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并免疫BALB/c鼠,初步评估了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A19疫苗株VirB12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BK-CMV-SacBVirB12,将该质粒电击转化至布鲁氏菌A19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得到布鲁氏菌疫苗株A19的VirB12基因缺失株。以A19疫苗株为参照,应用A19-ΔVirB12疫苗接种BALB/c小鼠,免疫45d后布鲁氏菌2308强毒株攻毒,攻毒15d后取BALB/c鼠的脾脏进行克脾指数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测。Western-blotting鉴定VirB12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构建了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小鼠免疫攻毒后15d,A19-ΔVirB12免疫组和A19免疫组的克脾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19免疫组与A19-ΔVirB12免疫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VirB12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与亲本株A19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通过血清学方法可区分疫苗免疫与野生型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感染动物,具备作为标记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家畜的健康养殖和人类健康。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宿主、病原以及病原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定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布鲁氏菌能在单核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中生存,并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也是布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探究和分析布鲁氏菌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布病防控和新型疫苗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主动防御机制、树突状细胞以及由CD4~+和CD8~+亚群介导产生的IFN-γ、IL-12和TNF-α对于抵抗布鲁氏菌的感染十分重要,有关布鲁氏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鼠模型。现结合实验室自身研究内容,就国内外布鲁氏菌免疫或感染不同宿主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型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猪瘟的主要手段.虽然传统的猪瘟弱毒疫苗(如C株)安全有效,但猪瘟的临床表现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并现,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报道,且不能区分野毒感染和免疫接种.因此,研制安全、高效、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DIVA)的新型猪瘟疫苗极为必要.文中就近年来开发的核酸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基于蛋白/肽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嵌合瘟病毒疫苗等新型DIVA猪瘟疫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全S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HBV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虽然基因重组HBV表面抗原(HBsAg)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基因重组HBsAg疫苗主要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不能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发现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2].为了探讨应用HBV基因疫苗预防HBV感染的可能性,本文构建了HBV全S基因和HBsAg基因疫苗,观察和比较了这两种疫苗经肌肉注射接种到Balb/C小鼠体内后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肠炎血清型沙门菌仍然是人类沙门菌感染病最常见的血清型,可通过受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家禽产品)感染人体。研制肠炎沙门菌亚单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鸡免受沙门菌感染,还能切断沙门菌传染源。本研究分别以重组表达的外膜蛋白F (rOmpF)和提取的外膜囊泡(OMVs)制备了两种肠炎沙门菌亚单位疫苗,并在鸡中进行了肠炎沙门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亚单位疫苗不仅能诱导鸡体内产生抗体,还能引起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病疫苗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布氏杆菌具有宿主广泛、传染性强以及感染后根治困难等特点,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措施。迄今国内外已有多个弱毒活疫苗在使用,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一直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重点。目前除了常规诱变筛选新的弱毒株外,人们正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弱毒疫苗、DNA疫苗以及亚单位疫苗。本文简述了布氏杆菌病疫苗的应用及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世界范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为兼性胞内寄生菌,无典型的毒力因子,但却有很强的致病性,常引发人和动物的慢性感染。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反应是慢性感染的先决条件,这种能力对于布鲁氏菌的毒力来说似乎也越来越关键。作为成功的致病性病原菌,布鲁氏菌采用"隐秘的"策略以逃避或抑制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从而在宿主细胞内建立长期的持续性感染。本文将围绕布鲁氏菌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旨为阐明布鲁氏菌毒力的新见解,这很可能为布病的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检测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8作为羊布鲁氏菌病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表达和纯化OMP28蛋白,建立并优化以OMP28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布鲁氏菌病ELISA诊断方法。以3个不同种属的4株布鲁氏菌(羊种布鲁氏菌16M和M28,猪种布鲁氏菌S1330,牛种布鲁氏菌2308)分别感染山羊和绵羊至42周,期间每隔2周收集血清,分别用布鲁氏菌LPS包被的ELISA和OMP28 ELISA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比较2种不同ELISA对4株布鲁氏菌感染的山羊和绵羊的检测敏感性。【结果】4株布鲁氏菌感染的山羊和绵羊均产生高水平针对LPS的抗体,但是仅有B. melitensis 16M和B. melitensis M28感染的绵羊与B. melitensis 16M和B. abortus 2308感染的山羊可产生针对OMP28的抗体。【结论】基于OMP28的间接ELISA具有细菌属特异性和宿主动物品种特异性,通过检测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遍布全球,并可导致严重的疾病,但目前尚无成功的疫苗问世.为寻求可能用于RSV疫苗研制的重组蛋白抗原,我们在克隆RSV-A全长G蛋白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种共表达载体蛋白和G蛋白片段的表达载体,并从中筛选出能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抗原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了重组蛋白抗原DsbA-G101,将其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了相应的抗血清.经ELISA检测表明DsbA-G10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基于本研究所构建的系列表达载体,可以比较不同的G蛋白片段免疫原性的强弱及载体蛋白的优劣,从中发现最佳的RSV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0.
