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鲍鱼培苗的成活率,对分离自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的、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API鉴定表明,这些致病菌株由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cholerae,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组成,其中弧菌17株,约占总分离菌株的50%,而溶藻弧菌则为弧菌的优势菌株,有11株,约占弧菌总数的70%。药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相反,四环素和新生霉素则对它们没有作用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南方九孔鲍培苗过程中潜在致病菌胞外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分离筛选到105株菌,并对之进行了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同时应用PCR对溶血毒素的归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API对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05株菌中,仅35株菌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和脂肪酶的能力,尤其以菌株1、2、3、5、9以及16相对强大。在此35株菌中,85.6%的菌株(3035株)表现出溶血现象,但仅16株菌的TlhPCR呈阳性。API鉴定表明,35株菌中弧菌约占50%,溶藻弧菌又占弧菌的70%。研究结果揭示,和其它菌株相比,分离自变白鲍苗的6株溶藻弧菌(菌株1、2、3、5,13和16)和2株副溶血弧菌(菌株9和21)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酶和或溶血的能力,意味着极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观测它们对鲍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两株对虾幼体弧菌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崇庆  薛明  何红  周世宁 《微生物学报》2008,35(3):0346-0352
从患弧菌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中分离到两株病原菌zouA和zouB, 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表明均为弧菌属菌种, 弧菌编码鉴定系统分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弧菌R72H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菌株zouB为副溶血弧菌。对菌株zouA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弧菌的相似性均高于98%, 相互间不能区分; 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相似性达98%以上, 而与所有其它弧菌的相似性不到92%。结合表型和分子特征的鉴定结果, 菌株zouA和zouB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4.
引起文蛤暴发性死亡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江苏吕泗文蛤养殖区发病文蛤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病蛤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 养殖水体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 菌株WG1702能引起供试文蛤发病, 死亡率为100%, 且发病症状与原发病症状相同, 提示该菌是引起文蛤大面积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类地位及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菌株WG1702为革兰氏阴性菌, 直杆状, 生理生化指标为: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甘露糖、氧化酶、甲基红阳性, 精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水杨素、V.P阴性。为确定该致病菌的分类学地位, 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 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 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 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 该菌株与哈氏弧菌(DQ146937)同源性最高, 为97.4%, 结合形态、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最后鉴定菌株WG1702为哈氏弧菌(Vibrio.harveyi)。  相似文献   

5.
一株牙鲆皮肤溃烂症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山东荣成养鱼场发病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3,革兰氏阴性,杆状,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不能鉴定。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M3菌株与弧菌属的同源性较高,为94%~98%。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菌株M3与鳗弧菌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6%,其生化性状也和鳗弧菌的特征相似,故可把M3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对2013?2015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耐药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可疑菌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生物梅里埃,法国)进行鉴定,用PCR方法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0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或trh+的致病菌株占95.0%(114株),tdh-且trh-的非致病株占5.0%(6株)。所有120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3SS1基因,T3SS2α基因主要存在于tdh+/trh-的菌株中,T3SS2β存在于trh+的菌株中,2株tdh-的菌株首次检出T3SS2α基因。本研究中大流行菌株占64.2%(77株),非大流行菌株占35.8%(43株)。多达65.8%的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90.0%以上的副溶血弧菌对其他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杭州地区腹泻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多为大流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耐药率有所上升,要加强监测并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九孔鲍鲍苗脱板过程中细菌胞外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后半年开始,汕尾出现大规模九孔鲍鲍苗脱板问题。为了解养殖环境中的细菌(主要是弧菌)对鲍苗的影响,于汕尾一养殖场跟踪观察多次鲍鱼育苗过程,取鲍苗正处于脱板过程中的水样和采苗板样用TCBS平板分离出25株菌,测定其分泌酪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明胶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并进行其溶血现象分析。结果表明,产酶菌株达到17株,其中10株菌兼具分泌溶血素的能力。对这10株菌进行了种类鉴定,表明它们是副溶血弧菌(4株)、溶藻弧菌(2株)、腐败希瓦菌(3株)和杀鲑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8.
