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沙生植物沙鞭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沙鞭形态多样性的82.277%,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颖片长度、小穗长度等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欧式距离对参试居群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0.5时,可以将20个沙鞭野生居群划分为两类,且各表型性状并没有依居群地理分布而聚类。  相似文献   

2.
柠条锦鸡儿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结合数量统计方法对柠条锦鸡儿12个居群的12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小叶对数、叶形和荚果长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2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2个居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每荚种子、干粒重、托叶长和叶长等4个性状是造成柠条锦鸡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扁蓿豆不同分布区野生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对扁蓿豆14个居群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长、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形状、种子长和千粒重以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间或居群内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4个居群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叶面积、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和种子宽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紫穗槐主要形态特征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量统计方法,对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和甘肃玛曲县等青藏高原区首次种植的紫穗槐3个居群的17项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内及居群间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找到了积累贡献率达86.603%的4个主成分,新枝长、新枝直径、老枝直径、主根直径、二级侧根总长5个性状是造成紫穗槐形态变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其与根际土壤生境的相关性。通过对紫穗槐一级侧根与二级侧根根长频率分布研究,表明:(1)不同居群内及居群间各个阶段根长存在差异;(2)居群3(玛曲)中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根长≥40 cm的频率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居群。  相似文献   

5.
应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分布的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5个居群的果实形态进行了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长宽/果实宽度比、刺毛长度、两肋间距、两刺间距、取刺毛后的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长度/瘦果宽度比与每果肋数等10个果实性状在不同居群间具有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两刺间距,两肋间距,刺毛长度等3个性状是造成各居群果实表型差异的主要指标;根据果实形态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居群聚为一大支;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长度与果实宽度,海拔与刺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种源喜马拉雅紫茉莉野生种质资源的果实形态差异,在西藏选取了16个居群,测量了8个果实性状,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为喜马拉雅紫茉莉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和种质选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8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在不同居群存在差异,八宿县怒江山居群(TNC2)的总苞筒长、总苞裂片长和宽、果长、果形、百粒重均最小,其他居群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9个居群均以果纹路的变异系数最大,多数居群以果宽或果长变异最小。(2)总体上看,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8%~25.57%之间,其中总苞裂片宽变异最大(25.57%),而果宽变异最小(8.58%);各性状的F值在12.180~134.761之间,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表明8个性状在不同居群间均存在明显差异。(3)主成分分析显示,果长和总苞裂片大小是造成各居群间果实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4)根据果实性状,16个居群分为两大支,聚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域分布并无关联。(5)除总苞裂片宽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经度、纬度和海拔对8个果实性状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福建、湖南、浙江和江西4个地理居群的外部形态差异。在测量12个可量性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对其中11个性状进行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居群、浙江居群分别与其他3个居群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湖南居群和江西居群聚为一类,福建居群和浙江居群聚为一类,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廖康  刘欢  曹倩  孙琪  赵世荣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5):1021-1030
为了明确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以新疆伊犁地区3个野杏居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35个单株样品,测定其植株35个形态特征相关指标,利用DPS 7.05软件对表型指标和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UPGMA法对3个居群的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数值性状和非数值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霍城居群最高(0.979 9、4.729 9;0.981 9、4.770 1),巩留居群居中(0.975 5、4.385 7;0.978 6、4.416 0),新源居群最小(0.944 7、3.241 9;0.945 2、3.277 1),说明霍城居群的表型最丰富,巩留居群居中,新源居群的表型多样性最差。(2)各居群间不同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在6.16%~54.58%之间,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在10%以上;霍城居群和新源居群均为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较稳定,巩留居群叶片长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3个居群均以硬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另有单果重、鲜核重和壳厚的变异系数也普遍较大。(3)新源居群与巩留居群间的欧氏距离为20.445 3,其亲缘关系最远;霍城居群与新源居群间的欧氏遗传为19.218 6,其亲缘关系最近。(4)35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64%,说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宽比、叶基形态、叶尖形态、着色类型、单果重、鲜核重、鲜仁重、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等是造成新疆野杏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Lynch)D.Y.Hong et K.Y.Pan〕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川赤芍6个野生居群的株高、茎基粗、叶片和花部性状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CV)分析、离散系数(R′)分析、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顶小叶长宽比外,其他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F值均明显小于居群间.15个表型性状中,每枝着花量的CV平均值最大(33.68%),花瓣数的CV平均值最小(11.26%);6个居群中,阿坝州小金县两河乡(P1)和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P2)居群的CV平均值较大,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P4)和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乡(P5)居群的CV平均值居中,阿坝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P3)和甘孜州炉霍县充古乡(P6)居群的CV平均值最小.15个表型性状中,株高的R′平均值最大(64.48%),萼片数和苞片数的R′平均值均最小(37.50%);6个居群中,P2居群的R′平均值最大(56.66%),P3居群的R′平均值最小(43.65%).川赤芍6个居群15个表型性状的CV值和R′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8.70%和49.80%.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和6个居群的H′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1.6475和1.451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形态和花部特征是川赤芍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7.12处,川赤芍6个居群被分成2支,其中,P6居群单独聚为一支,其他5个居群聚为另一支,表明生境相似的居群更早地聚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西部川赤芍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变异丰富,这与其叶片形态、花部特征及生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田红红  杨菊  陆春云  肖枫  赵杨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1):1927-1935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野生皂荚(Gleditsia sinensis)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异类型,为皂荚的遗传改良、种质鉴定、亲本选择以及品种培育奠定理论基础。该研究以贵州省7个野生皂荚群体7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皂荚群体的10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所测皂荚的表型性状差异在群体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群体间,除每荚粒数、种子宽、种子长宽积以及种子长宽比之外,其余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7个居群野生皂荚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1.16%,其中凯里市(P4)居群的变异系数最高(24.44%);居群间荚果的变异(29.22%)高于种子的变异(11.04%),且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3)相关分析显示,皂荚种实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皂荚种子大小、单个荚果出籽数量、种子形态指数因子、与荚果长和种子厚相关的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69.783%,可基本反映皂荚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以10个种实性状对皂荚野生群体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来自于惠水县(P7)群体的皂荚种实性状综合评价最高。研究表明,贵州省野生皂荚在群体间及群体内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且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  相似文献   