由B群脑膜炎球菌所致的侵袭性感染是许多国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控制脑膜炎球菌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挑战是研制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菌苗。B群脑膜炎球菌多无免疫原性,故目前的研究试图主要针对该菌外膜蛋白或脂多糖产生的免疫反应,本文对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菌苗在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重大人畜共患病之一,给我国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有效控制和逐步消灭布鲁氏菌病对于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且结构复杂,其致病机制和相关毒力因子仍不十分清楚;加之我国现有的布鲁氏菌疫苗均为光滑型疫苗,其诱导产生的抗体与自然感染在临床诊断上存在着干扰,给种群净化带来严重困难。虽然已有许多研究通过多种技术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但进展多较为缓慢。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随着其研究手段的逐步发展和完善,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手段揭示布鲁氏菌的致病机理、免疫机制等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解决布鲁氏菌带来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结合实验室自身研究,主要从蛋白质组学对布鲁氏菌特异性蛋白的挖掘和对鉴别诊断的意义等方面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筛选有效的免疫原,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感染的有利武器。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MERS-CoV棘突蛋白(Spike,S)上的多肽抗原表位。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人工合成9条多肽并偶联钥孔戚血蓝素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了多肽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YVDVGPDSVKSACIEVDIQQTFFDKTWPRPIDVSKADGI的多肽,三次免疫小鼠后,可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IgG抗体(滴度达1∶10 000)和较高水平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结果为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多肽疫苗的设计及MERS-Co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李斯特氏菌病的致病菌,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原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研制了添加矿物油佐剂MontanideTM ISA61VG的新型灭活细菌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应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SA 61 VG佐剂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诱导小鼠产生的抗李斯特氏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以及IgG2a/IgG1比值显著高于无佐剂免疫组;在致死剂量Lm攻毒下,能对小鼠提供100%的免疫保护。因此,ISA 61VG佐剂能显著增强灭活疫苗诱导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从而提高灭活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作用,是预防人和动物Lm感染的潜在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V疫苗的研制。SIV能够感染非人灵长动物并引起类似AIDS的猴免疫缺陷病,因而常被用作研究HIV及其疫苗的替代动物模型。为了对SIV疫苗在猴感染模型中治疗SIV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SIV gag和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并联合使用这三种疫苗免疫小鼠,对包括不同抗原组合、不同免疫次序及间隔的免疫策略进行探索和优化。IFN-γ酶联免疫斑点和小鼠体内杀伤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SIV Gag/En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且,重复免疫后仍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免疫反应。该结果为在SIV感染猴模型中评价多载体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治疗SIV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型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主要特征为发热、流产,是世界范围之内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对多种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布鲁氏菌能够感染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给国家、养殖户以及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公共卫生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布鲁氏菌检查办法,能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解决信息。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免疫学ELASA和PCR等布鲁氏菌检测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均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暴发流行的病原体(SARS-CoV),目前仍无抗SARS-CoV的特效药物,因此疫苗的研究为预防SARS再次流行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研制的SARS-CoV疫苗有SARS-CoV灭活疫苗、SARS-CoV DNA疫苗、SARS-CoV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SARS-CoV刺突蛋白-减毒痘苗病毒等.体外及体内动物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所研制的SARS疫苗均可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对免疫动物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将近期有关研究结果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很广,而且致死率极高,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猪瘟流行地区或国家仍然采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作为预防猪瘟的主要策略,但接种弱毒疫苗的传统预防控制方法无法区别猪瘟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为了净化、消灭猪瘟,新型标记疫苗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近些年,陆续有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对猪瘟野毒株或弱毒株进行基因修饰构建出新毒株,其中以Erns和E2为基础构建新毒株的方法占据着重要地位。部分候选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用于区分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而且有望作为新一代疫苗来替代传统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前,犬布鲁氏菌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数量逐年上升,由犬布鲁氏菌病感染人的病例报道也日益增多。因此,犬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根除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我国多个省份存在犬布鲁氏菌病,而且感染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养犬数量巨大,犬与人类接触密切,病犬作为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不容忽视。犬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起步较晚,流行病学资料欠完善,公共卫生学意义有待阐明,诊断、免疫预防等诸多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加强犬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犬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分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的快速变异及广泛流行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鸭病毒性肝炎二价灭活疫苗(DHAV-SH和DHAV-FS株)的制备和评价方法,首先对我国多个鸭场进行血清型流行病学分析,从201株DHAV-1、38株DHAV-3中筛选出6株毒力较强的DHAV,验证了DHAV-1和DHAV-3为我国流行优势株,并对6株DHAV进行ELD50和LD50测定,筛选疫苗候选株后经传代确定疫苗毒种,选取F5代鸭胚胚体研磨液作为疫苗毒种,经甲醛灭活后制成3批水包油包水(W/O/W)型乳剂二价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通过安全性试验、抗体中和试验、攻毒保护及免疫交叉保护试验发现:疫苗安全性良好,雏鸭免疫后第7天可以检测到DHAV中和抗体,第14-21天的攻毒保护率为90%-100%,免疫持续期可达5周以上,DHAV-SH和DHAV-FS之间的交叉保护为20%-30%。研究表明本试验研制的鸭病毒性肝炎二价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安全且高效,为我国DHAV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产品。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防治宫颈癌的主要措施。已上市的宫颈癌疫苗为几种型别HPV衣壳蛋白的混合物,用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而针对HPV所致感染及宫颈癌等治疗性疫苗正在研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