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栋昌  刘锋 《生态学报》2020,40(15):5397-5407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贵州苗族食用野菜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苗族传统食用的野菜有80种,隶属46科67属,苗族对野菜的食用方式、食用部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2)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野菜采集文化、野菜处理传统知识、野菜饮食传统文化、野菜相关的苗医药文化、与野菜相关的文学与谚语等5个方面;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α和β分别为0.75和0.29,说明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具有多样而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特征;(3)苗族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与野菜相关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44,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食用野菜有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对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肯定野菜价值、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野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雷公山地区的苗族至今保持着传统的酿酒工艺,以及传统酒曲的制作技术。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酒文化,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当地群众酿造土酒的工艺,记录传统酒曲的制作技术以及酒曲植物的种类。研究发现,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土酒和我国其他小曲酒的酿造工艺相似;整理、鉴定、编目酒曲植物19科28属35种,其中兔耳一支箭(Piloselloideshirsuta)和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是使用频度最高的植物;通常采集植物鲜嫩的茎、叶、芽来制作酒曲,较少使用全草。传统的酒曲制作技术正面临失传,应深入开展酒曲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和研究,保存和记录苗族酒文化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苗族酒文化的传承和相关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信息报告人访谈法以及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金佛山地区居民利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的种类及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共55科100属117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3种)和百合科(Liliaceae)(11种)种类较多。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54种和药酒类18种)、野菜类(46种)、野果类(水果类24种和坚果类2种)、调味品类(5种)和淀粉类(3种)。根据药食两用植物的食用部位,食用部位为嫩茎叶(32种)、根(31种)和果(29种)的种类较多,食用部位为叶(嫩叶)(14种)和全株(10种)的种类也较多,其他食用部位的种类较少。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共具有45种药效,其中具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滋补、止血、止咳、活血、利尿、化痰、促消化和消肿等药效的种类较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拥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保健治病的需求有关。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家庭中长辈向晚辈口授手传的方式传承。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对金佛山地区居民在家乡生产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条件、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云南各民族对植物花的食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喜爱,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各不相同,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云南的303种食用花卉,它们分别属于74个科,178个属。其中广泛分布或栽培的70种,热带地区118种,亚热带地区93种,温带及寒冷地区22种,本文还对食花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不同民族之间食用花卉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前景,文末附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花卉名录,包括拉丁名、当地名(含民族语名和汉语名),中文名、科名、分布地区、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其它用途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仁怀市药食兼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及传统知识,为该地区药食兼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民族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仁怀市野生药食兼用植物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结果:仁怀市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兼用植物共涉69科137属163种,其中以菊科和蔷薇科的植物较多,分别为26种和14种;在食用习惯上,该地区药食兼用的植物多以茶饮类和野菜类为多,分别为92种和99种;在食用部位上,以食用嫩茎叶、果实和嫩苗较多,分别为43种、25种和24种。这些药食兼用植物共涉及90种药效,多集中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阴润燥、消炎等清热功效方面。结论:贵州省仁怀市的药食兼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资源保护和应用传承现状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以果实(含幼果)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最多(16种),以茎叶(含嫩茎、嫩叶和茎)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也较多(4种)。以生食(16种)和腌制(11种)为食用方法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食用类别包括调料、零食、食疗、水果、饮料和蔬菜,其中,作为调料、零食、食疗和水果食用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分别有11、10、9和9种。该地区酸味植物共具有16种功能,其中,具开胃、消食、解暑、治痢疾和祛风湿等功能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长梗梅[Armeniaca mume var.cernua(Franch.)Yüet Lu]、梅(Armeniaca mume var.mume Sieb.)、高河菜(Megacarpaea delavayi var.delavayi Fran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和云南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较高,说明其在当地的利用价值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类别、食用方法和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传统利用知识丰富。此外,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食疗功能方面分析了大理地区白族喜食酸味植物及其制品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理地区白族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胜平安寨传统利用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以桂北地区的平安寨为例,对广西龙胜平安寨壮族传统植物的利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壮族对植物的利用现状,收集日常生产生活的植物利用知识。本次研究记录了壮族传统植物67科157种:其中食用植物有41种,隶属23个科;传统药用植物有86种,隶属47个科;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有16种,隶属13科;日常生产生活的植物有34种,隶属22个科。总结和探讨了植物在壮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壮族传统知识中挖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特征的植物利用知识,为促进当地及相似生态环境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建设"美丽广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族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状况,挖掘白族特色饮食文化中食用香料植物的利用。方法: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集贸市场为研究区域,应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法对该区域食用香料植物种类、利用部位、烹饪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食用香料植物128种,隶属于41科101属。其中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最多,共记录到18种;食用部位主要以果实(32.81%)和茎(28.13%)为主;食用方法以炖煮、炒食和凉拌为主;该区域饮食主要以鲜、辣、酸口味最为突出,其中酸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长梗梅(Prunus mume var. cernua)等味酸性植物被广泛运用于白族特色菜肴中。