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抑菌效果, 但对人正常细胞毒性较弱。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产生可溶性色素;基质菌丝在培养早期出现横隔, 随后发生断裂;最适生长温度为28°C。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菌株ACMA006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成员, 与该属的合格发表种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种(S.cavourensis subsp. washingtonensis)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 同源性达100%, 但在部分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初步确定ACMA006属于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种的一个海洋变种。  相似文献   

2.
一株河流污泥中产甲烷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产甲烷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亨盖特厌氧操作技术从河流污泥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甲烷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含量.结果:该菌株杆状,产芽孢,极端严格厌氧,宽约0.36μm,长约3.20μm,有时观察成链状,在液体培养的过程中,聚集成絮状沉积在管底.能够利用H2/CO2和甲钠盐生长,不利用甲醇、三甲胺、乙酸和二级醇类.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7℃,最适pH为7.5 ~8.0,能在0~1%盐浓度范围内生长.结论:菌株AG的最适温度较高,最适pH偏碱,在沼气发酵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从土壤筛选所得1株芽孢杆菌并对该菌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Gen Bank登录号为: JN609382)。结果 形态学观察:菌落呈圆形,白色微黄,中央凸起,半透明,长时间培养容易形成褶皱;革兰染色为阳性;芽孢中生,周生鞭毛,细长且多。生理生化特征:参照《常见细菌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其中接触酶反应、V-P测定、卵磷脂以及革兰染色呈阳性;能够利用D-葡萄糖、D-木糖、D-甘露醇产酸,并能使淀粉水解;不能利用丙酸盐,不能形成吲哚,不能水解酪氨酸,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征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在Gen Bank上经过BLAT分析,其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最高(99%)。结论 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引起文蛤暴发性死亡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江苏吕泗文蛤养殖区发病文蛤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病蛤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 养殖水体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 菌株WG1702能引起供试文蛤发病, 死亡率为100%, 且发病症状与原发病症状相同, 提示该菌是引起文蛤大面积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类地位及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菌株WG1702为革兰氏阴性菌, 直杆状, 生理生化指标为: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甘露糖、氧化酶、甲基红阳性, 精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水杨素、V.P阴性。为确定该致病菌的分类学地位, 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 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 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 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 该菌株与哈氏弧菌(DQ146937)同源性最高, 为97.4%, 结合形态、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最后鉴定菌株WG1702为哈氏弧菌(Vibrio.harveyi)。  相似文献   

5.
【背景】2016年6月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养殖的双斑东方鲀出现皮肤溃烂症,病鱼特征为:游动缓慢,停止摄食,口角、表皮、鳍条溃烂,肾脏、脾脏充血严重。【目的】对发生皮肤溃烂症双斑东方鲀病原进行鉴定,以期为该疾病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濒死病鱼肾脏、脾脏和病灶部位肌肉组织分离出优势菌株,经人工肌肉注射感染证实其为致病菌。经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手段综合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从患病鱼体脾脏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SBDFT-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呈短杆状,菌体大小0.9×2.0μm。该菌株在2216E平板培养基菌落呈乳白色,边缘透明,中间凸起;在TCBS培养基菌落呈黄色,边缘整齐,中央隆起。该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等14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经济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从患病双斑...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神经节苷脂内切糖苷酶的菌株YW2112, 该酶能特异性水解神经节苷脂中连接神经酰胺和寡糖链之间的糖苷键,是研究神经节苷脂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工具酶。对分离菌株YW2112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YW2112为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 鞭毛周生,菌体大小为(0.6μm~1μm)×(1μm~3μm),V-P实验阳性,甲基红阴性,利用葡萄糖产酸产气。以16S rDNA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1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YW2112 与Enterobacter cloacae 在同一分支,二者的序列相似性为98.6% ,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将其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相似文献   

7.
一株多菌灵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被多菌灵污染的湖南红壤土中分离到一株能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1_1,该菌在含酵母膏多菌灵(50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与无酵母膏的多菌灵(500mg/L)无机盐培养基中,24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为95.56%和19.6%。根据表型特征、G+C含量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鉴定为β-Proteobacteria中的Ralstonia sp.(罗尔斯通氏菌)。  相似文献   