半滑舌鳎病原菌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有严重皮肤溃疡病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ünther)病灶处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一株菌株BV1为养殖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菌。通过Biolog系统、细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对菌株BV1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为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其半致死量LD50为6.7×103CFU/mL。进一步的药敏试验表明其对链霉素、四环素等敏感,而对其他用于试验的抗生素敏感度低或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南极环境条件特殊,微生物资源丰富,有望筛选出功效显著的抗菌微生物。【目的】以黄瓜枯萎病致病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为指示菌,从南极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并对其抑菌物质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分别对样品和发酵液进行初筛和复筛,筛选出对F. equiseti抑菌效果最强的菌株,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之后,对目标菌株发酵上清中的抑菌物质进行抑菌谱研究,并对其抑菌成分进行温度和pH的稳定性检测,通过硫酸铵沉淀的方法初步鉴定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结果】从南极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62株细菌,有5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抑菌效果最强的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斯氏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pizizenii),命名为JYM35。抑菌谱检测结果显示,菌株JYM35对丝瓜枯萎病致病菌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辣椒枯萎病致病菌F. equiseti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长豆褐腐病致病菌笄霉属(Choanephora)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水产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菌株JYM35发酵上清中所含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强且耐碱不耐酸,硫酸铵沉淀后可初步确定其抑菌物质隶属蛋白类。【结论】菌株JYM35是一株产蛋白类活性物质的广谱型抑菌菌株,对枯萎病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因此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运城盐湖水样中分离出一株细菌K1-L,能在2%-10%的MGM固体培养基上出现群游现象。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周生鞭毛,电镜下大小约为0.4μm×(1-2)μm,其菌落形态为圆形,灰色。菌株K1-L的最适生长盐浓度、温度和pH值的范围分别为2%-6%、30-40℃和6.0-7.0,GC含量为47.06%。通过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学的分析,发现其与Vibrio diabolicus HE800T和Vibrio rotiferianus LMG 21460T等细菌的16S rRNA有高度同源性,最大的相似性均为99%,确定该菌株K1-L为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株Ⅲ型分泌系统的分布以及耐药特征。方法对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共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T3SS1、T3SS2α、T3SS2β和toxR检测,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 21株菌株中tdh+/trh-占90.48%(19/21),tdh-/trh+和tdh-/trh-分别占4.76%、4.76%,未检测到tdh+/trh+菌株。T3SS1广泛存在于所有菌株中。T3SS2α存在于tdh+/trh-菌株,T3SS2β存在于tdh-/trh+菌株。1株食物中毒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tdh-/trh-/T3SS2α-/T3SS2β-。2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抗菌素B、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结论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携带tdh基因,T3SS2α与tdh相关,而T3SS2β则存在于trh+菌株。未携带tdh和trh基因的食物中毒分离株表明副溶血性弧菌不仅仅依赖TDH和TRH发挥毒力作用,其致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两株海洋蛭弧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宗辉  蔡俊鹏  吴冰  袁尔东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25-1431
[目的]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鉴定蛭弧菌,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稀释营养肉汤(dilute nutrient broth,DNB)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测,并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之后结合1994年版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生理试验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出2株蛭弧菌,分别命名为5#-12和5#-sh06,它们可在20℃~35℃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生长pH范围6.1~8.6,最适pH均为7.2;2株蛭弧菌可分别裂解46和48株试验菌,各占总试验菌株数(58)的79.3%和82.8%;联合2株蛭弧菌,可裂解56株试验菌,占总试验菌株数的96.6%;同时,它们一起能将所有试验弧菌裂解.[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作为一种生物净化因子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株Ⅲ型分泌系统的分布以及耐药特征。方法对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共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T3SS1、T3SS2α、T3SS2β和toxR检测,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 21株菌株中tdh+/trh-占90.48%(19/21),tdh-/trh+和tdh-/trh-分别占4.76%、4.76%,未检测到tdh+/trh+菌株。T3SS1广泛存在于所有菌株中。T3SS2α存在于tdh+/trh-菌株,T3SS2β存在于tdh-/trh+菌株。1株食物中毒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tdh-/trh-/T3SS2α-/T3SS2β-。2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抗菌素B、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结论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携带tdh基因,T3SS2α与tdh相关,而T3SS2β则存在于trh+菌株。未携带tdh和trh基因的食物中毒分离株表明副溶血性弧菌不仅仅依赖TDH和TRH发挥毒力作用,其致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滴水湖沉积物中可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滴水湖湖心采集底泥样品,对底泥中可培养优势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滴水湖沉积物中菌落总数为2.43×104CFU/g,分离纯化后的8株优势菌种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5%,其中7株为GN-NENT(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1株为GP-ROD SB(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结果显示,8株菌种分别为:鳗鱼气单孢菌(Aeromonas encheleia)、乙酸钙不动杆菌/基因型1(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enospecies1)、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DNA group12)、腐败希瓦氏菌B(Shewanella putrefaciens B)、维罗纳/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obria DNA group8)、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梅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  相似文献   

15.
