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樱花始花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舒斯  肖玫  陈正洪 《生态学报》2018,38(2):405-411
根据对1981—2016年36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始花期的记录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始花期提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变率特别大,平均始花期为3月14至15日(闰年为13至14日);(2)为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计算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的活动积温,发现积温与始花期相关性显著,可作为樱花始花期预报方程的因子;(3)分析始花期与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累计日照时数关系,发现始花期与累计日照时数呈负相关;(4)用活动积温作为预报因子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预报始花期,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特征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静  陈正洪  肖玫 《生态学报》2021,41(1):38-47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的始花期和落花期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有明显的提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始花期与落花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较大,与全球气候变化停滞期相吻合;40年间花期长度变率很大,整体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的趋势。(2)平均始花期为3月14—15日,落花期为3月31日—4月1日,平均花期长度为18d。(3)花期长度与当年始花期日序数、开花期间平均气温、开花期间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和温度日较差平均值均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开花期内平均极大风速值、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无明显相关性。(4)用1979—2015年共37年资料建立了樱花花期长度的单因子拟合、多因子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模型,用2016—2018年3年资料进行检验,对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进行了预报,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其中主成分回归模型、降水单因子拟合模型和多因子樱花花期长度回归模型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在1.5d左右,后期将会把预报模型运用到实际的樱花花期预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光温耦合的中国温带地区旱柳花期时空格局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彦佳  徐琳  于瑶 《生态学报》2020,40(17):6147-6160
建立基于温度和光周期驱动的旱柳花期物候模型,旨在寻找影响旱柳花期时空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揭示调控植物开花时间的生态机制,还可为改善柳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花粉过敏等人类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网提供的中国温带地区1982-2011年49个站点的旱柳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观测资料及平行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对6种模型(简单积温模型、温度三基点模型、八时段温度模型、简单积温-日长模型、温度三基点-日长模型和八时段温度-日长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假设检验,根据外部检验结果,从中选出针对旱柳3个花期的最优物候模型,进而利用连续地理气象数据和最优物候模型重建了1982-2011年旱柳开花始期、盛期、末期和花期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温耦合的物候模型对旱柳花期的模拟效果和外推效果优于仅基于温度的模型。旱柳开花始期和盛期最优模型均为八时段温度-日长模型,末期为温度三基点-日长模型,说明光周期和温度可能是影响旱柳花期开始、繁盛和结束时间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优选出的物候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旱柳花期进行模拟及预测。重建的1982-2011年旱柳平均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日期分别为4月24日、4月28日和5月3日,平均花期长度为9 d,始期、盛期和末期出现日期呈现出从海拔低到高、从南向北、从西向东逐渐推迟的空间格局。1982-2011年旱柳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在大部分地区呈提前趋势,呈显著提前趋势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9.78%、50.01%和53.40%,花期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桃始花期的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876-1878
根据桃开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桃始花期资料,分析得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与桃始花期基本吻合,相关系数为0.9853(n=15)。在历史气候资料基础上,运用周期分析方法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进行预报。结合当年的天气特点进行上海地区桃始花期预报,2002~2004年预报平均误差为2.3d。  相似文献   

5.
