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爪哇直立人化石发现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学术界的注意,也大大的刺激了古生物学家对猿人材料的追索。1911年,英国有一个自称是化石爱好者的地主兼律师的人道逊,声称他在萨塞斯克州的辟尔唐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化石材料,并把这些材料交给了当时负有盛名的古生物学权威伍德瓦德(M.S.Wood-ward)和解剖学权威纪斯(Keith)去鉴定。这些权威欣喜异常,很快地“研究”了这些材料,并于1912年2月18日在伦敦地质学会宣布:他们发现了最原始的人类遗骨。这包括有破碎的头骨和一个下颌骨,这个“原始人”被命名为“道逊曙人”。事情一公布便轰动了世界,它的发现者道逊也就出了名。在道逊得意忘形的时侯,却有些人  相似文献   

2.
古新世     
《化石》1975,(1)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大时代,也是生物史上的“哺乳动物时代”,起始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古新世是新生代的开始阶段,延续约一千万年。在这一时期内沉积的岩层称为古新世地层或古新统(因岩层多呈红色,故又称“红层”)。许多现代的和绝灭的哺乳动物类群,包括人类远古祖先在内的灵长目,都在这一时期初次出现并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因此,古新世地层,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地球史和哺乳动物起源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生物体内的一切反应都是在酶作用下进行的。今天对于这一观念,出现了一个反例,1982年 Thoms R.Cech 和他的同事在 Colorado大学的一个发现:原生动物四膜虫(Tetrahy-mena)的核糖体RNA前体的编码基因插入序列的剪接无需其它酶类的存在就可以完成。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生物催化的一贯观  相似文献   

4.
学习地质学,总是要弄清其中的两条基本规律——“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这很自然要提起它的发现者——“英国地质学之父”威廉·史密斯。威廉·史密斯不仅是属于英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他是整个生物地层学的奠基人,也是对整个地质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巨匠。威廉·史密斯于1769年3月23日诞生在英国牛津郡丘吉尔城附近一个乡村铁匠的家里,小威廉7岁就失去了父亲。当他11岁,迫于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但他坚持自学,特别喜爱的是数学。 1787年,决定史密斯命运的事发生了。一位测量工程师爱德华·维布来到史密斯的家乡测量教会学校校址。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十八岁的史密斯,就欣  相似文献   

5.
《生物产业技术》已经创刊五周年了,这五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生物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十二五”的规划中已经把生物产业作为一项新兴战略性的产业安排,预计在未来的五年中生物产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吕遵谔先生的“对《「金牛山人」是猿人吗?》一文的意见”,已经看过。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提出来互相讨论,这是好事。但不能歪曲对方的意见,否则就失去了争鸣的意义,而且涉及外国学者的意见,会产生不良国际影响,因而不得不再说几句。吕遵谔提出的第一点是,他的文章的中文和外文校样,他都没有看过,文章便发表出去了,所以错误不在于他。他提出的第二点是关于“参看李基的15000号标本”的问题。他在1987年四月号《中国画报》上的文章中说,金牛山人是“最完整的直立人骨架”,一位英国的著名古人类学家看到后,在这句话旁批注了:“现在这是不正确的,参看李基的15000号标本”,因为1985年李基就发表了在非洲肯尼亚发现的远比金牛山人的骨架为完整的直立人骨架,肯尼亚标本远比金牛山的为完整,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英国古人类学家的这个意  相似文献   

7.
创业就像走迷宫,“自古成功在尝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有个经典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不少人还是免不了重蹈覆辙。一位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作一幅画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用上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反问道:“  相似文献   