11.
福建山樱花形态多样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闽、赣、粤、台4省13个种群292份福建山樱花种质为分析材料,对16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不同个体间各性状均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较大,优株选择潜力很大。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92份参试材料划分为2个表征群4个亚表征群,除重瓣型福建山樱花外,单瓣型福建山樱花的形态特征在种群间总体上无明显的分化规律,不同种群的个体交叉聚在同一个表征群内,但在同一亚表征群内,同一种群的多数个体常能聚在一起,表明种群之间在形态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只是这种分化还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种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形、叶尖、叶缘、分枝能力、60 d苗高、花色和花形是造成福建山樱花形态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马褂木6个种源(云南金平、浙江安吉、福建武夷山、贵州黎平、广西全州、江西庐山)一年生实生苗的苗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在苗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2)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其苗高生长方程,发现各种源苗高生长均呈现明显的"慢—快—慢"的"S"型生长节律。(3)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苗木生长划分为幼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福建武夷山种源最早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长,江西庐山种源最晚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短。速生期苗高净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最大的是浙江安吉种源,达56.05%;第二是福建武夷山;最小的是江西庐山种源,只有34.29%。(4)依据苗高和地径两个性状的聚类分析把6个种源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全州种源,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第二类是金平、安吉、武夷山、黎平种源;第三类是庐山种源。  相似文献   

