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制剂的定义;概述了口腔、咽部、及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概述了胃肠道内微生物群的种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针对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应运而生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和种类。并对未来微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产品被开发和应用在水产养殖中。但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和养殖生物体的内外环境,选择适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维管系中微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除可能出现少数萎焉病菌外,大都为腐生真菌和细菌。有关它们的种类、数量、出现时期及其与寄主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尚少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棉株的维管系微植物区系,侧重真菌和细菌两者,并试图探索其用于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乳杆菌是健康人体肠道的重要菌群之一,它与肠道微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代谢、免疫的调控密切相关。大多数乳杆菌对人类健康有积极作用,其中一部分已被归为益生菌。一直以来,乳杆菌在人体中的存在状态和作用机制都是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乳杆菌在种类、数量和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发现乳杆菌在人体肠道菌群中所占的数量比例相当小。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和代谢过程的调节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该领域仍需研究的内容,为人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报道了采自中国甘肃、新疆、西藏的微孢衣属中国新记录种——泡状微孢衣(Acarospora bullata Anzi),并对该属部分种类[节微孢衣(A. nodulosa (Dufour) Hue)、垫微孢衣(A. pulvinata H. Magn.)]进行了分类及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这3个物种的详细描述、形态结构图以及ITS序列。本研究可为《中国地衣志——微孢衣科》的编写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免疫微球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微球是一类特殊的功能微球,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化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该文介绍免疫微球的种类、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制剂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毒副作用及应用广泛的特点。简要介绍了乳酸菌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研究前景、存在问题等,为乳酸菌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是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消化道微生态可能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关系密切,但学术界很少关注。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并易伴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IgG4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移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疾病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仍不清楚。牙周疾病和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但胰腺癌时肠道菌群的具体变化及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就各类胰腺疾病背景下的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活的但非可培养(VBNC) 状态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此微生物体的细胞仍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培养.本文阐述了VBNC状态菌的形成机理、转变与种类、复苏、研究意义及其应用展望.并报道了我们在十余年间针对生态环境中处于VBNC状态菌的复苏、可培养化、系统进化关系及潜在功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拟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腔微生态失衡导致口腔异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昧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通过pubmed检索NCBI数据库1992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icro ec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微生态”,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研究、以及在口腔疾病研究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1篇文献纳入本文,其中,19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19篇为中文杂志,2篇为外文杂志。结论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口腔微生态失调,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分解蛋白产生硫化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H2S、CH3SH、CH3SCH3、吲哚、甲基吲哚、挥发脂肪酸和聚胺等发出刺激性气味,产生口腔异味。治疗口腔异味应该考虑平衡口腔微生态,调整口腔菌群。口腔异味的治疗又有利于口腔菌群平衡。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