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树皮及小枝中的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红豆杉侧孢座腔菌Pleurocytosporataxi。新种有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齐齐哈尔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QD54)。  相似文献   

2.
袁自清  赵震宇 《真菌学报》1994,13(3):173-177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erae)、花揪穴壳菌(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揪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Biao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s)、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crae)、花楸穴壳菌 (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楸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蔗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J)、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eos)及雕刻普氏腔孢菌(P.insculpta)。这三个属的真菌在我国均未报道过,为我国新纪录属(种)。标本均采于新疆,保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4.
座囊菌目及相关类群属间关系的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英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09,28(2):161-170
本研究对座囊菌纲部分类群的18S和28SnrDNA部分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属间的系统学关系。邻接法和简约法分析结果显示,座囊菌纲供试类群为单起源,形成三个独立的分支并获得较强的支持率,分别代表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结果还显示,座囊菌纲中分类地位不确定的属Macrovalsaria与Botryosphaeria的关系相对接近,应该归于葡萄座腔菌目;历史上分类地位有疑问的Neopeckia和Dothidotthia两个属处于不同的目中,前者属于座囊菌目,后者为葡萄座腔菌目的成员;座囊菌目的Plowrightia属并非单系群,该属成员分别与Dothidea、Neopeckia和Sydowia三个属聚类在一起;现行的Botryosphaeria属也非单系群,其属的概念有待澄清。格孢腔菌目参试的7个属形成一个单系群,但属间的支持率非常低,表明它们应该在较高的分类等级上予以区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基于形态学特征将Phragmogibbera纳入格孢腔菌目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5.
大单孢属(Aplosporella)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的一个无性态属。大单孢属成员常常生于植物的小枝条上,引起植物小枝条枯死。该属包含多个异源种,这些异源种需要进一步归到其他相关属里去[1]。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产生菌HU1353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紫杉醇产生菌HU1 35 3群体形态的观察 ,以及个体形态包括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产孢细胞、是否具喙等特征的研究 ,确定了HU1 35 3的分类地位 ,为链格孢属一新种 ,命名为红豆杉链格孢。  相似文献   

7.
座隔孢属(Toxosporiopsis Sutton & Sellar)为腔孢纲(Coelomycetes)之一小属,已描述2种。本文报道了该属产自中国的一个新种:中国座隔孢(Toxosporiopsis sinensisW.P.Wu)。新种生于胡桃(Juglans regia L.)枯枝上,它与已知种尖顶座隔孢(Toxosporio-psis capitata Sutton & Sellar)和大孢座隔孢(Toxosporiopsis macrosperma(Cavara)Sutton& Dyko)在子座大小,产孢细胞长度,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侧丝长度及其外围胶质鞘的有无等特征上差别极大,故另立新种。  相似文献   

