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莴苣助细胞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莴苣助细胞中的钙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3天刚形成的助细胞中的钙颗粒很少:开花前2天助细胞壁中的钙颗粒增加;开花前1天助细胞珠孔端细胞壁加厚,其中积累了许多钙颗粒:开花当天助细胞珠孔端的丝状器中聚集了大量的钙颗粒。授粉后1h时两个助细胞的结构和钙分布发生差异,一个呈退化状,其中的钙颗粒明显增多,另一宿存助细胞中的钙分布与授粉前相似。去雄不授粉1天后两个助细胞均保持完好,且两助细胞中的钙分布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由花粉管引起一个助细胞中钙含量增加进而导致了助细胞退化。退化助细胞在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形成一薄层。助细胞退化后不同部位的钙颗粒呈现出与受精作用密切有关的变化:授粉后1h时,钙主要聚集在近合点端部位;授粉后2.5h卵细胞即将受精,这时许多细小的钙颗粒主要聚集在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的薄层中;授粉后4h精、卵细胞已融合,这时退化助细胞合点端的钙颗粒明显减少,而在其珠孔端又聚集了较多的钙。上述助细胞中的钙含量变化与吸引花粉管进入胚囊和促使精卵细胞融合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柱头,花柱和珠孔中钙分布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授粉前后柱头、花柱和珠孔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同时还运用X射线能谱(EDX)和波谱(WDX)两种方法进行了X射线定性分析,证明了前法所得沉淀确系焦锑酸钙。观察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经的柱头接受面,花柱引导组织和珠孔引导组织中含钙较柱头、花柱和珠孔的其它部位明显地多。柱头乳突细胞的表面和花柱引导组织的胞间基质中、尤其胞间基质与细胞壁外层相接之处钙很密集。在珠孔外端引导组织中,以角质层为界,钙主要分布于其近珠柄侧。花粉管壁果胶质层中有相当多的钙。结合向日葵中已有的研究和其他文献,讨论了钙的分布与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雌蕊与胚囊中钙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水稻(OryzasativaL.)授粉前后雌蕊和胚囊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和花柱薄壁细胞中均含钙沉淀;开花前1d,整个胚囊中含钙较少,两个助细胞中钙分布无差异;临近开花时,1个助细胞已退化,其钙含量明显增加;开花后6h,胚囊已受精,退化助细胞中钙含量进一步增加;受精前卵细胞中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核和胞质中较少;受精后,其钙含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核中。重点讨论了钙与助细胞退化和卵细胞激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雌蕊的花粉管生长途径中钙分布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授粉前后的柱头、花柱、珠孔与珠心组织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X射线波谱与能谱分析证明所定位的沉淀确系焦锑酸钙。观察结果表明:在整个花粉管生长途径中的雌蕊组织,钙分布均较其它相邻组织密集;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与胞间基质等质外体系统中。在雌蕊中生长的花粉管,其尖端细胞器区也有丰富的钙。  相似文献   

5.
荔枝雌蕊发育过程中钙分布变化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荔枝雌花和雄花雌蕊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变化。在大孢子母细胞阶段,雌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和花柱细胞的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少部分在液泡;雌花花柱维管细胞中含有很多的钙沉淀颗粒;在雄花的近珠孔内珠被细胞钙沉淀颗粒大多在液泡中;雄花花柱细胞和维管细胞中钙沉淀颗粒很少。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雌花雌蕊继续发育,雄花雌蕊败育。雌花维管中的钙沉淀颗粒数量减少,可能被转运到将要发生花粉萌发和受精的部位。雌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壁的钙沉淀颗粒分布增加,花柱细胞从上(近柱头)到下(近子房)钙沉淀颗粒量递增。雄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液泡中的钙进入细胞核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核周隙与质膜腔形成连续的通道,钙在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流动不受限制;在特定的时间段,钙沉淀颗粒出现在线粒体、过氧化物体和线型内质网的外膜上。钙在细胞中重新分布可能触发和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进程。缺乏钙沉淀颗粒的雄花花柱细胞迅速解体。  相似文献   

6.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胚囊发育过程中的Ca2+状态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观察结果发现:功能大孢子时期,珠孔端的胚囊壁上开始出现小颗粒的Ca2+沉淀,但功能大孢子细胞内未见明显的Ca2+标记;四核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明显增多,液泡膜上有Ca2+沉淀出现,珠孔处的Ca2+沉淀颗粒较大;成熟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进一步增多,且胚囊内Ca2+分布明显增多,且极性明显,珠孔端助细胞、卵细胞比合点端反足细胞有更多的Ca2+沉淀。鹤顶兰成熟胚囊内Ca2+积累的来源有:(1)在胚囊成熟前主要由珠被细胞、珠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胚囊运输;(2)以沉淀有大量Ca2+的小泡形式跨过胚囊壁进入胚囊。  相似文献   

7.
孙芹  张劲松 《植物研究》1996,16(1):92-95
甘蓝型油菜的外珠孔基本上为开放结构,内珠孔为闭合结构。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已退化,仅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中央细胞组成。助细胞极性不明显,二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前均显示同等退化迹象。卵细胞极性明显。中央细胞中含结构独特的质体。受精前,卵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含有特殊的电子致密物质。  相似文献   

