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赫坎按蚊类群的六种按蚊的杂交和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了赫坎按蚊类群中的中华按蚊(ASS)、长浮按蚊(ACF)、嗜人按蚊(AAP)、大窄按蚊(ADZ)、小宽按蚊(AXK)以及四川的八代按蚊(AYS)与辽宁的AYL品系的杂交和唾腺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和长浮按蚊,嗜人按蚊和大窄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长浮按蚊和大窄按蚊可能不是独立的物种:小宽按蚊和四川的八代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小宽按蚊和辽宁的AYL品系以及AYL品系和四川的八代按蚊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YL品系可能为新种,而小宽按蚊新种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rDNA-ITS2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以按蚊亚属Anopheles的中华按蚊An.(An.)sinensis和赫坎按蚊An.(An.)hyrcanus为外群,对采自中国的按蚊属Anopheles塞蚊亚属Cellia 21种蚊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  相似文献   

4.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5.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4):158-162
本文论证用蚊卵形态鉴别四川省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的可靠性。中华按蚊同嗜人按蚊、筠连接蚊、八代按蚊、贵阳按蚊,凉山按蚊同嗜人按蚊等,用卵形态鉴别比较可靠;其余各蚊种之间卵形态鉴别不完全可靠,必须结合蚊虫生活史中其他阶段的形态进行鉴别;卵甲板定同卵宽、甲板定同浮囊内缘间距离、浮囊内缘至甲板边缘距离同甲板宽等的比值,以及甲板的形状等卵外部形态,在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之间的鉴别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赫坎按蚊种团蚊种在云雨分而较多,各蚊种的种群大小及其传疟作用各异。[1-3]克氏按蚊为赫坎按蚊种团成员之一,对它的研究其少,1992年9月-1993年8月,我们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小街乡对当地赫坎按蚊种团中两优势种-中华按蚊和克氏按蚊进行了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观察,1观察内容与方法1.1现场观察点的选择选定景洪市小街乡的一个村寨为观察点,该村地处河谷坝区,附近有一条小溪,周围是稻田、橡胶林,水源常年不断,是历年疟疾高发区。1.2成蚊密度观察采取在村边进行人、牛诱捕的方法,每月2次,定点、定时,于晚20:00至翌晨6:00进行。人诱…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甚大。无论是研究药物防治、抗药性机理、生物防治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按蚊作为研究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按蚊室内人工饲养的研究。 在按蚊人工饲养方面,国外已有报道(Gerberg,1970)。中华按蚊复合体中的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A.lesteri anthropophagus.Xu and Feng)已在国内饲养成功。对中华按蚊的饲养,也进行过一些摸索,由于成蚊交配困难、吸血率低和幼虫死亡率高等缘故,均未获  相似文献   

9.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0.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牛房嗜人按蚊Anopheles(Ano.)anthropophagus胃血的来源,1987—1988年在四川省的江油、双流、长宁、珙县等地牛房,采集嗜人按蚊Ⅱ—Ⅲ期胃血标本367份,按《实用疟疾学》一书记载的方法,进行胃血沉淀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在牛房共捕捉按蚊1397只,其中嗜人按蚊为367只(占26.27%),中华按蚊为1030只(73.73%)。不同地区或不同月份牛房内嗜人按蚊所占的比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6月份高的可达32.05%,低的仅9.76%,10—11月可上升到75%,此结果与雷心田等(1987)在珙县洛表地区所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共采牛房嗜人按蚊胃血标本353份,同牛抗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及它们的杂种后代的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二蚊种的酯酶均有4个基因,并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利用酯酶抑制谱也肯定了遗传分析的结果。磷酸甘油脱氢酶(GPD)于中华按蚊有2个基因,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仅1个基因。碱性磷酸酯酶(APH)、过氧化物酶(POD)在中华按蚊都较在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多出1条酶带。乳酸脱氢酶(LDH)、辛醇脱氢酶(O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带二蚊种相同。酸性磷酸酯酶(ACP)在二蚊种内都未能显示清晰酶带。这些事实指出二者是关系很近的近缘种。对不同地理区域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贵阳按蚊的酯酶比较也获得一些关于它们演化关系的信息,并发现这3个种的具有分类特性的酯酶带。  相似文献   

