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Balance-FFE)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胆管病变患者均进行了冠状面的Balance-FFE序列扫描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将Balance-FFE的图像和3D MRCP像及MRCP原始图像对病变的显示率进行x2检验.结果:胆管系统在Balance-FFE序列中呈明显高信号,并能直接显示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还能显示胆管外病变和胰腺病变,对周围淋巴结的显示也比较清楚.经x2检验,Balance-FFE序列和MRCP原始像对胆管系统病变的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MRCP像对病变的显示能力不如Balance-FFE序列和MRCP原始像,对胆道病变的显示能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ance-FFE序列对胆道病变能清晰显示,成像速度快,图像信噪比高,伪影较少,与MRCP结合能提高对胆管系统病变的诊断率,因此Balance-FFE序列应作为胆管疾病磁共振扫描的常规序列,可作为MRCP序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时不同扫描方法对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现率,以期确定合理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50例接受MRCP检查者,GE1.5T MRI扫描仪,分别采用常规薄层MRCP、厚层单次激发、薄层单次激发的MRCP,并同时行冠状面FIESTA扫描。分析不同方法对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现率。结果不同方法对胆道系统结石都有一定的漏诊。以薄层MRCP结合原始图像最少,而薄层单次激发MRCP结合冠状面FIESTA可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结论MRCP检查胆道系统结石时,采用单次激发MRCP结合冠状面FIESTA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3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MIP)后处理。结果63例患者中,3例为正常,60例发现不同程度病变,其中肿瘤患者36例(9例肝门区原发性胆管细胞癌、2例肝门转移癌、5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外胆管癌、5例壶腹癌、8例胰头癌、3例十二指肠癌),灵敏度为93.2%;结石患者16例(6例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4例肝总管结石),灵敏度为89.5%;炎症患者8例(3例胆管炎、3例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感染),灵敏度为83.2%。均与病理或临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CP可准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对非梗阻性胆胰疾病,MRCP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但不能脱离MRI平扫和增强,是后者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胆道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外科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管损伤发生率仍为0.2%~0.3%,约为开腹手术的2倍。胆道系统解剖变异是引起胆道系统疾病手术中胆管损伤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胆管损伤发生的风险,是临床愈发关注的问题。术前明确解剖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类型对于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制定手术方案、减少及避免并发症与二次手术的发生至关重要。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MRCP)自引入临床二十年以来,因其无创、无辐射、能够立体、多角度、直观全面地显示胆道系统组成,明确胆道系统的形态、位置、走行及分布而广泛应用。本文旨在综述胆道系统解剖、变异及变异类型以及MRCP技术对显示胆道系统解剖变异类型的临床应用、进展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水成像对脊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FASE)、重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 myelography,MRM).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MRM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0 DCE MRA)对于颈部静脉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疑有颈部静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3D DCE MRA检查,观察对病变血管及正常血管显示情况。结果:7例检查图像都能清晰显示正常血管结构及病变情况。其中2例正常,2例颈静脉血栓,1例颈静脉癌栓,1例颈静脉扩张,2例动静脉瘘。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或)DSA证实。结论:3D DCE MRA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分辨率高,假阳性率低,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临床上多限于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只要选择合适的序列、扫描时间及对比剂的剂量就能较好显示静脉血管情况。此项技术的应用,在颈部静脉病变诊断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平扫、MRCP、DWI序列及MR动态增强扫描等不同MR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肝门部胆管癌在上述不同MRI检查方法中所显示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认识。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稍长T1信号稍高T2混杂信号团块,MRCP可明确显示肝门区肝管狭窄、截断征象,远侧肝管的显著扩张,DWI序列病灶表现为扩散受限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程度不一的延迟强化较具特征性,同时增强MR对胆管壁和邻近肝实质的侵犯、血管侵犯以及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合理选择上述多种MRI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胆管癌相关抗原、CA19-9检测能对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做出正确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路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图像特点,旨在探讨^1HMRS成像技术诊断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可行性,为早期肝硬化的定性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首先,筛选出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患者。并将15例患者依据肝穿结果分为S2期、S3期和S4期三组;然后,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慢乙肝后肝硬化组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三平面定位,横断面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于T2WI上选取感兴趣区进行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分别采集各化合物峰,通过GE公司波谱分析软件校正,测量各波峰峰值和峰下面积,分析正常组和病例组各波峰和峰下面积变化特征。结果:正常组均得到谷氨酸和谷氨酰氨复合物(glumatic acid and glutamylamnnia complex,GIX)峰与胆碱/磷酸肌酸(choline/phosphoric creatine acid,Cho/Pcr)峰,病例纽除上述两峰外,还得到乳酸(Lactate,Lac)峰和脂质(Lipid,Lip)峰。经统计学分析正常组与病例组Glx、Cho/Pcr峰值及峰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Lac、Lip峰值及峰下面积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的S2、S3及S4期三组各自的Glx、Cho/Pcr、Lac、Lip峰值及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定性检测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志伟  江新青  吴梅  魏新华  夏建东  郭媛 《生物磁学》2009,(13):2499-2501,2479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水激励膝关节软骨成像序列(3D-FFE-WATS)相对于三维快速梯度回波预饱和反转恢复法脂肪抑制序列(3D-FFE-SPIR)在显示膝关节软骨方面的优势,选择显示膝关节软骨的最佳序列。