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白山植被类型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多次对长白山植被调查和长期定位观测资料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长白山植被类型特征和演替规律 ,详细描述了长白山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分布规律 ,探讨了长白山植被演替与火山爆发的关系。提出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基带应是红白松阔叶混交林 ,也是长白山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 ,削弱了地带性表现 ,形成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耕地。据此不应该认为 ,人类能消灭客观自然规律的植被分布的地带性 ,为了恢复地带性植被和定向改造自然 ,应引进地带性树种 ,营造结构合理、种类多样和稳定性强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和多组判别分析法 (MGDA)研究了东北地区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判别模型 :①以东北地区 2 10个城市 (镇 ) 7个气象因子为变量 ,组成 2 10× 7矩阵 ,用PCA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 ,其结果明显划分 7个城市 (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 ;②影响城市 (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的气候因子 ,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综合状况 ;③采用MGDA法建立了东北地区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判别函数模型 ,预测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 ;④确定城市(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 ,并提出了 3种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模式 ,为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绅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2):156-160
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大陆西北不远大西洋中。岛上的照叶林,是在山地垂直带一定高度上,由于局部特殊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山地植被类型。它与东亚、北美等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之处。 由于它是一个非地带性的类型,故在论述全球性的亚热带照叶林时,没有必要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刘慎谔的动态地植物学说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多组判别分析法(MGDA)研究了东北地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1)以东北地区210个气象站的7个气象因子为变量,组成210×7矩阵,用PCA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其结果明显划分7个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2)影响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的形成和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3)确定了7个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数分布范围和特征;4)采用MGDA法建立了判别函数模型,预测了东北地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其准确率可达90.32%。  相似文献   

5.
刘慎谔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林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动态地植物学理论。本文作者利用动态地植物学理论,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的几个焦点问题:(1)地带性顶极是动态地植物学核心问题,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地带性顶极,受大气候控制,其余的都是由局部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非地性顶极。东北地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出现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地带性顶极相应出现森林、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等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从南向北随着热量变化出现暖温性赤松(Pinus densiflora)-栎树(Quercus spp.)混交林、暖温性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栎树混交林、温性沙松(Abies holophylla)-红松(Pinus 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温性红松阔叶混交林和寒温性明亮针叶林等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除研究水平地带性顶极外,我们还研究了垂直地带性顶极或气候层顶极、前顶极和后顶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根据动态地植学中的极地苔原迁移路线,徐文铎发现了中国第2块苔原植被—大兴安岭亚高山苔原,进而澄清了在中国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领域中的山地苔原(mountain tundra)和山地冻原(mountain crymic)的基本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发现东北山地苔原只起源于欧亚大陆北极苔原,是欧亚大陆极地苔原植物区系组成的一部分。(3)动态地植物学强调植物种的演变生态过程和物种正确鉴定的重要性。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浑善克沙地发现了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新树种,由沙地云杉为建群种形成了超地带性顶极(post zonal climax),是陆地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系统研究沙地云杉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开展了沙地云杉生态环境、种的起源、分子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生态等基础研究。(4)动态地植物学说认为:大气候在不断变化,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气候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顶极植被,且在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地带性顶极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给动态地植物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地带性顶极植被受大气候控制,且是最敏感、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若未来气温升高2℃,则东北地区森林地带性顶极,除植被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外,其分布格局变化较大,将向北迁移约443~708 km。草原地带性顶极向东迁移926 km。(5)植被区划是动态地植物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植被区划应该建立在植被地带性基础上,且要反映历史情况与过去的气候关系。高级区应以地带性顶极为主,低级区可以考虑非地性顶极植被类型。因此,植被区划是动态地植物学中最结合生产实践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依据。我们根据动态地植物学中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指标和系统,开展了黑龙江省植被区划、中国东北植被区划和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区划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带性植被的基本特点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地跨南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前两个类型也分别见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三个地带性植被类型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与组成特点,分别列表概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是落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在北亚热带地区,林内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往往超过常绿树,落叶层片占优势地位。江苏境内的常绿阔叶林,因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林内落叶阔叶树的种类往往超过常绿阔叶树,但后者的多度与盖度均占显著优势地位,常绿层片为主,所以外貌为常绿阔叶林。 江苏没有高山,东西间狭窄,故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均未显示。但南北间宽广,跨纬度4?以上,从北向南气候梯度变化明显,所以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7.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广东季雨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被。并且,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也不会有季雨林发育。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榕树+香蒲桃+野苹婆(Ficus microcarpa+Syzygium odoratum+Sterculia lanceolata)群落等类型不是季雨林,而是热带季节雨林,属广义的热带雨林范畴。  相似文献   

