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 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保守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亦有研究显示 其在 NSCLC 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疗效。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主要基因突变之外,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ROS1、c-MET、RET、K-RAS、BRAF 也是目前 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综述 NSCL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男性肿瘤患者致死率最高的,5年生存率低于18%。尽管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晚期NSCLC的预后依然很差。免疫治疗为NSCLC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治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Nivolumab、MK-3475)和肿瘤疫苗(MAGE-A3,L-BLP25,TG4010,Belagenpumatucel-L)等。免疫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效率高的特点,并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在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后一种新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原理、临床试验及待解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癌(lung cancer)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其五年生存率只有15%,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在抑制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有限,即使有手术机会,也有40%以上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目前多学科治疗较大程度提高了晚期NSCLC的生存期,研究表明,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可改善肺癌的预后,有望成为肺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方式。其中,治疗性肿瘤疫苗(vaccination)如MAGE-A3、L-BLP25、Belagenpum atucel-L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如ipilim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等得到广泛关注。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可以使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得到缓解,本文就其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有待解决问题的临床研究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EGFR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郭燕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6,26(5):443-44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近年来在临床中使用的一类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然而并非所有的NSCLC患者对TKI敏感。近期研究发现,在NSCLC治疗过程中,EGFR突变与TKI临床敏感性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肺癌EGFR突变状况可以预测TKI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增强DNA疫苗效果的几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DNA疫苗的研究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集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抗感染疫苗与非抗感染类疫苗于一身,开创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疫苗研究新篇章,许多科学家将DNA疫苗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目前,包括艾滋病DNA疫苗在内的10余种DNA疫苗已经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但DNA疫苗本身存在着自身的缺点,本文就几种增强DNA疫苗免疫或治疗效果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FAK、NF-kBp65及VEGF-C的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FAK、NF-kBp65及VEGF—C在75例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30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NSCLC中FAK、NF-kBp65、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43/75)、85.3%(64/75)、65.3%(49/75),而在癌旁组织中三者的阳性率分别是13.3%(4/30)、l6.7(5/30)、o%(o/30),三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NF-kBp65、VEGF-C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FAK、NF-kBp65和VEGF-C为中心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NSCLC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和病程进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与肿瘤组织的增殖、生长、代谢、侵袭和转移有着紧密联系。在NSCLC发生发展中,经典Wnt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发生较复杂的改变,并影响疾病预后,因此,研究这些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明确NSCLC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潜在治疗方法。现对经典Wnt通路中NSCLC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和作用以及潜在治疗靶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于早期浸润转移。TGF-β信号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促使NSCLC侵袭转移,且与NSCLC的耐药性密切相关。TGF-β信号通路与NSCLC发展之间密切的联系使其成为治疗NSCLC的新靶点。因此,靶向抑制TGF-β信号通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促进NSCLC侵袭转移及介导耐药的相关机制,并探讨了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已有超过1/3的NSCLC患者诊断时发生了转移。早期判断肺癌的转移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enasein-C(TNC)具有调节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分化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Tenascin-C(TN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70例NSCLC及其正常组织内TN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NC在NSCLC组织内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NC在腺癌和鳞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无侵及胸膜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结果显示TNC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类无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TNC表达与NSCLC的肿瘤的TNM分期、有无胸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故TNC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其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多年来人们努力通过研发HPV疫苗来控制HPV相关疾病。