8.
水稻多卵卵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被子植物的卵器中通常只有1 个卵细胞。在水稻(Oryza sativa)多胚品系胚囊中观察到二卵卵器和三卵卵器。对其大孢子和胚囊发生进行了观察,首次揭示了被子植物多卵卵器的起源。该品系大孢子发生正常。大孢子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4 个大孢子。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其它3 个退化。功能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核被一中央大液泡分隔在胚囊珠孔端和合点端。紧接着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合点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平行,而珠孔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成45°夹角。由此产生的四核胚囊中,合点端1核向胚囊中部或中上部(胚囊珠孔端)迁移。四核胚囊再经1 次有丝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核分布偏离蓼型的八核胚囊。一种类型是珠孔端4个核,中部与合点各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珠孔端4 核分化成四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和助细胞各2 个,中部的2 核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合点端的2 核形成反足细胞。另一种类型是珠孔端6 个核,合点端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两端各1 核向中部迁移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珠孔端剩余的5 核分化成5 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3 个,助细胞2 个,合点端的1 核迅速分裂形成反足细胞  相似文献   

9.
莴苣胚囊发育为蓼型,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中只有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可继续发育,其余3个大孢子从珠孔端依次退化.大孢子母细胞中的钙沉淀颗粒很少,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中的钙沉淀颗粒稍有增加.以后,4个大孢子中的钙沉淀颗粒在数量上有明显差异:即将退化的大孢子中钙明显减少,而未退化大孢子细胞质中则保持有较多的细小钙沉淀颗粒.大孢子的退化是一种细胞程序死亡现象,细胞中的钙浓度降低时可能启动了大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而细胞中的钙浓度高时则保持大孢子细胞的继续发育.文章首次揭示了大孢子发生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分布的变化:免疫金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水稻 (Oryzasativasubsp .japonica)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的分布变化。授粉后 ,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内的钙调素较授粉前均有所增加。中央细胞内钙调素的增加要比卵细胞中约早 2h ,退化助细胞与宿存助细胞之间的钙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授粉到受精期间 ,钙调素的主要分布形式由分散的单颗粒转变为聚集颗粒 ,受精完成后再变为分散的单颗粒形式。胚囊壁及珠心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隙中也观察到钙调素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初步讨论了胞内和胞外钙调素在水稻受精与合子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钙离子技术,对洋葱(Alliumcepa)花药发育中Ca^2+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小孢子母细胞中的钙沉淀颗粒很少,但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已出现明显的钙沉淀颗粒。在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的胼胝质壁中出现较多的钙沉淀颗粒;绒毡层细胞内切向壁的钙沉淀颗粒消失,而在外切向壁和径向壁部位的钙沉淀颗粒增加。在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也出现了钙沉淀颗粒,而绒毡层细胞内切向壁表面出现了很多絮状物,其上附有细小钙沉淀颗粒。到小孢子晚期,小孢子中出现一些小液泡,细胞质中的钙沉淀颗粒有所下降。此时绒毡层细胞已明显退化,但在绒毡层膜上仍有一些乌氏体和钙沉淀颗粒。在二胞花粉早期,营养细胞中的液泡收缩、消失,细胞质中又出现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在质体和其内部的淀粉粒表面上附有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到二胞花粉晚期,花粉中的钙沉淀颗粒已明显下降,仅在花粉外壁中还有一地钙沉淀颗粒.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花粉原位生长过程中Ca2+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软枣猕猴桃同种花粉在柱头上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其授粉前后柱头及花柱中Ca2+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1)猕猴桃柱头属于干性柱头,具有一道裂沟,乳突呈长圆柱形,授粉前后形态差异不明显.(2)授粉后3 h,花粉管生长穿过柱头表面,授粉后7 h,花粉管生长到达花柱底部;(3)授粉前后,柱头接受面靠近柱头外围细胞的角质层一侧细胞器内含有丰富的钙,而柱头非接受表面钙颗粒分布很少;(4)授粉前和授粉后3 h,花柱顶端钙颗粒较少,基部钙颗粒较多;授粉后7 h,花柱顶端和基部钙分布密度无明显差别;(5)授粉前后花柱顶端钙主要均匀分布在细胞质膜位置;在花柱基部授粉前钙主要分布在引导组织胞间隙中,授粉后3 h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授粉后7 h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质网上.研究表明,猕猴桃授粉前后,柱头和花柱组织中均含有钙,授粉前和授粉后3 h花柱中的钙呈现出梯度分布,授粉后7 h钙的梯度分布现象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水稻(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的分布变化.授粉后,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内的钙调素较授粉前均有所增加.中央细胞内钙调素的增加要比卵细胞中约早2 h,退化助细胞与宿存助细胞之间的钙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授粉到受精期间,钙调素的主要分布形式由分散的单颗粒转变为聚集颗粒,受精完成后再变为分散的单颗粒形式.