9.
地带性植被     
又称“显域植被”。地球上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取决于热量和水分等相应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供给地球的热量,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而在分布上与气候带界线大体相符的大面积的植被类型就称为地带性植被。所以地带性植被就住往被用来指水平地带上的各类典型植被,如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寒温带针叶林等。大多数生物圈保护区中的核心区,都包含了该保护区所在地的地带性植被的各种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森林植被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西部,秦岭西段以北,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长石质山地,具明显 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 本文运用相似系数法和组平均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森林植被的分类。通过比较和分析,划 分出9个群系,初步建立六盘山森林植被的分类系统。这一结果与定性分类(依据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所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数量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是适用于温带地区森林植被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阿尔金山和柴达木盆地西段植被的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国植被区划问题上把柴达木盆地放在荒漠区是不正确的。因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段北坡均发育有完整的高寒草原带,它和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同属一个整体类型,完全隔断了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河西走廊荒漠地区之间的连系。柴达木盆地在第三纪时曾和塔里木地块连在一起,故两地分布有几种相同的植物群落。但自青藏高原隆升以后,柴达木盆地的荒漠群落即成了“飞地”类型,且只龟缩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条件较好,实际上是非地带性生境的干河床中,生长得稀疏、憔悴,显然处于衰亡之中,完全失去了地带性意义。所以柴达木盆地在植被区划上应当是欧亚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亚区的一个下属分区单位。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究,而人工修复植被的效果评价能为石漠化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石林风景区中两类人工修复植被——栽植植被(PV)与飞播植被(ASV)为研究对象,以地带性自然植被(ZNV)为对照,研究人工修复植被中木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和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期揭示不同人工修复方式下的植被构成规律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在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和飞播植被3种植被类型中分别记录到木本植物92种(45科80属)、138种(50科101属)与44种(26科37属),3种植被类型中的共有种12种。(2)3种植被类型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均呈现为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飞播植被(P0.01),栽植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4,飞播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2;(3)3种植被类型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在3种植被类型中生态位宽度排位均靠前,利用资源能力较强;(4)生态位重叠程度的排序为地带性自然植被飞播植被栽植植被。综上,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相比,人工修复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但是人工修复植被的优势种中乡土植物占89.33%,乡土植物生态位较广,生态位重叠值偏低,植被较为稳定。在人工修复植被中,栽植植被的修复效果优于飞播植被。研究结果对未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人工植被修复的物种规划与群落构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南植被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在地理上处于我国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过渡和转折地带,即从南岭山地过渡向东南丘陵,再过渡为洞庭和江汉平原;从云贵高原过渡为东南丘陵和平原。在气候和土壤上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导致南北、东西各部分植被的差异。本文从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优势种及标志种、农业生产三方面来论证了这种地域分异性,由于植物对自然条件反应的敏感和直观性,利用植被分布规律来说明湖南各地区的自然分异性是有意义的。本文不仅是湖南植被区划的基础,而且对于湖南综合自然区划也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图以现实植被为表现对象,在编制过程中也应用了潜在植被的概念来处理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残存片断。图例的划分是根据植物群落学的原则,共分三级,个别到四级。第一级根据群落的外貌,第二级是优势成分的生活型,第三级是优势种或标志种(此级相当于群系或群系的结合),第四级是群落中灌木层的优势种(此级相当于群丛组)。后两级为制图单位。在图斑的概括过程中,采取了三个措施:(1)突出实占面积较大的植被类型,(2)适当夸大地带性植被的图斑,(3)利用符号标志某些面积极小的植被类型。除正式图例44个外,另有附加图例7个,全图概略地反映广西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横断山区植被地带划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前人对于横断山区植被垂直带划分的原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1.地带的划分只考虑三度空间或显域地境的原则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植被历史问题。能够使空间与时间的因素都能得到反映的,是植物生活型复合体的原则。2.横断山区的地带性植被表现为“山原植被垂直带结构”,它和各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是重复而叠置的。3.植被垂直带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带与带间只有生态梯度和生物梯度的关系,而不存在演替的关系。4.干热河谷旱性植被虽处基带位置,但为非正常的基带植被类型,它是历史的残遗。真正的基带植被是出现在局部有利条件的常绿林。  相似文献   

16.
一、农场規划 1958年初,全国开展勤工儉学时,我校为了貫彻党的教育方針,开辟了二十余亩大的农场。下面是我校自办农场的規划: (一) 农场規划的依据 1.农场的規划首先是依据教育方針而制定,同时农场的工作,要貫彻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有关农業方面的方針政策,如“农業发展纲要”,“八字宪法等”。 2.农业的工作要依据中学生物教学大綱的規定和要求,創造充足的物質条件,为完成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任务而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季雨林的水平地带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受制于湿度因子的经度地带性植被类型,它是随着湿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热带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受制于温度因子的纬度地带性植被类型,不是随着温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居间类型。我国南亚热带的榕树群系、黄桐群系,以及热带北缘的青皮群系均不应是季雨林,前二者是典型的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或南亚热带雨林,后者则是热带雨林的一分类群。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表现为整体抬升,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边缘效应特征和高原地带性规律。该区植被虽然受到四周的较大影响,但各类高寒植被占有绝对优势,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整体明显的相似性和广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本区植被也有其特殊性及与高原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建议把祁连山地区做为青藏高原植被区的次一级独立单元  相似文献   

19.
又称“隐域植被”。在同一气候带下,由于地貌、地质、土壤、局部气候、水分、盐分及其它生态因素的差异,往往出现一些与该气候带相应的地带性植被完全不同的植被类型。如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它们可以在各气候带内的适宜条件下出现,而其本身也不呈带状分布。但它们在种类组成、群落生态外貌,甚至形态结构等方面仍有差异。属于草甸、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都是在非地带性植被上建立的。  相似文献   

20.
孙谷畴 《生态学报》1988,8(4):379-380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季风亚热带具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目前,除了保持它的原始林外,还有部分植被因人为活动而受破坏,代之以次生林。原始林内植被的覆盖造成的微环境是一个趋于平衡的生态系统。植物类型与植被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植物与昆虫已建立的固定关系,使昆虫栖息环境、食物数量和适食性都发生了变化。对两种林地植物受虫害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植被改变后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