sinesis Pers)5个树种叶肉细胞超微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叶肉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轻度干旱胁迫下,湿地松的叶片超微结构未受损伤。麻栎线粒体无明显变化,叶绿体有扩张现象。黄连木与黄檀线粒体外膜有降解现象,叶绿体膨胀。朴树线粒体与叶绿体受损明显。重度胁迫下,湿地松和麻栎的线粒体内部出现降解,叶绿体受损。黄连木与黄檀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与线粒体受到严重损伤。朴树细胞内部受损最严重。可将5个树种分为3种不同的抗旱等级:湿地松与麻栎抗旱性较强,黄连木与黄檀抗旱性中等,朴树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安徽皇甫山黄檀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皇甫山黄檀(Dalbergia hupeana)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群落的科-属组成、属一种组成具较高的多样性,该群落属于典型的次生演替群落;该群落植物区系中的亚热带、温带区系交汇融合明显;该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呈现明显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与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吻合,该群落属于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从而表明皇甫山黄檀群落的次生演替处于较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指定了黄檀属Dalbergia黄檀D.hupeana Hance、滇黔黄檀D.yunnanensis Franch.、D.collettii Prain和多裂黄檀D.rimosa Roxb.四个名称的后选模式。分别将上海黄檀D.sacerdotum Prain、高原黄檀D.yunnanensis var.collettii(Prain)Thoth.和勐梭黄檀D.mengsuoensis Y.Y.Qian处理为黄檀D.hupeana、滇黔黄檀D.yunnanensis和多裂黄檀D.rimosa的异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皇甫山黄檀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安徽皇甫山黄檀(Dalbergia hupean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黄檀在群落中优势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东省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设置21个样方,分析主要乔木种群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大青山样方内共发现维管植物111种,其中乔木29种、灌木14种、草本植物68种,群落植物种类少,物种多样性低.2)29种乔木根据径级结构划分为13种扩展种、2种隐退种,5种稳定侵入种、6种随机侵入种和3种随机隐退种.主要乔木种群径级结构型为2种:黑松种群、栓皮栎种群、麻栎种群、小叶朴种群、黄檀种群、君迁子种群和槲树种群为增长型;刺槐种群和赤松种群为稳定型.大青山群落乔木整体上为增长型群落.3)大青山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赤松林、黑松林、刺槐林,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黑松林、赤松林、刺槐林,显示赤松更适合作为大青山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Voronoi图的群落优势树种种内种间竞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型常绿阔叶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坐标(x,y,z)。首先,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树种。其次,提出基于Voronoi图的V_Hegyi竞争指数,并对Hegyi、APA和V_Hegyi三种竞争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采用V_Hegyi竞争指数分析常绿阔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群落共有11个优势树种即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豹皮樟(Litsea coreana)、白栎(Quercus fabri)、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黄檀(Dalbergia hupeana)。比较分析认为,V_Hegyi竞争指数既克服了用固定半径圆确定竞争单元的尺度不统一缺陷,又可进行种内、种间竞争分析,并保持竞争排序的稳定性,因此是优于Hegyi和APA的更合适的竞争指数,所以选择V_Hegyi竞争指数进行优势树种竞争分析。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种内竞争比种间竞争激烈。种内竞争最激烈的优势树种细叶青冈、青冈和短尾柯与其它优势树种的种间竞争强度也是最高的。反之,种内、种间竞争都较弱的优势树种包括豹皮樟、白栎、天目木姜子、黄连木、榉树、杉木、枫香和黄檀。多数优势树种存在1个主要竞争树种,很少有超过3个以上的情形。细叶青冈是群落最占优势的树种,具有最强烈的种内竞争。同时,也是所有其它优势树种的最大竞争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资料收集及野外调查, 得出幕阜山脉地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6科72属261种, 具有一定的东西过渡性, 为鳞毛蕨-铁角蕨植物区系, 最大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 (29种)。其中, 庐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224种), 以铁角蕨属(Asplenium)为主; 幕阜山的物种密度较大(2.09种/km 2), 以卷柏属(Selaginella)为主; 九宫山以瓦韦属(Lepisorus)为主; 三者共通种有95种, 新特有现象较丰富。该区属种分化限制明显, 表现在单种科、属及寡种科、属占总科数的60%及总属数的80%。从区系成分看, 该区科、属以热带成分为主, 科和属的热带性成分与温带性成分比值(R/T值)分别为2.6和2.3。与同纬度带山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的R/T值比较, 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带的蕨类植物属的R/T值在2.18-2.36之间; 种的R/T值为0.2, 为热带成分的5倍, 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 是罗霄山脉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与华东、华南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 表现出华东与华南两区系成分的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