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南部石炭纪及二迭纪若干床板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描述的石炭纪及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是我院地层古生物研究室清理1956—1960年地质部各野外地质队送来鉴定的珊瑚化石的一部分。描述标本大部分采自广西僮族自治区,小部分采自贵州、广东和四川;地质年代以早石炭世为主,少数为中石炭世、晚石炭世及早二迭世。这些资料有两个特点:一是很零散,对详细划分地层有一定困难;但是,正由于零散,分布在全国各地,对了解床板珊瑚在我国地层上的分布及对比有所帮助。一是这些床板珊瑚的多数属羣在国内已有报导,但种羣则是新的;还有一部分是新属,或国外已有报导  相似文献   

2.
川黔地区奥陶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早在本世纪的初期已有报导。但是,比较大量地报导中国奥陶纪珊瑚化石,则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1957年俞昌民首先发表新疆中奥陶世一个四射珊瑚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后,相继有璕教授的贵州奥陶纪珊瑚化石的新资料,林宝玉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化石,俞昌民的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这些资料的研究不仅对阐明古生代珊瑚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的研究,划分和对比我国奥陶纪地层,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徽南部下二迭统栖霞组珊瑚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二迭统栖霞组在安徽南部发育较好,产有丰富的珊瑚化石。早在1932年,乐森璕及黄汲清在“扬子江下游栖霞灰岩之珊瑚化石”以及黄汲清在“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专著中,曾经描述和县、合山、巢县、铜陵及泾县等五个地区的珊瑚化石,共有11个种,1个变种,分别包含在7个属中,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4.
贵州、湖南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所述的珊瑚化石和地层资料,是1957年林英铴同志与作者在贵州南部独山县及湖南中部湘乡、邵东等地早石炭世地层内搜集的。在进行整理和鉴定过程中,蒙导师俞建章教授热情指导和帮助,并详细审阅和修改文稿;外文节要由导师和孙云铸教授代为修改;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地质部博物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和长春地质学院代制薄片和照相,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加波萨尔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南部。地理上属于东准噶尔北部低山丘陵区。该区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首次描述的珊瑚化石资料,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动物群的空白,为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对恢复该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古气候面貌亦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篇幅限制,本文专门描述床板珊瑚中无连接构造类。其他珊瑚资料将另文报道。文中描述的珊瑚化石及地层剖面,是笔者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黔南独山中泥盆统龙洞水段一些床板珊瑚和刺毛虫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黔南独山中泥盆世早期的猴儿山组龙洞水段中的15个床板珊瑚新种及新变种和2个刺毛虫类的新种。通过对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和刺毛虫类组合的分析,确定龙洞水段的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根据床板珊瑚在地层上分布的规律,又可以将它划分成上部的Parastriatopora jumuwanensis-Favosites clarus-Roemerolites dushanensis 组合和下部的Pachyfavo-sites nitella-Favosites multiplicatus-Pachycanalicula barrandei 组合。  相似文献   

8.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穆恩之教授及李积金同志等至甘肃西北部酒泉盆地研究地层,在南山系中采集了一些令人异常注意的珊瑚化石,并(?)赠作者予以鉴定。由于对南山系中珊瑚化石以往知道得很少,因此将这些经鉴定过的化石标本作一简单的描述和报导还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南山及其邻区的地质,曾经中外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变质程度很深,化石稀少,南山系的地质时代及其上下界限很久未得解决。就作者目前所知已故计荣森先生曾经描述过南山系顶部石灰岩中采得的二块床板珊瑚化石,但因标本保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的层孔虫产自新疆南部西昆仑山北缘阿克陶地区下石炭统库山河组。经研究鉴定,计有Platiferostroma longtangshanense Wang,P.microcystosum sp.nov.,P. multibrachiatum sp.nov.,P.xinjiangense sp.nov.等。共生化石有腕足类、双壳类及四射珊瑚、床板珊瑚。这些层孔虫在新疆境内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它增补了该区下石炭统的化石依据,对于国内外同期含层孔虫化石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2,41(3):464-468
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刺丝胞动物门包括水螅,钵水母和珊瑚3个纲,古生代的床板珊瑚和皱纹珊瑚以及中,新生代的石珊瑚是珊瑚纲中最主要的3个月,分别出现于早奥陶世,中奥陶世和中三叠世,它们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环境的解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寒武纪发现的所谓“珊瑚”化石,大部分不是珊瑚,而应归属于藻类,海绵和苔藓虫,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珊瑚或刺丝胞,但它们并不属于真正的皱纹珊瑚或床板珊瑚,皱纹珊瑚不是起源于寒武纪的这些所谓的“珊瑚化石”,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具有骨骼的单体海葵,奥陶纪和二叠纪都曾先后出现类似于石珊瑚的化石,但它们并不是中三叠世石珊瑚直接的祖先,石珊瑚也不是起源于皱纹珊瑚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或多种带骨骼的海葵,古生代的珊瑚化石是研究生物灭绝,复苏事件最理想的生物门类之一,奥陶纪末的O/S和晚泥盆地的F/F这两次灭绝事件使许多珊瑚分类单元惨遭浩劫,而二叠纪末的P/T灭绝事件则使全部古生代的皱纹珊瑚和床板珊瑚消亡。  相似文献   

