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近海多种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六丝钝尾虾虎鱼已成为海州湾等海域的优势鱼种之一,并在海洋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11年和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了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以及影响其摄食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摄食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以虾类、双壳类、端足类等14个饵料生物类群为食,其中端足类、虾类、双壳类、蛇尾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从饵料生物种类来看,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7种,优势饵料生物有钩虾、细螯虾、独眼钩虾、彩虹明樱蛤和鲜明鼓虾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表明,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强度受体长、水深、季节、底层盐度的显著影响,其中,摄食强度与水深和底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春季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秋季。聚类分析表明,以体长70 mm为界,可将六丝钝尾虾虎鱼划分为食性差异较大的两个体长组,其摄食随体长的变化主要与自身摄食能力与饵料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关。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具有较高的表型间成分,对食物的种内竞争较低。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六丝钝尾虾虎鱼的生活史特征,并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每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西南水域的光滩、盐沼(以海三棱藨草为主)和潮沟3种亚生境进行斑尾刺虾虎鱼的样本采集,分析斑尾刺虾虎鱼的丰度和食性差异.结果表明:6—11月均采集到斑尾刺虾虎鱼样本,以幼鱼为主,其他月份未采集到.其中,7月采集数量最多,为71尾,11月仅采集到3尾.潮沟中共采集到93尾,分别是光滩和盐沼的5.2和4.9倍.6—11月斑尾刺虾虎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斑尾刺虾虎鱼主要摄食虾类、蟹类、昆虫类和多毛类等10大类30小类饵料生物.其中,虾类是最重要的饵料类别,并以安氏白虾等白虾属为主;蟹类以相手蟹属为主;昆虫类以小划蝽等蝽科昆虫成虫为主;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相对较高,但数量比例很低.不同亚生境斑尾刺虾虎鱼的饵料组成差异较大.7—11月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等级随体长增大而明显增大,秋末(11月)平均摄食等级可达3.不同亚生境间的斑尾刺虾虎鱼丰度差异与其摄食饵料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为温水性近海底栖鱼类,是目前海州湾的优势鱼种之一,在海州湾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海州湾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结合胃含物分析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长蛇鲻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 海州湾长蛇鲻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为戴氏赤虾、枪乌贼、长丝虾虎鱼、鳀、六丝钝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尖海龙和绯鱼衔。其δ13C值范围在-19.39‰~-16.23‰之间,平均值为(-18.01±0.85)‰,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δ15N值范围在9.56‰~13.36‰之间,平均值为(11.77±0.86)‰,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长蛇鲻不同体长组的饵料生物贡献度差异较大,随着体长增加,其捕食能力增强、摄食器官逐渐完善、摄食饵料生物的比例发生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州湾长蛇鲻的摄食生态,为海州湾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普氏栉虾虎鱼属于小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是胶州湾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在胶州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胶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对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δ15N值范围为11.24‰~13.99‰,平均值为(12.70±0.70)‰,δ13C值范围为-20.67‰~-18.46‰,平均值为(-19.08±0.36)‰;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49~3.76,平均营养级为(3.62±0.21),其δ15N值和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δ13C值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普氏栉虾虎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为多毛类、虾类和软体动物,浮游动物和颗粒有机物(POM)的饵料贡献率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普氏栉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均在92%以上,相似性较高,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明显差异.普氏栉虾虎鱼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级消费者,其摄食各饵料生物类群比例的变化可能是其营养级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内斑尾刺虾虎鱼食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锦玉  张衡  张瑛瑛  靳少非 《生态学报》2018,38(17):6217-6227
根据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斑尾刺虾虎鱼样本数据,分析了该生境斑尾刺虾虎鱼的生物学和食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斑尾刺虾虎鱼186尾,其中6—8月采集的数量较高,而其他月份较低。约96%个体为幼体(平均体长109 mm),平均摄食等级为1.5。斑尾刺虾虎鱼主要摄食虾类(IRI(%)=69.05)、鱼类(IRI(%)=17.31)、蟹类(IRI(%)=11.51)和双壳类(IRI(%)=0.95)等11大类41小类饵料生物;虾类作为最重要的饵料类别,其生物量、数量和出现频次百分比均排列第一,以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等虾类为主要饵料。鱼类饵料中,以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valenciennes)等虾虎鱼科鱼类为主要饵料。各月平均饱满指数P(%)波动较大,6—11月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体长的增加,饵料组成中鱼类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成体个体的饵料中鱼类的生物量比例达65%以上,虾类的比例则下降明显。6—8月斑尾刺虾虎鱼白天样本中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夜晚(P0.01),约是夜晚的8倍;但虾类则是夜晚显著高于白天(P0.01),约是白天的2倍,而蟹类饵料的昼夜差异不显著。从等级聚类(即组平均法)的分类方法可知,斑尾刺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在10%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类,即41—60、61—180 mm和181—200 mm。从营养生态位宽度来看,41—60 mm体长组生态位宽度值为0.86,而61—120 mm体长组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但121—160 mm体长组生态位有所降低。盐沼生境丰富的饵料环境为斑尾刺虾虎鱼提供了良好的摄食场所,同时盐沼植被茂密的植株也可为幼体提供躲避捕食者的最佳庇护所,初步证明盐沼对于斑尾刺虾虎鱼具有重要的生境价值。  相似文献   

6.
