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2000年丰、枯水期对契爷石水库的理化因子,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有关评价指数对该水库水体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契爷石水库目前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且枯水期较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更为严重,另外,全年有机污染也比较严重。浮游植物丰水期以蓝藻、绿藻为主,枯水期以蓝藻、硅藻为主,该水库属于典型的蓝藻-绿藻-硅藻型水库,且有较高丰度的耐有机污染的裸藻所在。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轮虫主要以耐有机、喜富营养的萼花臂尾轮虫(R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earis)为主,挠足类主要以无节幼体,桡足幼体为主,成体很少,且主要以剑水蚤为主,喜寡营养的哲水蚤在该水库中没有出现,枝角类种类,数量都很少,多为广温型、嗜暖型种类,其中长额象鼻蚤(Bosmina longirostris)和微型裸腹蚤(Moina micrura)习居于富营养型水体中。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了新丰江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新丰江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较低。浮游植物34种,丰水期以蓝、绿藻为主,分别占总数量的31.7%和26.8%,蓝藻、绿藻细胞微小,chl-a量未占优势;枯水期硅藻为优势种群,占63.9%。浮游动物22种,丰水期轮虫为主,占65.3%,枯水期桡足类占81%,丰水期动物密度较高,但丰水期以轮虫如螺形龟甲轮虫为主,枯水期以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及广布中剑水蚤居多,因此枯水期生物量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3.
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水库的水质和浮游生物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汤溪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30~50之间,属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丰度为0.81×106~6.57×106cells·L-1,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其优势种主要为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极小直链藻(Melosira minmum)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富营养化指示种。浮游动物丰度为43.25~812.2ind.·L-1,其优势种也多为富营养化指示种,如: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与1984年相比,该水库由硅藻型变为蓝藻型,其营养水平与浮游植物丰度都显著增加。在2000年一次微囊藻水华发生时,水体表层浮游植物丰度高达11.97×106cells·L-1。  相似文献   

4.
飞来峡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新建河流型水库-飞来峡水库在蓄水初期的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处于营养累积高峰期,已开始回落,但流域上游大量含磷废水使水库中磷含量继续上升,目前属于中营养型。共记录到浮游植物29种(属),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种类较多,其中丰水期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枯水期是硅藻占优势,除大坝附近外,浮游植物两个季节密度变化不大,为0.39×106cells·L-1.浮游动物53种(属),其中包括僧帽溞和透明薄皮溞两种嗜寒性种类,丰度为52ind.·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数量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多。  相似文献   

5.
新建水库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0~2003年调查了新建水库飞来峡水库(1999年蓄水)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的动态特征。共检到轮虫68种,枝角类18种和桡足类13种。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丰度均不高,分别为0.2~88.6,0.1~13和0.4~13.8 ind.L-1,最高丰度均出现在蓄水后的第4年(2002年3月)。在水库开始蓄水之后,轮虫先以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为优势种;然后在蓄水后的第4年(2002年3月)由于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pectinata)种群密度大幅度上涨,长圆疣毛轮虫取缔螺形龟甲轮虫成为优势种;此后,随着长圆疣毛轮虫种群回落,螺形龟甲轮虫又成为优势种。对于枝角类来说,水库蓄水初期,短尾秀体氵蚤(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长额象鼻氵蚤(Bosmina longirostris)交替成为枝角类的优势种;在蓄水后的第4年,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密度上涨,成为绝对优势种;此后,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回落,但仍然为绝对优势种。对于桡足类来说,在调查期间均以桡足幼体为主,成体丰度很低。飞来峡水库属河流型水库,在调查期间滞留时间为1.3~14.2 d,高的稀释和平流损失率造成浮游动物丰度很低。滞留时间的变化与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群波动密切相关;叶绿素a对它们的种群波动影响则不明显,但与长圆疣毛轮虫和长额象鼻氵蚤均显著正相关。在相对较长的滞留时间(14.2 d)和较丰富的食物的条件下,长圆疣毛轮虫和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密度大幅度上涨,并使总浮游动物丰度在蓄水后的第4年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6.