11.
贵州紫云晚二迭世瓣鳃纲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二迭统在贵州紫云地区几乎全为海相石灰岩沉积,总厚达475米,仅在中下部夹有45米厚的砂岩、页岩层。1959年王钰、盛金章等根据(竹蜒)、珊瑚、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划分本区上二迭统为四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描述的二迭纪、三迭纪腕足类化石,是祁连山地质志第四卷第四分册的补遗部分,对过去已发表的某些属种提出修正的意见。材料是杨遵仪教授带领的祁连山上古生代地层队,于1957年在青海天峻县羊康盆地采集的。该队所实测的二迭系和三迭系剖面,位于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羊康盆地南二公里布哈河东西两岸。河的西岸主要发育石炭系,河的东岸主要发育二迭系和三迭系。石炭系形成低山丘陵,二迭和三迭系形成中极山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倾角一般在20°左右。现将地层剖面和化石层位(插图1)自新而老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言秦岭山地的地层与构造很早即经研究。因为岩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保存的生物遗迹大都被破坏,所以本区地层系统的划分与对比,过去仍有不少问题未能获得解决。其中海相三迭系在秦岭的发育与分布,便是地质界一向注意的问题。本文记述了新近在陕南秦岭东段采得的一些三迭纪海相化石,并综合前人的资料,对秦岭褶皱带的海相三迭系分布地点及其古地理意义作一简短的介绍,供今后研究秦岭地区三迭纪地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管珊瑚类是志留、泥盆纪地层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床板珊瑚。其中,多管珊瑚(Multisolenia)一属,盛产于中志留世温洛克期地层内,为中志留统的重要化石。多管瑚瑚类的个体极为细小,在过去的文献中,曾被误认作苔藓虫或刺毛类(Chaetetida);也有人把它们当作床板珊瑚中的槽珊瑚(Alveolites)或蜂巢珊瑚(Favosites)。因此,关于它们的分类位置问题曾经引起长期的讨论。多管珊瑚类在我国过去的文献中尚未见有正式的描述和报导。  相似文献   

15.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地区志留—泥盆纪床板珊瑚的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北山泛指河西走廊以北、弱水以西的广大地区,近年其东部额济纳旗已划归内蒙古管辖。70年代中叶,甘肃地质力学测量队在该区进行区调过程中,采集了大量志留一泥盆纪的床板珊瑚,数量甚多。该区为一片戈壁残山,地层零星出露,其地质时代只能靠化石组合特征来判断。经鉴定,床板珊瑚有几个组合,面貌截然不同,组合的地质时代又比较肯定,因而这些化石材料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该区区域地层和在生物地理区系,均有所帮助。本文重点介绍各时代生物组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与邻区同期生物群特征的对  相似文献   

17.
天山北麓二齿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二迭纪二齿兽类化石,它和杨钟健记述的第一个二齿兽头骨一样,是袁复礼新疆搜集品中的一个,两者在形态上相差很大,但化石的确切地点和层位同样不清楚。二齿兽属中除了极少数生存到三迭纪初期,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上二达世。到三迭纪开始,其地位便为水龙兽和后期的肯氏兽类所代替。由于它在划分二、三迭纪地层里代上是一个较好的标志,因此虽然产地层位不清,仍有必要加以记述。这一头骨比前一二齿兽要小得多(长约120毫米),连同下颌一起被保存在一灰绿色粉砂岩结核里。所有露出部分,如吻端、间颞部、两侧颧弓均因风化而不同程度地受损,但其他部分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8.
镣珊瑚类是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常见的以链状珊瑚复体为特征的一类床板珊瑚,地理分布广泛,研究历史较长。但不同学者对其骨骼构造特征的分类学意义认识不一,使得类群中许多属的定义和范围长期存有争议。本文结合我国的已发表材料,对镣珊瑚的分类进行简要讨论,依据隔壁刺的有无将镣珊瑚分为Catenipora和Quepora两属,认为Procatenipora和Eocatenipora分别是前者和后者的同义名。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镣珊瑚类的种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9.
1961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南秦岭队,在甘肃南部文县一带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岷堡沟珊瑚动物群。经笔者研究,确定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Emsian)。这一珊瑚动物群以床板珊瑚占优势,而四射珊瑚以Aulacophyllum与Hallia为数最多。就笔者所知,已报道过的Aulacophyllum约  相似文献   

20.
1956年以来,四川省各地质队在二郎山一带,采集了大量的中泥盆世早期的床板珊瑚,经笔者初步研究,计有8属,13种,其中新种5,新变种1,未定种2。在进行整理工作时,承俞建章教授和盛莘夫先生的鼓励,并详细审阅文稿,提出宝贵意见,笔者谨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磨片室磨制薄片,吴留生同志摄制图片,本所张志诚同志修改俄文摘要,笔者对以上各位以及惠赠标本的各位地质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