虽然预防性HPV疫苗的接种代表了重大的公共卫生突破,但它仅能预防HPV部分型别的感染,并不具有治疗效果,无法防止预先存在的HPV感染进展为恶性肿瘤。而以致癌蛋白E6、E7等为靶点,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HPV治疗性疫苗可以减轻甚至消除HPV相关高度病变和癌症,因此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并为以后的治疗性疫苗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是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的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众多生命活动的调控。NSCL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是其主要特征,也是其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miRNA可以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以及血管生成来促进NSCLC转移,而且miRNA在调节肺癌干细胞特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转移相关的miRNA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微RNA(micro 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核苷酸,能在转录后水平抑制蛋白的翻译而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确诊后一般为晚期,且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差,治疗后易复发,预后不良等特征。目前用于治疗NSCLC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 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未建立系统规范的使用mi RNA对NSCLC诊断、治疗、预后的标准化方案,临床实施难度大。本文就近几年来mi RNA在NSCLC诊断、治疗及预后功能上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促进mi RNA在实际临床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肺癌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极大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由于缺乏选择性和很强的细胞毒性,多中心研究表明化疗方案疗效已经达到治疗平台,应致力于研发作用机制不同于化疗的药物.肿瘤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肺癌癌变、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以及生物信号传导通路的认识加深,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就近年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宫颈癌已成为继乳腺癌之后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另外,HPV还与很多其他癌症及皮肤、粘膜疣等常见疾病有关。因此,研究和开发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疫苗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HPV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PV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N)数据进行整合,进一步利用Heinz搜索算法识别NSCLC相关的基因功能模块,并对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功能(GO term)和通路(KEGG)富集分析,旨在探究肺癌发病分子机制。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得到一个包含96个基因和117个相互作用的功能模块,以及8个对NSCLC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候选基因标志物。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基因转录催化及染色质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并在基础转录因子、黏着连接、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及HTLV-Ⅰ感染等生物学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基因和生物学通路进行预测,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肺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 Ⅲ、Ⅳ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的1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理特征、ECOG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放疗、临床分期和合并疾病的关系。结果:195例NSCLC患者中,170例(87%)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异常,42例(21.5%)出现PLT升高,78例(40%)出现FIB升高,12例(6.2%)出现TT延长,45例出现(23.1%)PT缩短,60例出现(30.8%)D-D升高,15例出现(7.7%)APTT缩短。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与其年龄、放疗、中心静脉置管均无关(P0.05)。而男性TT值显著高于女性,腺癌NSCLC患者FIB值显著高于鳞癌和其它类型NSCLC患者,ECOG≤2的NSCLC患者PT、FIB的水平显著高于ECOG2者,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化疗者,Ⅲ~Ⅳ期NSCLC患者FIB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NSCLC患者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合并疾病者(P0.05)。结论:NSCLC患者易发生高凝状态,可能与其性别、病理类型、ECOG评分、化疗、临床分期及合并疾病有关,如何进行抗凝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疫苗用于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性疫苗在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取决于其剂量的大小,大剂量疫苗主要优先诱导Th2型体液免疫,小剂量疫苗或者利用Th1型佐剂主要优先诱导Th1型的细胞免疫,充分利用Th1型免疫产生的IL-2、IFN-γ和TNF—β等细胞因子,来发挥细胞免疫作用,清除胞内病原体。本文简述关于诱导Th1型免疫应答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抗细胞因子疫苗是针对疾病相关细胞因子而设计与构建的一类能激发体液免疫应答的主动免疫治疗性疫苗,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疗法。目前研究与开发的抗细胞因子疫苗主要有2 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偶联载体或直接修饰为细胞因子引入外源表位而构建的蛋白疫苗,另一种则是可表达细胞因子免疫原的核酸疫苗。这两类疫苗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显现出治疗活性。简介各类抗细胞因子疫苗及其作用机制,综述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细胞因子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病例的 80% 左右。相较于传统化疗,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用于 EGFR 突变型 NSCLC 患者,可获得更为卓越的疗效。但是,EGFR-TKIs 长期使用会产生 获得性耐药,主要机制为 EGFR T790M 突变。临床研究表明,以奥希替尼、rociletinib 和 HM61713 为代表的第三代 EGFR-TKIs 对 EGFR T790M 突变阳性 NSCLC 具有较好的疗效,为 EGFR T790M 突变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综述第三代 EGFR-TKIs 的最新临床研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