8.
苹果轮纹病(apple ring rot)为苹果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果实和枝干,甚至造成幼树枯死等。苹果轮纹病可引起果实腐烂、枝干疣突、溃疡、粗皮等症状,导致苹果轮纹病病害汉语名称使用混乱,如苹果轮纹病、苹果干腐病、苹果果实轮纹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轮纹烂果病等。病原拉丁学名的使用亦相当混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 berengeriana f. sp. pyricola、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锹冢大茎点霉Macrophoma kuwatsukai、梨生囊孢Physalospora pyricola和梨生球座菌Guignardia pyricola等学名都在被使用。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认为苹果轮纹病是一类复合病害,与欧美国家发生的白腐病为同一种病害,其病原包括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锹冢葡萄座腔菌B. kuwatsukai。建议将该复合病害汉语统称为苹果轮纹病,英文采用apple ring rot。鉴于两种病原在我国苹果产区的普发性,建议在病害发生规律及抗病育种等研究中,对于葡萄座腔菌和锹冢葡萄座腔菌均需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毛黎娟  冯佳威  章初龙 《菌物学报》2021,40(10):2854-2862
根据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云南禾本科植物格孢腔菌目的7株内生真菌鉴定归属于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四绺孢球腔菌科Tetraplosphaeriaceae的四绺孢属Tetraploa和假四绺孢属Pseudotetraploa以及该目下的一个未定属genera incertae sedis。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愈创木酚培养基筛选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的2个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而这个未定属的菌株仅具有较弱的纤维素酶活性、无漆酶活性,表明格孢腔菌目的2个内生真菌类群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不同。多重对应分析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真菌的属与寄主、分离来源和地理位置有关联,其中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可在活的健康植物作为内生真菌存活,并在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分离得到,推测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两属为内生和腐生双生态位真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四绺孢球腔菌科内生真菌参与的禾本科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将深化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月弯孢子座的结构和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月弯孢 [Curvularialunata (Walk)Boed ]是近些年我国北方玉米主栽区新发生的弯孢菌叶斑病的致病菌 ,它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在试验中 ,当用高粱培养基进行扩繁培养时 ,新月弯孢能产生一种无性繁殖体 子座。报道了子座产生的条件及子座的形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被毛孢属一新种—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长座虫草Cordyceps longissima Kobayasi的无性型为长座被毛孢新种Hirsutella longissima sp.nov.。用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与子座柄部粘片所见的被毛孢相同;用分离菌在米饭培养基上人工诱发出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相似,这表明长座被毛孢为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南方红豆杉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内生真菌22株,主要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节菱孢属(Arthrinium)、炭角菌属(Xylaria)、毛壳菌属(Chaetom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等属。还采用MTT法测定了这些内生真菌发酵粗提物的细胞毒活性,活性研究发现有6个菌株的粗提物在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对至少1种受试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在50%以上,其中菌株A223和A240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在90%以上。表明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有些菌株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枣树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西省枣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菌分离与培养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证明该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阶段Fusicoccum aesculi。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发生的油桐叶枯病病原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中国广西田林县油桐主产区一种新的叶片真菌病害,定名为油桐叶枯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侵染后叶片呈现灰褐色病斑,后期扩至整个叶片,引起过早脱落,影响油桐产量。从采集的带病标本中分离到16个纯培养物,隶属5个分类单元。依据柯赫法则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只有菌株VT-04为油桐叶枯病的病原物。在病斑组织中观察不到有性或无性繁殖结构,而该病原菌在诱导培养(含无菌松针的水琼脂+近紫外照射)条件下可产生子实体。比较培养性状、产孢结构特征并结合分析核糖体rD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和RNA聚合酶次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中的一种无性型菌物,即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这是首次在油桐叶片上发现由该病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5.
两种虫生座壳孢菌包括锥形座壳孢Aschersonia turbinata和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Aschersonia blumenaviensis,是中国新记录种。锥形座壳孢有别于该属其他成员的特征是新鲜时具有微黄白色近圆柱形的子座,不规则的孢子器产生于1个或更多个平或凹盘里,梭状的器孢子具有锥形尖端。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最初在巴西描述,与Aschersonia flavocitrina的子座均为柠檬黄而易混淆,但是后者有更大的孢子(12–18×2μm)和更长的侧丝(140-180μm)。根据中国材料对这两个虫生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报道长座虫草Cordyceps longissima Kobayasi的无性型为长座被毛孢新种Hirsutella longissima sp.nov.。用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与子座柄部粘片所见的被毛孢相同;用分离菌在米饭培养基上人工诱发出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相似,这表明长座被毛孢为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7.
报道长座虫草 Cordyceps longissima  Kobayasi的无性型为长座被毛孢新种Hirsutella longissima Sp. nov.。用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与子座柄部粘片所见的被毛孢相同;用分离菌在米饭培养基上人工诱发出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相似,这表明长座被毛孢为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8.
对栎链蚧Asterodiaspis variabile Russell的座壳孢菌Aschersonta sp.进行了菌落形态持征观察、菌落生长速度、产孢特性观察以及孢子萌发等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及产孢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和玉米粉琼胶培养基,25℃,pH6~7,12L:12D;孢子萌发最佳条件为:25℃,pH6~7,1%蔗糖、葡萄糖溶液,为24h光照.  相似文献   

19.
钩藤是常绿藤本,属茜草科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文章就剑河钩藤较为严重的炭疽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其中分离出的葡萄座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叶接种、分离纯化、病原菌鉴定、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最适合萄座腔菌的生长环境,即温度在30℃左右,喜光,偏酸性,pH在5左右,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以为钩藤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文英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Z1):108-114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及其无性型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以及有经济价值的类群,是腔子囊菌的重要类群.简要回顾了我国该属真菌的分类研究历史,概述了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即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是多谱系的类群,可分为多个分支,各分支代表其不同的无性型类群.对开展该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