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潭头、卢氏和灵宝盆地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这篇短文中,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进一步叙述和讨论了豫西潭头、灵宝和卢氏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的划分问题。在这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堆积物中,属于晚白垩世的有潭头盆地秋扒组和灵宝盆地的南朝组,后一个盆地还可能存在着时代更早的白垩纪地层。在潭头盆地的高峪沟组和大章组中分别找到中古新世的阶齿兽、中兽科和晚古新世的牧兽科、假古猬科化石;在潭头组中发现原恐角兽类和古脊齿兽类化石,时代为早始新世。在灵宝盆地的项城群中尚未找到哺乳类化石,可能包括古新世和始新世早中期的堆积。卢氏盆地的卢氏组和锄钩峪组以及灵宝盆地的川口组和浑水河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卢氏组下部和川口组或许可延至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2.
湖北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纪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3.
Chinocythere属是1978年根据我国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中所产介形类化石而建立的一个新属。此属除分布在渤海沿岸地区外,还在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早第三纪涠洲组、流沙港组,以及广西南宁、百色盆地渐新世早期那读组中出现。在地史历程中,它兴起于始新世,衰亡于渐新世。就目前所知,它在横向分布上很窄,在纵向分布上延续很短,但种类繁多,仅渤海沿岸地区所发表的已达87种之多。根据这些材料对研究它的演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始新世晚期的哺乳类化石层位是我国发现化石种类最丰富、研究工作做得最多的早第三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之一,而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产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的地层,是我国除内蒙二连地区外在这方面研究最早和发现化石最多的一个地区。但是,有关这一地区主要含化石的地层和化石地点的资料,大多比较零散,而且有一些错漏之处,需要补充、修订和从地层及生物群方面进行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1)河南卢氏盆地始新统卢氏组剖面的描述、化石地点与发现的脊椎动物属、种名单及其动物群性质的讨论。(2)关于河南、山西间黄河岸边“垣曲盆地”始新世、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分布、层位和时代方面的修订和补充资料。(3)河南济源的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地点述要。  相似文献   

5.
广西百色第三纪哺乳动物群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广西百色共发现了三个层位:晚始新世早期的洞均组,晚始新世晚期的那读组和早渐新世的公康组。它们的哺乳动物的种类数目分别为14,27和ll,而其南方类型的百分含量则分别为50,77.8和54.5。故在晚始新世早期或早渐新世,气候较凉;而在晚始新世晚期,气候较暖。这是与北美的情况相类似的。  相似文献   

6.
F.Akguen 《古生物学报》2002,41(4):576-591
主要研究安纳托利亚中部昌克勒-乔鲁姆盆地(Cankiri-Corum Basin)始新世含褐煤层中的孢粉与环境,在采尔特克组(Celtek Fm.)30块洋品共发现至少100种孢粉型,包括部分具地层意义的分子,从而确定孢粉组合的时代为中-?晚始新世,孢粉反映本组褐煤层形成于近湖沼泽环境或具有茂密低地植被的泛滥平原,在乔鲁姆-阿马西亚地区的阿姆特鲁组(Armutlu Fm.)中共发现59属,133种孢粉,包括部分现代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曲线红树林分子,为土耳其红树林化石花粉的首次记录,说明沉积时期受到海陆的共同作用,可能为潮间带沼泽环境,奥斯曼诺格鲁组(Osmanoqlu Fm.)的褐煤层中也含有丰富的孢粉,指示地层时代为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7.
记广西Anthracokeryx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和197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广西博物馆组成的调查队在广西百色、永乐盆地考察期间,发现了大量的石炭兽类化石。本文仅描述Anthracokeryx和Anthracothema属,它们是石炭兽类比较原始的两个属,其种类乃是晚始新世地层中的典型分子。一般古生物工作者认为,它们共同起源于Cha-eropotamidae科中的某一属,并分别是渐新世和后期一些较进步属的祖先。广西百色盆地这两类石炭兽化石早有零星发现,1956年,周明镇记述过田东竹林屯(却(四林))等地的化石,  相似文献   