大镜山水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座富营养抽水型中型水库,为了解富营养过程中抽水型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于2006年3~12月在水库敞水区进行每月1次或2次调查.共检到轮虫32种、枝角类4种和桡足类9种.其中,臂尾轮属为轮虫优势属,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剪形臂尾轮虫(B. forficula)为最主要的优势种.长额象鼻溞 (Bosmina longirostris)为枝角类的优势种,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snensis)为桡足类第1优势种,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cyclopoides)为次优势种.中华窄腹剑水蚤个体较小(成体体长为0.3~0.5mm),对咸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该种是通过河流调水引入大镜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个体体重分布范围为0.01~81.92 μg,种类主要分布的个体体重区间为0.08~0.32 μg,在该区间的浮游动物主要为轮虫.浮游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以桡足类占优势,丰度峰值出现在个体体重为0.08~0.16 μg的区间上,并以无节幼体为主;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2.56~5.12 μg的等级上,峰值为46.43 μg/L,主要由桡足类构成.水库中后生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为21.9~876 ind./L和17.47~1089.73 μg/L,丰水期丰度较高,丰度和生物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份.与同地区的其它水体相比,大镜山水库浮游动物种类数低,与水体咸度高和鱼类养殖导致的高强度捕食压力有关.抽水入库量、降雨量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它们明显地削弱了温度的作用;在水温下降的枯水期,鱼类捕食压力下降导致了枝角类丰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2年4~10月对密云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58属,122种,细胞密度为565.30~10^4cells/L,4月份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6~10月蓝藻(Cyanophyta)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有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as-aqua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等。浮游动物有36种,密度为4761ind/L;浮游动物具有原生动物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数量较少的特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有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急游虫(Stromlridium uiHde)、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长额象鼻蚤(Bosmlna longirostris)等.与1980年监测结果相比,密云水库浮游生物总密度上升较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浮游生物优势种群的指示作用显示,在植物生长季节,库区水体已进入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卧龙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 分别于2016 年春、夏、秋、冬4 个季节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检测到卧龙湖浮游植物7 门57 种, 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 为26 种, 硅藻门18 种, 蓝藻门8 种, 裸藻门2 种, 甲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1 种, 主要优势种有类颤藻鱼腥藻(Anabeana osicellariorde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螺旋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irali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浮游植物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演替, 密度变化范围是841.1×104-8907.3×104 cells·L-1。水温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共鉴定浮游动物4 个门类18 种, 分别是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轮虫类种类数最多, 共10 种, 原生动物和枝角类各3 种, 桡足类2 种。主要优势种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是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浮游植物密度及优势种、营养状态指数(TSI)都表明卧龙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韧  林秋奇  王朝晖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2,22(11):1939-1944
在2000年的丰水期(6—7月份)和枯水期(11—12月份)分别对广东省19个大中型水库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一共发现有7门89属142种的藻类。其中绿藻84种,硅藻25种,蓝藻19种,裸藻9种,甲藻和金藻各两种以及隐藻1种。水库的主要优势种为蓝藻或硅藻。藻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从水库上游到水库下游依次降低。丰水期的藻类丰度要高于枯水期。绝大多数水库在丰水期优势种为蓝藻,而在枯水期的优势种为硅藻。人为导致的水量增减会对季节性变化造成影响。从空间分布上看,每西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优势种为蓝藻,而每东地区和东江、韩江流域的主要优势种为绿藻,北江流域的各种类组成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浙江省选取了10个水库和10个河网饮用水源地,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记录浮游动物101种(轮虫60,枝角类24和桡足类17种)。水库和河网轮虫的优势种分别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枝角类分别为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桡足类均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水库中有一些能指示良好生态或水质的指示性种类。水库枝角类与桡足类群落之间周年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轮虫与桡足类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最弱;河网枝角类与桡足类在夏、秋、冬季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浮游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水库的秋季与河网的夏季为最高。