溶藻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重PCR检测和小鼠动物实验,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因子进行评估,以期获得较强致病菌株和弱致病菌株之间的差别,并初步探讨该菌毒力因子对小鼠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多重PCR体系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我妻氏血平板溶血实验和平板酶活实验检测溶藻弧菌株的溶血素和胞外酶;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动物,攻毒方式为灌胃和腹腔注射,根据小鼠的致病症状和死亡情况来分析和对比溶藻弧菌的胞外分泌物以及菌体本身的毒性。【结果】10株溶藻弧菌产淀粉酶、卵磷脂酶的比例为100%,脂肪酶、明胶酶次之(为70%),脲酶均未被检出;神奈川现象阳性菌株率为6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10株溶藻弧菌中toxR、Collagenase、tlh、FlaA、ompW、AspA、fur这些与毒力有关的基因均有分布,而toxS、trh、tdh、UreR并未检出。10株溶藻弧菌中的VA009对小鼠显示了较强的致病性,能造成腹腔积液,经腹腔注射感染此菌后7 d内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不同的溶藻弧菌对小鼠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溶藻弧菌菌体本身比胞外分泌物对其毒性的贡献要大,而副溶血弧菌的毒性则由其胞外分泌物起主要作用;比较我们筛选出的强致病菌株与弱致病菌株,其上述毒力基因的分布并没有差别,说明溶藻弧菌可能存在一套与副溶血弧菌不同的独立的毒力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广东省南澳岛采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分离海洋来源的琼胶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为琼胶酶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4种不同的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琼胶酶的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DNS法测定琼胶酶活力,研究菌株所产琼胶酶的类型,对菌株的生长曲线及发酵产酶曲线进行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琼胶酶的菌株ZQM2017,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属于弧菌属(Vibrio sp.),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可同时产α-琼胶酶与β-琼胶酶;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28℃,180 r/min振荡培养时,其对数期出现在3-9 h,发酵5 h即有明显产酶,当发酵至46 h,所产琼胶酶活力达到最高109.87 U/mL发酵液。从南澳岛龙须菜上自主分离筛选得到的海洋细菌ZQM2017,经鉴定命名为Vibrio alginolyticus ZQM2017,可同时分泌α-琼胶酶和β-琼胶酶,所产琼胶酶初始活力高达109.87 U/mL。  相似文献   

17.
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和裂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噬菌蛭弧菌具有裂解病原菌、净化水体的功效,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4株Bh04系列蛭弧菌,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它们对61株菌株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在1%~3%的盐度范围内,蛭弧菌均可生长,最适盐度为3%;在15~30℃温度条件下蛭弧菌也可生长,但最适培养温度为20-25℃;只有在使用活的宿主菌的培养条件下,蛭弧菌才能生长。4株蛭弧菌分别可裂解21、24、40、43株菌,各占总试验菌数(61)的34.4%、39.3%、65.6%和70.5%。4株蛭弧菌一起,则可裂解55菌株,占总试验菌株的90.2%。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在消除海洋环境中有害细菌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海水中分离得到蛭弧菌类群(Bdellovibrio-and-likeorganisms,BALOs)新型菌株,丰富BALOs的种质资源。【方法】从中国深圳大亚湾取回海水样品后,使用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作为宿主,通过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得到BALOs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对16S 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完成分子鉴定。采用双层平板滤纸片法分析NaCl浓度、pH及温度对菌株BALOs10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菌株BALOs10对16株细菌的裂解效果。【结果】成功分离出一株以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为宿主的BALOs菌株BALOs10。噬菌斑呈圆形、透明且边缘光滑整齐,菌体为弧状,极生单鞭毛,菌体大小(0.21–0.44)μm×(1.25–1.87)μm。菌株最佳生长温度、NaCl浓度和pH范围分别为35–37°C、2%–3%(W/V)和7–8。菌株BALOs10可以裂解9株不同种的受试菌,占总试验菌株数(16株)的56.3%,主要是海杆菌属和弧菌属;菌株BALOs10的16S rDNA与最相近的典型菌株Halobacteriovorax marinus SJ的相似性只有92.14%,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Halobacteriovorax sp. BALOs10。【结论】本文研究发现了Halobacteriovorax属(嗜盐噬菌弧菌属)的一个新型菌株,丰富了BALOs种质资源,为后续的应用及理论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引起方斑东风螺急性死亡症的病原,对2015年6月广东省徐闻县发生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急性死亡症进行了病原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W-01。将XW-01人工感染方斑东风螺,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证实分离菌株为致病菌。分离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病原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XW-01对方斑东风螺半致死剂量(LD50)测定值为6.3×106 cfu/m 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常见的7种抗菌药物氟哌酸、氟苯尼考、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头孢三嗪、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敏感。添加不同剂量的三联生物噬菌王产品到水族箱中,对方斑东风螺用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哈维氏弧菌试验,观察东风螺发病及死亡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的此产品可以明显降低东风螺的死亡率,表明三联生物噬菌王产品对东风螺感染哈维氏弧菌所引起的急性坏死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批患病的凡纳滨对虾分离细菌性病原,共分离纯化了50株细菌,随机选择形态差异的11株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这11株菌主要分布在节杆菌属、弧菌属、芽胞杆菌属、微小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对其中2株弧菌进行16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1株A1-1可能为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而另外1株菌A2-3可能为Vibrio rotiferianus(半滑舌鳎病原菌轮虫弧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A1-1符合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特征,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中的一个型。人工感染实验表明A1-1对金鲫鱼具有明显的致病性,1×10~6 CFU感染剂量时能使80%金鲫鱼死亡。耐药性分析表明A1-1对土霉素、红霉素有较强的抗药性,而对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和氟本尼考均表现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