8.
从原始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蓝色色素菌株18-A-5,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在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上初产蓝绿色色素,日久为深蓝色,基内菌丝蓝色,气生菌丝灰白色,产灰色孢子,孢子丝直或柔曲,形成长孢子链,孢子圆柱形。其DNA的G+C摩尔分数为62.4%,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GenBank登陆号为EU054353),18-A-5与生靛链霉菌Streptomyces indigoferus ATCC23924T 、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 ATCC23924T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达100%,聚类分析表明,18-A-5与生靛链霉菌Streptomyces indigoferus、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两株菌聚类在一起,分支置信度为74%。结合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成分析、脂肪酸分析等将菌株18-A-5定名为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并对该蓝绿色可溶性色素性质进行了耐酸碱性、热稳定性、抗菌谱等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棚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异养型硝化细菌,命名为菌株HN,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状或杆状。菌落颜色为橙红色。该菌株能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并产生亚硝酸。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能进行反硝化作用。部分长度的16S rDNA 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HN与Rhodococcus ruber 具有99%相似性。并用PHYLIPS程序将该菌株与报道的相关硝化细菌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本文首次报道Rhodococcus sp.HN为异养型亚硝化细菌。  相似文献   

10.
一株[艹屈]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多环芳烃[艹屈] (Chrysene)为选择培养基的碳源, 从焦化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艹屈]的高效降解菌SQ-1, SQ-1可在以[艹屈]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 经过电镜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 并基于16S rDNA序列结果, 构建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终确定菌株SQ-1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又考察了[艹屈]的初始浓度、投菌量、pH值对SQ-1菌株降解[艹屈]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 该菌对水中[艹屈]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 在[艹屈]浓度为40 mg/L、接种量10% (V/V)、pH 7.0~7.5、温度30°C条件下, 接种5 d后对[艹屈]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两个黄芪根瘤菌新类群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芪根瘤菌两个新类群中心菌株CA8561和JL84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测定,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CA8561位于Rhizobium分支中,JL84位于Sinorhizobium分支中。  相似文献   

12.
具有多重酶活性的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南海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分离得到23株放线菌,并对其蛋白酶、琼胶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酯酶活性进行了筛选,同时基于16S rDNA序列信息对放线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发现23株放线菌全部具有较强的生物酶活性,其中21株放线菌具有至少3种以上的酶活性,17株具有除酯酶活性以外的4种酶活性。通过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证实12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这些分离自海绵具有多重生物酶活性的放线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施肥制度长期定位试验田对照(CK)和稻草还田(OM)施肥处理的土壤样品,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分别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稻草还田(OM)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有所降低。对照(CK)和稻草还田(OM)两个施肥处理的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酸杆菌次之;稻草还田减少了变形菌、疣微菌、绿弯菌和绿菌的分布,而增加了硝化螺旋菌的分布。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则表明,稻草还田对酸杆菌群落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疣微菌和δ-变形菌。  相似文献   

14.
在前期数值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对7株与Rhizobium关系较密切的分离自西藏部分地区豆科植物Trigonellaspp.和Astragalusspp.的根瘤菌所形成的独立表观群,通过DNA同源性测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进行了分类地位的进一步确定。结果表明:该独立表观群菌株的(G C)mol%为59.5%~63.3%,群内菌株间DNA同源性在74.3%~92.3%之间,中心菌株XZ2-3与相关Rhizobium种之间的DNA同源性在0%~47.4%之间,是不同于Rhizobium内各种的新DNA同源群。另外,16S rDNA全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中心菌株XZ2-3占居Rhizobium系统发育分支中的一个独立亚分支,其与临近R.leguminosarumUSDA2370T和R.etliCFN42T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55%和96.62%。根据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提出的细菌种属分类标准,该独立表观群构成了一个不同于Rhizobium内各种的新种群。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根瘤菌分类系统,将为国际上现有Rhizobium的14个种中再增添一个新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 has been determined by comparative sequence analysis of in vitro amplified 16S rRNA genes from the type strain as well as from a Dictyoglomus isolat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forms a deep branch within the phylum of Thermotogales or may even represent its own phylum. It does not contain signature sequences within the 16S rRNA which could relate it to the Thermotogales group.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