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柞蚕茧丝的产量,辽宁省约占80%左右。但该地区的春蚕普遍遭到柞蚕饰腹寄蝇 Crossocosmia(Hertingia)tibialis Chao 的侵害,据1960年调查,全省春蚕的受害率为60—71%,其中最严重的蚕区,受害率竟高达100%,对于柞蚕茧丝的生产和制种影响极大。为了防冶这种害虫,有必要从它的生活史及生态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毛虫追寄蝇 Exorista amoena Mesnil(中国新记录)本为法国寄蝇专家米尼里于1960年根据采自苏联塔吉克斯坦的标本订名发表,至今有关它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种类都尚无记载。1962年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寄蝇的调查采集工作中,发现此种寄蝇大量寄生于林荫树木害虫——白杨天社蛾Melalopha anachoreta Fabr.和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 L.,根据对白杨天社蛾第4代幼虫的调查,被寄生率达36%。此外,根据外地寄来的标本,得知  相似文献   

3.
<正> 辽宁省蚕区,一年放养二代柞蚕,春蚕以制种为主,秋蚕则大量饲养采茧。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一年发生一代,柞蚕啮食了带有蝇卵的柞叶而被寄生。蝇卵进入消化管后很快孵化成蛆,穿过消化管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最后在寄主的气门附近形成呼吸漏斗,以呼吸外界空气,病蚕仅能作一薄茧。几天后蝇蛆从寄主体壁及蚕茧钻出,入土化蛹。  相似文献   

4.
中国柞蚕寄生索科线虫(Mermithidae)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柞蚕寄生线虫是柞蚕的主要寄生虫病,在辽宁、吉林、山东、河南、贵州五个省的部分放养柞蚕区均有发生。寄生线虫以辽宁省的分布最广,危害也最重,目前已知分布在16个县102个公社,其中受害严重的蚕场也有70万亩之多。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柞蚕的感染率通常为50—60%,严重的高达90%以上,使柞蚕生产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5.
伞裙追寄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在广州郊区、肇庆、阳江、德庆等地调查,松毛虫害蝇主要有六种: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Rond.)、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zebina Walk.)、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bombylans rasella Bar.)、红尾追寄蝇(Exori-sta fallax Meig.)和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R.-D.)。前五种属寄蝇科,后一种属麻蝇科,主要寄生松毛虫的老龄幼虫。在低丘地带,十年生左右的松林中常以伞裙追寄蝇的寄生率为最高。 随着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深入开展,我们对优势种伞裙追寄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落叶松人工林自1973年遭受落叶松毛虫危害以来,曾发现一种喜马拉雅聚瘤姬蜂Cregopimpla himalayensis(Cameron)(《天敌昆虫图册》32页),能寄生落叶松毛虫、天幕毛虫、舞毒蛾、银波天社蛾幼虫。当7月中旬林间松毛虫密度大时,该蜂寄生率可达13.5%,8月上旬密度小时,寄生率为4%。被寄生的幼虫,到老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作用与它们对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密切相关。很多杀虫剂本身并不是好的抗胆碱酯酶剂,需经生物体内氧化等代谢过程转变为相应的活性产物,才能有效地抑制胆碱酯酶。杀虫剂表现选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生物体内激活和解毒代谢的差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差异以及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O’Brien,1976)。 柞蚕在我国蚕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柞蚕饰腹寄蝇是柞蚕的寄生害虫。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8.
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玉米螟、大螟、三化螟、粘虫等均为弄蝶科、螟蛾科和夜蛾科中的重大害虫。寄蝇是抑制这些害虫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如1961年我们在湖南长沙地区的调查,寄蝇在第一代粘虫中的寄生率一般达40%以上。我国地域辽阔,作物种类繁多,有些重大害虫食性很杂;寄蝇的种类也形形色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知上述害虫的寄蝇有2个亚科21属24种。现用检索表的形式概述它  相似文献   

9.
赵建铭  汪兴鉴 《生态学报》1985,5(4):357-363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微风吹拂为寄蝇交尾的适宜条件;掌握羽化1天以上的雄蝇与当天羽化的雌蝇这一有利时机,交尾率可达80—90%;受精雌蝇以5%稀蜂蜜液和牛奶喂饲后,寿命延长,胚胎发育良好;在温度25—30℃及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子宫内的卵经9—11天全部成熟,采用人工剖腹取蛆,以蛆与寄主幼虫的密度比为3:1或4:1,使其充分接触的接蝇蛆方法,寄生率一般为80—90%,最高可达98%;根据同一寄主幼虫体内寄生1—4个蝇蛆的不同营养和发育情况,测定其蛹重,观察和比较成虫抱卵量、寿命和生殖力的强弱,证明1头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1—2厉蝇蛆较为有利。 玉米螟厉寄蝇人工大量繁殖研究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而且将为我国生防领域开辟出一条利用寄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从外地引进寄蝇或人工助长当地寄蝇种类防治农林害虫,是有效的生防手段之一,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King等(1981)在路易斯安娜州蔗田中人工大量释放螟利索寄蝇(Lixophaga diatraeae)成虫防治第1代小蔗杆草螟(Diatraea saccharalis),不同地区的寄生率分别达到4.1、8.7和35.7%;由于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奇痣窄径茧蜂(Agathis stigmatera)的自然寄生率也相应提高,很好地控制了蔗田害虫的发生。在寄蝇的田间释放技术方面,国外还没有详细的报道。在我国,利用寄蝇防治害虫的工作也是刚刚起步,很多具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