渤海南部牙鲆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051尾渤海南部牙鲆的胃含物分析表明,渤海南部牙鲆为捕食性(游泳生物食性)鱼类,其食物成分有30余种,以底栖虾类中的口虾蛄、鲜明鼓虾、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软体动物的日本枪乌贼及鱼类中的斑(鱼祭)、鳀鱼、黄鲫、六丝矛尾虾虎鱼及焦氏舌鳎等动物为主要食物。牙鲆除冬季外,其余时间均强烈摄食,而且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以鱼类(重量占80.9%)及甲壳类(18.6%)为主要食物;夏季以鱼类(83.5%)及软体动物类(13.1%)为主要食物;秋季主要摄食鱼类(87.9%);冬季则主要摄食鱼类(73.2%)及甲壳类(19.7%)。  相似文献   

7.
渤海南部半滑舌鳎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窦硕增  杨纪明 《生态学报》1992,12(4):368-376
本文研究了渤海南部半滑鳎的食性及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胃食物分析结果表明,半滑舌鳎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以虾类,蟹类,双壳类及部分中下层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兼食一些多毛类,头足类,腹足类,棘皮动物及海葵,半滑舌鳎终年摄食,其摄食强度的周年变化不大,半滑舌鳎常年捕食鲜明鼓虾,日本鼓虾,口虾蛄,隆线强蟹及泥古隆背蟹等。夏季加强捕食小刀蛏,凸壳肌蛤等双壳类,降春季外还捕食一些以虾虎鱼为主的中下层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2004年5-9月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的月份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以底栖小型鱼类、多毛类和端足类为主要食物,兼食虾类、蟹类及瓣鳃类等小型底栖动物.幼鱼的摄食率和摄食强度较高,且摄食强度存在着月份变化.主要饵料生物组成有明显的月变化,且食物个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5月主食多毛类和蟹类,6月主食鱼类和端足类,7月为鱼类和多毛类,8月样本较少且为空胃,9月为鱼类和虾类.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曾是幼鱼重要饵料的鲬类所占比例极小,其质量百分比仅占1.81%;而以前未曾记录的虾虎鱼类在食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其质量百分比达50.54%;等足类以前也未曾记录,其出现频率达10.07%.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种鱼类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构建人工鱼礁区鱼类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模型.食性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共摄食7类30余种饵料,虾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其次为鱼类和头足类,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鹰爪虾、玉筋鱼和日本鼓虾等是其优势饵料.星康吉鳗的饵料生物组成随肛长和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四季均以鱼类和虾类为主,春季胃含物中包括头足类,秋季包括头足类和蟹类,冬季亦有蟹类出现.肛长≤12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鱼卵和鹰爪虾,120~130 mm肛长组主要摄食玉筋鱼和日本鼓虾,肛长>13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大泷六线鱼和方氏云鳚.其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肛长而变化,空胃率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平均胃饱满系数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不同肛长组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简化食物网结构显示:鱼类关键种的营养级均在3级以上,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636,处于海区食物网的最顶端.虾类、蟹类、端足类和软体动物等是鱼类关键种的主要饵料,甲壳类、方氏云鳚、大泷六线鱼和玉筋鱼是高营养级鱼类花鲈和星康吉鳗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