樱花花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正洪  肖玫  陈璇 《生态学报》2008,28(11):5209-5217
根据对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花期连续62a(1947~2008年)的记录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前54a(1947~2000年)花期变化趋势及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分析,寻找关键因子和关键期,建立了花期-气候因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模式,为气候变化提供有力证据,并对后8a(2001~2008年)花期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54a来,日本樱花始花日期显著提前,每10a提前2.17d,共提前11.72d;落花期略有推迟,每10a推迟0.34d,共推迟1.83d;开花期间持续天数显著增加,每10a增加2.50d,共增加13.55d,这些指标的年际变幅后期明显增大;(2)上年12月到当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与始花期均呈负相关,其中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达极显著,是始花期显著提前的主要原因,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分别提前1.66d和2.86d;(3)利用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建立了始花期的(非)线性关系模式,对后8a的始花期进行了预报试验和检验,平均误差3d左右,尤其是对2004、2007年的异常早花情况,非线性模式有较好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花百子莲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2年对引种植物大花百子莲在中国上海市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结实情况进行观测记录,从不同水平分析了大花百子莲的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花百子莲在引种地的开花时间为6月初至7月末;种群花期历时40 d左右,单株花期在14~31 d波动,单花寿命主要为2~3 d;2年的开花振幅平均在6朵·株-1·d-1左右,花朵开放百分率值在3.69%~4.87%左右,平均开花式样为11~17朵。(2)大花百子莲种群内2007年比2008年的各项开花物候指标均提前6~9 d;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的双峰曲线;种群花期重叠时间较长,2年的平均开花同步指数分别为0.663、0.695;植株个体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频度为50%~70%。(3)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目、座果数、花期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数目与座果数、花期长度以及花期长度与座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花序内单花所发育成果实的数量与单花开放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花百子莲始花时间早的植株比始花时间晚的植株花期更长,开花数目多的植株比开花数目少的植株花期更长,花期长的植株比花期短的植株座果率更高;而且在同一花序上,越早开放的单花其结实的可能性越大。作为引种植物,大花百子莲开花物候年度间具有相似性,说明其在引种地可以适应环境压力,形成稳定的开花时间与开花模式;较长的花期重叠和大量的开花数目可以吸引较多的传粉者访问,为其生殖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3-5月对分布在井冈山的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5个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运用开花振幅、相对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指数研究了其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该种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水草开花时间为3月下旬-5月上旬,种群花期历时24 ~46 d,个体平均开花持续时间为11~21 d,单花花期一般为3~5d;井冈山血水草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呈单峰曲线模式具有一个开花高峰期,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模式”;与大多数亚热带植物一样,血水草具有较低的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 ~30%.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开花数和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和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同步性指数与始花时间、开花数、花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血水草“集中开花模式”是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周围气候条件及生境的一种生殖保障.  相似文献   

8.
利用 1980-2012 年南京市 8 种常见观赏树木的花期物候资料, 系统分析了这些树种的初花、盛花和末花期以及花期等的长期演变规律, 结果发现: 1)在南京市常见观赏植物花序中 , 开花较早的有绿萼梅、杏梅等, 其次为日本樱花和广玉兰等, 而紫薇和喜树开花较晚; 花期最长的是紫薇, 其次为合欢和广玉兰, 日本樱花、绯红晚樱花期则较短;2)南京市观赏植物初花、盛花和末花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积温可能是影响南京市植物花期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并且对春季开花的植物影响要更大一些; 3)利用有效积温可以很好地模拟南京地区观赏植物初花、盛花和末花期 ,以及花期长短等。该研究可有助于系统了解南京地区主要观赏植物花期的演变特征 , 为开展花期预报提供背景资料,为南京园林绿化树种的选取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唐欣  李新蓉 《植物学报》2017,52(4):487-495
2014年和2015年连续2年对哈密和乌恰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特征进行野外定点观测,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参数对其开花物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每年均开1次花,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入始花期,开花进程基本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呈现"集中大量"开花模式;在个体水平上,始花期、终花期在种群和年份间略有差异;单花持续时间在年际间是稳定的,但在种群间有所不同,即乌恰种群的单花持续时间略长于哈密种群;不同裸果木种群的开花数与结籽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同步性指数与相对开花强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乌恰种群的始花期与开花数间呈负相关。裸果木个体开花振幅、开花同步指数及开花模式在种群和年份间的相似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长期的地理变迁中形成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始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等开花物候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和气象因子(海拔、气温、降水及光照)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典型草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气候和物候变化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草本植物春季物候及其前期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分区域分析了植物春季物候与温度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别建立了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植物始花期的温度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地区草本植物始花期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始花期变化为提前趋势,温度变化为增温趋势,春季变暖比冬季明显;温度和始花期的变化趋势均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中西部地区增温趋势和植物始花期提前剪势均大于东部地区,春季温度和植物始花期在两区域平均变化趋势均显著,冬季温度在中西部地区变化显著,而在东部地区变化不显著;植物始花期与其前期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春季温度是影响开花的主要因子,未来如温度上升1 ℃,始花期提早3.1~5.0 d。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表明,漳州水仙在武汉水培时:(一)在本试验期内的自然气温下,40桩规格的商品鳞茎从水培至始花,最多需时83天,最少47天。水培开始早的需时较长,开始晚的需时较短。(二)开花期的长短,与花期内气温平均值明显相关。平均值升高,花期缩短。(三)在本试验所述的条件下,供春节观赏的水仙,应在节前60—70天开始水培。过早,始花期延长,管理费事。过迟,不能适时开花,而且花期将因气温升高而缩短。(四)40桩规格的商品鳞茎,每个平均有花3.2葶,24.8朵。质量较好,而价格较低,适合子一般群众消费。  相似文献   

12.
