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固定滴灌(根区一侧固定供水)、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根区两侧交替供水)和常规滴灌(紧贴幼树基部供水)3种灌水方式和3种灌水定额(固定滴灌和交替滴灌均为10、20和30 mm,常规滴灌为20、30和40 mm),对比研究了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对苹果幼树形态特征与根系水分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交替滴灌的根区两侧土壤出现反复干湿交替过程,常规滴灌的根区两侧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在灌水定额相同时,灌水侧的土壤含水率在3种灌水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滴灌和固定滴灌相比,交替滴灌显著增加了苹果幼树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和根系水分传导,在30 mm灌水定额处理下,交替滴灌的根冠比分别增加31.6%和47.1%,壮苗指数增加34.2%和53.6%,根系水分传导增加9.0%和11.0%.3种灌水方式下,根干质量和叶面积均与根系水分传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增强了苹果幼树根系水分传导的补偿效应,促进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干物质向各个器官均衡分配,显著提高了根冠比和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定滴灌(根区一侧固定供水)、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根区两侧交替供水)和常规滴灌(紧贴幼树基部供水)3种灌水方式和3种灌水定额(固定滴灌和交替滴灌均为10、20和30 mm,常规滴灌为20、30和40 mm),对比研究了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对苹果幼树形态特征与根系水分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交替滴灌的根区两侧土壤出现反复干湿交替过程,常规滴灌的根区两侧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在灌水定额相同时,灌水侧的土壤含水率在3种灌水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滴灌和固定滴灌相比,交替滴灌显著增加了苹果幼树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和根系水分传导,在30 mm灌水定额处理下,交替滴灌的根冠比分别增加31.6%和47.1%,壮苗指数增加34.2%和53.6%,根系水分传导增加9.0%和11.0%.3种灌水方式下,根干质量和叶面积均与根系水分传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控制性分根区交替滴灌增强了苹果幼树根系水分传导的补偿效应,促进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干物质向各个器官均衡分配,显著提高了根冠比和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和土壤盐分对苹果(Malus pumila)幼树生长和水分传导(简称水分传导K)的影响。采用3种滴灌方式(交替滴灌(ADI, 根区两侧交替灌水)、固定滴灌(FDI, 根区固定一侧灌水)和常规滴灌(CDI, 根区两侧均灌水))和4个NaCl浓度梯度(0 (CK)、0.2% (S1)、0.3% (S2)、0.4% (S3))。结果表明: 滴灌方式和NaCl浓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水分传导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滴灌处理下,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 苹果幼树的干物质、叶面积和净生长量及水分传导均显著地下降。根系水分传导(Kr)与总根干重间, 冠层水分传导(Ksh)与冠层干重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相同的NaCl处理下, 与CDI处理相比, ADI处理节水达50%, 平均根系干重、冠层干重、总干重、叶面积、净生长量和Kr仅分别下降了8.7%、19.24%、13.47%、11.87%、32.96%和10.72%; 这说明ADI处理对果树的生长和Kr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盐分S2和S3处理下, ADI处理的叶水分传导(Kl+p)分别降低了33.56%和44.26%, 但ADI处理的Kr反而高出了CDI达1.13%和10.91%, 说明ADI处理增强了苹果幼树根源水力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调控苹果幼树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及抗盐分胁迫能力。ADI处理的生长状况和Kr均高于FDI。采用ADI处理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节水调控能力, 而且也增强了抗盐分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矮化红富士苹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交替滴灌(ADI)、固定滴灌(FDI)和常规滴灌(CDI)3种滴灌方式和3种灌水量对苹果幼苗的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以阐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苹果幼苗生理特性和节水机理.结果表明:与CDI方式相比,当灌水定额由20 mm增大到30 mm时,ADI方式提高了苹果幼苗根干重、根系导水率、叶水势和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其蒸腾速率、棵间蒸发量和蒸散量,从而使得ADI方式下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CDI方式大大提高;3种滴灌方式的根系导水率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并以8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与CDI方式相比, ADI和FDI方式在节水达33.3%时的平均根系导水率仅分别降低了5.81%和14.7%,但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CDI方式高出16.31%和14.48%、40.52%和27.65%.可见,局部根区灌溉方式能促进苹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并主要通过提高根系导水率的途径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5—2007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表明土壤贮水利用率的可调控幅度较大;适量灌溉的W3处理(拔节水+开花水,灌水量120 mm)的灌水量、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分别为31.0%、38.9%和30.1%,灌水量多的W5处理(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灌水量240 mm)分别为51.7%、32.4%和15.9%,与W5处理相比,W3显著提高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灌水量均为120 mm的条件下,拔节前W3处理的耗水量显著低于W2处理(冬水+拔节水),而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则相反.W3处理的耗水模式与小麦需水规律相吻合,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分根装置,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各1/2根区的根毛发育状况进行观察并采样照相,研究不同根区根毛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处理40 d时,固定部分根区灌水条件下,非灌水区的根毛有明显退化脱落现象,退化区所占比例为20.96%,明显大于其他根区;灌水区的根系发黄,有腐烂斑,且根分枝有退化现象,根毛密集区的密集程度不如非灌水区,但根毛退化区所占比例小(15.72%),退化程度轻.均匀灌水根系的根毛发育状况与固定灌水的灌水区类似.