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将未诱导的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探讨其对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家兔10只,于每只家兔耳部做4处软骨全层缺损,随机分为A、B、C、D组,A组,作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自体ADSCs;C组植入自体PRF;D组植入自体ADSCs与PRF的复合物.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取材,进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并使用IPP6.0软件对软骨生成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3月后,A组几乎无新生软骨生成,B、C、D三组软骨生成量依次增多,D组尤为明显.IPP6.0统计结果显示,移植物植入3月后,A组软骨缺损修复率为(1.68±0.17)%,B组为(15.4±0.91.)%,C组为(32.0±2.76)%,D组为(85.77±4.88)%.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HE染色结果相符.结论:未诱导的自体ADSC s复合自体PRF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修复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胸腺内注射(intrathymic injection,IT)至受体胸腺,探讨其对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排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并纯化BN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进行鉴定。受体Lewis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BMSCs组)、C组(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组)、D组(全身照射+BMSCs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第0天进行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A组移植前14天IT PBS,B组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C组移植前15天给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移植前14天IT PBS,D组除移植前15天4Gy全身照射外,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大体观察移植皮瓣存活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排斥终点流式检测脾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变化。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很好培养出BMSCs,其P3代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结果为CD11b/c、CD45阴性,CD29、CD90阳性。B组的移植皮瓣存活时间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D组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较C组延长3.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细胞Treg比例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IT供体BMSCs联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通过上调受体脾细胞Treg比例能有效降低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性,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xendin-4对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流式细胞学方法鉴定分离的ADSCs,使用Exendin-4(Ex-4,0-50 nm/L)对P4代(第四代)ADSCs进行干预,采用MTT检测ADSCs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中JN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使用相应的阻断剂来观测JNK和ERK通路对ADSCs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ADSCs高表达CD29、CD90和CD105,低表达CD31、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Ex-4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ADSCs体外增殖,10 nm/L为最适促增殖处理浓度。同时,Ex-4可以提高细胞中c-Jun和ERK的磷酸化水平,而给予相应阻断剂后,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弱,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减弱。结论:Ex-4可以通过JNK和ERK通路增强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小鼠为模型,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快速分离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方法,解决间充质干细胞进入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方法:取BALB/c小鼠腹股沟内侧的皮下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等系列措施,获取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所得细胞分离培养4代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73+CD45-ADSCs后成骨诱导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分化情况。结果:刚分离培养的ADSCs细胞普遍呈圆形或椭圆形,传至第三代的细胞,非MSCs细胞逐渐被淘汰,剩余的细胞形态逐渐变得一致,细胞形态呈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D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73+CD45-为20.7%。所得的ADSCs成骨诱导分化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标志基因发现它们表达上调,其中ALP的表达高达22倍。结论:本方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ADSCs,且耗时少成本低;且提示可采用该方法来获得大量的人源ADSCs用于组织工程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TEMPO对糖尿病小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60%高脂饮食喂养雄性C57小鼠(4周龄)连续8周,并在高脂喂养第2周,对小鼠进行连续5天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5 mg·kg-1)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喂养2周后,检测小鼠血浆葡萄糖水平等指标符合2型糖尿病标准者纳入实验。分别从正常小鼠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将其各分为4组:DMEM培养的正常ADSCs组(nADSCs组),DMEM培养的糖尿病ADSCs组(dADSCs组),TEMPO治疗的糖尿病ADSCs组(T-dADSCs组),mitoTEMPO治疗的糖尿病ADSCs组(mitoT-dADSCs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能力;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分别检测成脂细胞分化与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测定细胞迁移能力;DCF和mito SOX染色荧光成像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中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①与nADSCs组相比,d ADSCs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成骨细胞分化与成脂细胞分化程度明显下降(P0.05)、脂肪干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和线粒体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与dADSCs组相比,T-dADSCs和mitoT-dADSCs组的细胞内和线粒体中的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ADSCs组相比,mitoT-dADSCs组的成骨细胞分化与成脂细胞分化能力明显提升(P0.05),基本达到nADSCs组的分化水平;与dADSCs组相比,mitoT-dADSCs治疗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升高(P0.05)、T-dADSCs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增长无明显差异。结论:mitoTEMPO可以减轻糖尿病时线粒体内活性氧簇蓄积造成的脂肪干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与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静脉注射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兔BMSCs,以BrdU标记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8),进行心肌内BMSCs移植和/或VEGF静脉注射,组Ⅰ:BMSCs移植+VEGF静脉注射;组Ⅱ:BMSCs移植;组Ⅲ:VEGF静脉注射:组Ⅳ:DMEM注射作为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组Ⅰ和组Ⅱ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EF值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均为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静脉注射能改善心功能,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面部凹陷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面部凹陷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身体脂肪吸收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时(P0.05),且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身体脂肪吸收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87.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应用于治疗面部凹陷能够有效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非诱导ADSCs膜片/PRF复合植入物修复兔子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ADSCs膜片/PRF组、PRF组、空白对照组,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解剖暴露出髁状突关节面并用裂钻分别在双侧髁状突软骨面上制备一3 mm直径、3 mm深的髁突表面软骨缺损区,按实验设计每个分组分别填入相应的植入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相应时间点的动物采集髁突标本,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的下颌髁状突软骨缺损未能修复,PRF组有少量不规则、不连续的软骨形成,ADSCs膜片/PRF组的修复效果较好,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与周围软骨连续性较好。组织学染色也显示ADSCs膜片/PRF组优于PRF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证明了ADSCs膜片/PRF复合物修复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两种細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3组,对其进行lncRNA和mRNA转录本高通量测序。结果:ADSCs高表达CD29和CD44,低表达CD31和CD45。大鼠Fb高表达波形蛋白。Fb单纯辐照和干細胞干预后转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结论:ADSCs能使辐射后的Fb細胞lncRNA和mRNA转录水平明显的改变,提示多项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脂肪干细胞(ADSCs)治疗心肌梗死机制及用于提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新策略。广泛查阅近年关于ADSCs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AD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机制主要包括分化为心肌细胞、参与梗死区血管形成、通过旁分泌功能改善梗死区微环境等。对ADSCs进行缺氧耐受预处理、使用新型生物材料、联合细胞因子以及药物等,可以大大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改善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ADSCs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移植细胞成活率和性能稳定性是增加ADSCs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关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DSCs可能为未来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