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西北部中甸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竞生翠雀花(Delphinium yangii W.T.Wang)与此前记载分布于该地及四川西南部(康定、小金、汶川)的宝兴翠雀花(D.smithianum Hand.-Mazz.)属于同一分类实体,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2.
发现近来根据云南西北部丽江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短尾翠雀花(Delphinium brachyurum W. T. Wang)与此前根据该地标本描述的丽江翠雀花(D. likiangense Franc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3.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四川西南部越西标本描述的毛茛科凉山翠雀花(Delphinium liangshanense W. T. Wang)和根据四川西南部木里标本描述的光轴翠雀花(D. leiostachyum W. T. Wang)只是此前记载分布于四川木里、盐源和云南西北部宁蒗一带的秋翠雀花(D. autumnale Hand.-Mazz.)植株较高的类型,故将二者均处理为秋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4.
毛茛科巴塘翠雀花(Delphinium batangense Finet & Gagnep.)是我国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种较广布的高山植物,形态变异颇大。标本室和野外观察表明白缘翠雀花(D.chenii W.T.Wang)和雅江翠雀花(D.yajiangense W.T.Wang)在形态上处于该种的变异范围之内,故将二者均处理为巴塘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5.
标本室和野外观察表明匙苞翠雀花(Delphinium subspathulatum W. T. Wang)和吉隆翠雀花(D. tabatae Tamura)与须弥翠雀花(D. himalayae Munz)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二者均处理为须弥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6.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采自我国云南西北部中甸标本描述的狭菱形翠雀花(Delphinium angustirhombicum W.T.Wang)与当地颇为常见的螺距翠雀花(D.bulleyanum Forrest ex Diels)没有区别,故将其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64-69
描述了在中国四川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三新种:拟直距翠雀花(Delphinium orthocentroides W. T. Wang),宽爪翠雀花(D. platyonychinum W. T. Wang)和大臧翠雀花(D. dazangense W. T. Wang)。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 发现根据四川丹巴标本描述的毛茛科光果拟螺距翠雀花(Delphinium bulleyanum Forrest ex Dielsvar. leiogynum W. T. Wang)和根据四川汶川标本描述的汶川翠雀花(D. wenchuanense W. T. Wang)与此前发现分布于四川宝兴、都江堰、汶川一带的拟川西翠雀花(D. pseudotongolense W. T. Wang)没有区别, 故将二者均处理为拟川西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9.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西北部中甸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竞生翠雀花(Delphinium yangii W.T.Wang)与此前记载分布于该地及四川西南部(康定、小金、汶川)的宝兴翠雀花(D.smithianum Hand.-Mazz.)属于同一分类实体,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10.
发现根据甘肃南部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狭序翠雀花(Delphinium angustipaniculatum W.T.Wang)与此前记载分布于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的松潘翠雀花(D.sutchuenense Franc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讨论了松潘翠雀花与其可能的近缘种秦岭翠雀花(D.giraldii Diels)和疏花翠雀花(D.sparsiflorum Maxim.)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8,38(8):969-972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相似文献   

12.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7,37(6):675-684
描述了毛茛科唐松草属六新种:(1)大关唐松草,发现自云南东北部,与多枝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其小叶较厚,较大,多呈卵形或宽卵形,心皮花柱较短,稍向后弯曲,瘦果呈新月形。(2)宽柱唐松草,发现自甘肃南部,其特征为心皮花柱扁平,近长圆形,腹面无柱头或柱头组织,据此特征可与此属中国其他种区别。(3)六脉萼唐松草,发现自四川中部,与白茎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小叶有毛,萼片具六条脉,一些雄蕊的花药败育,子房被短柔毛,柱头无翅。(4)吉隆唐松草,发现自西藏南部,与白茎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小托叶卵形、急尖,复单歧聚伞花序一条顶生,无侧生者,雄蕊花药呈狭长圆形,顶端钝,无短尖头。(5)螺柱唐松草,发现自云南西北部,可能与白茎唐松草有亲缘关系,区别为其萼片具1条脉,花有4~5枚雄蕊,心皮花柱顶部螺旋状弯曲,柱头不明显。(6)札达唐松草,发现自西藏西南部,与多叶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小叶顶端急尖,边缘具尖牙齿,聚伞圆锥花序具少数分枝和少数花,萼片狭卵形,花药狭长圆形。  相似文献   

13.
NGUYEN Khang Sinh  温放 《广西植物》2018,38(11):1422-1427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Lévl.)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尚未见有在越南的相关研究报道。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苔的国家级分布新记录,使得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上升到了4个种,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macrosiphon(Hance)Burtt]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根据中越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该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该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证据。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中。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 L.)植物的细胞学特征,对驴蹄草(C.palustris L.)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C.scaposa Hook.f.&Thoms.)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驴蹄草贵州纳雍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2(四倍体),两个云南中甸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花葶驴蹄草四川红原、康定、石渠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2(四倍体),该数目为首次报道;西藏林芝和云南德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驴蹄草的染色体比花葶驴蹄草大。这两种植物的32或64条染色体分别以4条或8条为单位大致能够排列为8组同源染色体,但同一组内的染色体经常具有明显的异形性(heteromorphy),不同居群的核型组成多少具有差异。同时,还分析了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的不同倍性细胞型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15.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2022,61(4):662-663
1993年, 于菁珊和董国义为辽宁上三叠统的非海相双壳类化石建立了一个新属辽宁蚌Liaoningia Yu and Dong, 1993, 以Liaoningia opima Yu and Dong, 1993作为模式种。然而, 早在1979年, 邢裕盛和刘桂芝就已为辽宁晚前寒武纪南关岭组所产的化石标本创建了新属名辽宁水母属Liaoningia Xing and Liu, 1979, 模式种是Liaoningia fuxianensis Xing and Liu, 1979。然而, 多数学者反对将它视为水母类化石, 有人怀疑辽宁水母属是假化石, 迄今学术界并无统一意见, 故本文暂将它归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a)。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属名Liaoningoconcha nom. nov., 用以替代Liaoningia Xing and Liu, 1979的次同义名Liaoningia Yu and Dong, 1993, 仍使用于菁珊和董国义在1993年指定的模式种, 中文译名不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中甸标本描述的毛茛科五花翠雀花(Delphinium quinqueflorum W.T.Wang)与当地颇为常见的澜沧翠雀花(D.thibeticum Finet&Gagnep.)没有本质区别,仅为其稍矮小的植株,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