交替灌水条件下,先灌水区和后灌水区根毛密集区的密集程度均较高,根毛退化脱落区分别占9.77%和10.38%,明显小于均匀灌水和固定灌水.说明采用交替灌水方式可促进根系根毛的生长发育,而持续湿润或干燥不利于根系根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根区交替地下滴灌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根区交替地下滴灌(APRI)对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生长期,与对照处理(CDI)相比,APRI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不显著(4.7%),而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明显降低,降幅分别达15.8%和15.4%,CDI处理略高的光合速率是以消耗更多的水分为代价;与CDI处理相比,APRI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仅降低5.4%,但灌溉水量却节省了25.8%,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总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5%和15.3%.对于马铃薯来说,根区交替地下滴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为材料,在土柱栽培条件下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运筹方式对新疆棉花光合性能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前灌溉+盛花期前限量滴灌+盛花期后充分滴灌,并配合氮肥基施20%+追施80%的水氮运筹方式(W4N2)下,盛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低于全生育期常规滴灌处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受到限制;盛铃期至吐絮期叶绿素含量、gs、Pn、ΦPSⅡ、qP均随水氮供应量的提高而增大,地上部干物质产生超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棉铃的运转与分配.在氮肥基施20%+追施80%的施氮方式下,新陆早13号以播前灌溉+全生育期常规滴灌(W3)处理的籽棉产量较高,新陆早43号以播前灌溉+盛花期前限量滴灌+盛花期后充分滴灌(W4)处理籽棉产量最高.因此,在播前灌溉条件下适当减少盛花期前、增加生育中后期水氮供应,可以延长冠层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分配,充分发挥膜下滴灌棉花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绿洲区交替滴灌(ADI)、固定滴灌(FDI)和常规滴灌(CDI)模式下葡萄茎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葡萄茎液流表现出与太阳辐射同步的昼夜变化节律;新梢生长期和开花期CDI处理的茎液流量显著大于其它两个处理;影响瞬时茎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气温,日茎液流量与平均气温和风速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不同灌溉方式下葡萄茎液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程度依次为:CDI>ADI>FDI;葡萄日茎液流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CDI相比,ADI节省50%水量,而茎液流总量仅降低6.56%,且其葡萄茎液流和水分传导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水  李伏生 《生态学报》2014,34(18):5249-5256
由于作物需水随生育期的变化,分根区交替灌溉(AI)的节水效果也会随生育期而发生变化,探明不同生育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实施和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效果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灌水水平(正常灌水和轻度缺水)和2种有机无机氮比例(100%无机氮和70%无机氮+30%有机氮)下,以常规灌溉(CI)为对照,分别研究苗期—灌浆初期、苗期—拔节期以及拔节期—抽雄期进行AI对玉米干物质量、氮钾含量和吸收量以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下,与CI相比,拔节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玉米地上部和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9.6%和27.4%,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增加50.7%和50.4%。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但是一般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这说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N肥配施下,拔节期—抽雄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玉米总干物质量和N吸收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低温弱光下水杨酸(SA)对黄瓜光合功能的调控作用,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研究低温弱光下黄瓜幼苗气体交换参数、光化学效率、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暗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说明低温弱光下黄瓜幼苗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低温弱光还可引起黄瓜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胁迫前用0.5~2.5 mmol·L-1 SA预处理幼苗,其叶片的Pn、Gs、Tr、ΦPSⅡ、Fv/Fm及SOD、POD和CAT活性与CK(水预处理)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i和MDA含量有所降低.表明SA可有效调控低温弱光下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功能,提高其低温弱光耐性,其适宜浓度为1 mmol·L-1.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体漫射衰减系数的光学特性及其遥感反演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7年11月8—22日太湖实测光谱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了秋季太湖水体漫射衰减系数(Kd)的光谱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 以490 nm波长的漫射衰减系数[Kd(490)]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了漫射衰减系数与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秋季太湖水体大部分点位的漫射衰减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由于部分点位浮游藻类的含量较高,对漫射衰减系数影响较大,导致这些点位的漫射衰减系数在波长675 nm附近出现峰值;无机悬浮物对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大于有机悬浮物,主要是由于悬浮物中无机悬浮物的含量远大于有机悬浮物.漫射衰减系数与遥感反射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以Rrs(550)、Rrs(675)、Rrs(731)作为自变量,与Kd(49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Kd(490)与Rrs(731)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而利用Rrs(550)、Rrs(675)、Rrs(73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效果(R2>0.96)好于单波段[Rrs731)]算法.  相似文献   

13.