轮虫与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丰富度随着饮用水源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松涛水库是一个大型热带水库,分为两个主要水域:番加洋和南丰洋,2003年12月对该水库的这两个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共发现7门65种藻类。松涛水库番加洋库区水体的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为1.08×106cells·L-1,主要种类组成为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型。松涛水库南丰洋库区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为细胞密度为1.14×106cells·L-1,主要种类组成为绿藻(Chlorophyta)-硅藻(diatom)型。松涛水库库区水体总体已为避-富营养,其中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类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镰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falcatus),小环藻(Cyclotella menighiniana),模糊直链藻(Melosira spp.)等。与亚热带和温带的水库比较,处于热带地区的松涛水库浮游植物,在湖泊区微囊藻等适应高温高光强的种类具有更高的细胞密度。松涛水库河流区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30日~2006年8月31日,对舟山市马岙镇的旭旺无公害对虾精养基地水体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精养塘中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5门16种,其中蓝藻4种,绿藻5种,硅藻5种,裸藻1种,甲藻1种.主要蓝藻有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席藻(Phorimidium sp.)、螺旋藻(Spirulina sp.)等;常见绿藻有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常见硅藻有舟形藻(Navicu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养殖早期3门9种,蓝藻门与裸藻门的微藻未检查到,且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0.8×107cells·L-1,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45.养殖后期4门12种,多甲藻未出现了,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1.5×107 cells·L-1,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5.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高后期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浙南地区山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水质状况,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对位于温州大罗山天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天河水库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60属89种,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2×105 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0.26 mg·L-1。硅藻门在全年均占优势,绿藻门在春、秋季占优势,而蓝藻门仅在夏季占优势,裸藻门和甲藻门在全年均有出现,隐藻门在秋、冬季均有出现,但不占优势。全年主要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美丽星杆藻、假鱼腥藻、小新月藻、二角盘星藻、二角多甲藻、圆筒锥囊藻、卵形隐藻。冗余分析(RDA)显示,水库的水温、总氮、化学需氧量(CODMn)和 pH值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运用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并结合浮游植物的丰度、优势种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了水体污染情况和富营养程度, 结果显示,天河水库水体介于寡污染到清洁水体带之间,为贫-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4.
大沙河水库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东  肖利娟  胡韧 《生态科学》2011,30(5):500-506
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月对广东省大沙河水库湖泊区距水表层0.5m、5m和10m三个水层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对环境变量进行了测定.采样期间三个月的总降雨量为263mm,水温范围在15.5~19.4℃之间,水体处于混合状态.三次采样中,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9种(属),隶属于6个门,浮游植物丰度范围在4.1×106~14.8×106cells·L-1之间.三个水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差异不显著(p>0.05),丰度的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这两个种的丰度之和占总丰度的70%以上,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2月的表层出现了轻度鱼腥藻和微囊藻水华.蓝藻自身的浮力调节机制和适应低磷的生活策略是其成为优势种的重要原因,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水体混合与富营养共同导致的光的可获得性的减少是形成蓝藻水华的关键外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全细胞多重PCR检测蓝藻、微囊藻及产毒微囊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三对分别针对微囊藻、蓝藻16S rDNA及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B的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209F/409R、27F1/409R、MTR/MTF,其中409R为一条共用引物。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蓝藻和微囊藻的两重全细胞PCR方法和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蓝藻、微囊藻和可产毒微囊藻的三重全细胞PCR方法,并且测试了这两种PCR反应的灵敏度区间,分别为105~103cell·mL-1、105~102cell·mL-1。对采集水库水样检测结果表明双重全细胞PCR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对天然水样的检测,三重全细胞PCR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培养藻细胞的筛查。全细胞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预警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