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明确石榴品种、成熟度以及果实的完整性对桔小实蝇产卵偏好的影响,可为石榴园桔小实蝇的行为调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四川省会理市彰冠镇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石榴果实作为材料,通过选择性试验,统计果实上的产卵孔数和着卵量,分析桔小实蝇的产卵选择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对不同品种石榴的产卵偏好性为软籽石榴>硬籽石榴>野生硬籽石榴;对不同成熟度石榴的产卵偏好性为熟果>完熟果>生果;石榴裂果比正常果更吸引桔小实蝇产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石榴正常果状态下,软籽石榴和野生硬籽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产卵孔数、着卵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硬籽石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产卵孔数、着卵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石榴裂果状态下,各石榴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卵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桔小实蝇更偏好于软籽石榴熟果、裂果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00%~17.00%的果实上产卵,会理地区8-9月时石榴的生长处于熟果期且多裂果,因此该时期应为桔小实蝇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要提前做好防控。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02-107
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施用方式对侵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影响,以及田间喷施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桔小实蝇成虫存活率分别为40%、41.7%,差异不显著;添加性引诱剂在白僵菌侵染桔小实蝇的过程中没有起到明显地促进感病的作用,只是缩短了病程,IIPC为0.41-0.44,说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对桔实蝇成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种施菌方式的桔小实蝇羽化率、成虫死亡率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以IIPC为评价指标,施菌方式对桔小实蝇各因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成虫存活率 >羽化率>化蛹率,其中以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应用化学防治和球孢白僵菌田间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表明,施用2500倍40%毒死蜱效果最好,控制作用达到71.9%,其次是喷施2.0×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防效达46.9%,施用2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效果达最差, 防效仅37.5%。  相似文献   

3.
《环境昆虫学报》2014,(1):89-94
多种实蝇科害虫产卵后可释放寄主标记信息素来表明寄主果实已经被占据,从而调节自身或同种个体间的对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行为。为探明桔小实蝇卵表化合物的寄主标记作用,本文测定了桔小实蝇卵表甲醇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产卵驱避活性,并观察了甲醇提取物处理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卵表甲醇提取物对桔小实蝇有明显的产卵驱避活性,且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提取物浓度为100 mg/mL(虫卵与溶剂质量体积比,m/v)时,在选择性条件下的产卵驱避率为55-45%;非选择性条件下的产卵驱避率达到64%-79%。经卵表提取物处理后,桔小实蝇在寄主果实上的访问次数、试探产卵时间、试探产卵次数、实际产卵次数和产卵量均显著少于对照。证实了桔小实蝇卵表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产卵寄主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研究了温度对外来入侵无锡地区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33℃桔小实蝇各虫态发育速率逐渐增加;通过直线回归模型与直接最优法,得出桔小实蝇从卵期到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9 ℃,卵、幼虫和蛹发育所需温度分别为10.5 ℃、9.6 ℃和10.3 ℃;卵期发育到成虫期的有效积温为381.0 d·℃,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24.1、178.6和176.7 d·℃。此外,温度影响桔小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25 ℃下卵期的存活率最高,而17 ℃下蛹期的存活率最低。温度对桔小实蝇雌雄性比也有一定影响,以25 ℃下雌虫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改革,对外交往频繁,广东地区桔小实蝇发生严重,发生量是过去的数倍至数十倍.部分杨桃、番石榴等果树因为害严重而失收.为此我们开展了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调查、监测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广州地区有二个高峰期6月和8月份.通过诱杀去雄,适时喷药,养鸡除虫,套袋、拾烂果等综合防治措施,二年来使三个试验地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在2002年7月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马来西亚大果杨桃为害率为1.7-5.5%,对照区为94%,本地种的小果杨桃为害率为23-35.2%,对照为74.5%,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初步扭转了杨桃近年来基本失收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田间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5%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剂稀释2000~4000倍防治苹果树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药后5d各地防效分别为78.14%~99.57%、87.50%~96.58%、80.73%~96.20%,药后10d各地防效分别为84.49%~98.60%、77.78%~94.44%、80.66%~99.29%,药后15d各地防效分别为83.35%~100%、77.55%~98.90%、88.89%~96.58%。