利用莎车县农业气象试验站2008—2013年巴旦姆物候期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巴旦姆物候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温、日照时数对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旦姆花期之前的物候期始日之间均呈正相关,与花期之后的物候期始日的相关性大多较小,花芽膨大早迟与休眠期、生长期天数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以果实成熟期为界,气温对之前、之后物候期间隔日数的影响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日照时数与物候期间隔日数大多为正相关.果实成熟 叶变色始期间隔日数对平均最高气温以及花序出现 开花末期、叶变色始期 落叶末期间隔日数对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响应.当巴旦姆休眠期符合日平均气温-3.0~-7.5 ℃的天数满30 d后,经过17~28 d将进入花芽萌动期.花芽萌动期、开花始期、叶变色始期和落叶末期的始日分别与首个候平均气温≥4 ℃且候平均最高气温≥12 ℃、春季侯平均气温≥14 ℃且侯平均最高气温≥22 ℃、秋季首个侯平均气温≤10 ℃且侯平均最高气温≤18 ℃和冬季首个侯平均气温≤1.9 ℃的候序一一对应.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巴旦姆盛花期始日预测模型,经过检验模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3个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分析了不同种群中的花部特征、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率差异,以及开花物候指数对巫山淫羊藿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巫山淫羊藿花期为3月初到4月中下旬,种群开花一般历时22~27d;单株花期(花序)约12~17d;单花花期一般为3~4d。3个种群的个体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均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指数,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式样。相关分析表明:坐果数与开花高峰期、终花期、花期持续时间和花蕾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坐果数与始花期无相关关系。开花物候变异系数分析表明:3个种群中花期持续时间、单花持续时间、终花期、开花高峰期和坐果数差异极显著;总花数、开花振幅和结实率差异显著;开花同步指数和始花期无显著差异性。3个种群中除同步性指数外,其余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有差异,此外,巫山淫羊藿中结实率受到距的长短的影响。表明巫山淫羊藿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受到微环境的影响,同时生殖特征还受到花部特征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金花茶开花物候和生殖构件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桂林雁山迁地保护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开花物候和生殖构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蕾松、初开、盛开、落花4个阶段,单花寿命约2~8 d;(2)个体花期长,始花时间变异大,单株花期平均为37 d,始花时间可相差2个多月,种群始花时间为1月上旬,3月上旬达到开花高峰期,花期持续近3个月;(3)生殖构件的数量与个体径级和树冠层次有一定关系,地径大于6 cm的个体,其单株花数、生殖枝数、生殖枝比率显著高于地径小于4 cm和4~6 cm个体,而每生殖枝花数则无显著差异;不同树冠层次之间,平均生殖枝数和生殖枝比率,以中、下层显著高于上层,而每生殖枝花数以上层最高,花数在不同冠层之间无显著差异;(4)花芽期败育率为16.33%,花期败育率为63.05%,果期败育率为44.09%,败育率在不同径级个体和不同冠层之间有一定差异;败育率高,结实率低,种子产量少,是金花茶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5)开花数目与花期长度呈正相关,个体始花时间与花期长度、座果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郭连金  李梅  林盛  谢鹏 《广西植物》2016,36(9):1093-1100
该研究采用固定样地观测研究了不同龄级香果树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性,分析了物候指数与生殖构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果树单花花期一般为5~9 d,平均为6.79 d,随着树龄增大,其单花花期呈幂函数增长趋势;不同树龄香果树的始花期不同,但终花期基本一致;随着树龄的增大,始花期逐渐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20~50 a树龄的香果树始花期约为8月9日,花期持续时间最短,仅为36 d。110~140 a树龄的香果树始花期约为7月15日,花期持续时间为61 d;对于单株母树来讲,香果树的花枝数,花朵总数以及果实总数随着树龄的增大均显著增加;单花枝产花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花枝产果实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果树花枝和单花枝产花量在树冠方位上的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南>东/西>北、上>中>下,但单花枝果实数量则表现出不同规律,即东>南>西>北、中>下>上。