方法:应用3D-FFE-WATS及3D-FFE-SPIR序列组合对20名志愿者及30例疑诊关节软骨损伤的单膝关节进行检查,获得膝关节各软骨的3D图像,并利用3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横断面和冠状面3D重建。分析上述2种序列对软骨病变的显示及检出能力,计算其对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序列在显示膝关节软骨SNR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序列在显示软骨与关节液的CNR、软骨与骨皮质的CNR、软骨与骨髓的CNR、软骨与肌肉的CNR差异方面t值分别为(-30.619;2.348;-2.408;2.21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FE-WATS序列可作为膝关节软骨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及非金属MRI专用眼镜,分析探索屈光不正对儿童大脑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屈光不正眼儿童屈光矫正前后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及8例正常眼凸透镜离焦前后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屈光不正眼及其矫正后、正常眼及其离焦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的不同,分析其改变特点及原因。结果:屈光不正眼儿童矫正屈光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正常眼离焦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结论:屈光不正会明显降低儿童皮层视觉功能区的神经元活动。屈光不正患儿应尽早配镜矫正,以免影响视觉皮层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1.
李坤  李世平  魏发强  李俊杰 《生物磁学》2011,(5):915-917,925
目的:观察胆管癌组织及血清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管癌、15例癌旁胆管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31例胆管癌及18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DcR3的水平。结果:45例胆管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29例,阳性率为64.4%,胆管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胆管癌患者及胆管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分别为152.2535.94 pg/ml,98.35 14.27 pg/ml,均高于正常人。胆管癌患者与胆道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cR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可成为治疗胆管癌的一个新靶点。血清DcR3的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J-1基因siRN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DJ-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片段,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AD-MB-23l,转染分3个组:A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B组(转染非特异性对照Scramble组)、C组(转染si DJ-1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DJ-1表达水平;运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C组DJ-1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A组和B组(t=9.831,P0.05),而A组与B组比较,DJ-1蛋白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t=1.629,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为(218.37±12.75);B组的细胞为(214.46±11.38);C组的细胞为(129.65±8.59),C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10.927,9.984,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P0.05)。细胞侵袭实验中,A组细胞为(127.28±12.65);B组的细胞为(123.06±13.08);C组的细胞为(52.85±9.58),C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7.927,8.643,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P0.05)。结论:DJ-1基因siRNA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O)、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关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慧  王丽  杨梅  周佳  马芳 《生物磁学》2011,(17):3349-335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鼻饲营养健康教育、咳嗽方法健康教育、吞咽功能健康教育、语言训练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措施。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8.8±5.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5±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促进护患关系融洽,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尊重、信任,增加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傅骏  曹超  邢岩  黄春兰  陆颖影  曾悦 《生物磁学》2013,(36):7048-7051
目的:目前认为,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是引起胆道反复感染,进而导致胆道结石再发和胆道狭窄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应用以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基础的微创治疗胆总管结束的技术开展颇为广泛。它主要包括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Iondilation,EPBD)、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胆管引流术六大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不同术式的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术,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影响。方法: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男30例,女33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l周留取胆汁采用口服核素和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I、II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测定。结果: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P=0.416)。行EST中切开和小切开+球囊扩张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这两组不同术式的患者锝计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者胆汁中的PGII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II的质量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行EST中切口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球裳扩张术(EPBD)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眼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超声科行眼部超声检查(占位性病变经手术或病理学结果证实)的6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了眼部常见疾病的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CDFI)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结果:眼部疾病的超声图像在位置、形状、边界、声学特点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能有效地显示出病灶内的血管及血流灌注情况。结论:超声对眼部常见病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经济且诊断符合率高的辅助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霞  李跃华  谢添智  汪璇  朱莉莉 《生物磁学》2014,(18):3476-3478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