2.5%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剂稀释2000~3000倍处理与对照药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处理防效相当。最佳用药量以2000~3000倍为宜,施药适期为苹果果实膨大期,且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末期,虫果率达1%时,用药后5~10d可有效控制虫害,持效期较长。药后苹果树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有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有较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一次施药可兼治多个峰次。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40%氯虫·噻虫嗪120g/hm2和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50mL/hm2在二化螟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药后8d对幼虫防效分别达94.7%、91.2%和91.0%;药后18d的防效依次为99.0%、98.0%、73.2%,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处理防效仍高于药后8d,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药后18d对主峰保苗效果(枯心)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噻虫嗪分别为99.0%、98.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偏低,为73.2%。对后峰保苗效果(枯鞘)氯虫苯甲酰胺为84.9%好于氯虫·噻虫嗪处理的69.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仅为7.1%。氯虫·噻虫嗪不同时期施药处理后,主峰卵孵高峰后14d考查,防治效果和保苗效果以卵孵高峰施药最好,其次为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主峰卵孵高峰后24d考查,主峰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高峰施药对主峰均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后峰的防效,随着施药时间推迟而提高,但在螟虫重发地区施药过迟,前期的大量枯鞘会影响稻苗生长与分蘖。因此作者建议在二化螟发生量大、后峰数量多地区,采用主峰卵孵高峰和后峰卵孵高峰2次防治对策,在螟虫发生较轻、后峰数量较少或全代发生较为集中地区,可根据当地虫情发生情况,适当推迟施药,达到一次用药,解决全代螟害。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持效期较短,可根据螟虫发生峰次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评价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Oligonychus litchii的室内毒力,在室内分别采用Potter喷雾法、浸叶碟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并测定了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哒螨灵、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和若螨有较高的毒力,联苯肼酯对成螨和若螨的毒力较低,而螺螨酯和乙螨唑对成螨基本无活性,对若螨有一定的毒力;5种杀螨剂对卵的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螺螨酯哒螨灵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田间防效试验中,15%哒螨灵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荔枝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药后1 d防效高于70%,药后10 d防效达100%,药后20 d防效仍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10 g/L乙螨唑悬浮剂对荔枝叶螨药后3 d防效均低于70%,而药后20 d的防效高于90%,说明两药剂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43%联苯肼酯悬浮剂药后1、3 d防效低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高于螺螨酯和乙螨唑,药后15 d防效开始下降。在田间防治荔枝叶螨时,若荔枝叶螨发生早期、成螨较少时建议施用螺螨酯或乙螨唑,而荔枝叶螨种群中成螨、若螨较多时推荐施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肼酯。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桔小实蝇种群动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叶辉  刘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330-1334
于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种类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西双版纳常年发生.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处于较低水平,3月以后种群数量逐渐上升,至6~7月形成一个种群增长高峰,此后至10月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分析表明,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化的重要因子是温度、降雨量和寄主种类.西双版纳各月均温位于桔小实蝇适温范围内,但12~2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低于桔小实蝇的适温范围,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有一定抑制作用.降雨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另一重要因子.月降雨量低于50 mm以下对桔小实蝇种群不利,而100~200 mm的月降雨量有助于桔小实蝇种群的增长.月降雨量大于250 mm以上将导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下降.6~7月强降雨过程被认为是桔小实蝇在该时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芒果、番石榴、桃、梨、柑桔、龙眼和荔枝是桔小实蝇在该地区的主要寄主水果.其中,芒果和龙眼是当地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被认为是影响该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又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异色瓢虫对菜花上蚜虫的防治效果以指导生产,以不同的益害比放置异色瓢虫的卵卡用于控制菜花上的蚜虫。试验结果表明,当益害比为1∶10时防效最佳,释放后5 d防效可达61.36%,释放后28 d平均防效仍有59.23%,对菜花蚜虫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