香果树具有花多果少现象,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构件数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花期持续时间与花枝数、花数和果实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始花期与生殖构件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物候指数与香果树树龄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苹果冷热积累变化及其对始花期的影响研究,对指导苹果种植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山东福山、山西万荣、甘肃西峰和新疆阿克苏代表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地,利用1996—2018年红富士苹果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和逐时气温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分别计算逐日冷积累量(CP)和热积累量(GDH),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逐日冷、热积累量和各地苹果始花期进行相关分析,以明确各地苹果冷、热积累起止日期和积累量,以及冷、热积累期内温度变化对始花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冷积累时段集中于10月1日前后至2月中下旬或3月中旬,积累量为74.1~89.3 CP;热积累时段集中于1月下旬前后至始花期,积累量为4010~5770 GDH。西峰和阿克苏冷积累期内平均气温每升高1 ℃,冷积累量将分别增加3.8和5.0 CP;各地热积累期内平均气温每升高1 ℃,热积累量将增加725~967 GDH。与冷积累期内温度变化的影响效应相比,热积累期内温度变化主控我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始花期,且气候变暖总体有利于冷积累期内平均气温较低地区的苹果开花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对南充市金城山三个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毛淫羊藿花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30~41、22~34、9~18和4~8 d。三个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基本相同,均呈单峰集中开花式样,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开花物候指数与坐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坐果数与始花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花期持续时间和开花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与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19.
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期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0年至2005年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盛花期的物候变化和开花前1~5周的气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显示,开花期与开花前周平均最低温度有较大关系,开花前4周的周平均最低温度持续走低有利于开花,尤其是开花前1周的周平均最低温度持续在18℃以下时,桂花进入盛花期。开花前适宜的降水增加了空气相对湿度,能促进开花;降水量过大则延迟开花。剧烈的气温波动不利于开花。该研究有助于预测秋天桂花的开花时间,为实现花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苏晓磊  曾波  乔普  阿依巧丽  黄文军 《生态学报》2010,30(10):2585-2592
开花物候及繁殖分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长期冬季水淹对三峡库区耐淹物种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繁殖的影响,研究了长期冬季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的开花物候和繁殖分配情况。实验在2006年11月份设置了如下处理:对照,完全水淹(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m)30,60,90,120d和150d。结果表明:(1)对照及各水淹处理的秋华柳花期都较长,在7-11月份持续开花,个体开花进程(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2)冬季水淹对秋华柳群体及个体的开花物候有显著影响。水淹时间越长,始花期越晚,花期持续时间越短(P0.05)。(3)长期冬季水淹下,秋华柳显著降低了繁殖分配比例和全株生物量及单株花序数(P0.05)。(4)开花物候指数与繁殖分配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越晚的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越短。花期持续时间越短的个体花序数越少,致使繁殖分配越小。总的来说,冬季水淹下,秋华柳通过推迟开花日期、缩短花期持续时间使繁殖分配比例降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生存力上,是秋华柳对长期冬季水淹的一种适应。同时,在长期冬季水淹后,秋华柳仍保持一定的开花繁殖能力,是其在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构建后产生后代延续种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