14.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15.
横山地区近二十余年来发生过三次较大的疟疾流行,高峰年代的发病率为36.5%,虽经历年积极防治,但发病率仍维持在5%以上。为了解传疟媒介的作用及其生态习性,我们于1984年6—9月进行了定点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一、种群组成:在人房共捕获按蚊351只,其中嗜人按蚊247只,占70.4%,中华按蚊104只,占29.6%;在牛房共捕获按蚊672只,其中嗜人按蚊109只,占19.2%,中华按蚊563只,占83.8%。二、叮人率:6—9月每旬进行一次人诱通宵观察,嗜人按蚊的叮人率平均为29.40只(15.3—46.3);中华按蚊为21.28只(10.7—27.0)。三、嗜血习性:嗜人按蚊在人房内的人血率…  相似文献   

16.
马雅军  瞿逢伊 《昆虫知识》2002,39(3):209-214
测定了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 9成员种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序列 ,根据序列差异分析各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 1 )ITS2区序列最长的是中华按蚊 ( 4 6 8bp) ,最短的是克劳按蚊和赫坎按蚊 ( 4 36bp) ;GC含量为 4 4 9%~ 4 6 8% ;( 2 )发现该复合体 4成员种的ITS2区序列存在种内个体间差异 ,幅度为 0~ 3 8% ,明显小于种间差异 ;( 3)将各蚊种的ITS2区序列进行同源排序比较 ,发现其变异大多是简单重复单元的拷贝数不同 ;种间差异性最大的是克劳按蚊与嗜人按蚊( 32 3% ) ,最小的是贵阳按蚊与凉山按蚊 ( 9 0 % )平均差异率为 2 2 3% ;( 4 )根据ITS2区序列特征 ,用 3种方法构建的树状图拟合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赫坎按蚊复合体各成员种rDNA ITS2序列在种内非常保守 ,以种间序列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分子鉴别技术是甄别蚊种分类地位混淆和错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素芳 《昆虫学报》1965,(6):572-575
对于赫坎按蚊群内(Anopheles(A.)hyrcanus group.)用四龄幼虫的形态来区别不同种型,在国外曾有若干报导,如马来亚(Reid,1953;1963)、日本(Otsuru and Ohmori,1960)、菲律宾(Baisas et al.,1936等)及印澳(Bonne-Wepsrer and Swellengrebel,1953)等,但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1938年林樑城和姚永政对于南京地区中华按蚊(统称)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以中华按纹的多线染色体为标准,与嗜人按纹的染色体作比较,发现后者在2L臂上17A-21C这一段有固定性臂内倒位,其他各臂如X和3L无明显差异。在3R臂上,两种按蚊均有特征性的种内多态性臂内倒位。上述结果阐明了这两种按蚊在染色体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纹种团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多线染色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漱璧  谭景宪  薛景珉 《遗传》1990,12(5):17-18
本文报告以中华按纹的多线染色体为标准,与嗜人按纹的染色体作比较,发现后者在2L臂上17A-21C这一段有固定性臂内倒位,其他各臂如X和3L无明显差异。在3R臂上,两种按蚊均有特征性的种内多态性臂内倒位。上述结果阐明了这两种按蚊在染色体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纹种团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重庆蚊子种类很多,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有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等四种,它们如何越冬,在消灭蚊子与疾病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蚊虫越冬调查以及越冬蚊虫生理的研究,报告得不多,冯兰洲在1937年曾就北京主要蚊种进行研究,观察到以卵越冬者有:仁川伊蚊Aedes(S)chemulpoensis、汉城伊蚊Aedes(F.)seoulensis、朝鲜伊蚊Aedes(F.)koreicus、多斑伊蚊Aedes(O.)maculatus等四种。以幼虫越冬有:帕氏按蚊 Anopheles(M.)pattoni、林氏按蚊Anophe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