胚囊壁及珠心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隙中也观察到钙调素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初步讨论了胞内和胞外钙调素在水稻受精与合子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莴苣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钙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莴苣开花前后的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的钙颗粒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三天,刚形成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很少,开花前二天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开始增多,开花前一天的卵细胞形成了大液泡,建立了极性,细胞内的钙颗粒又减少。开花后、受精前的卵细胞的钙颗粒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受精后合子中的钙颗粒又明显增多,在核质中分布一些较大的钙颗粒,在珠孔端大液泡中聚集了较多的絮状钙。二胞原胚中的钙颗粒又开始减少,多胞原胚细胞中的钙进一步减少,但原胚表面分布一层丰富的钙颗粒。探讨了钙在卵细胞分化成熟、受精以及原胚发育初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胚囊卵器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sativaL.)胚囊卵器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器刚形成时,3个细胞均有完整的细胞壁,壁上分布着许多胞间连丝,不久各细胞合点极壁出现突起解体。随着卵器细胞进一步发育,合点极壁不断解体。到胚囊成熟时,卵细胞的合点极壁消失,仅留下一层质膜;助细胞由于出现退化,侧边近合点端壁出现断裂破碎解体。此时,3个细胞只在弯钩壁上观察到胞间连丝。卵器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各种细胞器的变化很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质体和液泡。卵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的质体都含有淀粉粒,而助细胞的质体在2个极核移向卵器上方时,质体内淀粉粒已消失,直至胚囊成熟也未重新出现;卵细胞液泡的出现时间、大小和位置与助细胞的有所不同,卵细胞液泡出现较迟,但到发育后期,液泡体积却明显比助细胞的大,液泡除了主要位于合点极外,珠孔极也有些液泡,而助细胞的则主要位于合点极。助细胞中脂滴的出现存在一个高峰期,即发生在胚囊近成熟时。助细胞核在发育早期呈椭圆形,位于近中部偏珠孔端,在发育中后期呈不规则形,位于近珠孔端壁旁边。水稻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充分反映其代谢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pastoris)已被广泛用于商业化生产外源蛋白的基因工程菌[1]。与常用的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有强有力的、受甲醇严格诱导调控的启动子;2表达蛋白高分泌;3表达菌株稳定;4适合于高密度培养。但目前使用的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当利用该系统的载体将外源基因通过双交换整合到染色体中AOX1基因位置时,AOX1基因被破坏[2]。已知醇氧化酶是细胞利用甲醇的关键酶,该酶分别由AOX1基因和AOX2基因编码合成[3]。虽然AOX2与AOX1的…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下水稻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细胞内Ca2+ 定位分布的变化。水稻幼苗在适宜温度下生长时,显示Ca2+ 定位分布的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泡及细胞间隙中,此外,质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 沉淀分布。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游离Ca2+ 水平是较低的;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主要Ca2+ 库;细胞外的细胞间隙中有大量的Ca2+ 存在。当水稻幼苗经24 小时1℃低温处理后,在质膜内侧几乎形成一圈整齐排列的Ca2+ 沉淀颗粒,同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水平增加;当1℃低温持续到48 小时,不仅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出现大量的Ca2+ 分布,同时在液泡膜和质体被膜上产生大量的Ca2+ 沉淀。而此时的细胞超微结构尚保持较正常的状态,看不出明显的改变。作者认为,低温胁迫中细胞质和细胞核内Ca2+ 水平的提高可能与尔后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珠孔的结构及花粉管在其中的生长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花粉管经珠孔进入胚珠进而实现受精,但珠孔结构及花粉管在其中的生长途径是植物受精生物学研究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迄今仅在向日葵中从超微结构水平上作了详细的研究[1],因而需要扩大研究的对象。陆地棉花粉管生长所经雌蕊组织中,关于柱头、花柱[2,3]、珠心[4,5]和助细胞[6]的超微结构已有较详细的研究,但涉及珠孔这一环节,只有简单的描述[7]。本文报道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取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授粉前和授粉后22小时的胚珠,切除其合点端部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Ca^2+在黄瓜幼苗细胞中超微结构定位分布及在低温逆境条件下Ca^2+水平的动态。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的黄瓜幼苗,其细胞中Ca^2+主要定位于液泡及细胞间隙内,说明液泡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钙库,并显示质外体中存在大量的Ca^2+分布。当黄瓜幼苗在1℃下冷胁迫28h后,质膜内侧钙沉淀颗粒明显增加,同时观察到液泡内Ca^2+分布变得比较集中,并趋向于液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口服乐腹康胶囊活菌制剂对正常人体肠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后,对肠道菌群有短暂(1~2天)抑制生长作用,而后对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双歧杆菌在服药前平均为506±103亿/克,服药后10天升至1873±143亿/克,增长370倍(P<005),有显著性差异。乳杆菌服药前平均数为274±025亿/克,服药后10天升至507±121亿/克,增长185倍。而对需氧的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球菌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服药前平均数为342±021亿/克,服药后10天降至105±009亿/克,仅为原来的30%(P<005),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