龙须菜对重金属铜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铜(0、25、50、100、250和500 μg·L-1)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当Cu2+浓度≥50 μg·L-1时,龙须菜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Cu2+浓度的升高,龙须菜藻体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降低,而光补偿点显著升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达到500 μg·L-1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龙须菜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当Cu2+浓度≥50 μg·L-1时,会对藻体生理活动造成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芦苇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多梯度土壤水分条件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淡水沼泽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等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淡水沼泽芦苇正常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淡水沼泽芦苇的Pn、Tr、WUE及LUE对土壤水分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阈值.渍水状态不是淡水沼泽芦苇生理状态最好的水分条件.维持淡水沼泽芦苇快速生长期正常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含水率(Wv)应大于25.7%(即相对含水率Wr>66.6%),最佳Wv为36.9%(Wr为95.6%),正常生长所允许的最低土壤含水率Wv为21.5%(Wr为55.7%).气孔限制是淡水沼泽芦苇对水分胁迫的主要响应机制.干旱胁迫下,淡水沼泽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下降,其暗呼吸速率(Rd)降低,减少呼吸作用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提高WUE,以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杂志》2012,23(3):625-631
以1年生“青龙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盐胁迫明显降低了桑树幼苗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和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Na+浓度的增加,桑树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明显降低,过剩光能以非光化学猝灭形式耗散的比例增加,桑树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能力下降.在Na+浓度<150 mmol·L-1时,桑树幼苗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受到的抑制较小,通过增加根冠比进一步适应盐胁迫,但这种保护机制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Na2CO3胁迫下,>50 mmol·L-1Na+浓度对桑树的生长和光合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Na+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加大.在NaCl<150 mmol·L-1时,桑树的光合能力主要依赖植株形态和光合代谢双重途径适应中性盐逆境,而在NaCl浓度>150 mmol·L-1和碱性盐胁迫下,其主要依赖光合代谢来适应逆境.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沙棘和银水牛果2年生幼苗为试材,设NaCl浓度分别为0、200、400和600 mmol·L-1,研究NaCl 胁迫对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均显著下降,且NaCl浓度越高, 下降幅度越大.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根冠比较对照显著增加,比叶质量(LMA)略有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沙棘和银水牛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明显下降, 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先升后降.Pn下降的原因短期内以气孔限制为主,长期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试验中,沙棘幼苗在600 mmol·L-1NaCl处理10 d时即出现盐害症状,22 d时全部死亡,而银水牛果可以忍耐600 mmol·L-1NaCl长达30 d以上,说明银水牛果作为引进树种,其耐盐性较沙棘更强,可能更适合在我国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LI-6400型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种子源于江西遂川(MPS)和福建建瓯(MPJ)的3年生刨花楠与江西上犹(MLG)的3年生华东润楠苗木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a+b含量(Ct) 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SPAD值、叶绿素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为MPS-1.受叶肉组织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当年生新叶的叶绿素含量低于2年生叶片.MPS与MPJ刨花楠同一叶龄叶片不同冠层间的Ct次序为上冠层<中冠层<下冠层,华东润楠则为上冠层<下冠层<中冠层.同一叶片不同观测部位间的SPAD值次序为尖端<中部<基部.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n虽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