13.
二月兰形态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是集食用、保健、饲用和观赏于一身的优良地被植物。其遗传背景单一、生长周期短,是发展模式植物的优良材料。为了开发其育种价值,我们对二月兰的形态变异式样进行了初步分析。共选取了北京和南京地区的7个居群的3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株高、茎和花序分枝等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因而其分类价值不大;叶形、毛被、叶缘锯齿等性状的变异在居群内是连续的,所以也不是可靠的分类性状;而花部性状的一些变异,包括花瓣的颜色、大小、形态,基本不受环境影响,且这些变异在居群内是不连续的,所以其分类价值相对较高。对17个数值性状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年度内,大部分性状在不同地区间差异不显著,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而在不同年度内,居群间差异不显著。最后,对7个居群和3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Q分析表明北京颐和园、南京紫金山山顶公园和南京中山植物园居群比较相似,而北京圆明园、北京海淀区后八家苗圃、南京情侣园和北京天坛公园居群较相似。R分析揭示了二月兰花部、叶部、反映植株毛被和颜色以及表现植株生长量的性状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可为种下等级的划分和进一步的遗传研究以及品种培育提供一定的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对赣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蝽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结构。进行了记述和分析,并就赣境武夷山和间境武夷山蝽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异同,进行对比:末还将赣境武夷山与全省和北京,黑龙江的蝽科昆虫种类。作了一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医学革螨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礼溥  郭宪国 《昆虫学报》2007,50(2):172-177
以云南省57种医学革螨作为分类单元,以形态特征为主列出60项分类性状特征来探讨云南省医学革螨不同属和种的亲缘关系。运用SPSS 11.5 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57种医学革螨进行了数值分类分析。结果显示:57种医学革螨划分为厉螨科(La elapidae)、寄螨科(Parasitidae)、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赫刺螨科(Hirstionyssidae)和裂胸螨科(Aceosejidae)5个类群。赫刺螨属和棘刺螨属从厉螨科中分离出来另立为赫刺螨科,柏氏禽刺螨归入了皮刺螨科而不是巨刺螨科。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而认为数值分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医学革螨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气候区,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然而土壤动物蚯蚓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本文报道在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采集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蚓属(Amymthas)蚯蚓新物种4种:表土远盲蚓(A.epigenus Sun&Qiu,sp.nov.)、梅花山远盲蚓(A.meihuamontis Sun&Qiu,sp.nov.)、苔蘚远盲蚓(A.muscosus Sun&Jiang,sp.nov.)和腐土远盲蚓(A.humatalis Sun&Jiang,sp.nov.)。这4个新物种在Sims等(1972)的物种群中属于A.sieboldi-group,其受精囊孔均位于6/7~8/9节间。所有新种附形态学描述、图片以及与相似物种的形态学比较和提交至GenBank的条形码登记号。此外还通过在GenBank上同源性搜索,筛选出了与新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蚯蚓物种,并对其进行了遗传距离计算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梳理。以上结果将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的蚯蚓物种数由4种增加至8种。  相似文献   

17.
钟扬  陈家宽   《广西植物》1991,11(4):304-307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对采自中国南方的7个矮慈菇居群用28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结果划分出3个类群,综合反映了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数量分类学方法在居群生物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种群烟蚜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冲  王秀芳  陈丹  王新伟  薛冬  任广伟 《昆虫学报》2013,56(12):1452-1463
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为探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烟蚜形态特征变异情况, 本研究测量了我国18个地理种群烟蚜的体长、 体宽、 头宽、 各足腿节长、 各足胫节长等18个形态性状度量特征和Q值, 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基于欧氏距离与地理距离和海拔差距的Mantel Test, 利用各形态特征与体长的比值构成的比例特征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部分地理种群烟蚜的形态性状差异显著。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18个烟蚜地理种群中贵州贞丰种群(ZF-GZ)与其他种群相比差异最大, 陕西南泥湾(NNW-SX)、 湖南慈利(CL-HN)、 安徽谯城(QC-AH)和重庆武隆(WL-CQ)种群差异最小, 其他种群间的差异程度介于这两者之间。Mantel Test显示欧氏距离与地理距离、 海拔高度差距都不具有相关性。烟蚜种群的形态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 地理气候条件对种群形态有一定影响, 种群形态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天然居群叶形态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该研究以10个小叶锦鸡儿天然居群为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7个叶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0.13%,不同性状的变异幅度为6.23%~12.78%;平均叶形态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为43.62%,居群内变异(30.09%)大于居群间变异(24.91%),说明居群内是其叶形态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2)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小叶锦鸡儿的叶形态性状变异有很大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主要呈现出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模式;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小叶宽、叶柄宽和叶柄长对小叶锦鸡儿叶形态变异起主导作用;利用欧式距离对小叶锦鸡儿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叶形态性状和环境因子可分别将小叶锦鸡儿10个居群分为3类和2类,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的叶形态性状变异不存在地理连续性。研究结果为小叶锦鸡儿的适应性进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箭叶淫羊藿居群形态及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是淫羊藿属中分布最广、形态变异最大、分类学最难处理的一个物种,不同箭叶淫羊藿居群其形态、活性成分等差异较大,质量极其不稳定。本实验选择湖北罗田等12个不同的箭叶淫羊藿地理居群,在武汉植物园进行同园栽培,分析其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箭叶淫羊藿不同居群在形态上表现出各自明显的差异。基于AFLP数据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各居群聚类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柳州居群(LZ)、西南居群(CL、HH、ZY)、华东华中居群(YT、WN、NF、HS、QZ、SG、LY、LT)依次分出。而形态分层聚类分析显示各居群形态变异复杂,只有部分与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箭叶淫羊藿分类研究及资源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