8.
1973年和1974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组成的考察队,两次到百色和永乐盆地作地层古生物考察,除对两个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外,还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将按门类分别发表,这篇报告是爪蹄兽类材料的记述。我国已知的爪蹄兽类共有2科8属12种。在南方发现的共4属5种;其中3属、4种是早第三纪的。过去南方发现的三个始新世的种,均产于云南路南,永乐盆地发现的裂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始新世孢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台北拗陷始新统之瓯江组、温州组和平湖组的孢子和花粉的研究,本区始新统可分为两个孢粉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Caryapollenites triangulus-A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组合(早始新世)和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中始新世和中始新世晚期或/至晚始新世早期的孢粉植物群。孢粉组合反映早始新世的植物群主要由杉科、胡桃科和完斗科组成,指示暧湿的、近现今的中南亚热带气候;中晚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并有较多南亚热带成份加入,指示更趋暖热的气候环境,其后半期有较多指示干旱气候的分子出现,表明曾一度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龙归盆地早第三纪孢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广东省龙归盆地下第三系心群一组和二组的化石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Ulmipollenites-Pterisisporites组合和Quercoid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后者又分为3个亚组合。它们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古新世和早、中始新世,所反映的古气候为亚热带型和亚热带-热带型.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3.
记真恐角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里记述的真恐角兽是1974年和197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测队五分队和651地质队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同它一起寄来的还有雷兽、中兽等材料,这些化石均产自百色盆地洞均组的灰质泥岩和灰岩中。真恐角兽(Eudinoceras)属于冠齿兽科(Coryphodontidae),是一类已绝灭了的大型钝脚兽。真恐角兽仅在亚洲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因此是确定上始新统的标准化石之一。百色盆地的真恐角兽材料是钝脚类化石在西南地区首次记录,也是这一类动物分布的最南端的地点。这一材料的发现对探讨这类动物的迁移和演化都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确定百色盆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和地层对比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白垩纪—早第三纪轮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十年代以来,在四川白垩世和早第三纪地层中相继发现了轮藻化石。本文研究的材料产自四川盆地北部、中部早白垩世早期的白龙组、七曲寺组、古店组,盆地南部早白垩世晚期的嘉定群下段,盆地西部中始新世的芦山组,四川西南部会理、会东地区晚白垩世的小坝组和古新世至中始新世的雷打树组,计有12属20种,1未定种,其中有8新种(见表1)。这些标本是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第二区测队、航测队和我所马其鸿、叶春辉、耿良玉等采集,计承道磨制薄片,胡尚卿照相,笔者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5.
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对湖北的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一次考察和化石的采集工作。过去鄂西北一带,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极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1930年,李捷、朱森曾把鄂西北的几个盆地的地层统统归为早第三纪-白垩纪,名为范庄群。这次,我们分别在房县找到了属于晚中新世的利齿猪、安琪马等化石;属于渐新世的囚兔以及晚始新世的两栖犀、雷兽等化石;在竹山找到了早更新世的剑齿象、上新世的嵌齿象以及属于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在郧县发现了湖北南部洞穴中习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均县发现了属于始新世的宽臼兽;在随县发现了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和小型恐龙的趾骨。  相似文献   

16.
艾森贝格盆地(Eisenberg Basin)位于梅因茨盆地(Mainz Basin)西南部,为莱茵地堑的一部分,因为化石稀少,这里的地层和梅因茨盆地典型的第三纪地层很难对比,因此,它们的地质时代长期处于争论中。对于Lautersheim 1钻孔及Lautersheim附近地层露头的孢粉地层学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第三纪可以三分,Lautersheim 1钻孔的下部属于中始新统,相当于Krutzsch的SPP 15/16带,该钻吉中部的一部分可置入早渐新世,相当于SPP19带;这部分可以再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含大量始新世微体植物化石,而上部此类化石很少,上部属于下渐新统,与含孢粉的Sandpit “Friedlich”可以对比。Lautersheim 1钻孔最上部属于晚渐新世(早Chattian),与“过滤层”顶部及“淡水层”底部可以对比,其所含的孢粉和Marxheim组合可以比较,相当于SPP 20F/G带。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早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对在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701-834m层段发现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粉45属93种(包括1新种),疑源类化石5属5种及一个未定类型,组成以Osmundacidites-Piceites-Pinuspollenites-Quadraeculina为主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株罗世晚期,对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新疆三塘湖地区在早侏罗世晚期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8.
河南信阳平昌关盆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河南省信阳平昌关盆地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对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层位李庄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李庄组可与內蒙伊尔丁曼纳组、豫西的卢氏组和核桃园组对比,比吴城盆地的三个岩组的时代要早,为晚始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盆地早第三纪沟鞭藻和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百色盆地那读组的沟鞭藻和疑源类,描述了11属25种,其中1新属、4新种、1新变种和2新组合种。根据藻类化石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4个组合。较详细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淡水湖相沉积),并认为它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中晚期,即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可能以渐新世为主。  相似文献   

20.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