8.
魏斯曼(Weismann,A.)是19世纪末叶一位杰出的生物科学家。他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概括了当时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己的试验资料,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提出一连串的设想和解释,于1892年创立了种质学说(germplasm theory)。这一学说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染色体遗传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雅轩 《化石》1997,(3):6-8
第三纪的自然环境与部分生物演化李雅轩编译第三纪是指从距今6500万年起到距今200万年的一段地质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地球板块运动剧烈,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生物演化复杂。怀俄明州山谷中有向东流出的水系,两侧沉积形成了从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的岩层。这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
古老生命的时代从六亿到两亿多年前,在地球史上叫做古生代。古生代就是“古老生命的时代”的意思。从化石发现来看,生命到这个时代才相当繁荣起来。当然,古生代的生物已经相当复杂而多样了,这说明生物界已经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不过,在古生代以前的生物,大多是海生浮游生物,身体大多是柔软组织,不容易保存成为化石。到了古生代,大多数生物过海底底栖生活了,身体里坚韧组织多了,保存成为化石的也就多起来了。动物界,各个门类的动物都出现了。特别是无脊椎动物的各个门类,有了很大的发展。植物界,除了被子植物门以外,其他门类的植物也都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进化论质疑     
我曾问过一位七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现在是计算机工程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主要讲的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告诉:生存斗争。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某中心实验室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他的回答是:弱肉强食,生存斗争。现在的年青人又作如何认识?一位16岁的高中生的回答更具广泛性: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私生存空间而进行的殊死斗争。从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到现在的中学生的回答几乎相同,这就是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生物演化的模式是不是生存斗争?达尔文的观点究竟对不对?《物种起源》一问世就受到欧洲上流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11):90-92
达尔文完成贝格尔号之航后不久,他就变成了一名彻底的进化论者。至迟在1837年7月,他已创建了共同祖先学说。虽然此后他仍继续在为共同祖先学说收集证据,但是对"生物是进化的"这个事实的正确性就再也没有怀疑过。令他疑惑不解的是"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这个问题。按达尔文本人的回忆,他在1838年9月28日这一天,有了突破。他在自传中写道:"在我已开始从事有系统的探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人民教育(1955年3月),发表了“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短评,并且同时发表了有关生物教学的文稿五篇.就生物学通报来说,对这一方面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在我们生物教师队伍中,很多同志都已加强了课内外的实验实习和参观采集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已看到了一些成绩。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却不容许我们忽视,那就是我们的联系实际不单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也是与阶级斗争联系的。现在让我来举个具体例子罢!有一位生物学教师同志,他备课非常认真,常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每夜看参考书,不到深更半夜不息.假使你说他是教条主义者吧!这可并不,他在学校里建立了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的场所,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既养鸡、养兔,也养蜂、栽花。而且他自己家里就有着个出销苗木的园圃.他可以把自己园圃的苗木售给学校,也可以把校园里的收获销给自己。由于他有广博的书本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这种谷物已经养育了美洲人民几千年。在美洲土著居民心目中,玉米是十分神圣的。左图是美洲古代莫奇卡文化的产物:玉米神陶塑。这具陶器是砖红色的,由三个人首玉米身的“玉米神”组成,虽然烧制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世玉米的籽粒仍“粒粒在目”。这种陶塑是当时莫奇卡人举行祭祖活动时使用的偶像。这类活动每年都定期举行,以祈求玉米神保佑丰收并让雨神按时降雨。莫奇卡人的玉米神偶像@丘山  相似文献   

15.
方饶墀的名字尽管新闻界见得少,但是在广西的医务界,谁不知道他呢?人们一谈到他,对这个“土里土气”的老头子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救命要紧” 1986年5月第一个周末的深夜,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科的医务办公室里坐满了外科、内科、蛇伤急救的有关医护人员,一场全院大会诊正在热烈地进行……市郊的一位年轻民工廖某某,不幸被剧毒蛇——蝰蛇咬伤,由于严重中毒溶血、出血,已经一周未解过几滴小便,全身浮肿,脸色苍白、神志已近朦胧、生命危在旦夕,“大夫,您们一定要救救我呀!”一周前还能挑一二百斤重,这样一位刚强的年轻小伙子,这时内心发出微弱的呼救。在场的人心都碎了,无不为这位小伙子悲惨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因为象这  相似文献   

16.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6,(5):5-5
被命名为“Tiktaalik”的化石出现在本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这种生物的形状介于鱼类和鳄鱼之间,具备相当于前肢的骨骼组织,并且头部可以完全独立地转动,头的后部也已经有了近似陆地生物的特征。科学家猜想化石就是在它们浮出水面、准备在陆地进行一次“短足”旅行时形成的。尽管科学家很早已经知道3.65亿年前水生生物已开始向有脊椎的陆地生物进化,但这一进化过程一直缺乏有力证  相似文献   

17.
说起蘑菇,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长在田边地头上的田头菇,生于房前屋后的狗尿苔(鬼伞),雨后出现在草地上的马粪包(马勃),或者是菜市场上看到的平菇、香菇、猴头…… 250年前,瑞典一位生物学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划分为两大类,即动物和植物。今天连幼儿园的小孩也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分几大类?——动物和植物。然而,在18世纪这却成了惊人的成就,那位生物学家便是大名鼎鼎的分类学大师林奈,他所提出的是生物的“两界系统”,即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界的依据大致是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动者为动物,静者为植物。他在巨著《植物种志》(1753)中依据花部的形态及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人们对于生物的由来和死后自身的去向不甚了然,因此只得求助于神灵,相信灵魂不死,以及方士的长生不老仙药之类。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出现这样的习俗:当同伴死后在他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在他们想象中,这样做了,他们的同伴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会照样富有生命和活力——所有这一切,都给生与死这一古老的命题,抹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但是,生物是神造的,还是无生物变来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这些问题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生命观的堡垒一个个被攻克了,唯物辩证的生命观终于取得了胜利。革命导师恩格斯说得好:“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  相似文献   

19.
徐钦琦 《化石》2001,(4):24-25
在第8讲 ,我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生物进化之道”。具体地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究竟哪些论述揭示了生物的进化之道呢?我愿在此重申一遍 :它们是周易中的“与四时合其序”。黄帝内经中的“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庄子中的关于“大年”的概念。难道这么简单的几段论述真的可以阐明生物史上的奥秘?难道西方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就靠这么几句话就可以获得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请看与宏年的四时变化相耦合的 ,生物界的三次大绝灭和三次…  相似文献   

20.
苏联生物化学的发展是和世界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俄罗斯生物化学在革命前所开辟的道路分不开的。科学的生物化学的产生应该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那时定量化学研究已经建立了科学基础。М.В.Ломоносов是这个时代的先驱者。他还在十八世纪就已经拟定了一个伟大的计划:“试验能测量,称量和用计算决定的一切”,植物化学部分也包括在这“一切”中。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叶Lavoisier,Priestley和其他几个人阐明了主要的生物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界的循环。十九世纪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