结论:大理白族具有丰富的食用香料植物资源,食用香料植物种类、食用部分、食用方法等具有多样性,形成了白族特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挖掘大理白族香料植物利用价值,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凯里药市的侗族药用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药市最初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发组织,药市中不仅有大量的苗族传统药用植物,而且侗族传统药用植物十分丰富,为了掌握该药市侗族药用植物的现状,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等方法于2014—2017年对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进行了6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该药市出售的侗族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共有65科100属111种,其中以广义百合科(Liliaceae)植物(6种,5.4%)为主,其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各5种,各占4.5%),再次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4种,3.6%)。从植物生活型来看,草本占有绝对优势,共有88种,占79.3%;用药部位具有多样化,但全草类药材占总数的一半。该研究还对药市中侗族和苗族交易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以治疗风湿关节、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为主,并对凯里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裤瑶非常喜欢饲养和食用当地黑猪,对饲料植物的采集和管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该研究旨在对白裤瑶地区饲料植物及其有关的本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在2019—2021年期间,该文作者多次前往当地进行饲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利用了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同时该研究还通过打分排序和统计植物利用频度来筛选出综合利用价值高的饲料植物。结果表明:(1)白裤瑶传统饲料植物共104种,隶属于42科85属;被引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16种,占总种数的15.38%),其次为荨麻科(13种,占总种数的12.5%)。(2)枝叶(56.73%)、全草(26.92%)和叶(8.65%)为当地饲料植物的主要利用部位,大多数饲料植物是草本植物(88.46%),多数饲料植物(占总数的64.42%)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保障了家猪食物来源充足。(3)饲料植物的主要加工方法是将其切碎或打碎后煮熟饲喂。(4)当地被受访者引用最多的物种是玉蜀黍、构树、番薯、桑、金荞麦、稻。(5)根据综合打分排序,在当地具有较高综合评价的饲料植物分别为构树、番薯、桑、金荞麦、南瓜。白裤瑶对饲料植物用于养猪的传统知识非常...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民族植物学“5W+l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集市调查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饮食文化中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冕宁县饮食文化中利用的野生植物种类隶属于45科91属110种,其中传统粮用植物4种、野生蔬菜53种、野果植物3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4种、药食两用植物16种、代茶植物15种;2)冕宁县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对野生植物利用有叠合又各自传承发展的特征;3)对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的野生植物利用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对可持续利用当地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绥棱五四林场地区民间可作蔬菜利用的野生植物共有34种,隶属20科33属。记录了植物的当地名、学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并分析讨论了该地区民间利用野生蔬菜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民族传统食用植物及其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的流失.粮食危机是全世界一直以来面临的危机,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更加严重,因此开展传统食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十分重要和迫切.纳西族是滇西北高原上的原著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植物知识.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于2012年对坐落于玉龙雪山山麓的文海纳西族村落开展了野外调查,共访谈信息报告人89人,其中关键信息报告人30人.具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参与式调查方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和集体讨论法.结果表明:纳西族传统食用植物表现出物种数、采集时间、食用部位、食用类型、食用功能5个层面上的多样性.共记录到传统食用植物146种、45科、67属;与周边玉龙山植物相比,22%的科和7.4%的属至少有1种食用植物.采集时间可持续全年,春季采集的食用植物有20.44%,夏季有22.63%,秋季有48.18%,8.76%的食用植物还可在冬季采收.当地食用的植物部位有8种、食用类型有15种,66种食用植物有药用功能,可预防和治疗18种疾病.多样化的传统食用植物是纳西族抵抗食物短缺的物质基础,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壶瓶山油脂植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发现壶瓶山油脂植物种类丰富(281种,隶属于70科184属).油脂植物不仅是植物油脂的主要来源,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植物的文化象征、药用功效和食用特点可以从壶瓶山油脂植物中选择性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野菜,保健食品、民族药物.利用当地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样地法和沿途记录的方法,开展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建立植物物种名录,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根据当地传统的利用方式,对植物物种的利用属性进行划分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物种共103科334属481种,其中资源植物99科301属414种,分别占群落物种组成科、属、种总数的96.12%、90.12%和86.07%,414种资源植物可划分为14种类型,反映了本区橡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丰富的资源植物物种和资源利用类型。以此同时,该群落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中尚且保存着中国特有种17种,其中狭域(本区)特有1种,与云南其他地区共有7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9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运用了样方结合样线法、特殊地区重点调查法及GPS定位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结果表明江苏盐城滩涂湿地共有维管植物114科391属688种,其中被子植物104科377属668种,占据绝对优势,其中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等为该区的优势科。该区植物的生活型主要有乔木、草本、灌木、藤本4种类型,其中草本植物以81.10%,占绝对的优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有明显的泛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滩涂湿地植物资源丰富,主要讨论药用、食用、芳香、油脂、纤维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对植物传统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祟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中国产26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24种作药用,8种作食用(蔬菜)或饮料,5种作饲料。3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其中8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摸清白族野生食用真菌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特征。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洱海地区白族主要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白族传统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共有2门5纲14目47科73属151种;包括3个优势科珊瑚菌科(Clav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7个优势属包括木耳属(Auricularia)、鹅膏属(Amanita)、枝瑚菌属(Ramaria)、蚁巢伞属(Termitomyces)、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和红菇属(Russula);统计的野生食用菌有6种生态类型,以外生菌根菌为主,共96种,占种总数63.58%;传统食用的烹调方法包括炒、煮、炖、煎、凉拌、腌制等10种,用炒或煮的烹饪方式最多,有142种,占种总数94.04%;食用类别包括蔬菜、食疗、调料、饮品,其中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菌种类最多,有145种;采菌季从4月持续至11月,7~8月是旺季,采菌周期长并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结论:洱海地区白族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期的民族植物学调查,我们发现通道侗族端午节文化习俗古老,保留有传统的祭祀、药浴、配戴饰品、食用保健野菜等习俗.在端午节中,人们利用的植物种类丰富,用于悬挂门户的植物有4种,涉及4科4属;用于药浴的植物有31种,涉及20科28属;用于保健的野生植物有47种,涉及33科44属.这些植物大多为野生药用植物,它们作用不一,用法也不尽相同,而其中一些能用来悬挂、药浴及保健的植物未见有相关报道,它们所包含的科学知识需要进一步去揭示.通道侗族聚居区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蕴藏丰富,值得仔细深入地发掘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